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西雅图大学读后感精练76句-读后感

比尔盖茨的读后感1

比尔.盖茨曾说:“与其做一株草原里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荒地里的橡树。”草原里的小草就像普通人一样千篇一律,没有创新。而高大像树却不同,它高大挺拔,好似那些名人一样,有各自的创造,有各自的才干。 比尔.盖茨连续13年成为世界首富,是什么让他有了这么大的成就呢?是他那热爱创新、酷爱学习的与众不同的精神。小时候他非常爱看书,经常跑到父亲的书房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他看的书可不是普通的书,而是那些名人传记。父亲见他这么爱看书,就常常给他买很多书,他在自己的书房做了一个大大的书柜,把书分类放好在书架上,平均每周要看好十几本书。一天,他的朋友来家做客,他们看到这么多的书,都很惊讶,问:“你怎么看这么多书呀,做个普通人不是很好吗?”

他回答到:“与其做一株草原里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荒地里的橡树。” 凭着这股劲,比尔.盖茨成功了。他的经历深深地触动了我,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他自己一手努力创造的,人只要肯奋斗,投入到其中,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我们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能力,但要让自己的能力能统统发挥出来,就要有比尔.盖茨那肯于钻研、忘我学习的精神。我想我也要做一棵高大的橡树,向我的偶像学习,第一步从学业开始,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专心钻研学习,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

比尔盖茨的读后感2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比尔.盖茨”这篇文章,被他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掩卷沉思,难道天才少年比尔.盖茨天生就是一个奇才吗?难道“天才”就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吗?不,他是用勤奋和汗水浇灌出来的绚丽花朵;他是用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赢得了世人的啧啧赞叹。请看,小时候的盖茨非常好动,但他去学校听课的时候,好动的习惯却荡然无存,是因为他给自己锁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何等远大的志向,多么豪迈的壮语!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深深地知道,要想成为人中的豪杰,必须出类拔萃,样样第一。于是,他自觉地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他善于思考,喜欢创新。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磨炼自己的意志。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年里,魔术般地把900美元变成139个亿……读着读着,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不由惊奇地张大了嘴巴。思索很久,我恍然大悟——天才来自于勤奋,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呀!和盖茨相比,我也有着远大的志向,也想成为人中豪杰,也曾给自己锁定了一个理想,但总是虎头蛇尾,一开始,总是信誓旦旦,干劲十足,可一旦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总是自己原谅自己,找出种种理由临阵逃脱。

要么央求同学帮助解决,要么央求父母帮助解决,因此,我的学习成绩总是起伏不定。和盖茨相比,我是多少的渺小啊!“三分天才,七分勤奋”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

是啊,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勤奋”二字,尤其重要,只有心中有了大目标,脚踏实地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善于思考,勇于创新,面对困难奋勇拼搏,牢记勤奋加拼搏等于成功的座右铭,在知识的海洋里才能游刃有余,让我们以天才少年比尔.盖茨为榜样,为自己能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勤奋学习吧!

比尔盖茨的读后感3

在没有看过这本传记前,我经常会想一个问题:比尔盖茨为何会被称为“软件之神”、“经营之魔”,并成为世界首富?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恍然大悟:他是一直站在软件信息业的最高点,还有着不服输的精神和及时纠正错误并不再重蹈覆辙的坚定意志。

我想,这些方面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有的人遇到问题,便一蹶不振,从此对所做的再也没兴趣了;有些人虽然不服输,但不知道改正错误,这样倒了又爬、爬了又倒,最后还留在原地。所以当我们遇到了困难,应该有不服输的勇气,跌倒爬起,重新去做;但不能只是这样,还应该及时总结教训,使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看完《比尔盖茨》,不仅让我了解了他创业和成功的经历,还让我从中学习感受到了很多。

比尔盖茨的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比尔·盖茨》这本书,深受启发。

最令我感动的是比尔·盖茨小时候的一次竞选。

有一次,西雅图大学社区公理会教堂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向比尔所在的班级宣布,谁要是能背诵出《马太福音》第五至第七章的内容,泰勒就会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不仅平时进入“太空针”的人都是西雅图的头面人物,而且这几个章节长而松散,也非常拗口,但是比尔·盖茨却没有一次卡壳、没有一次错误地背诵了下来。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比尔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劲。他努力去做他想做的事,决不放弃。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那时的比尔才11岁,比我现在还小一岁。它竟然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和执着的决心,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

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背诵巴金写的《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最多不过一千五百字,与《马太福音》比的时候,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尽管如此,我却没能够背熟。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做到精益求精。

比尔盖茨的读后感5

1955年10月28日,比尔·盖茨出生在美国的西雅图。他用了15年时间,积累资产竟达1100亿美金。他的人生格言是:“我是王,我能赢!”

我喜欢比尔·盖茨的远大理想,喜欢他永远自信的笑容。

盖茨从小就喜欢看《世界图书百科全书》。盖茨经常连续几个小时地阅读这本大书,总是强烈地感觉到,在这些小小的文字中隐藏着一个神奇的世界!他经常在幻想:人类的历史将越来越长,那么以后的百科全书不是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重呢?如果能造出一个只有魔盒那么大,却能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那该有多方便呀。这个奇妙的梦想,后来他实现了——芯片。

盖茨看的书越来越多,想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奥。一天,他对他的同学卡尔·爱德蒙德说:“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草,还不如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毫无个性,而橡树则昂首苍穹。”从这以后,他坚持写日记,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小小的年纪竟像大人思考问题。他很早就感悟到生命来之不易,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人生是一次盛大的赴约,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信守由人类积累起来的理智所提出的至高无上的诺言,他在另一篇日记里又写道: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从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这就是,追赶生命。

比尔·盖茨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既不是富二代,也没有中大奖,他们30多岁就退休,环游世界去,不上班,也有钱,可能吗?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我表示了怀疑,大概又是一个标题党。但读完该书,我算是服了,他们做了许多人想做而不敢做,或做不到的事。

33岁的台湾女子Winnie和38岁的美籍先生Jeremy原是一般科技业的上班族,从10年前开始,靠着减少物欲及开支,存下了70%以上的收入,通过投资ETF指数基金,用10年的时间努力奋斗,赢得了财务自由,展开了没有终点的环球旅行之旅。

这不是一本单纯的关于投资理财的书,也不仅仅是在展示他们旅居全球的生活方式,而是一个圆梦的故事。

人生,不应该只有努力工作到老,买车、买房这条路。大部分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花了大半生近40年的岁月在工作中,对我们两人来说,想到要为了钱,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付出40年的人生,才最难、最可怕、最折磨人。

所以我们想尽办法,用了10年的时间,靠着上班族的收入,在40岁前就达成了财务自由。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一、4%法则

树立目标是第一步,如果40岁前就退休,需要存多少钱?

照我的估计,至少也得几千万吧。毕竟,环游世界,坐吃山空,钱多才有安全感啊。

可是,作者夫妇仔细研究了很多退休相关的文章和网站后,找到了一个推算退休金的法则:4%法则。4%法则是美国学者William Bengen在1994年提出的理论,他分析了75年的股市及退休案例,认为只要退休第一年,从退休金中提取不超过四、2%的金额花费,之后每年依通货膨胀率微调,退休金到死都花不完。

简单来说,就是把预计退休后每年的花费除以4%,就是我们需要准备的退休金。(本金)

举个例子,如果不上班,每月能有2万元的被动收入,就能满足基本需要的话,每年即24万/4%=600万。这个数额就远远小于大多数人的估计,也是普通人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

作者认为自己需要3000万台币,也就是约650万人民币,就可以实行财务自由的目标。所以,他们就定下了在10年内,通过定投指数基金,积累下价值650万人民币的指数基金资产。每年从中取出不超过4%(约26万人民币)就可以保证家庭开支,环游世界去。

二、记账

为了能存下钱来,夫妇俩决定记账,记下每一笔开销,不论多少,都立刻写下来。记账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月底分析各项开支,衣食住行娱乐等各花了多少钱?有多少收入和存款?

没有记账前,本来觉得自己很勤俭持家,完全是节约的楷模。但月底看完账本才发现,怎么有那么多不必要的支出!每次

10年如一日的坚持记账和检讨,他们一笔一划地规划出了未来的财务梦想。

其实,我们家也记账,只是一年才检讨一次,并没有把记账的功能发挥出来,需要反思。

三、努力工作

他俩可不是一般的拼。先生老J主动要求加班,去解决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随着能力的提升,老板生怕他离职,不断提高他的薪水。当他的高管被高薪挖角到别的公司时,也一直拜托老J一起去,在美国要找到这样任劳任怨的员工,多难啊!薪水当然会大幅增加。

除此,先生还创立了自己的博客,接广告,每月收入慢慢发展到了1000美元。

四、把节约发挥到极致

夫妻俩完全是节约的极品,对自己不是一般的狠,在我等看来,完全是自虐。节约部分内容既是书中的重点,也是他们实现梦想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他们是这样挑战自己的省钱极限的:

一、不买车。要知道,他们是在美国,一个没车就等于没脚的国家。一般美国的中产阶级,会住在有庭院的HOUSE里,至少有两辆车。而他们就靠自行车加公交车,省下了买车的钱、油费、停车费、维修费、保险费等,这些都变成他们退休账户用来生利息的资产。因为每天骑车和走路上班,连健身房的费用也省了。还节约了堵车的时间。

二、租小房子。一般家庭的主要开支就是房租(房贷)、伙食和交通费,如果要多存钱提早退休,最快的方法就是把这3项开支减少到最低。

他们为了省钱,曾搬到了西雅图China Town的便宜房子里,只要400美元租金。因为房子太小,一炒菜,警报就会响起来,只能把门开着,不然整个房间都会充斥着油烟。后来,因为不安全,他们才搬到了大学城区内的学生公寓,租金900美元。

他俩的收入算是中产,朋友们无论是买还是租,都至少要有3房2厅,越大越好。但他们认为,2个人需要的空间根本不多,房子大部分的空间都是闲置不用的。房间大了,还得添置家具和电器来填满那些空间,清洁的时间也会很长,完全没有必要。

三、避免冲动消费。薪水一拿到,就马上按计划存起来。严格执行消费预算,看到不管多喜欢的东西,只有没有预算了,也只好放下。

有一次,妻子趁冬季特价,买了一件3折的衣服。开心地回家后,才想起自己没有买新衣服的预算。马上又跑回店里退了,以退货明志,以展现自己壮士断腕的精神。

去超市前一定会列出采购清单,不在单子上的东西绝对不碰。

很长时间里,夫妻俩共用一部手机。

不使用信用卡。

虽然收入越来越高,但他们都依然保持简单的生活态度,不买名牌包、衣服,在背包客的世界里,他们不必遵循主流的价值观。

四、投资美股ETF指数基金

巴菲特说过:“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最好的投资股票方法是购买管理费很低的指数基金。”

他俩也采取了这样的投资策略,把存下来的'薪水和获得的股利收入都投入了ETF,以年化7%计算,他们在20多岁存下的每一块钱,透过复利,到了30岁能增值2倍,到了50岁就可以增加到4倍。

持续存了10年的钱之后,利息从一开始的几十元,到现在可以支付他们一家人每个月的所有花费,靠的就是复利的力量。而时间会让复利的效应越来越大。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终于有一天,夫妻俩鼓起了勇气,辞职环球旅行去了,那一年,妻子33岁,先生38岁,他们不需要再为钱而工作了,他们走上了梦想之旅。

一开始,他们从物价便宜的墨西哥、中南美洲和东南亚开始,实验起4%的退休金法则。起初,他们还是担心钱不够用,会坐吃山空,依然过着非常节约的生活,结果3年多下来,每年只花了2-3%的退休金。剩下的钱依然投入了指数基金。

3年后,他们的退休账户居然比退休前更多了,不减反增。于是,他们开始转向欧洲旅行,吃好、住好,还订了商务舱。日子开始苦尽甘来。

他们没有房子,没有工作,却有收入,年纪轻轻就开始了全世界旅游,这样的故事听起来是不是很另类?

有人认为他们的做法太极端、太自虐,也毫无必要。但30多岁就退休,还有钱,本身就是一个极端的目标,没有非常的行为是不可能做到的。用10年的辛苦,换来了后面几十年的自由,不是很值得吗?

虽然书中提到的具体方法,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我也做不到。但借鉴一下别人的思路,知道还有这样的可能性,或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作为工薪层,难道我们只能辛苦工作到60岁,才能去环游世界吗?

一部男女主角在最后10分钟才相遇的《不二情书》,却和观众谈了一整场的恋爱。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观后感一

4月17日,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在清华大学举行首映礼,该片监制江志强、导演薛晓路携主演汤唯、吴秀波、秦沛、吴彦姝、惠英红、颜卓灵、祖峰、王茜一同亮相,为影片首映造势,首映红毯还获得白百何、许诚毅、杜江、霍思燕、伍仕贤等众多圈内人士的助阵。

此次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汤唯饰演澳门的赌场公关焦姣,而吴秀波饰演的Daniel则是在洛杉矶生活的房地产经纪人,在书信往来过程中,两人更巧合般地在全球各地数次擦身错过,相遇过程相当曲折。

影片中,汤唯和王志文、祖峰和陆毅各有一段情感,此次是汤唯和吴秀波的第二次合作,汤唯称是“我从没试过的默契”。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观后感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电影亦是如此。冷热交融,简而言之是热题材冷思考,即在用镜头捕捉反映现实生活热点的同时,更注重挖掘表现热闹喧嚣中冷静恬淡的纯真质朴,表达浮躁状态下人们对“爱与幸福”的深入思考,对“诗与远方”的深情向往,提升主题立意,深化情感内涵,达到吸引人的观赏效果。

《北西2》巧妙融入了“海外炒房”“移民留学”“学区房”“学霸”等社会热点,将男主角大牛塑造成了一个自小出国留学、而后留在美国成为带着国内“买房团”在美国找学区房的房产中介,而王茜扮演的“王太太”则是一位单亲妈妈,为了“学霸”儿子的学业,辞去工作移民海外出国伴读。这些都深刻契合当下的社会热点,极具生活气息,让人可亲可信,使观众在缓缓流淌的剧情里,感受真实的人生百态,引发现实的情感共鸣。

但影片又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对这些生活热点进行深刻剖析,予以冷静思考,强化了情感的深度。如单亲妈妈以为海外留学就是对儿子“一味”的好,却未料遭遇儿子叛逆对抗;世俗社会以为移民国外就是风风光光,却不曾

同时,在当前网络、手机等“热媒体”盛行的时代,影片设计了素昧平生的男女主人公走出复古路线,通过书信传情这样“冷门”的恋爱方式,进行柏拉图式的“灵魂”交流,朴实又清新,别致而怀旧,给人以久违的亲切感,从而激起了观众强烈的观影欲望,勾起了观众美好的往昔回忆,使影片传递的情感更显厚重深沉。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观后感三

李宗盛曾唱过一首不是很出名的歌叫做《漂洋过海来看你》。歌曲讲了一个非常伤感的故事,辛苦在城市里打拼的女孩为了看自己在海外工作的男友辛苦积攒了半年的积蓄买了船票去看他,结果男孩却在他们相见的街头提出了分手。女孩心中对于爱的'执念被男孩的背叛击得粉碎,只留下她自己一厢情愿的苦楚在海风中飘荡。李宗盛用他沧桑的嗓音诠释了这样一样不太浪漫的爱情故事,或者说不是爱情故事,而是一个人的成长故事。

《不二情书》乍一听也是一个爱情电影,因为情书,因为是《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续作,但是观片之后却有着一种强烈的和爱情无关和生活有关的感觉,让人久久难以忘却。在澳门赌场做公关,胆量有加赌运不佳的“娇爷”(汤唯饰)和在美国做房地产经济人的大牛(吴秀波饰)两个本来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因为一本书《查理街84号》和一封信开始了频繁的“笔友生活”。在通信中影响彼此,温暖彼此,克服各自生活中的难题,最终都得到了各自的成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145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