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好日子的开始读后感集锦86句-读后感

小雅·吉日1

吉日维戊2,既伯既祷3。田车既好4,四牡孔阜5。升彼大阜6,从其群丑7。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8。兽之所同9,麀鹿麌麌10。漆沮之从11,天子之所12。

瞻彼中原13,其祁孔有14。儦儦俟俟15,或群或友16。悉率左右17,以燕天子18。

既张我弓19,既挟我矢20。发彼小豝21,殪此大兕22。以御宾客23,且以酌醴24

词句注释

吉日:吉利的日子。

维:语助词,有“是”的意思。戊:戊日。朱熹认为此处指戊辰日。古人认为戊日为刚日,适合外事活动,如巡狩、盟会、出兵等。

伯:马祖。祷(dǎo):告祭求福。因田猎用马,故祭马祖。

田车:猎车。田,同“畋(tián)”,打猎。

孔:很。阜:强壮高大。

阜:山岗。

从:追逐。群丑:这里指兽群。

差(chāi):选择。

同:聚集。

麀(yōu):母鹿,这里泛指母兽。麌(yǔ)麌:兽众多貌。

漆沮(jǔ):古代二水名,在今陕西境内。

所:处所,此指会猎场所。

中原:即原中,平旷之地,原野之中。

祁:大。一说指原野辽阔,或以为指兽大。有:丰富,指野兽多。

儦(biāo)儦:疾走貌。俟(sì)俟:缓行等待貌。

或群或友:指三两成群。兽三只在一起为群;兽二只在一起为友。

悉:尽,全。率:驱逐。

燕:使快乐。

张我弓:拉开弓。

挟我矢:用手指挟持搭上弓的箭,准备发射。

豝(bā):母猪。

殪(yì):射死。兕(sì):大野牛,或谓乃犀牛。

御:进,指将猪牛烹熟进献宾客。

酌醴(lǐ):酌饮美酒。醴,甜酒。

《吉日》出自《诗经·小雅》,这首诗应该是创作于周宣王时期,《毛诗序》上说:“《吉日》,美宣王田也。”对此观点,后世学者基本上保持相同意见。这首诗主要是为歌颂周宣王田猎并宴请诸侯及群臣而创作。

西周王朝每年都会在西都镐京的王畿内举行田猎活动,这几乎成为常典。在周代,田猎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周代的天王和国君做任何事情,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端正法度,一个是敬奉神明。而田猎对这两个目的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周礼上规定,田猎按照四时的不同而分为四种:春天为蒐猎,夏天为苗猎,秋天为弥猎,冬天为狩猎。田猎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活动,是有一定的礼规的:田猎不捕幼兽,不采鸟卵,不杀有孕之兽,不破坏鸟巢。

一年四次的田猎都是为了在农闲的时间演习军事,而且每隔三年还要有一次大演习,演习结束回到国都后,还要整顿军队,祭告家庙,犒赏臣下,清点俘获的野物。在田猎的过程中,车辆、服装、旌旗、纹饰都要贵贱分明,等级清楚,少长有序,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将民众纳入法度。

《吉日》这首诗所表现的周宣王田猎的.场景,基本上就是按照上述的规仪进行的。全诗共四章,艺术地再现了周宣王田猎时从占卜吉日、祭祀马祖、野外田猎、满载而归到大宴群臣的全过程。

第一章叙述田猎之前的准备情况。周代天子田猎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军事行动,相当于现在的大型军事演习。因此,在田猎之前必须占卜吉日、祭祀马祖、整治战车。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出发。

第二章描写选好了骏马,正式开始田猎。通过占卜,得出祭祀马祖之后的第三天庚午日,也是吉日,就确定这一天开始正式田猎。

第三章描写田猎的过程。群臣驱众兽与天子左右,以待天子射箭的情景,颇能曲尽人情。从这里可以知道群臣讨好逢迎君王的事情自古有之。

第四章叙述天子射猎成功,满载而归,大宴群臣的情节。

诗中描述天子张弓搭箭,一箭射中了一头野猪,再一箭射中了一头野牛,细致地表达了周宣王英姿勃发、勇武豪键的“中兴之王”的光辉形象。

这首诗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诗人按照整个田猎开展的顺序进行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地叙述。通过这些叙述让人们知道天子的这次田猎是符合周王朝的礼制规定的。天子亲自参与田猎并表现得英武豪健,是可以作为天下人臣民的表率的。也从侧面完成了对周宣王的颂扬。

今天,我在《儿童文学》上读到了一篇文章,令我感触很深,这篇文章叫《让谁去过好日子》,讲述的是在贫穷的乡村里发生的事!我来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故事内容吧!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户人家养了六个孩子。三个男孩,三个女孩。本来对他们是平等的。结果,他们的爸妈在收到一封信后就更偏爱自己的男孩子了。7岁的四儿,无意中听见父母要把他们三个男孩之间的一个送走,去过好日子。于是,六个孩子绞尽脑汁。终于,他们将父母感动的也落泪了,然后三个孩子没有一个被送走 ......

这篇文章对我的感受很深,我觉得无论身在那里,父母终究是自己的'父母,不能忘记他们。无论在哪,父母都会牵挂自己的孩子,不会忘掉孩子,平常,父母打孩子都是为孩子好!俗话说得好:“打是疼,骂是爱。”其实,父母逼孩子上补习班,做课外作业,都是为了孩子将来有前途,会过上好日子。其实哪个父母不心疼和孩子呢?唉!可是,大多的孩子都不领情,甚至恨自己的父母!读了这篇文章我彻底的明白了。我决心要努力,不要父母生气,做一个"货真价实"的好孩子。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

今天,我在《儿童文学》上读到了一篇文章,令我感触很深,这篇文章叫《让谁去过好日子》,讲述的`是在贫穷的乡村里发生的事!我来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故事内容吧!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户人家养了六个孩子。三个男孩,三个女孩。本来对他们是平等的。结果,他们的爸妈在收到一封信后就更偏爱自己的男孩子了。7岁的四儿,无意中听见父母要把他们三个男孩之间的一个送走,去过好日子。于是,六个孩子绞尽脑汁。终于,他们将父母感动的也落泪了,然后三个孩子没有一个被送走 ......

这篇文章对我的感受很深,我觉得无论身在那里,父母终究是自己的父母,不能忘记他们。无论在哪,父母都会牵挂自己的孩子,不会忘掉孩子,平常,父母打孩子都是为孩子好!俗话说得好:“打是疼,骂是爱。”其实,父母逼孩子上补习班,做课外作业,都是为了孩子将来有前途,会过上好日子。其实哪个父母不心疼和孩子呢?唉!可是,大多的孩子都不领情,甚至恨自己的父母!读了这篇文章我彻底的明白了。我决心要努力,不要父母生气,做一个"货真价实"的好孩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369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