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见与不见读后感400字精练50条-读后感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然欢喜。

第一次看见这首诗的时候,心里很震撼,竟然有人用这么平凡的字眼、平常的语气道出了爱的'真谛。

这是爱到极致,情到最浓处从心底流淌出的,而不是一般的情感能够演变出来的文字。后来又看到了《那一天》,才去查看作者的生平。仓央嘉措,第六世达赖喇嘛,算做风流情种吧,作为高僧还是会在夜晚溜出去于情人相会,最后情人被处死。作为喇嘛,难舍儿女情长,有诗句为证:“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我修习的喇嘛的脸面,不能在心中显现, 我没修的情人的容颜, 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其心意由此可见。这位诗人喇嘛,最后成了封建权力的牺牲品,流浪多时后遭迫害而亡,享年仅仅24岁!仓央嘉措让世人仰慕并敬重的并不是其做为六世达赖的功德,而是作为一个诗人、普通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忠贞。其诗词在赞美对忠贞爱情的追求的同时,也描绘了整个爱情生活中,各种复杂曲折的情景和惟纱惟肖的心理状态。自然流畅,通俗易懂。诗词中有两情相悦的欢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但由于其特定的身份,所有的爱情最终指向的是幻灭,所以比常人更多地体验到爱别离的人生苦难和求不得、恨不能的无奈。然而愈是如此,便愈加凸显示出人间情爱的珍贵美好。有时间去看看他的诗集吧。愿仓央嘉措简单而又庄严的爱情诗篇能给我亲爱的朋友些许人生的启迪,让我们每个人更加热爱生活,进而去感悟生活。谢谢你——300年前的仓央嘉措。

见与不见

《见与不见》这首诗,最近流传很广,它借助诗的表达方式,传达一种宗教的理念。不可谓不深透。佛如无物,一切皆空,不因爱恨而改变,不离不弃,不远不近,这本是一种哲学上的沉思与领悟。佛学,本属哲学流派。信仰这种理念的人们将之宗教化,佛学就变成了佛教。佛教僧侣,逐渐远离尘世,冥思静想,参佛悟道,终因曲高和寡,而从者非众。世井信徒,眼中有佛像,而心中无哲学;或视佛为贪官,进香献礼,以图私利。却未想,佛若为神,怎能偏公正之理念而私一已之欲望?!佛与民之沟通,不够日常化和平民化,所以,常感佛教更注重出世之脱俗,难当组织社会之大任。试想佛教入我中华,何止百年,但论其下,未能改良民俗;论其上,未能永固国体。

人民不能相互关爱,官民更是难以相互包容。所以,本土宗教包括佛教在内,并未起到很好的.作用。中国还是需要一支好的宗教,让民让官都有所畏惧,有共同的尺度和信仰,才会有稳定的期待与盼望,否则,国无宁日,民无宁日。大众之宗教,树大众之信仰。一心思,一行为,一句话,一段情,。。。皆可由信仰而指引而约束。法治国家,并非全靠“以法治国”,法律、宗教、教育、社团、自治。。。等等,应该彼此协作,共补缺漏,一起担负组织社会之责任,不能偏废一端。

中国,是大国。地有数十省,民有十几亿。地,有不同之风貌;民,有不同之风俗。执政者,不是神,未必具有通天经地之才能,欲以一已之理念,甚或一党之说教,一统江湖,实非易事。又或欲以全能之政府,面面俱到,事无具细,驭国如家,驭民如子,国之领袖,岂如神明?!所以,治大国之策,必须使领导者管好少数非管不可之事,而放绝大部分权力于省市,省市必放绝大权力于社团。国家机器为保护公民自由而存在,自应尊重公民之自由。管得过多,一方面是对自由之侵犯,另一方面因才能精力所限,不可能管好。所以,要想管好,必须管少。否则,专断难除,腐败丛生,民间反抗之风日紧,社会动荡不稳,实为自然之因果。稳定和谐云云,只是万事安宁之表象,之结果,而非手段,可欲而不可求。善良的宗教,能弥补国家权力之不足。法律管住人之行为下限,使社会容忍的极限得以明示;信仰树起道德的标杆,让暴民安静,让俗世之品位提升,再兼以开放之教育,使人民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家昌盛繁荣,又有何难。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563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