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自己手不留情读后感汇聚50条-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1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朱自清散文选》其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背影》。 《背影》主要讲述的是朱自清外出求学,他父亲去送他上学,在路上父亲又是嘱托别人照顾好他,又要给他买橘子,买橘子回来后父亲就走了,看看父亲远去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又想着父亲爬月台的样子,他落下了感动的泪花。

《背影》这篇文章是朱自清于1925年10月在北京写的,读了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父母为了孩子吃什么苦都不怕,他们为了孩子好好学习,有出息。只要是为了学习父母都会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即使再苦再累对他们来说都是甜的。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从小他们就对我说只要我好好学习,我要什么他们就给我什么,长大后只要我说要买书或者文具他们都很相信我,总是很爽快地就给我钱了,还好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学习成绩还算不错。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一切,孩子就是他们的希望,他们不允许孩子受到一点点的伤害,如果孩子受到了一点伤害,他们就会胆颤心惊,他们为了我们背越来越弯了,白头发变得越来越多,皱纹也变的越来越多了。这都是我们的功劳,都是为我们操劳的结果。 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可我们有为父母做了什么呢?是一直的任性妄为,惹他们生气,还是一天到晚的让他们为我们提心吊胆呢?

我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考出理想的成绩,不让父母失望。长大后报效祖国,让祖国变得更富强。

同学们,从现在起,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吧!别让他们那么劳累,减轻一些他们的负担吧!

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2

我看老爸也不同意,只好怀着失望的心情躺在床上,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而在另一个房间里,昏暗的灯光下,有两个黑影在讨论着:“他那么认真写了一篇读后感,你竟然不帮他,还打击他!”“可他的这篇连该都没法改呀!”“那你起码也要帮他一下,不管能不能参赛!”“……”我没想到,原来经常不支持我的老爸会为我做主——劝说老妈。老妈似乎有点儿动摇,但有“作文洁癖症”的她一看到我的作文有“污点”,动摇的心又镇定了下来。作文本又“躺”在了桌上,一翻身,掉到了地上。老爸劝说老妈没成功,老妈关了灯,屋里黑得身手不见五指,只有作文本在茫茫黑夜中无声地哭泣着……

第二天早上,我睁开了双眼,心里还是惦记着作文,大叫:“老妈,帮我弄作文!”终于,老妈同意了,我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下了。我焦急地等待着,吃完了饭,老妈也完成了“任务”。我正准备用U盘拷贝我的文章时,U盘不见了,我急得在房间里团团转,看来U盘是没指望了。我又灵机一动——打印,我正为自己的新方案洋洋自喜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打印机用不起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刚刚我正为这主意洋洋自喜,现在又被它弄得绝望了。我只好使出“杀手锏”了——硬盘。“老虎不发威,当我是Hllo cat!”我气冲冲地走到电脑前,把硬盘插到电脑里,但一会儿我就扫兴了,硬盘没反应……最终我全军覆灭。好在老爸中午把手提电脑带回来,帮我发作文给老师,我才幸免一难。,读后感“大作战”作文1000字

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3

在人生中,一定读到过几本好书,它曾经使你如痴如醉。我读的其中一本好书是《红瓦黑瓦》……

《红瓦黑瓦》情节十分生动,把每一个场景、人物、动作和表情都描写得栩栩如生,人物仿佛就在你眼前。

在这个动人的故事里,林冰在升初一第一天进宿舍时,认识了3个好朋友,马水清、谢百三、刘汉林。林冰在没进黑瓦房(高中)时,人一直矮矮的,因此林冰一直十分自卑。马水清家十分富有,经常请林冰、刘汉林和谢百三几个吃烤肉。刘汉林十分强壮,当他们回到宿舍时,看见乔桉睡在林冰的床上,刘汉林一把将乔桉拉到地上。谢百三十分勤快,把他们的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自己却满头大汗,也因为他的满头大汗使他成为了班长。赵一亮是在文艺宣传队中拉主胡的,他十分自傲,家里也十分富裕,但是一场大火,烧毁了他家的万贯家财,也烧毁了他的前程。许一龙,又称口水龙,是油麻地镇上胡琴拉得最好的一个。乔桉非常可恶,他毁了杨文富与夏文兰的爱情,也杀了他的外公,经常将马水清打得头破血流。

让我们丢掉自卑,学习谢百三的勤快,学习林冰的乐于助人,学习许一龙那高超的胡琴技术,学习杨文富努力取得好成绩,让积极、善良永远陪伴这我们。让我们永远排斥乔桉的那样行为,把邪恶和仇恨抛到九霄云外去吧!

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4

暑假里我读了作家秦文君写的《男生贾里全传》这本书,这本书的主人公贾里是个刚上初一的中学生,这本书记录了贾里和他的朋友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生的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贾里可不是个平平常常的人物,这个大男孩聪明勇敢、乐于助人,他身边的小伙伴们一个个也都不同凡响:爱臭美的妹妹贾梅、经常惹是生非的鲁智胜、胆小但头脑发达的陈应达、爱哭的王小明……这些人经常会干出点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作家把这些人物写的形象鲜明、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我最喜欢书中的主人公贾里了,这个可爱的青春男孩,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风村宣言”这一章,写的是有一次,贾里所在的一班在校团委的组织下给地处远郊的风村小学捐书,还在每本书上题了字。因为他们的这一举动,打动了风村小学的`孩子们,孩子们特地写了一封信,邀请这些大朋友去作客。一班的同学们排了一出戏去风村小学献演,在演出的过程中,突然刮起了龙卷风,贾里奋不顾身,挺身而出,在麦克风被风刮了就要砸下来的那一刻,贾里把同学推到一边,麦克风重重地砸到了贾里头上,他被砸伤了,但他仍然大叫“挺住,我能挺住!”在老师要求男生去关窗户时,贾里虽然眼睛被风刮得睁不开,头又疼,但仍然第一个冲上前去关窗户……勇敢的贾里是我榜样,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坚强勇敢、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5

《江南伊人》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青春故事,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小说里写到的很多情节,在我们曾经的高中时代都真真切切的发生过,所以回忆会不自觉地和故事交织在一起。

主人公林朗玉骄傲自信,典型的狮子座性格,这样的男生其实不适合温润如玉的外表,我倒觉得孤标傲世更适合他一些。林朗玉在容貌和音乐上足够吸引女生,但是他骨子里的傲性是他的致命伤,跟赵云,跟大郎,跟情敌,他都硬碰硬,结果到最后受伤的怕是只有他。 他们在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我们拿出球拍和球,妈妈做起事来真是太认真了,一场普通的热身赛都对我下手豪不留情,虽然每次都把球送到我手上,我使出吃奶的劲回击,但在妈妈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动作下,每个球都在妈妈的掌心之中,才打8分钟,我口里就只冒烟了。

我很喜欢伍娇,也喜欢云朵,她们够率真,够坦荡。还有一个女生一直喜欢林朗玉,好像叫黎淑芬,她的名字好像很难记,也许作者有点残忍,“离”、“疏”、“分”,亲情、友情、爱情这三种最悲伤的结局全在她的名字里了。不过这样也好,我倒宁愿让一个不相干的女生承受小说里的伤痛,总有人的青春要因为她在意却不在意她的人痛一番,这样的痛很无辜却让小说里的青春有些真实。

小说源于生活,却不能平铺直叙生活情节。《江南伊人》里有些东西说的太多了,读来稍嫌冗杂。林朗玉和竹林风恋爱过程中的对话有些拖沓,反而模糊了小说的主题;我觉得有些话男女主角不必全说出来,含而不露,读者反倒可以有更多的想象。

不过,还是挺喜欢这部小说的,第一次看身边朋友写的小说,感觉挺好丹城是一个很美的小城,龙湾镇是一个很美的小镇,山好,水好,人也好,江南伊人能在美丽的水乡书写青春,这本来就很美。

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6

我们学习了《詹天佑》这篇课文后,我深深地被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所感动。

文中介绍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艰难历程。在詹天佑获得了京张铁路的修筑权,顶着一些外国人的嘲笑和讥讽,肩负着国人的热切期盼,依然开始创造条件马上施工,从南口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塞外狂风怒号、黄沙漫天,他攀山越岭,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时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他修好。

正是他这种爱国精神,才使铁路比计划提早两年全线贯通,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也应该像他那样热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好报效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詹天佑带领大家修筑铁路时,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当时设备很简陋,工地上没有抽水机,他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这种以身作则、不怕困难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詹天佑经常要求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不应该出自我们工作人员之口“。他这种工作态度和和我们在学习上的马马虎虎、不求甚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读了这篇课文使我们体会到,他们在当时那么恶劣的条件下,克服困难,为国争光,为人民争气,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应该从小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不怕困难,为国争光!

【张爱玲《留情》内容

他们家十一月里就生了火。小小的一个火盆,雪白的灰里窝着红炭。炭起初是树木,后来死了,现在,身子里通过红隐隐的火,又活过来,然而,活着,就快成灰了。它第一个生命是青绿色的,第二个是暗红的。火盆有炭气,丢了一只红枣到里面,红枣燃烧起来,发出腊八粥的甜香。炭的轻微的爆炸,淅沥淅沥,如同冰屑。

结婚证书是有的,配了框子挂在墙上,上角凸出了玫瑰翅膀的小天使,牵着泥金飘带,下面一湾淡青的水,浮着两只五彩的鸭,中间端楷写着:

一年乙酉正月十一日亥时生淳于敦凤江苏省无锡县人现年三十六岁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三月九日申时生……

敦凤站在框子底下,一只腿跪在沙发上,就着光,数绒线的针子。米晶尧搭讪着走去拿外套,说:“我出去一会儿。”

敦凤低着头只顾数,轻轻动着嘴唇。米晶尧大衣穿了一半,又看着她,无可奈何地微笑着。半晌,敦凤抬起头来,说:“唔?”

又去看她的绒线,是灰色的,牵牵绊绊许多小白疙瘩。

米先生道,“我去一会儿就来。”话真是难说。如果说“到那边去”,这边那边的!说:“到小沙渡路去,”就等于说小沙渡路有个公馆,这里又有个公馆。从前他提起他那个太太总是说“她”,后来敦凤跟他说明了:“哪作兴这样说的?”

于是他难得提起来的时候,只得用个秃头的文案。现在他说:

“病得不轻呢。我得看看去。”敦凤短短说了一声:“你去呀。”

听她那口音,米先生倒又不便走了,手扶着窗台往外看去,自言自语道:“不知下雨不下?”敦凤像是有点不耐烦,把绒线卷卷,向花布袋里一塞,要走出去的样子。才开了门,米先生却又拦着她,解释道:“不是的——这些年了……病得很厉害的,又没人管事,好像我总不能不——”敦凤急了,道:

“跟我说这些个!让人听见了算什么呢?”张妈在半开门的浴室里洗衣裳。张妈是他家的旧人,知道底细的,待会儿还当她拉着他不许他回去看他太太的病,岂不是笑话!

敦凤立在门口,叫了声“张妈!”

米先生跟过来问道:“你也要出去么?”敦凤道:“我到舅母家去了,反正你的饭也不见得回来吃了,省得家里还要弄饭。今天本来也没有我吃的菜,一个砂锅,一个鱼冻子,都是特为给你做的。”米先生回到客室里,立在书桌前面,高高一叠子紫檀面的碑帖,他把它齐了一齐,青玉印色盒子,冰纹笔筒,水盂,钥匙子,碰上去都是冷的;阴天,更显得家里的窗明几净。

郭凤再出来,他还在那里挪挪这个,摸摸那个,腰只能略略弯着,因为穿了僵硬的大衣,而且年纪大了,肚子在中间碍事……

【张爱玲《留情》读后感篇一】

用意象来反应主人公的命运,一直是张爱玲的最爱。而张爱玲在《留情》中一开头就用了意象“炭”来解释女主人公的命运。张爱玲之所以用“炭”背后含着两层意思。首先“炭”向我们展现了女主人公生活的物质的满足与优越性。“他们家十一月里就生了火”但这在一般家庭里却是不容易做到的,而小说的另一户人家没落的杨家却没有如此的优待。《留情》里的女主人公敦凤的命运就像是炉里的炭一样,貌似盆里的炭火红的燃烧着,充满着生命力,但实质却是消耗着自己的生命,最终化为灰烬,直至死亡。“炭”这一意象成功的反应了敦凤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看似光鲜华丽的生活,背后却隐藏着女主人公无尽的无奈和愁苦不满。“炭”本身意味着死亡。“树木"意味生命。炭是树木死亡所遗留下的产物,敦凤第一次婚姻失败本已宣判敦凤“生命”的“枯竭”与看不到希望的“死寂”,但米先生的出现给予她第二次生活”燃烧”的希望,但这种“希望”却直逼让敦凤联系到了“死亡”这种死亡不仅是心理上的,更是生理上的。她嫁给了一个六十岁的老头,敦凤和米先生生活在一起虽有物质的优越,但却掩饰不了她内心的“惆怅”在别人羡慕的背后,却是内心对这种婚姻的不满与羞耻。

可以说如果敦凤有更好的选择觉不会嫁给六十岁的老头,但已有一次婚姻的敦凤,本已没有什么选择,守了十多年寡的敦凤在这期间的生命只有孤独与寂寞。米先生的出现给予了敦凤逃离这种生活状态的机会,但她却不得不忍受那种和老年人生活所带来的死亡感与沉寂感。不到四十岁的敦凤虽已不再年轻但依然盼望有着激情与充满活力的生活,但嫁给米先生后这种生活再也不可能出现了,以后只可能出现在敦凤的幻想之中。但敦凤嫁给米先生也不是没有一点满足感的,至少别人看来敦凤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因为一般人总是用物质来评价一个人的婚姻幸福与否。而那些婚姻不幸福的人往往片面的把自己婚姻的不幸归结为“金钱”的缺乏。但现实很多婚姻的“名存实亡”除了金钱的因素,还有许多因素起着决定作用,比如两人的沟通,理解。我觉得自私的人是永远得不到“爱”的,没有“爱”也就没有真正“幸福”的婚姻。因为“爱”就是不计回报的付出,而自私的人把这种付出往往当做是“无意义”。因此自私就没有“爱”。有功力性和目的性的婚姻也就是没有“爱”的,因为这种婚姻往往把“物质”看到第一位,而不是先看那个男人。这种婚姻虽带着点惆怅,但依然会有许多女人选择和敦凤一样的路,这种婚姻至少外人是羡慕的,至少可以向外人证明自己还是有点魅力的,但这种证明也付出了青春的代价。

张爱玲把敦凤置于两种三角关系中,首先敦凤处于米先生和他另外一个太太的三角关系之中,又处于米先生和杨太太的微妙关系之中,这也是整部小说写得最成功的一部分,敦凤的处境是尴尬的对于米先生她只是个姨太太,对于杨太太来说米先生只是她扔掉的不要的“烂鞋”罢了,在这些关系中她毫无优越感(物质除外),这些都不免让敦凤感到失望,也透着她光鲜生活背后的无奈与苍凉。但她的选择至少逃脱了寂寞,获得了物质的满足,在没有“爱”的婚姻里,获得的东西总是要付出相应代价的。

从小说中来看米先生对敦凤其实是不错的,但他也对原来的太太表现出了“留情”,米先生的太太生病了,他是关心的,虽然她在敦凤面前极力的掩饰,但他在同敦凤去舅妈家里所表现的急

虽然敦凤与米先生的结合是各怀目的的,但他们都彼此在乎对方的想法,比如米先生没有一开始便去他另一个太太那里,这是在乎敦凤想法的表现。而敦凤故意放慢脚步让米先生跟上,也是愿意得到米先生的关心与在乎的,虽然他们之间没有“爱”,但就是这“在乎”也可让他们没有争吵,和谐的生活一段时间了。

张爱玲在小说中说:“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婚姻的现实。

【张爱玲《留情》读后感篇二】

《留情》并不是张爱玲最有名的小说,初读起来有些寂寥,再读却像嵌在你心里的一幅景儿,几个人儿,在你耳边说着话似的。1945年发表,那时张爱玲25岁,刚刚和胡兰成恋爱结婚。我特别喜欢弄清每个作者写每篇文章时候的年纪,因为人在不同的年纪生活经历在变,心态在变,跟着作品的风格和构思的起源也在变。25岁的年纪,刚刚进入幸福的婚姻,却关心起了一对老夫少妻日常生活中小小别扭的片段。

看了很多人对这篇小说的评论,大都认为敦凤和米先生的二次婚姻是不幸福的。敦凤前夫待她并不好,而且死了,守寡十年后嫁给米先生只是为了衣食无忧,只是为了生活,却嫌“他与她同坐一辆三轮车是不够漂亮的”。而米先生和前妻日日争吵,因此这一次他是“预先打听好,计画好的,晚年可以享一点清福艳福,抵补以往的不顺心。”似乎两人都有目的,于是便幸福不起来了。

然而幸与不幸、爱与不爱是没有定式的。我也看见文中的几处细节,却透着暖暖的爱意。米先生要去看望病重的前妻,敦凤当然不乐意了,独自也出门去。“她挽了皮包网袋出门,他也跟了出来。她只当不看见,快步走到对街去,又怕他在后面气喘吁吁追赶,她虽然和他生着气,也不愿使他露出老态,因此有意地拣有汽车经过的时候才过街,耽搁了一会。”这个动作是每个女人都熟悉的吧,因为爱他,所以闹别扭的时候纵然赌气的走开,也会暗暗期待他会追上来,因此故意找了理由放慢了节拍。不管敦凤如何在外人面前说自己对米先生是没有爱的,然而关心和期待还是渗入了琐碎的生活。米先生呢?因为他在乎敦凤的感受,才会在是否去看望前妻的问题上左右为难,对过去,不是爱,但还有痛惜。因此,最起码,他们的心里是升起了爱的。

就连当初的不幸,现在想起来也全都去了苦涩的外衣,也留下甘甜的幻象。当失去后重新回忆,敦凤觉得“第一个丈夫纵有千般不是,至少在人前不使她羞,承认那是她丈夫。他死的时候才二十五,窄窄的一张脸,眉清目秀的,笑起来一双眼镜不知有多坏!”米先生与前妻“只记得一趟趟的吵架,没什么值得纪念的快乐的回忆,然而还是那些年轻痛苦,仓皇的岁月,真正触到了他的心。”现在“他的妻快死了,他一生的大部分也跟着死了。他和她共同生活里的悲伤气恼,都不算了,不算了。”他们各自回忆起当年自己认为并不幸福的生活,可是时间就像三棱镜,隔着时间望过去,就像从三棱镜里望太阳,总是五光十色,美艳异常的。

因而我更喜欢积极的去看待感情,即使生活真如文末的那一句经典所说,“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我也更愿意时常想起文头那一段带着希望的文字:“小小的一个火盆,雪白的灰里窝着红炭。炭起初是树木,后来死了,现在,身子里通过红隐隐的火,又活过来,然而,活着,就快成灰了。它第一个生命是青绿色的,第二个是暗红的”。生活与感情,就像一段树木,后来变成了炭,也许不久就要成灰了,在各个阶段有不一样的状态,那又怎样呢?只要它还被暖着,还有生命,又何必计较它的形式呢?

《留情》是张爱玲的中篇小说之一,小说结尾处那句“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然而敦凤与米先生在回家的路上还是相爱着。”感触颇深。

小说情节很简单,米先生要去探望即将病逝的前妻,敦凤有点小情绪,他只好先把她送到她舅妈处,后来他去了一趟,很快就回来接敦凤回家了。

米先生对从前的女人是对打,对骂,对敦凤却是有时候要说“对不起”,有时候要说“谢谢你”,也只是“对不起,谢谢你”而已。

米先生和前妻早已没有了感情,也就是早已“千疮百孔”了,但是还是回去探望即将病逝的前妻,毕竟一起生活过,总要留下一点体己之情。

而敦凤呢,出身极有根底,她十六岁出嫁,二十三岁上死了丈夫,守了十多年的寡才嫁给米先生。她是温柔的,上等的,早两年也是个美人。嫁给米先生,就这样的一个男人,如今对前妻的病还是惦念着,看来她的感情也算“千疮百孔”了。

然而,当她看到米先生探妻回来时,却突然“心里一阵欢喜”,她心里还是有这个人的。这就来了结尾那句话“然而敦凤与米先生在回家的路上还是相爱着。”

即使已“千疮百孔”,这也是“留情”所在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298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