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少爷读后感100字总汇66条-读后感
少年的你观后感100字(精选5篇)1
今晚去看了有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由胡小蝶跳楼引发的一系列事,让我知道到在学校遇见欺凌应该怎么办,首先应及时的告知父母或老师,或向身边的人求救,不能一味的忍让、沉默。孩子需要的不光是物质的需求更多的是陪伴和沟通。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作为学校除了学习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遇见学校欺凌学会说不!
少年的你观后感100字(精选5篇)2
上周看了《少年的`你》,是两个少年的故事。一个是品学兼优的高三学生,一个是早早辍学、混迹街头的小混混;一个求学还债,一个被母亲抛弃;一个受同学欺凌,一个时常遍体鳞伤。他们原本自顾自地走在各自的路上,但命运却悄然将他们交织在了一起。
他们都在等待,期待走出去,期待在阳光下光明正大地一起走下去。
少年的你观后感100字(精选5篇)3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所幸,片中反映的青少年成长问题,越来越得到国家、社会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相信随着“反欺凌”“反暴力”“保护未成年人”相关法律的完善与出台,片中的主人公们不仅“能走出去”,而且也能“并肩走在阳光下。
少年的你观后感100字(精选5篇)4
因为他们是少年,纯粹、灿烂、一腔蛮勇。但是生活把他们置于一个定型的世界之中,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要求他们像成年人一样行事。所以成长,必须付出代价。
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妆服的孩子们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在舞台上做作地说着他们记熟的话,说他们狂热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
少年的你观后感100字(精选5篇)5
“你守护世界,我守护你。”电影《少年的你》中这句台词,让无数观众流下热泪。
电影结束,脑海里却还在一幕幕回放着电影里的镜头:陈念绝望的痛苦,北山冷峻的目光,还有魏莱的冷酷,郑易的无奈......
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原生家庭缺失的爱。
“所有的问题少年一定出自一个问题家庭。”救赎这些少年的路途漫长又悠远,因为它必须来自每一个为人父母者的觉醒!
家读后感100字 篇1
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人,在旧家庭里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和两个兄弟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新青年。这样的他,真是活受罪,人不是垃圾桶,并不能收容过多的负面情绪。有时候我在想,如果觉新纯粹就是高老太爷那样的人,活在旧世界,或者像觉慧那样追求新生活。
也许,他就不会活得如此痛苦,活像夹心饼干,两面受难了。
家读后感100字 篇2
这个家,是觉慧的家,位于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成都。这是一个保守的西南城市,各种旧势力异常强大,使得各类新事物在这里总会发展得格外困难。这个家的主人,是高老太爷,一个保守、顽固的封建大家庭的大家长形象,是个可恶的小老头。
这个家,逐渐衰落,趋于崩溃,自然少不了一群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老少爷们和一群家长里短的太太们。
家读后感100字 篇3
在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中,高家第一个叛徒觉慧最有光彩。他是新一代青年的代表,具有“五四”时期先进青年的许多特点。他不满长辈们的生活,决心做一个跟他们完全不同的人。他不以少爷自居,同情下人的境遇。他是大胆的,他敢于违抗祖父囚禁他的命令,走出家门,。敢于平等地爱着婢女鸣凤,让鸣凤即便是死,也能笑着走。敢于帮助哥哥觉民抗婚出逃。他鄙视三叔克明和陈姨太,激烈地批评大哥觉新的怯懦和作揖主义。
他痛恨整个社会、整个制度、整个礼教,相信总有一天一切会翻转过来,那时候他所憎恨的一切会完全消失。
《家》,实在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值得我们去欣赏,去体会。
家读后感100字 篇4
这个家,还有一个可怜的小事儿爷,那就是觉新。虽然他是家族里的长房长孙,是继承者。可是,他这个继承者可当得一点也不舒心,那是相当的悲催。看,中学刚毕业,还在幻想着升学,进而留学的觉新,就被老爹召回了家中管理家事,大好青年就变成了管家,真是为他感到可惜。
而且,他的婚姻不能自主,妻子是拈阄得来的,中意的'姑娘不是自己的妻子。平时还要受叔婶们的闲气,奉行“作揖主义”讨好他们,辛苦维持着这个家,最后却落了个孤家寡人的下场,真是个可怜人。
家读后感100字 篇5
家,本就是孩子们温暖的港湾,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可是,如果一个家变成了一个怪兽,吃掉人们的理想,让人的日子过得如同行尸走肉,毫无生气时,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这样一个家呢?当这个家变成了一张隔离网,过滤掉快乐与幸福时,谁还能安心地留在那儿呢?
家读后感100字 篇6
巴金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1931年《时报》连载,1933年出版。描写高氏封建大家庭的衰落,深刻反映了半封建民地社会全面崩溃的严酷现实和必然性。成功塑造了封建势力代表人物高老爷,深受毒害与压迫的决心封建加法思想叛逆者慧等鲜明形象。线索单纯,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充满浓郁的感情色彩,在悲凉的格调里展示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艺术魅力很强。
家读后感100字 篇7
我觉得《家》是哪个封建未除,革命新生时代的一个缩影,是那个时代的心声,是那个时代的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与人文风景线。在那样一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年代,《家》是一部很好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文学记录,具有很高的价值。《家》的记录让我们更加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
每本书,都有其独特的书蕴。而这些书蕴则是书的精华所在。所以,多读书,读好书,让清香书蕴充实你,使你成为一个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家读后感100字 篇8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最后作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奋斗的人们进行了大力的歌颂。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家读后感100字 篇9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巴金的《家》。
《激流三部曲》其实我觉得都挺好看的,巴金的书,其实我看的不多,我一开始看到第一本书是他的一本随笔集叫《读书与做人》。
看读书那一部分的时候,我完全进不了他们的世界,因为大部分的著作,我是没有读过的,或者是我只是听过,完全没有共鸣。到后面看做人那部分开始灌鸡汤了,我开始慢慢感觉到,巴金的文字里面的那种温暖的力量。
也是在这一本书后半部分里面,巴金先生多次的提到了《家春秋》这三部书,尤其是《家》。这次阅读的时候发现了就也重新激起要读这几本书的兴趣,所以我就去看了一下。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