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武陵春古诗读后感汇编80条-读后感

武陵春读后感1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留。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轰隆隆”,随着一阵阵的雷声,乌云顿时遮住了天空,黑压压的一片,像一张白纸上永远抹不去的污点。随之,雨下。淅淅沥沥,不紧不慢,似一首婉约的歌,唱着;若一首凄凉的诗,在诉说着生离死别;又如一首缠绵的曲,牵动着我的心。

整个世界都笼罩在黑暗之中,仿佛就要被吞噬下去了。我坐在书桌旁,看着他留下的诗,想到从前和他一起吟诗作对的日子,是多么的诗情画意啊!而如今却是天人永隔了。祖国的败亡本是我最大的痛,家乡沦陷无疑在我的伤口上又撒了把盐。本想我女流之辈不能为国效力去打仗杀敌,起码可以和心爱的人相守终老。然而老天却连这样微小的愿望也不满足我,夺走了他,又在我的心上添加了更痛的伤。为什么会这样?相爱却不能相守……

“嘀哒”,雨从屋檐上落下。这一声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望着已停的雨,连风似乎也不闹了。窗外的天空已稍变明朗,树枝上还残留着雨水。花朵因雨的击打,已经落下了不少,零零碎碎,躺在潮湿的地上,已和泥土连在一起。从远处传来达达的马蹄声,不久便近了。从那些花儿上踏过,不知是出了什么急事,渐渐只有远去的背影。站在窗前,回望地上的花朵,此时已和泥土合为一体,分不清哪个是花,哪是土。只是还能够闻到那幽幽的淡香,沁人心脾。此时太阳已上三竿,可是,仍然无心梳洗打扮。他已不在了,没有人再关注我了。看着自己微白的发丝,已不是当年他手中的青丝了,也懒得碰它。想想昨晚与他在梦中相见,他为自己梳头,恍如今日,又似一场镜花水月。

屋里的那盆花可是他最喜爱的,那张椅子是他写诗时常坐的,他喝茶时,一定要用那只瓷杯,这些都没有变。可是唯独没有了他,那个心中最牵挂着的人啊。想向人倾诉自己的心情,却不知为何,泪水先流了下来,沾湿了衣襟。唉,暂且忘了这些吧。前几天听人说双溪那里的春景还不错,哪天去玩赏一下,在湖上泛舟,也算放松心情。可是,那像舴艋一样的小舟,是否能载得动我心里的`这份忧愁呢?

风卷起帘子,飘来飘去,犹如我飘忽的心……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五十三岁时所作,此时她已经历了国家的败亡、家乡的沦陷、文物的丧失、丈夫病死等种种不幸遭遇,处境凄惨。“风住尘香“四个字四个字表达了一场小小的灾难的后果:狂风摧花,落红无数,花已沾泥,人践马踏,依然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仅留尘香。“日晚倦梳头”,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反映词人内心的悲戚。“欲雨泪先流”,那夺眶的泪水,是她内心万重忧愁外在的表现。“闻说双溪春尚好”,诗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是春光明媚、游人如织的景象,遂起出游之心。“也拟泛轻舟”,言辞轻松,表现了词人一刹那的喜悦之情。“轻舟”为下文的浓重愁情做了铺垫和烘托。“只恐”又一转,颇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状。“载不动许多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乘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所谓“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化虚为实,真是恰到好处。

像雨飘洒在空中

星星点点

是水珠?

可是却咸咸的,

哦,是泪!

数不清的泪。

谁的泪在飞

像流星划过天际

是快乐的、伤心的,还是寂寞的

无言的泪,

飞过我受伤的心……

武陵春读后感2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那恼人的风雨可算停歇了,树枝上那娇媚的花也衰败了,唯有那沾了花瓣的尘土还散发出丝丝香气。已是黄昏,我却无心梳妆打扮。景物还是原样,可人儿却不在了,一想到心中的愁闷,还未开口我就潸然泪下。听闻双溪的春色很好,我也想去划划船,散散心,只是我担心双溪那单薄的小舟,承受不住我内心沉重的愁苦。

我看透了李白的潇洒不羁,也读彻了苏轼的豪放广阔,而李清照的词正如她本人一样柔婉细腻,让人眼前一亮。

这首词借暮春时节的凄冷,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苦闷,塑造了一个乱世中孤苦无依的才女形象。“日晚倦梳头”更是描绘出一个目睹国破家亡,内心受到创伤,无心料理自己的女子。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历史上少有的女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作品,前期多些安逸生活,优美而富有生活情趣,后期则因背井离乡,作品多愤世感慨,悲伤而苍凉。她的词之所以流芳千古,不单单只是因为她才华横溢,更是因为她作品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崇高的爱国情怀,体现了她人格的伟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翻阅她的词,我看到了一个与丈夫赌书泼茶,甜蜜自在的李清照,我看到了一个“人比黄花瘦”思念丈夫的李清照,我看到了一个写下“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敢于反驳父辈,批判朝中的李清照,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李清照,真正的她,是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远大抱负的传奇女子。

闭上眼,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在我面前的是个被“才藻非女子之事”所深深打击,身心都受到极大创伤的女子,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却仍旧一心向着国家的优良女性。

岁月的摧残,终究还是敌不过坚强的人格。

武陵春读后感3

高中时候,曾十分喜欢李清照。初遇时,想,怎会有如此多才的女诗人。之后,便是无数次的被她的文笔折服。她的词中,《武陵春·春晚》是我尤为喜欢的一首。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是避难浙江金华所作,此时正值金兵进犯,丈夫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不难想象,此时的她必然是忧愁的,就如同她的词中所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绪本是无形之物,在她的笔下,无形之物化为有形,装满了“双溪”的小小“轻舟”。夸张的比喻,让每位读到这首词的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她浓浓的愁绪。讲说这舴艋般的小舟载不动自己的愁绪,绕有新意,却自然妥帖,她的文笔从未让我失望过,总能带给我些许的惊艳。短短的十几个字,满含情绪,又不落俗套。

词篇开头,描绘了一幅“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的画面。让人不禁联想出深处坎坷之境的她强打起精神生活的神态。是啊,国家动荡,丈夫故去,又有谁还能旁若无事地梳妆打扮呢?努力地生活,已经耗尽了她所有的坚强了吧。正所谓触景生情,风雨过后,花朵凋零的凄惨景象,难免会触发起她心头的愁绪。物是人非,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她愁肠百结。一回想起这些,来不及说些什么,泪水便夺眶而出。一个妇人,没有了丈夫,国家也动荡不安,孤独飘零,属实不易。

可生活还是要继续,听说双溪的景色不错,去划划船吧,姑且当作散散心。。想要出游的心情,是因为听说了双溪的景色甚好,游人如织。普通人听了如此这番都想前去一探究竟,更何况,她是个素来喜好平日游览之人。可是,此时的稍稍愉悦,只有短短的一瞬。出游只不过是一时之兴,并不强烈,是排遣愁闷的一个法子罢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短暂欣喜后的浓重愁绪,更让人心痛不已。若有若无的欣喜背后是无限的愁绪,一个猛烈的的跌宕,让感情越发深沉。在她的愁绪面前,她乘坐的船舟竟渺小的如舴艋一般。“轻舟”愈发衬出愁绪的沉重,让人不禁想像,她该是多么悲痛啊。

素来喜爱李清照,自然也会喜欢她的词,但若旁人问起缘由,有时候竟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四。现在想想,或是因为她多才吧,又或是因为我是女生故而偏爱女性。如此种种,缘不可言。

高中

推开西窗,外边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满地的残花,随风卷动。坐在妆台前,铜镜中那女子是谁?竟然如此憔悴,一头愁丝散乱披肩,拿起故人赠的桃木梳,企图将愁丝梳顺,将愁绪理直,却发现,只是徒劳。“罢了,罢了,即便直了也无人观赏,倒不如随它去了”索性放下梳子,带着三千烦恼丝,转身出闺阁,任其飘飞去吧。

昨夜,不知何时开始下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方人。风中夹杂着丝丝花香,惋惜只为残花香。

风起,风止;裙扬,裙歇;花飞,花落。

她折腰,拾起一片落花,仿佛听到他豪爽的笑声:“汝,是否为落花而哀愁?罢了,春去春回,花落花开,何时不是这样?”

抬起头,那熟悉的背影。他转身——那精致的五官,那挺拔的鼻梁,那深邃的眼睛。“夫人,你看,落红并非无情物,明年春天,它会以别种风貌与春天相会,所以啊,你不要老皱着眉头!看到你那深锁的眉间,为夫心都痛死了!”

她朝他跑去,她想再次靠在他的胸膛,听着那有力的心跳声。她想靠在他的肩膀上,再次体验“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他笑着看着她。抬起双手,准备迎接他的.娇妻。当她以为抓到他的手时——却扑空了,他不见了、不见了……

她环顾庭院四周,微微蹙起了眉头,轻轻叹了一口气,幽幽说道:“又只是幻觉,只是幻觉而已。呵呵呵。”国终破,家终灭,雁终过,只留愁绪伴我心。雨,又淅淅地下了,她已分不清脸上的水,究尽是泪还是雨……

泪尚能双,但我能与谁共?

曾听友人介绍双溪春天的美景,我曾想去游览一番,看能否将对他的思念稍减少一点,可是春纵在,与谁同?少了他,再美的景也是过眼云霄吧。罢了,我还是独倚空闺,叹以逝残春把。

望明月,仰头饮。今夜以醉入眠吧!一颗晶莹的水滴从眼角滑落“啪”掉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

他与她共乘一叶扁舟,他在船头,她在船尾。他忧郁的眼神,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他目光中的忧伤,仅是几尺之遥,她却不敢走过去,她怕。这又是幻觉,这只是幻觉。比起看不到,她宁愿这样远远看着她……

“夫人,别再为落花而愁……”

任一世繁华绚烂如花

任一地寂寞落寞成秋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八、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九、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答案:

八、(1分)物是人非

九、(3分)C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552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