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好父母好孩子的读后感精练66条-读后感

这些天读了卢勤的《好父母好孩子》这本书,虽未读完感触却颇深,让我这个做母亲的心里不禁深深的自责起来,觉得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好,很对不起孩子。我将感触最深的一些内容汇总如下,以便日后警示自己。

第一、尊重孩子的妈妈才能培养出懂得自尊的孩子。

我想大家都懂得尊重他人,但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呢?有的妈妈希望孩子进入大人卧室时,要先敲敲门,那么,你进孩子的房间时,有没有敲门?有的妈妈总责怪孩子乱翻自己东西,你想过没有,你自己是否也常常翻动孩子的东西?有的妈妈总责怪孩子不愿意听大人讲话,可你是否自省过,你认真倾听过孩子说话吗?

儿童期的孩子有秘密,说明这孩子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智商高,主意多。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孩子头”,他常常会编造出一些“小秘密”,以吸引同龄的伙伴。少年期的孩子有秘密,说明他正从幼稚走向成熟,善思考,有独立见解,自尊心也在增强。进入青春期,孩子对成人的封闭性,对伙伴的开放性更显得突出。这些“小大人”似地孩子尤其需要得到尊重。

如果孩子从小就受到尊重,他便能懂得自尊,也会懂得怎样去尊重别人。那些对人彬彬有礼的孩子,肯定是在家里很受到尊重的孩子;那些蛮不讲理、行为粗野的孩子,在家里,一定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甚至常常受到伤害。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那么,你首先要做这样的人。要让孩子尊重你,你便应当先尊重孩子。

第二、孩子需要大人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不是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必要总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这就是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赏识。盲目的比较,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使你的孩子失去了自信。孩子会错误的认为,他的“灾难”是他的伙伴带来的,他不但不会产生像伙伴学习的愿望,反而结下冤仇,在他今后的生活中,将拒绝向别人学习。

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每个幼小生命仿佛都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谁也不是为了挨骂而活着。

第三、孩子渴求保护,家庭是孩子的港湾,爸爸妈妈永远不能对孩子说:“滚出去!”

第四、母亲在孩子心中种下自私的种子,尝到的将是无情的果子。

第五、培养责任感

一、给谁过生日

认认真真的给老人过生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日是“母难日”。你牢牢地记住自己母亲的生日,你的孩子就会牢牢地记住你的生日。你希望自己有个幸福的晚年,你就应善待你的母亲,你的婆母,你的长辈。

二、妈妈要常对儿子说:“一切全靠你了!”

对于男孩子,我们要尽可能地使用他们,要敢于把重担子交给他们,不要太庇护、娇惯他们。当妈妈的不妨表现的弱一些,给孩子提供显示本事的机会。同时,也应该强调一下父亲对男孩子的影响。少年时期,男孩子主要受母亲的影响,而进入青春期后,儿子更易模仿父亲。父亲将是第一个引导儿子认识男人社会和走向男人社会的人。父亲的形象将牢牢地站在儿子的心里,成为儿子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培养男孩子的责任感,父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种下责任的种子,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可能对国家负责。

有些家庭里,每天早晨叫孩子起床、上学要经过一场“混战”。早上,孩子不肯起床怎么办?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他自己的事,爸爸妈妈没有义务替他包办一切。孩子刚刚入学,你可以送他一件礼物:一个可爱的、会叫的小闹钟,并告诉他:“以后你要跟小闹钟交朋友。每天早晨它一叫你,你就一定要起床,再困也得起来。妈妈爸爸不再叫你,上学迟到的话,由你自己负责。”这样坚持三五天,孩子的生物钟调整过来了,到时小闹钟一响,他会自己起床的。

我们替孩子做的愈多,照顾的愈周到,孩子们就愈是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今天这些依赖性很强的儿童,注定会成为明日无能的父母!

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播种下责任的种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自己决定。培养责任感的另一个办法:在家里要给予孩子参加劳动的机会和岗位。让孩子在家里有固定的工作,并且负责到底,有利于帮助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父母。

对孩子所做的工作,家长要给予认同,以赞赏作为给孩子的奖励。如果用金钱来奖赏孩子的劳动,最终会培养其浓厚的功利心。

第六、手拉手——当代孩子的伟大实践。从小窗口找到大世界,从对比中找到自己的责任,从互助中找到助人的快乐。

第七、快乐人生三句话: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

《好家长成就好孩子》读后感1

父母和家长还有区别吗?

有,这是我在多年教育实践中逐渐意识到的。父母只是生育了子女的人,只体现了与子女的血缘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说动物也是有父母的。而家长则要承担养育、监护、教育的责任。做父母易,做家长难,做个好家长更难,能够在孩子青春期时做个合格的家长那可就是孩子的福气了。

谁不想做个好家长啊?好家长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吗?近日读了《好家长成就好孩子》这本书,感悟颇深。这本书深入浅出,非常具有操作性,简直就是一本亲子教育的教科书!虽然已经夜深了,却毫无倦意!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对自己过去教育方式的反思。尽管自己也爱学习,特别是子女教育方面的,以前也自认为还做得可以,但是对照本书,呵呵,发现自己的成长空间真是太大了!

二、深深感悟到“教育是鞋,孩子是脚”,脚穿上合适的鞋,感觉舒适、便于行走的重要性。自己以前原来常常犯“削足适履的错误”!

三、深深地感谢!感谢周老师的总结、归纳、提炼,辛勤付出,让我明确了亲子教育的方向,感觉现在心里有谱了!同时《好家长成就好孩子》读后感深深感恩所有为亲子和谐付出的家人!

四、思考得更多的是怎么把书中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亲子教育过称中?书中谈到的“全接纳”观点,真是非常好!但实际生活中,说着容易,做着难!况且是应该全接纳所有的人!真的需要好好修炼!同时,还要结合不同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这真是一辈子的课程!

五、想着要对得起所有爱我的人!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同事和与我有缘的人!自己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能量,才无愧于他们的爱!自己虽然也考过了心理咨询师,但是要真真有能力帮助到别人,自己成长的路还很长,在成长过程中还要做自己有能力的.事,尽量帮助到需要我的人!

六、欣赏的教育策略—鼓励有方,称赞有度

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这是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o德雷克斯的一句名言。鼓励和称赞,可以称得上教育孩子的两大法宝。几乎没有家长不知道,对孩子要多用鼓励和称赞。可是真正想用好这两个法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愿意做一颗玉米种子,先让种子在自己的周围播种发芽。用周老师书上的一句话结尾:职业的身份有一天或许会改变,而父母的身份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生命里。为了这个身份,我们一起努力。

《好家长成就好孩子》读后感2

《好家长成就好孩子》把心理学、心灵成长学等许多理论和方法与亲子教育融为一体,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亲子教育进行了诠释。不仅让家长懂得了教育方法,更明白了这些方法后面的道理,并以过12关的形式,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有体验、有互动、有练习的过关训练,来帮助家长塑造自己的角色、开发孩子的生命潜能、保持孩子良好的生命状态、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植入积极正面的自我意向。让家长在生动有趣的体验、互动和练习的过程中,从潜意识去修改不良的习惯,建立正确的信念找到成为一个“合格家长”的模式和感受。这样不仅事半功倍,而且使家长过去在亲子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变得迎忍而解,确保了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爱,别人永远无法替代。所以这是一份特别的爱。特别的爱如何给生命中的最爱,这是一场特别的考验。人之初,如玉璞。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脑子一片空白,他们的性情、观念、品德的养成都来自于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和认识。父母,是孩子降生后第一眼看见的人,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人生路途最重要的指引者。毫无疑问,绝大多数父母是无私的在孩子身上播撒着爱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事实是,家长是那么的爱孩子,以至于为了孩子,吃糠咽菜,受尽磨难甚至付出生命都毫不在意。他们给了每个孩子在他们所能的限度内能给的最多的东西。而有的东西确实不是孩子的营养,而是孩子成长的“毒素”,那些“毒素”就是否定、斥责、打骂或者是溺爱、过度呵护、纵容等等。其实,家长的本意绝对是希望给孩子最最健康、最最安全、最最充满爱意的一个环境。然而,家长们付出的结果经常与良好愿望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好家长成就好孩子》一书的第十一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就是介绍了在亲子关系的形成中,父母应学会如何去爱孩子。在“亲爱的,你可以帮我吗?”这一章节中说,和孩子的相处中,并不是要求家长一定要一味的付出。真正的亲情应该父母和孩子之间相互的理解和支持,相互的关心和珍爱。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意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需要的价值,也是很重要的一课。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可以从这几方面尝试:给予孩子责任,尤其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言行、对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负责任;给孩子贡献的机会,让他们更懂得付出爱心、懂得珍惜和感恩;接受孩子的建议,让孩子成为这个家庭真正的主人,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会让孩子更容易承担起他应该承担的责任;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在实践中自己去获得经验和教训,这也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时机;接纳孩子的过失,虽然这种接纳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这是值得的;重视孩子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付出了努力,家长就一定要给予肯定。

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说:“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 只有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什么后果,他才会对自己的行为去负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家长要试着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项责任都放到孩子的身上,让孩子自己承担。比如,当我的女儿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说说:“这是你自己选择的,你想想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对孩子说:“你已经努力了,是妈妈没有帮助你。”虽然只是一句话,却反映出了观念的不同。如果家长无意中帮助孩子推卸了责任,孩子将会认为自己无须承担责任,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是很不利的。

因此,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被需要,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还要给孩子提供更多贡献、建议、决定、努力的机会,这样孩子的责任心也就会随之提高。让我们用好这本书,用书中的理论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使我们成为合格的家长。

假期中我学习了由著名的亲子教育家陆惠萍老师讲的《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看完之后,感触颇深。

陆老师在书中提到最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看完之后我总结出来的就是一种习惯,父母的习惯直接的影响孩子。习惯好坏影响一生成败!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次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份成功的信心。好习惯是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关键!

这一字、一句无一不渗透着深奥的道理!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对于孩子还是我们大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同时,我也敢到了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的身上的重担的`重要性,我们平时知道锻炼小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是通过阅读学习,我才更清楚、更明确的知道了我为人师、为人母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应该怎么样做,同时也反思了自己在哪方面不足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怎样的完善自己,同时,也教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怎样一步一步的更好的培养女儿良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做人或者处世中均能体现。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贯穿于生活的每个细节,从而主宰着人的一生。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的人生,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生活的一切都会变得顺其自然!

但习惯也有好习惯与坏习惯之分。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尊敬;一个具有良好的习惯的人使别人更愿意与他相处;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不会抱怨社会,不会抱怨人生,不会认为生活枯燥无味。

因此我们要培养好习惯,改正坏习惯。

孩子就像一块没有雕琢过的玉石,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你应该怎样做。陆惠萍老师讲到: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那么父母的言行习惯直接会被孩子复印所以我们父母老师千万不要增加孩子的错误记忆。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能也”父母做的好才可以提高父母对孩子的内在感觉所以“教”的意义就是上所做下所孝。没有哪一位父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雕琢成一堆垃圾废物,相反,都希望他们是举世闻名的雕塑品。父母要将爱的细节感染孩子,要将爱的行为传达给孩子所以,要想把自己的孩子雕琢成哪种作品,就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纠正我们的言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行动起来吧!

反思自己在教育女儿时,经常说你不要……不要……,其实应该多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多树立身边的榜样,用身边的事例去影响她。

作为父母的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们用科学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实际行动来感染我们的孩子!用耐心去扶好孩子人生路程的第一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112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