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阅读七宝雨读后感合计80句-读后感

下雨的书店优秀读后感1

读了《下雨的书店,世界上最好的书》,我明白了世界上是没有一本完美无瑕的书。

本书令我比较感兴趣的后半部分主要讲述了之后而下雨的书店被毁的事件,嗜读先生在书店带走了莎拉。为了救莎拉,璐子一行人先后经历了月之原、长颈鹿森林、渡渡鸟基地、需要驾驶鲸鱼才能到达的诺诺之野,璐子在诺诺之野变成了雨神。最后终于找到了嗜读先生的幽灵飞船,并把莎拉救了出去,下雨的书店再次建好,最后大家明白了嗜读先生为什么因为伤害了第一只书虫才这么做,于是把嗜读先生感化,最后是一段璐子自己写的书,之后雨神也回到了诺诺之野。

本书中有勇敢的星丸、有趣的幽灵、严肃的渡渡鸟古本先生、勤恳的书签书脊、负责的舞舞子。

我觉得嗜读先生的要求太高,他是一个极度挑剔的“人”,为了寻找最高级书虫,只要有书达不到他要求,或是有缺陷,就会毁掉这本书。这样怎么称的上是爱书人士?

璐子是个有责任心的姐姐,她并没有因为妹妹被带走而绝望,没有因为在充满獠牙的长颈鹿森林而不团结,迅速逃走,没有因为恐惧而不去救妹妹。相反她勇敢机智,在月之原遇到肥胖且爱美的懒骨头·哈欠并没有惊慌、急着逃走,而是用七宝屋老板的化妆盒骗了懒骨头·哈欠,去到了长颈鹿森林。最后才救下了莎拉。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了,人不能太鲁莽,要多方面思考,并勇敢机智,这样才能达成一个目标、理想。

下雨的书店优秀读后感2

在这个暑假里,我收到了许多新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本以前也曾读过一遍的《下雨的书店》,这次暑假又重新读了一遍。它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书,但其中却蕴藏了太多的美好。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璐子的可爱女孩,她在图书馆时被一只蜗牛带到了下雨的书店,遇见了店长古本先生和助手舞舞子小姐,一场奇幻刺激的冒险就此展开。战胜了重重困难后,璐子抓住了破坏故事种子的幽灵,拯救了书店,也找回了自己的初心。

这本书想象力丰富、美好,又清澈干净,用童真的语言谱写了奇幻的冒险之旅,就好像一个色彩多样但不显艳俗的杯子,各种奇幻的色彩恰到好处,又稍稍溢了那么一点儿,那质感厚实,散出的光泽,有着一种说不清的美妙韵味。

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像璐子一样,急着前行而忘记自己的初心,丢失了心中最初的梦想,并变的心怀焦虑。还记得我四年级下学期时,有一次数学单元考因为粗心、审题不清而没有考好,觉得很丢面子,回家后便变的焦虑、暴躁,对着自己发火,订正错题时也很不耐烦,导致下一次考试又没有考好。冷静下来后,我开始想,要是换做了《下雨的书店》中的璐子,她会怎么做?她在种子森林中也曾度过重重难关,经历千辛万苦,与“嗜读”先生斗智斗勇,才最终战胜困难。她碰到的问题可比我多的多,也难的`多,也许我应该暂时休息一下,好好思考自己的初心,放平心态,再重新启航。于是我仔细订正了错题,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找到了自己的初心--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并好好运用!经过一番努力,下一次的数学考试,我便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也证明了自己的努力终有收获。

我觉得学习的过程,也跟璐子的旅程一样,有太多的诱惑和困难,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需要艰难跋涉后才能到达终点。

有幸,我遇到了《下雨的书店》,在领略神奇故事之余,也懂得了该停下自己匆匆前行的脚步,想想自己的初心,放下执念,抛弃焦虑,重拾梦想,继续前行!

下雨的书店优秀读后感3

从小到大,我看了不少书,有印象深刻的,也有久了就慢慢模糊了的,但是它们都带给了我很多的快乐。

我看书总喜欢挑书名,要是书名没有一下子吸引我,我就很自然地认为书的内容很无聊甚至无趣,继而放弃它。然而常常在妈妈的提醒下,我回去认认真真地读起来时,却能让我十分入迷。

《下雨的书店》这本书里正是把这一简单的道理通过“嗜读先生”展现出来了。读书,爱书,不可以书名取书,更不可以自己的偏见来“拉黑”一本书或者一类书。细细地认真地去阅读,才能领略到书中的优美精彩之处,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

书中“古本先生”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所谓书,只要是倾注了心血写成的,每一本都很了不起。”我也想加一点我自己的感悟:每一本书,不论是快乐的,悲伤的,冒险的……只要能让读者心动,它就是好书,就是值得看的书。像“嗜读先生”那样吹毛求疵,甚至因为一个错字、漏字就全盘否定,甚至大发脾气,大搞破坏,只会显得一个人浅薄可憎,继而让人敬而远之。幸好在“璐子”和“古本先生”教诲下,“嗜读先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成为了一个真正醉心于书的人。

从《下雨的书店》里,我还学会了如何让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立体,里面有个叫星丸的男孩,就好像是真实地活在了我的心里。通过文中对他的说话方式,日常行为的描写,我看到了一个十分活泼好动,常常去非常非常“危险”的地方去玩,以至于都需要个安全心来提醒的人,但他从不会通过搞恶作剧捉弄别人来取乐自己,因此他的朋友非常多。我想一个受欢迎的男孩不就该是一个勇敢、却懂得分寸的人吗?

世界上有没有最好的书,《下雨的书店》并没有直接给我答案,但是我想当我读一本书时,我受益了,或者平静了,亦或是思考了……在那一刻,这本书便是最好的书了。

下雨的书店优秀读后感4

在这个酷热的暑假里,我遨游在书海中。行走于《甲骨文的学校》,穿越到张骞的《丝绸之路》,跟着儒勒《八十天环游地球》,但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有日本作家日向理惠子写的世界上最好的书——《下雨的书店》。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女孩璐子在一个下雨天跟着一只跑得飞快的蜗牛闯进了一间神奇的下雨的书店,见到了店长古本先生、助理舞舞子等小伙伴,它们纷纷现身求助于唯一人类的璐子。它们一起在种子森林里历经磨难找到了咬坏故事种子的罪魁祸首幽灵,想尽办法救出了被嗜读先生抓走的妹妹莎拉,由此引发出一系列惊险而又有趣的故事。

在种子森林里最有力武器是想象力,在第六章节里,璐子想象玻璃火车驶向种子森林,但璐子中途对玻璃火车产生了怀疑,导致火车扭曲变形,多亏同行的星丸紧急提醒并告诉璐子,在运用想象力时候,不能心存怀疑,要专心致志想象,它们凭着想象力开启了冒险之旅。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丰富的想象力是离不开阅读,大量的阅读通过语言转换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变化成笔下的文字。以前,我一遇到想象作文就非常胆怯,总是非常拘谨,除了没有大量的阅读书本外,还因为不敢天马行空地想象,所以总是拿不到高分。读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想象作文要大胆想象,它是没有局限的,身边的任何事物都具有神奇的魔力,都可以想象,在未来都可能成真。

在日常学习中,唯有阅读和想象力不可抛。无论何时,我都要给内心留一片想象力的空间,乘着想象力的翅膀,去续写自己的故事。

下雨的书店优秀读后感5

《下雨的书店》这本书是由日本作家日向理惠子写的,作者通过一个个看似荒诞无稽的故事,写出了梦想与初心的那些事情。

那是一间神奇的书店,一间一直都在下雨的书店,而雨中就有各种不同的故事,有悲伤的雨水、有喜悦的雨水,有的雨水就像一团谜。那悲伤的雨水会有一些悲伤的故事,喜悦的则是令人开心的故事,都是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都包含着、见证着无数回忆,无数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主人公——璐子。璐子帮助了下雨的书店渡过难关,还在种子森林里和精灵一起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大难关,最终战胜困难。

这还是一个教我们小孩子和他人和平相处的故事。看了《下雨的书店》都知道璐子有一个体弱多病又爱哭的妹妹莎拉,几乎有了妈妈所有的关注点。还把璐子的玩具抢走,占为己有,真是太生气了,璐子还觉得这样爱抢别人东西的妹妹一点也不可爱,就有了一个想法,用蜗牛来吓唬妹妹。可是一想,妹妹还是个小孩,还在前进的路上走,璐子忘记自己的梦想和初心,她想把自己对妹妹充满爱的书送给她,妹妹看到一定开心,所以璐子也开心了起来。

店主和精灵们把有的人们喜、怒、哀、乐的雨水变成一本本特别的书,一本本与众不同的书。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都在急着前进,都放下或是忘记了自己刚开始的梦想、初心。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想一下自己的初心,重新开始自己的梦想,前进。

《下雨的书店》这本书是一本儿童文学读物,通过这本书的故事告诉孩子想象力的重要以及书的重要,也是在告诉大人,我们要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也珍惜书籍,做一个爱读书、爱惜书的人,无论何时,内心都回为自己的想象力留有一片空地。而阅读,能帮我们为自己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下雨的书店优秀读后感6

《下雨的书店》是目前为止我读过最精彩的书,作者是日向理惠子。这本书是爸爸特意为我挑选的,封面设计和书名让人耳目一新,一下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下雨的书店》讲述的是一家下着雨的书店的秘密。这个书店里的书籍是用雨水写成的,而那些雨水是用种子森林里的故事种子变成的。在一点一滴的雨水中蕴含着大量被人们遗忘的故事,它们落到书中便形成了文字,那些书也就成为了不同寻常的“雨书”。

书中有一段故事让我终生难忘,骨架龙嗜读觉得一些书写得不妙,于是他大发雷霆毁掉了下雨的书店,抢走了雨水,还带走了最青春的时光-莎拉。故事的主人公璐子决定去拯救妹妹莎拉,虽然她在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可她的好朋友古本先生,舞舞子、星丸、幽灵总是和她并肩作战,再加上钻石般闪亮的、好心的塞莱诺的一臂之力,故事格外精彩,而最终,正如我们期盼的那样,璐子不怕困难,勇敢顽强,成功拯救了莎拉。

璐子、舞舞子、古本、幽灵、星丸是一群天使,他们身上的可贵品质为故事锦上添花,他们开动脑筋、绞尽脑汁、齐心协力帮助下恢复了生命,重新点燃了过去的光辉。神奇的书店、梦境般的世界、随着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我也飞去了我的梦幻花园……

下雨的书店优秀读后感7

这是一本有关文学的童话书。故事起于一个名叫璐子的小女孩,一个因避雨而在书店有着奇遇的小女孩,从一点点的接触“下雨的书店”、再到了解、到帮忙、到反思,最后到明悟,终是救活了书店,皆大欢喜。

在下雨的书店中,书是由雨水浇灌而成的。水存在于世上的一切事物之中,见证着无数故事,又蒸发化作云,降落成雨,所以雨水中饱含着故事和回忆。下雨的书店就用饱含着故事的雨水浇灌故事种子,使它成长为一本“雨书”。而不同的雨水浇灌出不同的故事——被悲伤浸染的雨水,会浇灌出令人悲伤的故事;经历过喜悦的雨水,会浇灌出令人开心的故事;有的雨水还能编成每一句话都像谜语一样、具有神奇魔力的故事。

手绘的日漫风,治愈系,配上可爱的封面和插图、奇特的书名、下雨效果的目录,有一种亲历冒险的激动和体验感觉;每个篇章页,上有小物件的手绘图,既是故事的引线,又是该篇的核心,在此停留一下会发现,思考也是件很好玩的事儿。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篇1

暑假里,我怀着兴趣,一口气读完了《小不点和安东》这本书,此书由曾获儿童文学作家的最高国际奖——国际安徒生奖的埃里希·凯斯特纳所著,非常好看。

这一本书有16个章节所组成,是埃里希·凯斯特纳的作品典藏之一,埃里希·凯斯特纳在德国儿童文学界有着相当突出的地位,在世界各地,凯斯特纳的名字总是和格林兄弟相提并论。迄今为止,除凯斯特纳外,没有任何一位20世纪的德国儿童文学作家能够赢得这样的声誉。

这是一本和友情有关的书。主要讲富家女小不点被保姆安达特诱骗,天天晚上到街头,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和安达特一起卖火柴挣钱,给那个安达特的未婚夫——“魔鬼罗伯特”,直到后来,被朴哥朴格先生发现才被迫停止,这时安达特已经逃之夭夭了。

故事最后,朴格先生答应了小不点让安东和伽斯太太住进了他的豪宅。

故事就以这么一个圆满的结局结束了,愿小不点一家幸福!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篇2

这本书真是书如其名,很神奇,其中,主角————祝如愿也非常大神奇哦!

祝如愿是一个热情的女生,在她妈妈飞去天堂之前,给她取了这么一个神奇的名字,意思就是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她希望上天给她一个妈妈和哥哥,祝如愿真的碰上了一对母子,变成了幸福的四口之家,整本书流淌着善良的力量。

这本书是悲喜交加的,有时欢喜,有时愁。我能看清楚祝如愿的心灵,她想要的,她一定要想得到,或许这不是自私,而是追求某样东西都表现罢了。

我和祝如愿性格有些相似,一开始总是笑哈哈,傻乎乎的.,到了最后才一把鼻涕一把泪啊!

我们大家要向祝如愿多学习学习,她失去了妈妈,但她并没有哭,而是有一个十分美好的愿望,让妈妈来看看自己,太感人了!如果是我的话,早就哭的眼睛通红了。还有,祝如愿十分独立,在11岁的时候,就能帮爸爸看店,接待顾客,还把自己封成“小老板娘”呢。我希望同学们也能读读这本《神奇女生祝如愿》。

所谓“神奇”就是一种无所畏惧的乐观吧,相信乌云只是暂时路过,阴天终会变成晴天!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篇3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狼王梦》,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我知道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紫岚”,它是一只非常伟大的母狼,它为了儿子可以成为狼王,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小说是这样写的:有一只叫紫岚的母狼生了五只狼儿,大哥叫黑仔,老二叫蓝魂儿,老三叫双毛,老四叫媚媚,第五只死了。他的野心十足,他的梦想是让自己的狼儿其中一位登上王位,成功取代狼王的宝座。但是他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最后梦想成空。

当我读到紫岚不管风吹雨打都去给孩子找吃的,我是多么佩服紫岚呀!而且只有紫岚去给狼儿找吃的,其它母狼都躲在窝里。我想:它们都应该学习一下紫岚伟大的母爱呀。再看看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它的孩子们,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为了我的成长她也辛辛苦苦的工作,对我精心照料,给了我美好的生活,读着读着我不禁感动的哭了起来!

当我读到紫岚为了保护后代的安全,用自己的生命和金雕同归于尽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的妈妈,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呀,会不惜一切保护她们的子女!

紫岚伟大的母爱,会让多少读者感动啊!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篇4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叫《中国儿童文学双年赏20xx-2011小说卷一》的书,当我读到《陪你倒数》这个故事时,一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纵你有千般不是万般错误,我都会容忍,陪你数着日子,直到世界末日。只因为,你曾经那么努力地赋予我生命。接着往下读,才慢慢地体会到了故事包含的哲理。

这个故事主要描述了一个妇女在一片艳橘色的霞云中生下了一个小女孩,取名为七宝,从七宝一生下来开始妈妈就没有真正爱过七宝,无论七宝多乖,学习多好,妈妈总是一副仇人的样子怒视着她。直到有一天,妈妈带着七宝来到了她亲生爸爸的家中,七宝这才知道,原来爸爸和妈妈离婚了,爸爸又娶了一个新太太。妈妈把七宝留在她亲生爸爸家中,自己却独自回家了。可七宝太想妈妈了,便乘着爸爸和后妈睡着了之后逃回了家。

后来,七宝在无意之间,发现了一本发黄的日记本,上面记录着七宝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七宝终于明白了她的妈妈是爱她的,只是七宝的妈妈把对七宝爸爸的痛恨转移到了七宝身上,然而打在儿身痛在娘心,七宝的妈妈是永远爱七宝的,而七宝也是永远爱妈妈的。

导语:张爱玲散文创作独树一帜,就其形式特点而论,可以概括为弹性美和流动美。

张爱玲散文创作独树一帜,就其形式特点而论,可以概括为弹性美和流动美。弹性主要从文章构成元素的角度,通过对句式、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解析, 细致入微地考察搜集在《张看》中的散文。流动美着眼于文章的层级结构,即从表层形象和深层气韵和节奏两个层面,探究形成张氏散文独特魅力的原因之所在。

(一)散文形式弹性美的经营

所谓“弹性”是指散文结构力求多元、散漫;对各种语句兼容并包,融合无间;比喻象征意象现实浪漫等等手法集中在一起施展,纵横捭阖不分高低次第;抒情议论叙事描写等等归类成了一杯汇融之羹。

张爱玲散文结构自由散漫,她少用一气呵成的章法,而是解甲归田式地分写、散写、杂写和改写。分写属于并列结构,两条以上的线索时分时合,接近于章回体小说常用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种叙事模式。如《我看苏青》,审己度人,明写苏青暗写自己,笔触在“我”和苏青之间跳跃,变动不居。散写最能体现散文的“形散神聚”。如《烬余录》,以小见大,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围绕香港之战,通篇却写的是吃、穿和谈情说爱等不相干的事。笔致灵活,散而不乱。杂写与散写不同,杂写是不粘不滞,文章往往顺着某种情绪岔开去,直到兴尽之后再兜转回来。如《公寓生活记趣》《谈吃与画饼充饥》,时而离题,时而切题,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章法全凭意识流动。改写主要指读后感和观后记之类的散文,这类文章不拘囿于传统写法。即不以思想和艺术批评为主,而是另辟蹊径。如《谈看书》《谈看书后记》等于是张版的《叛舰喋血记》;而《谈画》借画完整地描绘塞尚的一生。灵活多变的结构是活跃心灵的创造物。“结构学派认为,作品的结构是一个内在的架构,是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也是人类心灵的模型的一个重要表现。结构本身可以呈现作品的风格与思想。”①

张爱玲的散文结构是解甲归田式的自由散漫,语言则是错综变化的七宝楼台。她对语言有高度的敏感和驾驭能力,在散文中十分注重句式的选择和搭配,中西合璧, 古今杂糅,雅俗兼备。从而调制出整散交错,张弛有致、疏密有度的语流,行文跳跃跌宕,节奏和谐。文中有时采用一些欧化和诗化的句法,句法活泼新颖。如“悲壮是一种完成,而悲凉则是一种启示”;“有美的身体,以身体悦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悦人”②。“非常的美,非常的应该”③。有时套用古诗词,构成深具民族风味的肌理。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⑤。有时选用一些音调铿锵悦耳、表情十足的方言或俚语。如《中国的日夜》里肉店老板娘和乡下亲戚的对话,《有女同车》中电车上的中年太太向其内侄的讲述和儿子之间的过节,全用地道的吴语方言写就。同时拥有几幅笔墨,或机智俏皮、或渲染气氛、或奠定作品基调、或讽刺揶揄,多元碰撞整合,形成张爱玲散文独特的语言风格。

“技巧对张女士是最危险的诱惑”⑥。这是傅雷《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同样适合张爱玲的散文创作。张爱玲的比喻精辟而突兀,如神来之笔。空气受压使水管发出如“从九泉之下发出来”⑦的轰隆声,甚至转变成在空中经过的飞机和它投下的炸弹。像张爱玲这样亲历战争之险的人,难免风声鹤唳;而且如此切景的比喻,读者怎能不产生共鸣?把冰冷的机器和稚嫩可爱的儿童连成一体:半夜时分电车场的电车进场就像吵吵闹闹不愿意上床的小孩子,从公寓楼上看下去电车的顶就像小孩子的白肚皮。这样的比喻对于深受农业文明濡染的中国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一件薄棉袍带给张爱玲永远难以忘怀的“冻疮”的记忆,她写道:“永远不能忘记一件黯红的薄棉袍, 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就像浑身都生了冻疮。”⑧在她看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⑨。张爱玲以审美观照世态,同时以审丑的眼光介入人生。独特的观察和思考角度,是张氏比喻出奇制胜的法宝。

在张爱玲散文作品摹写的现实场景和营构的浪漫语境里,意象和修辞密集其中。譬如以下这段文字:丝绒败了色边缘被灯光喷上了灰扑扑的淡金色,帘子在大风里蓬飘,街上急急驶过一辆奇异的车,不知是不是捉强盗,“哗!哗!”锐叫,像轮船的汽笛,凄长地,“哗!哗!”……“哗!哗!”大海就在窗外,海船上的别离,命运似的决裂,冷到人心里去。(《谈音乐》)⑩

这种由一辆车的驶过而触发的一系列联想中,综合运用比喻、拟人、通感各种修辞手法,细致刻画了作者的心理流程。尽管张爱玲很少在文本中使用“孤独”这个词汇,但这种孤独感却渗透在字里行间弥散蔓延。我们可以轻易地捕捉到这种由孤独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意象。譬如“冷冷清清”,“零零落落”,“森森细细”,“潇潇”,“寥落”等等。至于为“荒凉”所构筑的意象,更是多到不可枚举。意象的丰富性昭示了张爱玲感性和心理世界的纤细与丰盈,标志了张爱玲以一种艺术的方法把生活体验审美化、情趣化的意向。

文字技巧固然是张爱玲散文创作极富个性特征的方面,抒情议论叙事描写熔于一炉,共冶互铸华美篇章更是不容忽视。张爱玲小说散文两栖,人情练达,才华横溢,其散文兼具繁复纷纭的感性和清明精湛的理性。如《传奇再版的话》,格局大,格调也高。先从“出名要趁早”写起, 再写到时代的背景和前景,“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说明她的深思慧见。接着她观赏嘣嘣戏的经过,写得栩栩如生。在庄重笔调之后,是一长段活泼的描写,好像离题,实际上背后还有更严肃的主题,“将来的荒原下,断砖颓垣里,只有嘣嘣戏花旦这样的女人,它能够夷然地活下去,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里,到处是她的家”。前面的论见悲观,后面的`预言却充满希望,见解亦非常独特。最后她以本书的封面设计作结,用“生命也是这样的吧――它有自己的图案,我们惟有临摹”,来总结整个序文。整篇文章浓淡交织,冷热互见,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样样出色。

综上所述,张爱玲散文既讲究文章平面的布局,又注意多元立体的时空设计;既强调笔法的翻新立奇,又专注于意象的经营。由此造成文本的巨大弹性和无限张力,凸现了张爱玲散文的浓度和厚度。

(二)散文艺术流动美的凸显

艺术中的流动之美,是一种洋溢着生机,充满了活力的美学境界,具有鲜明独到的艺术审美价值。张爱玲散文思路活泼,奇思妙想络绎不绝。贾平凹和舒婷对其散文曲径通幽、摇曳多姿的韵致有精到见解。贾平凹说:“张爱玲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读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连续的感觉不停地闪, 组成了石片在水面的一连串的浮过去,溅起一连串的水花。”舒婷提到张爱玲行文中“忽然逸开去”、“甚至跑题更远”,剖析张爱玲散文艺术的形成及其表现,对推动张爱玲散文的研究和欣赏具有重要意义。

“散文艺术的流动美首先表现在外在形象的创造上。这包括画面的描摹,事件的叙述,人物的刻画等方面。散文形象具有不同于小说形象和戏剧场景的独特性,这其中有一些重要的特点,就是片段性、跳跃性、单位具象转换的迅疾性等表现得异常分明,而这些特点本身就呈现出一种发展着流动着的态势,当这种在散文家的笔下表现得相当突出,上升为一种刻意创造的艺术形态时,它们蕴含的流动美自然而然地鲜明地突现出来了。”{16}张氏笔走龙蛇,时而切题,时而跑题。其文如万斛泉流,汩汩滔滔,沿途凡有什么汊港湾曲,总得灌注潆洄一番,有什么岩石水草,总要披拂抚弄一下才再往前去。尽管这些都不是它行程的主题,但正是它们出人意料的闪现成就了散文形象的跳跃性。

在《诗与胡说》中,开篇由诗谈到诗人,可是张爱玲一说起路易士就跑题了,说小说,说连载,她欲罢不能。这几乎成了张爱玲的一贯风格。在《洋人和京戏及其他》中故伎重演。文章从京戏到平剧自由发挥,举出大量剧目,可是对于什么“唱念做打”或者“生旦净丑”全然不顾,而是充满了活泼泼的对中国人的性格与心态的描摹。张爱玲在以门外汉说门外话时,常常忽然斜开去,比如她以寥寥数笔描画一个追不上电车的人的“阿Q像”。或者离题万里,说起久违的磕头来,畅言毫无阻拦、一路顺风磕了好几个头而快活不已的心情。总之,只要联想的机栝一经触动,各种生活片段和艺术画面就会纷至沓来,在一幅幅此情此景上叠加另一幅所思所感。张氏抛洒丰满而机智的感觉,在文字的丛林中自由穿行。

跑题是张爱玲散文流动形态的一种呈现方式,借鉴电影艺术的技术手段,例如电影镜头的运转、移动、蒙太奇式衔接等等,把不同时地的景、人、事联结在一起,实现时空转换,拓展文章容量,从而使散文产生一种灵动的跳跃感。《道路以目》中, 以“目”为镜头,摄取日常生活林林总总的片段组合剪接。邮差车座后载着的母亲满脸窘迫;寒冷中为人带来一丝暖意的灯光、红南瓜和火炉;深夜商店的橱窗;临时封锁的场景;军营早晚传出学吹喇叭的声音以及荒凉马路上的叫卖声……触目所及,齐聚笔端。它们既非一时一地,也非一人一事,但是,张爱玲如同一个出色的导演,通过镜头的推、拉、摇、摆,绘就一幅都市世俗生活百态图,揭示出丰富的人生意蕴。

“散文艺术中的流动美,更重要的还是表现在内在情绪、意蕴的寄寓和抒写上”。“散文中的这种流动形态,能够使文章获得一种内在的气韵和节奏,从而促进文章意蕴的开掘和情绪的强化”。跑题和电影手法的介入不只是单一的叙述策略,其衍生效应是多极的。跑题创造了一种闲话家常的氛围,亲切平易,接近于情绪中央。作者的写作锋芒,以不可阻挡之势联类比及而下,在强化既有情绪的同时,调控叙事节奏的徐急变化,深化文章的意蕴,从而构成散文作品的整体美。譬如前文述及的《诗和胡说》《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中的跑题就是如此。

蒙太奇式衔接除叙述外还有表意功能。巴拉兹指出:“上一个镜头一经连接,原来潜在各个镜头里的异常丰富的含义就像电火花似的发射出来。”镜头组接后使潜在含义浮现、凸显。不仅如此,不同镜头的对立、撞击、冲突可能产生新质和新义,从而表现思想与激情。以《道路以目》为例,每组片段融入后,文本就衍生出一层新的含义,文本生长和意蕴开掘处于一种共时状态。张爱玲一边感受平淡世俗生活中的小乐趣,一边时刻不能忘怀大时代中的威胁之感。她看的是街景,写的是浮华背后的人性。欢愉和悲哀,轻松和沉重,悲观但又不绝望,两种色彩在张爱玲的笔下反复交替,纠缠不清。不同镜头叠加后,互相映衬,交互阐发,共同照亮。这样的例子在张爱玲的散文中比比皆是。譬如《谈音乐》中,随着琴声幻化出两个场面。黎明时空空的雨点打在洋铁棚上,滴滴答答;仆人、苦力、推销员独自急急地走上几十层楼的大厦的灰色水泥楼梯。凄凉悲苦的处境和灰暗的人生前景,互为补充,揭开了“荒凉”时代幕布的一角。

散文场景的大幅度跳跃,作品意蕴的开掘和情绪的强化,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散文作品的流动态势。张爱玲在文本中借助跑题和电影艺术的技术极力打造散文艺术的流动美,使其作品表现出鲜活机灵、韵致高远、充满生机的美的魅力,加强了作品的美质和美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散文领域风行的是林语堂、钱钟书式的“闲适风”和“士大夫气”的小品文。张爱玲的散文作品以卓越的才华显示出别样的风格。她散文作品的核心主题和叙事姿态自觉疏离主流启蒙话语,充满弹性的散文形式和富于流动美的艺术形态,构建出活力四射的美学境界。所有这些终将变成现代文学的旧纤维,影响和启示当代的散文创作。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687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