寓言故事千里马的读后感锦集60条-读后感
传说古代有一个非常喜爱骏马的国君,为了得到一匹胯下良骑,曾许以一千金的代价买一匹千里马。普天之下,可以拉车套犁、载人驮物的骡、马、驴、牛多的是,而千里马则十分罕见。派去买马的人走镇串乡,像大海里捞针一样,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连个千里马的影子也没有见到。
一个宦宫看到国君因得不到朝思暮想的千里马而怏怏不乐,便自告奋勇地对国君说:“您把买马的任务交给我吧!只须您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届时定会如愿以偿。”国君见他态度诚恳、语气坚定、仿佛有取胜的秘诀,因此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个宦官东奔西走,用了3个月时间,总算打听到千里马的踪迹。可是当宦官见到那匹马时,马却死了。
虽然这是一件令人非常遗憾的事,但是宦官并不灰心。马虽然死了,但它却能证明千里马是存在的;既然世上的确有千里马,就用不着担心找不到第二匹、第三匹,甚至更多的千里马。想到这里,宦官更增添了找千里马的信心。他当即用500金买下了那匹死马的头,兴冲冲地带着马头回去面见国君。宦官见了国君,开口就说:“我已经为您找到了千里马!”国君听了大喜。他迫不及待地问道:“马在哪里?快牵来给我看!”宦官从容地打开包裹,把马头献到国君面前。看上去虽说是一匹气度非凡的骏马的头,然而毕竟是死马!那马惨淡无神的面容和散发的腥臭使国君禁不住一阵恶心。猛然间,国君的脸色阴沉下来。他愤怒地说道:“我要的是能载我驰骋沙场、云游四方、日行千里的.活马,而你却花500金的大价钱买一个死马的头。你拿死马的头献给我,到底居心何在?!”宦官不慌不忙地说:“请国君不要生气,听我细说分明。世上的千里马数量稀少,不是在养马场和马市上轻易见得到的。我花了3个月时间,好不容易才遇见一匹这样的马,用500金买下死马的头,仅仅是为了抓住一次难得的机会。这马头可以向大家证明千里马并不是子虚乌有,只要我们有决心去找,就一定能找到;用500金买一匹死马的头,等于向天下发出一个信号。这可以向人们昭示国君买千里马的诚意和决心。如果这一消息传扬开去,即使有千里马藏匿于深山密林、海角天涯,养马人听到了君王是真心买马,必定会主动牵马纷至沓来。”
果然不出宦官所料,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接连有好几个人领着千里马来见国君。
这一则寓言通过一个价值500金的马头使国君众望所归,招至卖马人纷至沓来的故事,说明人们为了做成一件大事,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诚意以及耐心。而一个人谋事的决心,不仅仅只是反映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实际行动中去体现。
《寻千里马》这篇故事是《感动学生100个寓言故事》的其中一个。在这一百个故事中,这个故事令我印象最深。
《寻千里马》主要讲述了伯乐善于相马,于是就写了一篇《相马经》。他的儿子想学相马本领,认为相马很简单,只要照着《相马经》上的描述去找就可以了。伯乐语重心长地就:“相马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说说就能领会的,你想去实践一下也好,也许从中能得到启示。”有一天,他儿子带着《相马经》就出发了。走了一个多月,经过了许多地方,终于在一个马市找到了并买了一匹和《相马经》上相似的千里马。他就高高兴兴地往家赶,可是没走过百里,马就倒地而死。这时他才明白出门前父亲说过的话。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外婆种菜。在我家前院前有一块地,外婆在这里种了许多菜。有一天,我又看见外婆在种菜,看着她种菜这么简单,于是我也学着种起来,并告诉外婆这棵是我种的,不让外婆动我的菜,我要自己通过劳动获得结果。过了没几天,外婆种的菜郁郁葱葱,而我种的菜枯死了,于是我迷惑不解,就去问外婆。外婆对我说:“种菜并不是简单的事,它的`程序很复杂。首先要选好菜苗,菜苗的根不能断,然后挖坑也十分重要,坑不深不浅才行;还要经过浇水、施肥等环节,这里面有很多的科学。”
哦,原来种菜和相马的道理是一样。其实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很难。只有去实践才能出真知!
有一白一黑两匹马,其中白色的是千里马,天生就拥有强壮的体魄,另外一匹黑色的马稍微差一些。两匹马一块儿给主人干活。
由于主人收入不稳定,所以给它们的'食物有时好,有时就坏。于是,白千里马根据食物的好坏来决定奔跑速度,吃得好就跑快些,食物不好的时候就不是那么用力。但另一匹黑马则一心一意,不管主人给的食物怎么样,每次都会用力跑。
慢慢地主人发现,那匹白马有时跑得快,有时跑得慢,而黑马越跑越快,于是在喂食物时,多给黑马一些。这样一来,千里马就更生气了,心想:你这么对待我,我也不用使劲跑啦!反正我有能力,你不给我千里马的待遇,我也就不用为你出力。又过了一段时间,主人感觉白马跑得不如黑马快,而且越来越慢。终于有一天,他决定把白马放到磨房拉磨。
从此,白马在磨房被蒙着眼睛,吃着粗糙的食物,日复一日地绕着磨转;黑马则跟随主人在外面驰骋,跑得也越来越快。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10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