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精神的雕像读后感4字集锦76条-读后感

从来没有一本书,能让我边看边沉迷心痛到这种地步。

从来没有一个群体,能像联大人这样一下子在我心上投上如此厚重的身影。

《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是我只用三天就读完的一部书,战火岁月联大人艰苦卓绝的生活让人感同身受。

物理学家吴大猷教授在世界物理学界负有盛名,当时他的成就可以说是一只脚已经迈进了诺贝尔奖的大门。后来,他的3位学生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当时,吴大猷教授带着患有肺病的妻子回到了战乱中的祖国,进入了昆明的西南联大任教。在美国的时候,他听人说喝牛肉汤能治肺病,就每天买牛肉汤给妻子喝。到了西南联大以后,吴大猷教授的薪水买不了一碗牛肉汤,他就到菜市场拣剩下的牛骨头回家熬汤给妻子喝。当时的菜市场里那些卖牛肉的屠户,只是知道有一位看起来十分穷困的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天天来拣剩下的牛骨头,大概没有人想到这个人竟然是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

大概没有人知道社会学家费孝通有过在街上卖大碗茶的.经历。费孝通教授家里人口多,仅仅依靠他的薪水养不活全家。他就想了一个几乎不用什么成本的生意,在校门口摆摊卖大碗茶。学校里的学生和员工了解情况的都经常光顾这里,主动帮助他。但那些偶尔来大学找人办事的人,恐怕就不会知道,这个在校门口卖大碗茶的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博士。

有谁见过两家共计14口人住在一间16平米偏厢房里的情景吗?在当时的西南联大就有,而且是著名的闻一多教授和华罗庚教授两家。本来这一间房子是闻一多教授一家居住的,闻一多听说华罗庚一家的住处还没有着落,就坚决邀请他们一家到自己家里来住。他们这样共同生活了一年多。后来华罗庚教授在回忆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时写了这样一首诗:挂布分屋共容膝,岂止两家共坎坷,布东考古布西算,专业不同心同仇。

在那样的窘迫中依然在坚持治学,在那样朝不保夕的情境中还帮助朋友,这大约正是他们成为一代大家的原因吧。

不看联大纪实,永远不会知道身在和平中,尽情的阅读呼吸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不知不觉间,情感已经化作理性,遥远已经拉近,历史如同现实。正如作者李洪涛所言,历史是永远无法设想的客观存在。那么,对于这段历史,感情的激荡终究会化作理性的认读。

禅宗有言:"借的火,照不亮自身的心灵。"意思是:不是自己体会和领悟到的真理,不能真正属于自己。然而,借的好书,倘若能够用心品读,细心体味,领悟其中的精髓,则可获得心灵的启迪。如阅读高万祥老师的《我的教育苦旅》,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些鲜活的、精彩的、精准的语言字背后所蕴藏的作者博大精深的教育力量与智慧!

一、在"精神的雕像"中建构崇高的教育思想

感谢我可爱的光复小学,让我在今年的暑假走进《我的教育苦旅》,感受了高万祥所感受的一些教育家、特级教师的伟大与崇高。

陶行知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圣人,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非同一般。他美国的同学称陶行知为"最中国的学生"他认为:"老百姓把孩子送进你的学校,便在不知不觉中把整个家庭托给了学校。办学如治国,眼光要远,胸襟要大,否则事情会愈办愈局促。"一位教师如果能够时刻践行这样的理念,把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放在治国的高度对待,那么我们的办学质量将有多高啊!对照自己,时常感觉每一天的工作似乎都"鞠躬尽瘁"了,然而现在觉得自己是多么的狭隘,每天都只是做着眼前的事情,又如何能够实现"教学生六年,育学生六十年,为国家六百年"呢?想真是惭愧!另外,先生的"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也充分体现了"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精髓。

夏丏尊先生在《教育的背景》一中尖锐地批评道:"教育上的第一事要以人为背景……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学店的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中间但有知识的接受,毫无人格上的接触,简单一句话,教育者是卖知识的人,被教育者是买知识的人罢了……真正的教育需完成被教育者的人格……"言辞虽犀利,我校也虽然没有这样的现象(或极少极少),然而人格的完善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就像我校许多优秀教师有人格做背景,好比佛菩萨有灵光,所以不威胁学生,学生见他也自生敬畏。我们要使我们的学生都有"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自信。正如苏氏所说:"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有人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人的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美好的人性因子开发出,加以培养、升华。我校的"爱的教育"就是完善学生健全人格的绝好途径。

许许多多的一线教师都是教育实践的好手,他们早出晚归,认真教学,爱心育人,勤勉辛劳,我认为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渴望结识一位位目光如炬、思想精深博大的化名人,虽不能在现实中如愿,但我们可以借助字走进这一条条精神的长川和智慧的清流,瞻仰这一座座思想的花园和人格的丰碑。

二、在"语的诗意"中体验丰富的语世界

高万祥是语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他在语教学领域颇有建树。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语教师,你引领过你的.学生为父母写传记吗?你充分地认识到学生读书与

高万祥认为:"语教育的最大价值是向学生传递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价值观念,传递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最大的意义是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使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性、正义感、公正性,能自律,善于与他人协调并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人格、人权,热爱自然和生活,这些都是语教育超越时代的永恒不变的价值。"从这一点上看,语教师所承载的任务太艰巨了。读书与日记是达成语目的的良好途径。

苏氏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书籍对少年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泉。"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衡量自己。当然,读书也不仅属于语。当我们的学生都能这样去比对,自己借助书籍教育自己,而不仅仅是从我们教师的口中获得道理,那么我们的教育效果将事半功倍。

"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给教师的建议》

他在十四五岁的年纪,就应当在自己灵魂的深处有一份丰富的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给教师的建议》

苏氏: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同样,高万祥认为:不读书的教师只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因为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感染。高校长在他的学校实施了"一二三四五"人教育工程:三年高中,让学生人人有一副好的口才,背二百首古典诗词,听三十场名人报告,读四十本学(化)名著,看五十部经典影片。这样的工程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小学六年要达成什么目标呢?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会展示出哪些特色程呢?

这本书将带给我一个崭新的学期,它不仅带给我许多字似的东西,更是给我注入了精神上的力量。让我企盼在新的学期在语世界里大展拳脚,也为我在其他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推动作用。

读完了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三部曲,新的学期,学校又给每一位老师发了一本新书——高万祥老师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

曾经聆听过高万祥老师的报告,但不曾留有更为深刻的印象。今天有幸阅读高老师的书,句句斟酌、细细品读,便对高老师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欣赏他的博学和睿智,佩服他的率直个性和执着教育的精神之余,也意识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在序言中,他总结提炼了优秀教师在专业修炼、职业提升和事业追求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践行的9件事:读书修行,读书致远;仰望星空,自我反思;教育科研,拯救自己;大爱圣心,大德厚生;一流口才,莲花巧舌;我写我心,我思我在;生活教育,注重细节;家校沟通,必有我师;调整心态,享受快乐。逐一对照、反思自我,这9件事情也是自己常常做的事情,但有些事情却让人有一种敷衍了事的感觉,如此看来,自己距离优秀教师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在以读书修行为题的第一章,高老师为每一位老师推荐了五类需要常常阅读的书目:

一、以《论语》为代表的哲学著作。我校实施国学经典诵读以来,师生都在背论语读经典。学生时代,除了课本中从论语中节选的一些语句还略为有些印象外,倒不曾好好读过《论语》,然而细细研究,正如高老师所言:“阅读《论语》,走近孔子,其全部的意义就在于一句话:做君子,不做小人。一部《论语》,汪洋恣肆,然而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怎样做人,或者说是如何进行人格修炼。”《论语》中所讲述的道理其实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读懂了《论语》,也就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无形中也会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净化、人格得以提升。也无怪乎《论语》成为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推荐给知识分子的必读书目,而一本《论语》则影响了日本上千年。

二、以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为代表的教育学著作。读师范的时候也曾学了《教育学》、《心理学》书籍,但却从未真正读懂过。参加工作以来,除了常常阅读了解与所教学科联系紧密的杂志、案例,以及部分名师的随笔外,对于教育学著作却很少阅读。参加新教育实验以来,得益于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知道了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研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建议》,与苏老对话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写的“人”!

三、人物传记。其中,推荐教师阅读的重点传记作品有《仁爱一生》、《精神的雕像》,以及《张伯苓传》、《马寅初传》、《陈嘉庚传》、《夏兮尊传》等教育家的`传记,还有《陈布雷传》、《往事并不如烟》等,让我汗颜的是这些书自己竟然一本都没有读过。虽然自己并不是

四、文学和小说。正如高老师所说:阅读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它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还以提高审美和生活情趣,提升职业和人生素养。同样想到了,在师范时曾读过的《老人与海》。故事很简单,写的是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他杀死了那条大鱼,将其绑在小船的一边,可想而知,这需要多大勇气和多强的意志啊!但在归程中一再碰到鲨鱼的袭击,于是老人与鲨鱼又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回港时,那条大鱼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除了那些骨架,他已经一无所有,但他坚强的意志、勇敢的精神,却让我刻骨铭心。在海明威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坚不可摧的老人,一个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人!至此,每当生活和工作中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我总会想到书中的一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小说,除了拓宽我们的视野,更会让我们从中得到启迪、受到鼓舞。

五、诗歌。书中有一句话: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以诗歌闻名于世。孔子时代,“不学诗,无以言”。今天倘若缺少阅读、缺乏诗意,基础教育一片空白。难怪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首先提出了“诗意语文”的说法。的确如此,生活中一旦没有了诗歌,也就没有了想象和浪漫的色彩。走进诗歌,会让我们有一种期盼、一种希冀,有一种对未来的渴望。

无意中,从网络上读到了汪国真的诗歌,甚是喜欢,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两首:

《山高路远》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不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现实中,有朋友要参加大型比赛时,大家总会以此鼓励:结果并不重要,贵在参与。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人能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无论遭遇到什么挫折,我们都要常怀感恩之心,感谢苦难让我们的阅历更加丰富,感谢失败让我们变得如此坚强。生命能给予人的只有一次,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自己生命,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无论挑战有多么艰巨,但是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无论结局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那么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在现代社会,处处充满了各种诱惑,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要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要能静下心来,常常与书为伍、以书为友,如此,方能做到修身养性、宁静致远,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762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