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孝顺的读后感600字汇集70条-读后感

孝的读后感1

《弟子规》开篇中这样教育我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首孝悌”从中可以看出“孝”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生养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到底怎样做才算是”孝“呢?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总是在忙碌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对房子、车子的追求热衷竟让我们忘记了在家里惦记着我们的父母。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公益广告:老人一人在家,子女告诉家里的老人要回家吃饭,老人开开心心的准备了一桌好菜,耐心地等待子女们的到来,可是老人左等右等,都等到睡着了,醒来时,屋子里冷冷清清的,只有老人一人,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老人子女的,他们告诉老人不回来了,在电话中老人的孙女叫了老人一声奶奶,老人心里有些安慰,正准备和孙女说话时,电话挂断了,老人很失望很无奈地说了句:你们都忙。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震撼了,有人曾说过:人越老越害怕孤独。你让你家中的老人孤独了吗?一个再华丽的房子没有家人,那只是一个房子不能称之为家;一个有家人的房子,即使房子再破旧那也是家。老人要的不是金钱不是住华丽的房子,而是一个有家人的家。老人为子女倾其所有,而老人的希望只是子女能多多陪陪他们,多关心关心他们,能在一起享受人世间最平常天伦之乐。

孝的读后感2

在以前的生活学习中经常接触《弟子规》这本书,但也只是对于书的一些内容和句意的简单理解。近期在部门组织学习中,再次认真学习了《弟子规》,感受颇深,使人从内心深处觉醒。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弟子规》里面一些内容虽然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社会,但是它所提倡的“孝、悌、仁、爱”等思想却是让我们终身受益。

现如今,孝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入则孝”这部分主要讲的就是作为子女一定要无条件的孝顺父母的道理,要多倾听父母的需求,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多抽出时间陪陪父母,为父母创造一个好的生活条件等等。在这些方面,相信很多人做的还可以,但是在很多细节上还有待提高。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等我有时间了回家看看父母,等我有钱了带父母去旅游,等我……,孝顺真的能等吗?等待就是一种遗憾,遗憾是无法挽回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不知道刺痛了多少人的心,这大概是世间最残酷的悔恨。孝顺父母,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的孝顺其实不需要多少贵重物品,更不需要多少金钱,只需要我们在工作之余尽可能多的抽出点时间常回家看看,放下手里的手机多陪父母说说话,和父母分享一下自己的工作收获,多关心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情况等,就是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孝”字在所有人的思想意识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华儿女,孝顺父母是我们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父母一天一天的在变老,生命也有保鲜期,我们更应该趁现在一切还来得及时去孝顺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空留下许多的遗憾!

孝的读后感3

星期一晚上,我读完了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孝之道》。

内容是这样的:主人公王雪琳的妈妈为了一株山茶花与年长的爷爷吵架,妈妈说那株山茶花是因为长期没有浇水而死的,可爷爷明明每天都坚持浇水,怎么会死掉呢?在一旁的王雪琳走进那株已经枯萎的山茶花,仔细观察起来,发现山茶花的叶子上有虫子的齿印,原来山茶花是被虫蛀死的呀!她不忍心再让爷爷背黑锅,便站起来对妈妈说:“妈妈,山茶花不是没有浇水死的,是……”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去去去,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被妈妈一训,王雪琳那不争气的眼泪便哗哗地掉了下来了。她哭着跑回房间,趴在床上大声喊道:“为什么不相信我!为什么要骂爷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跑到哪里去了?”

是啊!像王雪琳说的那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跑到哪里去了?”“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这些文案不由得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家中,我为了一点点的小事便向妈妈斗嘴,伤了妈妈的心;在学校,有时也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同学争辩。为什么孔融四岁便能让梨?为什么黄香九岁便知道为父亲温席?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我们为什么办不到?

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自己,让“孝之道”回到我们身边!

孝的读后感4

一个人在世上必须做到三点,第一珍爱生命,第二讲礼仪,讲道德,第三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孝敬父母。父母给你了生命,你不仅要保护好宝贵的生命,还要去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给你了生命。这是我读《二十四孝》后有感而发的。

《二十四孝》中记载着一个个震撼人间的故事:比如《刻木事亲》《卖身葬父》《行佣供母》等等,最让我感动的是《芦衣顺母》,故事中闵损的继母经常残虐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继母用芦衣做的衣服给闵顺,而用棉花做的衣服给两个弟弟。一天,父亲出门,闵顺因寒冷打颤,便受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知道闵顺被残虐,便回去要休掉后妻,没想到闵顺竟跪地求父亲饶恕继母,父亲十分感动,依了他。

闵顺对继母的“孝”深深影响着我,继母对他不好,他竟也不计较,还孝敬她。而我的妈妈呢?我猛然想起一件事来,一天中午,只有我和妈妈在家吃饭。妈妈吃完饭后,便下楼散步去了。这下,我可乐坏了,我为什么很高兴呢?因为我可以尽情地玩手机。我玩得正欢,没想到妈妈竟然回来了,她惊奇地看了看沉浸于游戏中的我,又看了看玩得已经发热的手机,过了好一阵,她才明白怎么回事。刹那,原本和蔼可亲的妈妈变得如母狮子一般。我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好,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是妈妈没有打我,而是哭了,一滴滴泪水从脸颊流到下巴,一直滴到地上,妈妈一边哭一边骂道:“胡飙啊,你为什么不听话呀,吃个饭都要我守着,你都十岁了,你能不能自觉一点啊!你知不知道爸爸起早贪黑,一天就赚一两百快,而你呢?买药花了六十多块钱,买书也买了六十多块钱,参加军训又花了八十多块钱,购买演出服又花了二百多块钱,你自己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所有的钱都在你身上。”当时,我已经被妈妈训得面红耳赤,眼泪在眼睛里打转。

那天下午,我变得寡言少语。直到下午放学,妈妈又骑着电动车来接我了,妈妈那双沉重的大手给我穿上暖和的棉衣,使我不挨冻,坐在车上时,我发现妈妈的白头发又多了几根,皱纹又多了几笔,我天天这么不听话,但妈妈对我的爱丝毫没有减少。相比《二十四孝》中的闵顺,我感到自惭形秽,所以我要好好表现,好好孝敬辛劳的妈妈,让妈妈更加幸福。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去孝敬长辈,感恩我的父母!

孝的读后感5

今天,我终于又见到了对“孝”字更高含义的诠释,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肩担的责任,也感受到了当今社会所需的责任感。同是“孝”,但在不同角度,在不同时代,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我们所感受到的,都是别有一番景象――但是,它都来源于父母对我们的爱,也萌发于我们对父母的报答。

我上述的这些情感,都起源于今天观看的那只有14分钟的教育短片。这则教育短片主要是由一位著名国学应用大师讲演的.,看着听讲座的大人们热泪盈眶的样子,听着这位大师的深情讲演,更使人感触颇多。这段视频主要是借助了几个事例及古人的经典诗句,向我们讲述了孝敬父母是至关重要的,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行孝了,我们应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现在这一刻做起,孝敬我们的父母,让“孝”的传统发扬光大,让父母感受天伦之乐。

是啊,从我们呱呱落地那一天起,就注定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在父母坚实的臂膀下蹒跚学步,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茁壮成长,在父母安全的港湾上扬帆出海。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要求我们回报的却很少。作为她们的子女,难道我们不应该尽自己的孝道吗?

或许会有许多人认为,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理所应当的,我们没有必要孝敬父母。不,这是不对的。放眼望去,肯定会有许多人帮助过你,使你感激不尽,也许只是举手之劳的小忙,但你也会予以真诚的回报。而父母呢?他们生你养你,是你生命的源泉,给予你物质上的帮助及精神上的支持,他们对你的帮助远远多于他人,足以使你潸然泪下了。他们完全可以不要管你,随你放任自流,让你自生自灭,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他们选择了将你抚养长大。没有他们就没有你,就凭这一点,难道你不应该去孝敬他们吗?

或许有许多人认为孝敬父母只要扔两张纸币就够了,只要父母能享受人尽繁荣富贵就够了。不,这是不对的。父母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富裕,而是精神上的满足。你可曾想过,父母老了,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空虚?每天吃着山珍海味,总有一天会厌烦;每天在空荡荡的大别墅内徘徊,总有一天会寂寞;每天生活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中央,总有一天会怀念乡村的清新空气……抽出一点时间,哪怕只是一点时间也好,陪伴一下父母,可能只是一则小笑话,足以似一罐蜂蜜,浸润着父母苦涩的心灵。

或许有许多人认为孝敬父母是长大以后的事,现在的任务是刻苦学习,待到将来功成名就时,再接父母去国外安度晚年也不迟。不,这是不对的。孝敬父母要体现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它不是一种形式,它需要我们付诸以行动。现在有多少腰缠万贯的商人,想孝敬父母时,却猛然发现,父母已经离他远去了,这时后悔只是徒劳无功了。看一看,父母是不是有多了几根银发,添了几条皱纹?孩提时那个曾经牵着你上学的手已经皱了,你何曾发现呢?时不待人,它在分秒不息地奔跑着,流逝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如果总是把孝敬父母之重任放在将来,我们还有多少个将来可以等待啊!

“孝”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它既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既是爱的延续,也是爱戴源头;既是常挂嘴边的字眼,也是最难完成的任务。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去孝敬我们的父母吧!

记住,在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不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永远是父母的爱啊!

孝道有感作文600字【篇一】

有一对姐弟,都考上了大学。毕业之后,姐弟俩回了家,发现家里变化很大,老母亲没有了,家里剩下孤独的父亲和几乎不值一钱的空荡但又凌乱不堪的房子。姐弟俩收拾房间时发现了一封信,信中写到: 我们都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们。请你们做儿女的理解我们,对我们要有一点爱心,不要嫌我们终日唠唠叨叨,前言不搭后语,其实还不都是为你们好。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我们吃饭漏嘴的时候,把饭菜留在衣服上时,千万不要责怪我们,请你想一想:当初我们是如何把着你给你们喂的;当我们大小便失禁的时候,弄脏了衣服,不要埋怨我们反应迟钝,请你们想一想,你们小的时候,我们是如何为你们擦屎擦尿的;当我们说话忘了主题,请给我们一点回想的时间,让我们想一想再说,其实谈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有你们在身边,听我们说下去,我们就心满意足啦!孝敬不一定是物质和金钱不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时常牵挂着我们就行了;饭后给我们老两口端杯热茶;阳光灿烂的日子,陪我们出去散散心和邻居聊聊天;等你们结了婚,生了孩子,常带回家让我们看看就开心。当看着我们渐渐地变老,直到弯腰驼背,老眼昏花的时候,不要悲伤,这是自然规律使然,要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当初我们引领你们走上了人生之路,如今,也请你们陪伴我们走完最后的路,多给我们一点爱心吧,我们会回馈你们感激的微笑!这微笑凝聚着我们对你们无限的爱。翟鸿森教授由此故事展开了不孝不教的《孝道篇》。我

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我们都听说过这个故事,在古代有一个人急于求佛祖的保佑,于是他每天都去寺庙是烧香,总想能烧到第一柱香,可是无论他去得多么早,总已有一柱香。于是他有一晚带了铺盖睡在上寺庙里,他想看看是谁来得这么早,可是当他去上香时,发现仍有一柱香已经在那里了,他百思不解,于是他请求佛祖给他解惑,佛祖告诉他,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卖烧饼,他会告诉你答案。他按佛祖的话找到了卖烧饼的人,卖烧饼的人告诉他,他从没有上过香,他一大早起来打烧饼,只是第一锅烧饼他从来不卖,留给自己的娘吃。这个简单而流传了几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翟鸿森教授也同样讲到,你是否孝敬你的父母,如果你连父母都不孝敬,还能有慈善之心。你是否尊敬你的兄弟,如果你连你的兄弟都不尊敬,还能有包容之心。父母蕴育了我们的生命,父母就是活菩萨。入者孝,出者悌。一个人有孝心必生和气,一个有和气的人必能愉色,一个有愉色的人必生婉容。

孝道有感作文600字【篇二】

俗话说的好,国有国规,家有家规,而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分为五各部分,分别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由清朝贾存仁改编,改名《弟子规》

下面,我来说说《弟子规》中几个典型的守则。

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虽小,但也不能善意妄为;物品虽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另一句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一个同样的道理:千万不能以为事情很小,而可以随意妄为,积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终有一天,会变成无恶不作的坏人。

亲爱我,孝方难;亲恶我,孝方贤。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亲人疼爱自己,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亲人厌恶、讨厌自己,自己仍能尽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实的确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难的。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恩情无以为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应该尽子女应尽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么难伺候,我们也要加倍孝顺他们。

《弟子规》虽然是一部古人用来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则规范,但在现代社会,我们仍应遵守这些古训,古人的守则规范,不要以为事小而可以擅为,也不要应为父母的脾气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们更应该以《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孝道有感作文600字【篇三】

“孝”,一个简简单单的字眼,不仅是良好的道德品质,更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被无上推崇的。

而《最美孝心少年》完美的展示了这个字眼—--孝。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个善良的女孩高雨欣。打小父母离异,跟着母亲一起生活。天公不作美,母亲因为一场事故使右手落下了残疾,干不了重体力活,一家的生计只能靠一个简陋的烧烤摊维持着。而高雨欣却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亲。每天放学后,便跑去帮妈妈卖烧烤,自己却从未尝过那馋的让人流口水的美味,哪怕是一根烤香肠也不舍得吃。回到家,也一刻不能停歇,家务活无疑一手包揽。既要照顾年迈的外婆,又要照看年幼的妹妹,只能在一切都做好之后,才能挤出些许的时间来做家庭作业。记者曾问他:“你每天做那么多家务,只留下一点时间做作业,你的成绩不会退步吗?”她却回答:“不会啊,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好。”是啊,逆境里出英才,而更难得可贵的是她在逆境中依然能坚守那份孝道,我因她的孝而感动。

最美不过孝。孝是一种力量,感天动地;孝是一汪清泉,洗涤心灵;孝是一块砂石,磨砺意志。家庭因为存孝,所以美好。

古今中外无数的人因孝而被传为佳话,当下社会的孝却被忙碌淹没了。在这高速发展的社会,孝敬父母、孝敬长辈难道应该被摒弃了?不,我们更加应该继承和弘扬这一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孝时家庭和睦的源泉,但孝它不是一种物质,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因为孝心无价。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其实很简单,可以一句问候,一次关怀,也可以是捶背,泡茶……也因此,《常回家看看》经久不衰,永不落伍。

为构建美好和谐的社会,让我们携手一起继承和弘扬孝的传统美德吧!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孝敬父母》这篇文章。

文章主要讲了少年时的陈毅很孝敬父母,常帮妈妈做事,从来不惹父母生气。后来陈毅投身革命,由于工作很繁忙,长期在外,很少有机会能回家探望母亲,总感到未尽做儿子的责任。一次,陈毅从国外访问归来,途径家乡,顺道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他母亲得知儿子马上要回来了,就忙叫人把那条尿湿的裤子塞到床下,不愿让儿子知道,以免使儿子的尊严受到影响。后来,陈毅发现了那条尿湿的裤子,执意要帮母亲去洗。当我读到:母亲坚决不让,可陈毅却说“不管我当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儿子,您都是我的母亲。您就把裤子拿出来,让那个我替您洗吧!”这句话时,我不禁想起平时的自己。别说要我帮父母洗衣服了,我就连自己的衣服也都要爸爸妈妈洗,想起来,可真是惭愧啊!

读完全文,我对陈毅孝敬父母的精神品质肃然起敬。《三字经》里曾提到过:“孝于亲,所当执。”是啊!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和义务,他们这样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多辛苦啊!我们这些后代子孙难道就不应该好好回报他们吗?!黄香从小就懂得“孝道”,夏天炎热时,用扇子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严寒时,以身为父亲温暖被子。大家想想,一个只有九岁的孩子,就知道要孝敬父母,更何况我们这些少先队员呢?我们更应该孝敬父母,做他们的榜样啊!可我们,一个个,都是娇贵的'“小皇帝”、“小公主”,一个个,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爸爸妈妈含我们在嘴里怕化了,捧我们在手上怕摔了,因此,我们都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多不好啊!爸爸妈妈煮了白米饭,而我们却偏要吃膨化食品;看到了别人有了漂亮的东西,我们就吵着要买,爸爸妈妈拗不过我们,只好依着我们;家里的活用不着我们亲自动手,爸爸妈妈自己会干的;房间里乱七八糟的,爸爸妈妈也会帮我们收拾干净;每逢周末,吵着让家长带我们上公园玩,丝毫不顾他们的感受,家长只好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陪我们,我们简直成了一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小霸王”了!我们怎么能跟陈毅比呢?

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陈毅爷爷那么关心、体贴、孝顺父母,而我们呢,又要这个又要那个,从来不想想父母有多辛苦。有时候,我们心情一不好还跟爸爸妈妈吵架、顶嘴,真是不应该啊!我们要自我反省一下:以后在家再也不跟父母发脾气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就自己做,帮爸爸妈妈减轻负担,再也不劳烦他们,再也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应该好好报答他们,是吗?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和关心长辈的乖孩子,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做他们的“得意小帮手”,好吗?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309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