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郑伯克于鄢读后感精练80条-读后感

千百年前那些蓬荜生辉的大殿之中,离权力核心最近的皇子间的关系,基本上就是——争斗。而庄公和段这对一奶同胞的兄弟生于此,便注定了将要奔向这既定的宿命。

整篇文章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所写,没有一句褒贬,可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那鲜明的人物性格却淋漓尽致,让人读完一遍,便有了自己的见解。

庄公自然是整篇文章的核心,这是一个复杂而心计深沉的人。

庄公的心思实在教人琢磨不透。对于弟弟段不知满足地不断扩张自己势力的作为,无论大臣们如何规劝,他都毫无动摇,直到最后弟弟的军队整装待发,意欲将王城一举拿下之时才反攻——这样的做法,究竟是对弟弟的疼爱宽容,还是处心积虑?

我想,后者的可能较大。

以庄公之能,能够早先得到段之大军准备攻打的消息,就说明他早已在段的人手中安插了自己的心腹。他看似与世无争,实则将段的`一举一动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他从未信任过段,又何言疼爱?

庄公利用了段的自私,任由其扩张版图,最终与其致命一击。若段未曾拥有过希望,那失败则不算失败,可眼见成功近在眼前,到头来却只是南柯一梦——刹那间荣华不再,由天堂直坠地狱,由一方龙头化为仓皇逃犯,曾执掌翻覆的一片江山如今却连容身之地都全无,对于一个视权力为毕生所求的人来说,又是何其大的打击!

未曾拥有,便不会真正体味到其乐,然而拥有后又瞬间失去,这样的空与痛又怎能言喻。

所以我想,这或许就是庄公的一场报复——报复姜氏对段的偏爱。

由后文可以看出,“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这说明庄公对母亲的爱是真实而由衷的,所以他很快就后悔了自己的所言。

人类对母亲的爱以及渴求母爱的心,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庄公或许不过是一个想要依赖母亲,获得母亲青睐的孩子,所以母亲对弟弟显而易见的偏爱大大伤害了他,黑暗的种子就此萌发,日益扭曲着他的心灵,终于根深蒂固,成为了铸成这场惊天报复的始作俑者。

一向被宠上了天的段或许永远不会明白,庄公渴求母爱的心,一个孩子渴求母爱的心,有多么可怜,又有多么可怕。

情感的积蓄与爆发,足以摧毁一切。一句“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便能看出姜氏对两个儿子的态度的天壤之别。

正所谓由爱生妒,由妒生恨,被母亲厌恶的痛,与对被母亲宠溺的弟弟的妒随着时间肆意生长,终将归结为一个字——恨。

这几十年积蓄的情感足以湮没理智,于是庄公亲自导演了一出叛戏,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当大军压境,看似无力回天,实则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命令下达的一刻,他亲手为弟弟创造的幻梦顷刻崩塌,他的报复落下帷幕,可他真的快乐么?

或许将弟弟逐走于他而言是快乐的,因为他从未对弟弟施以衷心,而他也并不明白何为手足之情。但与母亲决裂所带来的,却是莫大空虚。

所以他会被颍考叔的孝心所感染,发自肺腑地道出:“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庄公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孤独的孩子。纵然他万人之上,母亲依然为弟弟处处着想;纵然他城府深藏,他也无法谋来母慈子孝的美好幻想。

常言道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若不是姜氏的偏爱,或许,就没有后来亲兄弟兵戎相见的悲哀场面。

被爱,是一件何其有幸的事。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就算失败,也有所依赖、有所慰籍;就算被全世界背叛,也会有人站在背后,给予支持、给予信任。我们拥有爱,便拥有了一个莫大的避风港,为我们遮风避雨,为我们指引方向。

庄公性格上的扭曲与偏执自幼形成,他渴求母爱,却不明白自己得不到母爱的原因,其实并不全在弟弟身上。爱本来是很美好的东西,但物极必反,当爱与被爱严重失衡,必定会招致一场空前的灾难。

所以,在我们理所当然地接纳着爱时,我们也要去爱,爱是双方的,因此付出它的同时,我们也能得到它。

庄公之孤独,在于他纵然群臣环绕、美女搭肩,也无一人给予他真爱。而对于我们来说,即使孤军奋战,只要还有所爱之人,只要还有爱着我们的人,我们就拥有了拼搏的意义,就拥有了永不磨灭的信念。

只要有爱相牵,人与人间便维系着永不会断的羁绊,就算相隔两地,有爱相伴,有所信念,一如并肩。

最近这些日子,我收到的奏疏越来越多,基本上都是在劝我去收拾势力逐渐扩大的弟弟段。

坐在金殿上翻看着奏疏,侍臣忽然来报,说公子吕求见。我嘴角浮上一丝冷笑。老生常谈,他一定是又来请求我除去段了。

果不其然。公子吕开门见山地进谏说:“国家不能忍受两种政权共存,对此您打算如何处理?如果想让位给太叔,那么请允许我去侍奉他;不然的话,就把他除了,不要让百姓们产生疑虑。”

他说的还真直接,这算是对我的激将法吧。然而我面不改色地回答:“用不着这样,他会自作自受的。”

公子吕悻悻退下了。我的唇角愈发上扬,这些大夫们虽说忠心为国,但他们着实是不了解我的。难道我真的会坐视段的实力一天天扩大却置之不顾而相信他能回头是岸么?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会让他亲自体验一下。

我召来左右内侍,吩咐他们密切注意段的行动,一旦有任何异常立刻报告给我。段一定会造反的,我相信。自童年起,我得到的所有好东西都被母亲勒令送给段,我若是有一点反驳,便遭母亲一顿责骂。段十几年这样唯我独尊的生活,使得他愚蠢地相信哥哥的东西就是自己的,现在,“王位”这个至高无上的事物,段一定也想拿到。

只是现在的我,早已不是先前的那个乖儿子,好哥哥。我是郑王,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郑国的一切,全部都是我的!十几年的屈辱和隐忍,使我提早学会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应有的城府心机,相对于娇生惯养的段,他还太嫩!

果然不出我所料,几天后,内侍报告,段已经集结了步兵、车兵,打算与今晚向都城发起进攻。不仅如此,更有一个令我震惊的消息:母亲将要为段做内应!

我失去了平时理智的面具,狠狠将酒杯摔在地上,碧色的美酒汩汩流出,殿内的大夫、侍臣无不惊讶地看着我。

母亲!我知道你偏爱弟弟,从未分给我一丝母爱,但我难道不是你辛苦怀胎十月而产下的至亲骨肉么!如果你要说我不吉利,你讨厌我,这我还能理解,可是我十几年来日夜孝敬你,不曾做出任何不合礼节的事。反而,为了得到你的喜爱,我比弟弟更加无微不至地满足你、照顾你,难道你丝毫没有察觉?如今,你还想为了你刁蛮的小儿子,而杀害父亲选定的接班人!

十几年积累的苦涩瞬间涌上心头,我眼中的泪花被愤怒燃烧殆尽,悲哀转化为刻骨的仇恨。我的双眸凌厉地扫视着大殿,大夫们被吓得齐齐后退了一步。

我不再犹豫,站起身俯视着群人,一字一顿地说:“立、刻、下、手!”

段!我原本只是想教训你一下,然而母亲的绝情让我明白必须将你赶尽杀绝!我再也不会容忍,你是时候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一个交代了!

“可是大王,姜夫人和太叔毕竟是你的`亲人啊!”我向下一看,是祭仲在进谏。

“哈,哈哈哈!”听到这样的话,我忽然用手捂住脸大笑起来,声音变得尖锐,“亲人?好荒谬的词!凭什么要说他们是我的亲人?凭什么说我需要宽容,宽容想杀害我的母亲,宽容要取我而代之的弟弟?宽容这些侮辱着、伤害着我的人?宽容两个魔鬼,让孝悌的我在逆来顺受中走向死亡,然后说这是高尚?”

“哈…郑国的大夫!你们在段城过百雉时要求处置,在段违背中央时请求攻打——难道如今你们终于要反悔,要展示你们的仁义了吗?”

我斩钉截铁地命令:“公子吕!你率领先锋部队去攻打京邑,我随后赶到!若对讨伐京城太叔有任何异议者,斩!”

父亲,原谅我的不敬!母亲,原谅我的不孝!弟弟,原谅我的不义!因为这些,全是由你们而起!

内解忧而外除患,摒弃亲情,不顾礼义,再没有什么能够制约住我。而我,郑庄公,以我的才能天赋,必将成为郑国最伟大的君主!

“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开篇的第一则故事,除了说明多行不义必自毙之外还讲说了兄弟的悌,以及后面颍考叔劝君,庄公掘地见母表现出的孝及君臣之义,是孝悌故事中的经典。古文观止收录了《左传》版本并加附表题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标题取自于文中庄公之语也。后《史记》在郑亦记录了《春秋》中的这个事件。

【故事概要】

鲁隐公元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其中唯一一件战争的事情就是这个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机打败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有重归于好。

【原文】

《郑伯克段于鄢》

出处:《左传》

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 ,日武姜③。生庄公及共叔段④。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爱共叔段,欲立之,亟 请于武公⑦,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公曰:“制,岩邑 也⑨, 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 将不堪⒃。”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 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蔓,难图也⒇”。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 将若之何(24)。?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子 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夫人将启之(30)。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京叛大叔段。段 人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37)。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请以遗之(39)。”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47)。《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48)。’其是之谓乎?”

【注释】

(1)初:当初,从前。故事开头时用语。(2)郑武公:春秋时诸侯国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国君,姓姬,名掘突,武为谥号。申: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3)武姜:武谥郑武公谥号,姜谥娘家姓。(4)庄公:即郑庄公。共(gōng)叔段:共是国名,叔为兄弟排行居后,段是名。(5)窹(wù)生:逆生,倒生,即难产。(6)恶(wù):不喜欢。(7)亟(qì):多次屡次。(8)制:郑国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虎牢关。(9)岩邑:险要地城邑。(10)虢(guó)叔:东虢国国君。(11)佗:同“他”。唯命:“唯命是从”地省略。(12)京:郑国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南。(13)祭(zhài)仲:郑国大夫,字足。(14)雉:古时建筑计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15)参:同“三”。国:国都。(16)堪:经受得起。(17)焉:哪里。辟:同“避”。(18)何厌之有:有何厌。厌:满足。(19)所:安置,处理。(20)图:课,治。(21)毙:仆倒,倒下去。(22)鄙:边境上得邑。贰于己:同时属于庄公和自己。(23)公子吕:郑国大夫,字子封。(24)若之何:对他怎么办。(25)庸:用。(26)廪延:郑国邑名,在今河南延津北。(27)昵:亲近。(28)完:修缮。聚:积聚。(29)缮:修整。甲:铠甲。兵:武器。具:备齐。卒:步兵。乘(shèng):兵车。(30)夫人:指武姜。启之:为他打开城门。(31)帅:率领。乘:一车四马为一乘。车一乘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32)鄢:郑国邑名,在陵境内.(33)五月辛丑:五月二十三日.古人记日用天干和地支搭配.(34)城颖西北。(35)黄泉:黄土下的泉水。这里指墓穴。(36)颖考叔:郑国大夫。颖谷:郑国邑名,在今河南登封西南。封人:管理边界的官。(37)舍肉:把肉放在旁边不吃。(38)羲: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肉。(39)遗(wéi):赠送。(40)繄(yì):语气助词。没有实义。(41)闕:同“掘”,挖。(42)隧:地道。这里的意思是挖隧道。(43)赋:指作诗。(44)融融:快乐自得的样子。(45)泄泄(yì):快乐舒畅的样子。(46)君子:作者地托。《左传》作者常用这种方式发表评论。(47)施(yì):延及,扩展。(48)这两句诗出自《诗·大雅·既醉》。匮:穷尽。锡:同“赐”,给予。

【白话翻译】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玉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叙段请求把制作为他的封邑。庄又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邑,庄公就计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习卜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暂且等着看吧。”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陈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食其果。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大到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做事不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太叔修造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于是,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

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颖,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水远不再见面。”事后,他又后悔这么说。

考叔当时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颖考叔回答说:“我家中有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后允许我拿去送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颖考叔说“我冒昧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庄公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他,并说自己很后悔。颖考叔说;“君王何必担忧呢?如果掘地见水,打成地道去见面,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庄公听从了项考叔的话,照着做了。庄公进入地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中快乐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舒畅!”于是。母于关系又与从前一样了。

君子说;“颖考叔真是个孝子。爱自己的母亲,还扩大影响了郑庄公。《诗·大雅·既醉》说‘孝子德行无穷个永久能分给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吧!”

【读解】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十分典型的兄弟相争的故事。

人们常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亲情的深厚,也用“亲兄弟,明算帐”来说明亲情和利益冲突之间的关系。我们凭自己的生活体 验深知,亲情在很多时候是脆弱的,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亲情远 远不足以化解由利益导致的矛盾冲突。

当然,兄弟相争,并非完全没有是非曲直,并非完全没有正 义、真理的存在。比如,郑庄公与共叔段的权位之争,按传统观 念,长子是王位天然的继承者,是“天理”,不容有违背。这样, 郑庄公就代表了合理的、正当的一方,而共叔段夺取王位的图谋, 便是不合理的、不正当的。

代表合理的、正义的一方,往往充满“正气”,可以慷慨陈辞。 鸣鼓攻之,可以稳坐如山,居高临下,所以郑庄公才可以自豪地、 以先知的口吻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抛开这个故事不论,‘多行不义,必自毙”也算是一条普遍真 理,正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样。几乎可以说,古往今来, 凡是作恶的人,搞阴谋诡计的人,违法乱纪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是,如果坐着等待结果的到来,等待作恶者“自毙”,显然 是愚蠢的,无异于自己坐以待毙,很可能让作恶者占尽了风光好 处。我们要相信毛主席说过的:“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 不例。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所以,与其坐以待毙, 不如起而对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么说来,以恶抗恶,以暴力抗恶,以阴谋诡计对阴谋诡计, 在一定范围内便是合理的事。真理、道义总得以某种方式来加以 捍卫,对真理、道义的信念,总不能替代实际有效的行动,就好 比强盗闯进我们家里,是不可能凭借善良的愿望和对正义的信念 来阻止强盗的抢劫的。唯有拿起武器,同强盗搏斗,把强盗赶出 家门去,才是用行动来维护自己的信念,因而真理、正义才可能 得到证明,得到捍卫。 

儒家传统一直是主张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在内心承认的真理,在 思想和言论中确信原则,必须用实际行动来加以体现,让真理、原则变成行动 的指南。如果能做到这样,不溢、恶行、阴谋等等,就既不是可怕的猛兽,也 不是不可战胜和征服的。关键不在对方,而在自己是否能挺身而出,以及如何 挺身而出,从而让东风压倒西风。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1克① 郑伯克段于鄢 ( 战胜 )   ②克勤克俭 (能够)

2制①为之请制 ( 地名 )   ②今京不制 ( 制度 )   ③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制度)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规模)

3度   ①今京不度,非制也 (合乎法度)   ②度,然后知长短 (计算 量)   ③项王自度不得脱 (推测,估计)   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限度)

词类活用

1惊姜氏(使动用法 使······惊吓)

2 今京不度,非制也(名词作动词 合乎法度)

3隧而相见(名词作动词 挖地道)

判断句

一、制,岩邑也

二、都城不过百雉,国之害也

三、蔓,难图也

四、称郑伯,讥失教也

五、不言出奔,难之也

六、 颍考叔,纯孝也

七、今京不度,非制也

省略句

一、佗邑唯命

二、中五之一

三、请以遗之

四、请京,使居之

五、无庸,将自及

宾语前置

一、姜氏何厌之有?

二、敢问何谓也?

三、君何患焉?

四、其是之谓乎

状语后置

一、郑武公娶于申

二、遂置姜氏于城颍

三、有献于公

四、郑伯克段于鄢

五、亟请于武公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519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