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焦虑的怪圈读后感集锦80条-读后感
亲戚家上大二的小朋友来找我聊天,把自己像破书包一样疲软的扔进沙发,声音闷闷:“姐姐,我真是羡慕你,早生几年,早毕业几年,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
“花式嫌我老?长本事了还...”,我在一旁听的黑线满脸。
她脸上带着硕大而深重的黑眼圈,咬牙切齿,“要是我能每天活的不这么累,老十岁我也愿意。每天都好烦,好累,又好焦虑。”
她是年级学生会的主席,同时兼任着广播站的副站长,她每天三节课六个小时,还要挤出时间去图书馆学英语。她积极的参加着各种志愿活动和实习,天光还未亮她就已经在那儿等第一班公交车。为了不被嘲笑是书呆子,还要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去看娱乐新闻,追最新的剧,看流行的小说。
她的努力并不只是口头的几句话,那种疲累好像已经深深的镌刻进她的身体,仅仅十九岁的灵魂,灰白的像是老了一倍。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在拼命?”我问。
她凑过来看到我书桌上朋友送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笑笑,“我倒没那么大志向,就想好好努力以后挣大钱。”
“那你以后想入那一行,期望的月薪是多少?达到这个月薪之后的生活又是怎样?”我追问。
“我还真没想过这个”,她说,“反正我周围人都在努力,我也不能被落下就对了。看到别人都那么拼命,真的压力好大。”
我看到她眼神中漂浮起的不知所以,想起家里养过的那只小仓鼠,它在笼子里的滚轮上一刻不停的跑着,焦虑而又乐此不疲,它误以为自己只要跑得足够快,就可以摆脱前进的漩涡,可是它跑得越快,滚轮就转动的越快,没到一个月,就瘦成了皮包骨头。
多像是坐在我面前的,那个眼神茫然姿态却坚定的年轻人,带着浓重的疲倦咬着牙奔跑,又因为用力过猛而生出更多的焦虑。
美国作家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一书中,对这个茫然又努力的群体做了如下的描述:
他们非常擅长解决手头的问题,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斗志昂扬,却没有目标,光鲜亮丽,却充满焦虑,他们付出超过常人的努力去追求优秀,却不清楚自己的目标,也体会不到努力带来的乐趣。
不知道自己为何奔跑,就很难让自己停下来。而奔跑的姿态一旦成为一种不带目标的惯性,反而会让你距离真正的优秀越来越远,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看起来很厉害”的人而已。
高考周还有小朋友在公号后台留言问我,“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是为了学知识还是交朋友?”
这同样是我当年无数次问过自己的问题,直到大三去一家NGO组织实习,我的面试官给出了答案。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他那口标准好听的伦敦腔,以及他的话带给我醍醐灌顶一般的震撼:
“Colledge gives you a chance to make dreams, and to discover yourself while dreaming. (上大学就是一个做梦的机会,并在做梦的同时发现自己)。”
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做自己,却总是迷失在别人的轨迹里。
要如何才能摆脱群体压力的漩涡,让接受过所谓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不再对盲目的努力和不知形体的优秀感到饥渴?有哪些事情,是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就可以去做,而不必等到走上社会之后才开始?
一、 自知:脱去标签之后,你还剩下什么?
“别介绍你的头衔,介绍你是谁。”
做人力资源的朋友在每年校园招聘面试应届生的时候,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那些加持着各种学生会,志愿者队,创业社等等光环的孩子,十个里面至少有七个会无言以对。
他对这种现象头疼无比:“比起他们在学校都获得了什么,我更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想知道他们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分析,可是这些小孩子只会拼命的将title一股脑的丢过来,试图让我从中去判断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拼了命努力为自己带上一个又一个帽子,可是我只关心帽子下面的这个人。
了解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仅仅只能发生在大学时光,或是因为大学时光的结束就停止,但是20多岁的'时间,也的确是一个人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最佳时期。
年龄越大,越会有更多的不得已。有些事你现在不去做,可能就真的永远都不会再去做了,比如认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项,了解自己的爱好,以及基于自己的爱好,想要从事的职业,而不仅仅是匆匆投入一份工作。
《优秀的绵羊》中这样写道:
工作是维生,而职业是做自己所爱,并且获得经济报酬。
每年抽出一天的时间,给自己做一次详细的SWOT分析,比起蒙着眼睛的盲目努力更加有用。
你不仅要知道自己如何行走,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去哪儿。
二、 自立:“我想要”的前提是“我是谁”
想要当选学生会主席..因为有很多人都在竞争。
想要参加模拟联合国...因为看上去很高大上。
想要拿奖学金...因为那能说明我是个好学生。
你想要的东西那么多,却不清楚是为谁而争取。
当一个人所有的理想都寄托于外部的期望和压力,优秀对于他就不再是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而不过是一剂“强心针”。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着“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在父母,师长,以及同伴的压力中逐渐放弃自己的想法,也放弃自己的坚持。
“我怎么想不重要,关键是老板怎么想,别人又怎么看我”,我家小妹妹实习回来,脱口就是这样一句听起来就丧气无比的话。
每个人都生活在他人的期望里,但是不能只生活在他人的期望里。不让自己的身影依托于别人眼光而自立,在精神上成为独立的人,是每个孩子走向成年时都要上的必修课。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是比追逐他人的脚步要更加艰难的事。培养洞察力,找到方向感,给自己设置定位并为之努力。其实要比“别人觉得你...”是有意义更多的东西。
为自己的爱好,目标而努力可以打破我们对成功“被压迫式”的追求,让努力的意义清晰可见,而不是只停留在一个拼命的表象而已。
你或许会失败,或许会摔疼,或许无法看上去那么光鲜,也或许会被当作是异类。
可是那有什么关系呢?
毕竟我们还年轻,毕竟我们还输得起。
三、 自控:意志力很宝贵,别浪费在无用功上
那些看起来挺诱人的东西,你真的需要吗?计算机证书,GRE, 会计证,人力资源证书...
每天一睁眼,这些选择就摆在你眼前,像是美味诱人的糖果一样,召唤着你看过来。
不考吧,好像挺可惜,考了吧,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卵用。
日复一日的纠结犹豫,努力说服自己,或是强行为这些“不知道有什么卵用”的东西安上意义。我们不欠生活一个可能,相反,而是欠它一个断舍离。
拥抱生活的可能性,从来都不意味着你应该不加以选择的,将所有的选项试过一遍。这世界不缺优秀的人,也不缺万金油,能成就你的并不是你尝试过多少东西,而是你是否能将这些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将优势做到机制,成为自己的杀手锏和核心竞争力。
太多的时候,人并不是倒在绝境,而是倒在岔路口。
选择,以及选择之后带来的后悔才是最消耗意志力的事情。成就我们的,不仅仅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你没做的那些事。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唯有自控,限制自己的选择范围,才能“集中优势火力”,正如《优秀的绵羊》一书中提到:
人云亦云...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到最好。它只会培养你盲目的野心,让你陷入物质为上的野蛮性竞争
开放的态度应该是:知道生命的许多可能,尊重这些可能性的平等,然后为自己挑选其中的一个并坚持下去。
在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之前,你总得成为你自己。
人们都说贵在坚持,但是坚持在于努力,越努力,越幸运,百分百的付出或许得到的是百分之一的结果,但是只要心存信念——越努力,越幸运,我相信定能有所收获!
越努力,越幸运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执念,只要不放弃,更加努力,就能收获你想要的!当然了,前提是在正确的道路上。
如今的当红歌星周杰伦正是如此。当年,周杰伦的才华并没有人赏识,所以他的.处境十分凄惨。直到周杰伦参加一个娱乐节目引起了吴宗宪的注意,并成功和他签约了下来。但是他并没有一举成名,因为当时音乐圈内没有一个人喜欢他的歌。之后,周杰伦开始为许多明星写歌,但写完之后都惨遭拒绝。于是,吴宗宪就决定让他写自己的歌,并约定如果他能在十天内写出五十首歌,就从中选出10首帮他出唱片。周杰伦马上夜以继日,不眠不休的创作,他终于成功了,就这样他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结果轰动整个华语乐坛。在美国,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艰辛,便无所不得。”隐藏在幸运背后的前提与首要条件就是努力。
努力不是说说而已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努力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支撑着他们的不仅仅是信念,更多的是梦想。就是这份梦想促使着他们不断地前行,不断地努力,所以我们要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谁不想要好运气呢?可是好运气从哪里来?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幸运的爱,与勇者相随。”除了梦想,一无所有的我们别无他途,只有拼搏,只有努力,我们才能成功。我们要做一个像周杰伦一样,不惧怕失败的成功者。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走向成功的能量。我们要不断努力,坚信自己终会胜利。即使失败也不要怕,因为失败是一种荣光,它意味着我们终将成功!
认真、努力、坚持、信心是准幸运儿的四张王牌,只要做到这四点,你就是幸运儿,被上天眷顾的人。
越是看起来不幸运,就越要努力,因为只有努力,才能够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所以,对于暂时处于低潮期的自己要说一句话:“多努力,多幸运,更要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越努力越幸运》这本书告诉我许多道理,这本书让我对命运的认识,让我如何从厄运困顿中学会坚强,让我对自己的认识。有些人觉得人生不公平,有的人出身富贵,而有的人出于贫困;有的人天资聪明,而有的人中庸;他们的差距真的很大,只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切都会变好。在人生的道路最难的就是接受自己,承认自己不愿承认不愿面对的事情,而去埋怨老天为什么自己怎么失败,怎么笨。我可能最不愿接受的接受自己的胖,他们说胖的人不好看,没人喜欢。
我现在比较后悔管不住自己的嘴,现在长得胖胖的,因为这样好多同学都不愿跟我玩,我以前是个瘦瘦又可爱的女孩,因为在家乡时天天差不多走路或者跑去上学,而且都是吃些素菜后来妈妈把我接到这里后,天天不是吃肉就是吃零食不到一年我竟然长了20多公斤,到五年级后朋友就变得比较少,有时同学在我背后说我坏话,说我是小胖猪之类的话,那时我都快崩溃了,我不愿接受现在的自己,看了这本书后,我慢慢地试着接受自己,我对自己说,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不要活在别人的话中,我只要做好自己,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我胖怎么了,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快乐就好如何让自己变快乐。在生活中要自信去面对,自信是一种动力,足以让人变得更好;自信会让我们无所顾虑地奔向自己的未来,创造美好的自己,拥有自信,才能让自己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