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王小波的万寿寺读后感精选96句-读后感

我的过去一片朦胧……《万寿寺》中的王二失去了记忆,迫切寻找着曾经的自己,爆发出一系列本我,真我与现我之间的思想对抗。倘若细细品来,会发现简单的文字中蕴涵着思想者奔腾不息的精神世界,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思维的乐趣。

穿梭在眼前的万寿寺与纸下的长安街之间,一种类似庄公梦蝶的感觉油然而生。或是我过于执拗,或是文章中多变的角色让我困惑,我异常渴求一个结果,王二是谁?

当我执拗于追寻王二的身份时,逐渐发现这个问题并不重要,而重要的自己有没有跳脱出来看问题。这其实不仅仅是一个追寻现实身份的过程,而是王二寻找本我的过程,是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从对抗走向融合的过程。再回头一看,其实王小波开篇就给了我们答案,“我既可以生活在这里,也可以生活在别处;可以生活在这座水泥城里,走在水泥大道上,呼吸着尘雾;也可以生活在一座石头城市里,走在一条龟背似得石头大街上,呼吸着路边的紫丁香。”这时我才毛骨悚然的发现,原来自己的思想一直囚于现实的`围城。

寻找记忆的人能够关注到常人无法观察的细节,或许失去记忆的不安会让人痛苦,但与此同时获得的却是一双全新的观察世界的眼睛。而王二,选择用这双眼睛来审视自己。“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可以是任何人。我又可以拒绝任一时间,任一地点,拒绝任何一人。”原来寻找自我的过程,本就是在不同角色之间不断变换,探求出自我不同身份的最佳配方。终究是记忆与现实组成了现我,而现我却并非真我,寻找记忆的过程就是触摸真我的过程,而寻找记忆的结果却让我远离了真我。这似乎是一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王小波给出了他的答案,因为躁动的思想是不会允许这种困境存在的,它一直在兹啦兹啦的响。正如我所说,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竟如同一潭死水,不知何时丢掉了思维的乐趣。竟从来不曾问过自己,我又是谁?

二、总而言之,假如对我的那种教育完全成功,换言之,假如那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我的期望得以实现,我就想象不出现在我怎能不嗜杀成性、怎能不残忍,或者说,在我身上,怎么还会保留了一些人性。好在人不光是在书本上学习,还会在沉默中学习。这是我人性尚存的主因。至于话语,它教给我的是: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把“文化革命”进行到底。当时话语正站在人性的反面上。假如完全相信它,就不会有人性。——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三、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四、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五、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六、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旗。——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七、每个人的贱都是天生的,永远不可改变。你越想掩饰自己的贱,就会更贱。唯一的逃脱办法就是承认自己的贱并设法喜欢这一点。——王小波

八、假如你真正爱过书的话,你就会明白,一本在你手中待过很长时间的好书就像一张熟悉的面孔一样,永远也不会忘记。——王小波

九、真实就是无法醒来。不管怎么哭喊怎么大闹,就是无法从那样的梦中清醒过来,这就是现实——王小波

十、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王小波

十一、伦理道德的论域也和其他论域一样,你也需要先明白有关事实才能下结论,而并非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只要你是个好人,或者说,站对了立场,一切都可以不言自明。不管你学物理也好,学数学也罢,都得想破了脑袋,才能得到一点成绩;——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十二、其实我根本不像表面上那样天真——王小波《白银时代》

十三、我以为,每个人都有一部分活在自己所在的环境中,这一部分是不会死的,它会保存在那里,让后世的人看到。——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十四、真理直率无比,坚硬无比,但凡有一点柔顺,也算不了真理。——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十五、把儒学和宗教并列,肯定会招来一些反对。儒学没有凭借神的名义,更没有用天堂和地狱来吓唬人。但它也编造了一个神话,就是假如你把它排除在外,任何人都无法统治,天下就会乱作一团,什么秩序、伦理、道德都不会有。这个神话唬住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直到现在还有人相信。罗素说,对学者的尊敬从来就不是出于真知,而是因为想象中他具有的魔力。我认为,儒学的魔力就是统治神话的魔力。当然,就所论及的内容来说,儒学是一种哲学,但是圣人说的那些话都是些断语,既没有什么证据,也没有什么逻辑。假如不把统治的魔力估计在内,很难相信大家会坚信不移。——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十六、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转眼间就已跑到那似水流年里去了。我所认识的人,都不珍视自己的似水流年。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件东西,所以一个个像丢了魂一样。——王小波《黄金时代》

十七、照我看,不管干什么都可以保持沉默。——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十八、她是瘦小的身材,消瘦的脸,眼睛真大啊。可爱的双眼皮,棕色的眼睛!对着我的时候这眼睛永远微笑而那么有光彩。光洁的小额头,孩子气的眉毛,既不太浓,也不太疏,长得那么恰好,稍微有点弯。端立的鼻子,坚决的小嘴,消瘦的小脸,那么秀气!柔软的棕色发辫。脖子也那么瘦:稍微地动一下就可以看到肌肉在活动。小姑娘似的身材,少年的特征只能看出那么一点。喂,你的小手多瘦哇,我都不敢握你的手。你怎么光笑不说话?妖妖,我到处找你,找了你七年!我没忘记你!我真的一刻也不敢忘记你,妖妖!”——王小波《绿毛水怪》

十九、深思熟虑的结果往往就是说不清楚。——王小波《黑铁时代》

二十、不相信世界就是这样,在明知道有的时候必须低头,有的人必将失去,有的东西命中注定不能长久的时候,依然要说,在第一千个选择之外,还有第一千零一个可能,有一扇窗等着我打开,然后有光透进来。——王小波

二十一、你想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什么吗?就是从心底里喜欢你,觉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很亲切,不高兴你比喜欢我更喜欢别人。你要是喜欢了别人我会哭,但是还是喜欢你。你肯用这样的爱情回报我吗?就是你高兴我也高兴,你难过时我来安慰你,还有别爱别人!——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二十二、虽然岁月如流什么都会过去但总有些东西发生了就不能抹杀——王小波《流年似水》

二十三、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王小波《黄金时代》

二十四、活下去的诀窍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王小波

二十五、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转眼间就已跑到那似水流年里去了——王小波《流年似水》

二十六、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于是我开始存下了一点希望——如果我能做到,那么我就战胜了寂寞的命运。——王小波《黑铁时代》

二十七、这种感觉最悲惨的,并不是自己被降价处理,而是成为货物这一不幸的事实。最能说明你是一件货物的事就是:人家拿你干了什么或对你有任何一种评价,都无需向你解释或征得你的同意。——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二十八、只是没有说清楚什么是瑰宝:是手铐呢,还是戴手铐的人。——王小波《黑铁时代》

二十九、有一天我到系里去,听见他和别人说:咱们系怎么净是些怪物——比方说王二。扯到这里,猛一眼看见了我,就满脸通红地住了嘴。我请他接着讲,给出几个人来和我作伴,他却抵死不肯说,把我一个人晾在那里。这话我当然不能让他随便讲了,所以马上散布小道消息说他只有一个睾丸,而且那个睾丸也只有鹌鹑蛋大小。其实我根本不知道他睾丸是一个两个还是三个,每个有多大,只是信嘴胡说。但是很快就传得连女学生都知道他只有一个蛋,这正是我的目的。——王小波《红拂夜奔》

三十、当年那些时髦话语都表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对权力的忠顺态度——这算不上什么秘密,那个年月提倡的就是“忠”字当头。但是同样的话,有人讲起来觉得害臊,有人讲起来却不觉得害臊,这就有点深奥。害臊的人不见得不忠、不顺——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三十一、这个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种是不像我这样的人。——王小波

三十二、一个人快乐或悲伤,只要不是装出来的,就必有其道理。你可以去分享他的快乐,同情他的悲伤,却不可以命令他怎样怎样。我个人的一个秘密是在需要极大快乐和悲伤的公众场合却达不到这种快乐和悲伤应有的水平,因而内心惊恐万状,汗下如雨。——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三十三、对于现代科技来说,资金设备等等固然重要,但天才的思想依然是最主要的动力。一种发现或发明可以赚到很多钱,但有了钱也未必能造出所要的发明。思索是一道大门,通向现世上没有的东西,通到现在人类想不到的地方。——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三十四、你爱他就算是火坑也得往下跳不爱他趁早saygoodbye!——王小波《三十而立》

三十五、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三十六、忽然之间心底涌起强烈的渴望,前所未有:我要爱,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当作一百世一样。这里的道理很明白: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装作不存在。无论如何,我要为自己负起责任。——王小波《三十而立》

三十七、什么样的灵魂就要什么样的养料,越悲怆的时候我越想嬉皮。——王小波

三十八、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说吧,和我好吗?——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三十九、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却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保持沉默是怯懦的。——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四十、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四十一、"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王小波"

四十二、绝望是无限的美好。——王小波《万寿寺》

四十三、请你不要不要吃我,我给你唱一支好听的歌。——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四十四、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傻有时能成为一种威慑。假如乡下一位农妇养了五个傻儿子,既不会讲理,又不懂王法,就会和人打架,这家人就能得点便宜。聪明人也能看到这种便宜,而且装傻谁不会呢——所以装傻就成为一种风气。——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四十五、我认为,一个人在胸中抹煞可信和不可信的界限,多是因为生活中巨大的压力。走投无路的人就容易迷信,而且是什么都信。——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1

今天下午看完了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我是边读边做笔记的一次阅读。读完整本书,我在书上划下了认为对杨先生见解非常认同的地方。

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人生实苦》、《人需要锻炼》、《修身之道》这几篇文章,真的都是人生的大智慧。这几篇文章,无论什么时候去读,都不会过时,讲的非常精准到位,我记得杨先生在书里不止一次提过,走到人生边上,往前走和往后看,而她写这本书,就是为了把人生的意义用自己的理解和读者分享,能够有幸读到杨先生的这本书,也是一大幸事。

这本书有一个特点,前半部是哲学命题居多,解释了很多哲学问题,后半部收录了杨先生写的小说,散文、议论文。由此可见,杨先生的文学修养之高,无论什么文学体裁都驾驭自如,之前知道钱钟书先生的学识渊博,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对杨先生的学识大为赞叹。好多年前看过杨先生的《我们仨》,时隔多年,再次拿起杨先生的书时,先生已经驾鹤西去了,杨先生是一位思想和道德极高的学者,我从内心深处崇敬她。

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个对我来说蛮有趣的内容,就是杨先生小学的时候,关于星期的描述,是以行星的名字命名的,星期日叫做日曜日,有“月、火、水、木、金、土”这个倒是意外的收获,日本现在的星期描述原来出处是从我们国家传过去的,让我恍然大悟。我真没想到看杨先生的书,能够让我多了这个知识点,也算是意外之举。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2

杨绛杨先生,我在国馆中看过对她的介绍,也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看过她的性格,同样在微博里瞥见说能被称为先生的女子为数不多。《走到人生边上》,杨先生高寿,即便是老了,腿脚不灵活也依然坚持写作和阅读。她在承受了阿媛和钱钟书先后离世的惨痛后,“我们仨”走散了,却也依然没有消极。她说,“拉一位古代的大皇帝作伴,聊以自豪吧!”让我想到王小波,万寿寺里失忆的年轻人也同样有一颗乐观的心和自嘲的勇气,我崇敬这些人。

很多的书是需要静下心来阅读的,否则你读不懂。我在书屋值班的时候,就在书屋里面朗读这本书,读完了我才稍微懂一点点这其中包含的意义。她分析肉体和灵魂的关系,也论神与鬼的问题。在一个无所牵挂的老人心中,会想到这些问题,那么答案也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何其有幸可以读完一个人一辈子的思想,只是这其中的感悟,就像劳神父给杨绛的那盒巧克力,她九岁听到的话,一直到九十岁才恍然大悟。你说孔子到底有没有女儿呢?如果有他对他女儿又是如何呢?

今天天气有点冷,让我读到“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功名显赫之人。你我不过皆为凡人,所以即便如此我们也是有着自己的快乐,即使后人记不住你。那么我们又何苦为了身后名而劳神呢?大抵俯仰无愧于天地即可。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3

这本书是杨绛先生在九十多岁高龄时的著作。鬼神,灵魂与肉身这些在中国民间中议论千年不断的东西出现在这本书中。杨绛先生想明白自己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走到人生边上》的前言中,杨绛先生这样写道:“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了,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从这一段话可以知道,杨绛先生的这本书分两个部分,一个是人生的价值,一个是灵魂的去向。

杨绛先生提出人生的价值在于灵魂对肉体的支配。这两者在同一个个体中相互斗争又相互统一。人的本性中包含的懒,贪,色等七恶,七恶与人的灵性良心背道而驰。所以这两者相遇时,人就会出现各种烦恼忧虑,若处理不当自会有一些心理的问题。而当人的肉体经过千锤百炼拥有足够的灵性良心时,人就会要求自己不断的完善自身,驱动自己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所以人生在世遇到的一切困难需要我们坦然面对,因为人肉体上的`磨练会得到灵魂价值上的累加,灵魂的价值长久不灭。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4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之时的著作,其首次坦陈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此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杨绛先生对鬼与神、关于人、灵与肉等问题的思考与认知。第二部分是是有多篇散文组成的。

对于这本书我所感受到的是对杨绛先生的敬意。作为一位96岁高龄老人,在躺在医院病床上时还在思考。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与大部分中国女性老人不同的人性光辉。

在中国,我看到太多年老的老人在老了以后每天就是打麻将、唠家常、东家长西家短,要不就是做家务。好似他们的生活千篇一律,就这样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一天又一天的过,然后等到生命的尽头。如果真的就是这样过活倒也算是舒心的吧。

但是,我所看到的可不只是这样。往往伴随着的是,身体的疾病、奋不顾身的扎入后一辈的生活中,比如带孙子,管下一代。要么就是觉得孩子不孝啊之类的。当我的身边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老人时,我便思考若我有朝一日变老了,我会变成他们这样吗?若是这样有何意义?大部分的生活都奉献给了家庭,孩子。然后对孩子说我这么苦这么累都是因为你啊。弄得孩子又无奈又气愤。

为什么喜欢杨绛先生?因为在她的身上,她的人生经历中让我感受到活着可以这么好,这么有希望。如今杨绛先生一百多岁了,岁月的风尘难掩她的风华。我的手机中保留了她头发花白却任然埋头书中认真写作的照片。这一幕非常打动我。我希望能当我老去的时候,我可以像她一样,充实淡然的朝天国进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457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