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论文读后感精选100句-读后感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过程,用Flash动画演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凝胶色谱法的动画演示,可将分子筛的分离原理形象地表现出来,通俗易懂。多媒体的制作应实用、简洁、明了,同时教学重点、难点辅以适当板书,从而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天然药物化学课堂上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传递的信息量大,速度快,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教学效率的提高还受到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的制约,因此应掌握好授课进度,防止学生跟不上教师思路,产生“过犹不及”的负面效应。
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开场白虽时间不长,但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每一章的绪论部分,开场白尤为重要。好的开场白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上,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授黄酮类化合物这一章时,先问同学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吗?学生出于好奇心急于知道答案并由此产生兴趣,从而带着疑问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接着讲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等。又如,在讲到黄酮类化合物理化性质中溶解性这一节时,问同学们苷类化合物一般是溶于水的,而作为黄酮苷的芦丁却难溶于水,这是为什么?启发同学们要解释这一现象就必须剖析芦丁的结构。原来芦丁这个黄酮醇苷却因苷元分子的平面性而难溶于水,从而得到答案,强化记忆。再如,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难于记忆。启发同学们从简单的结构开始学起,一个苯环为苯,两个苯环为萘,三个苯环为菲,将菲完全氢化则成为多氢菲,多氢菲再接上环戊烷是环戊烷骈多氢菲,此结构即为三萜类化合物共有的一个甾体母核结构,在此母核的17位碳上连接一个含有8个碳原子的侧链,再接上几个不同的角甲基即成为不同类型的三萜。为什么把三萜叫做四环三萜呢?因为三萜含有三个苯环和一个环戊烷共四个环,所以叫做四环三萜。这样一步步的启发式讲解比一下子给出三萜的结构要容易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引导,有意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疑问进行启发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实例讨论式教学
传统的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基本上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教师叙述理论,灌输和记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几乎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只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很难对讲授的知识提出质疑和猜想,只能硬性接受教师所给的天然药物化学理论知识,束缚医药学生的思维,缺乏发散的、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借鉴PBL(problem-basedlearning)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2]。在每一章结束之后根据进度安排一到两节课的实例讨论课。根据每一章内容设计相应的天然产物提取分离鉴定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通过书籍、期刊和网络,用自己学到的天然药物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讨论课中,学生24人为一组,自己主持讨论课,分别以自己制作的多媒体PPT展开讨论,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例如,在讲完三萜及其苷类这一章后,设计问题:如何从甘草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甘草次酸?学生根据问题在课余时间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制作PPT演示甘草次酸的提取分离流程,讲解每一步骤的原理,讨论提取分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以及不同提取分离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采用此种实例讨论式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交流机会,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实例讨论式教学可使学生对刚学到的理论立即得到观察和验证,加深学生对提取分离理论知识的长久性记忆,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贴近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因此,每一章结束后的.实例讨论式教学不可忽略。在讨论课中,教师应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其参加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创造性地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知识思考是否还有更好、更合理的提取分离步骤。通过讨论式教学,能够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每次讨论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对相关的提取分离实例要查阅文献,获取足够的信息,才能够自如地掌控和指导课堂讨论。此外,网络上的巨大信息量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甚至超出老师的知识结构之外,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敢于不耻下问,向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师生互动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创造机会更好地与学生沟通,真正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对自己的教学作出改变。如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改变上课节奏或插上一段与所讲内容相关的典故,让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而不是死气沉沉;在课间加强交流,回答学生在课堂上还未理解的疑难问题;在课外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的看法,根据情况作出适当的改变。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可以真正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地把本专业的精髓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终生受益。学生对教师的学识和教学方法认可之后会促进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和关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反之促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身边的朋友遭遇了不幸。我们是否应该像鼬鼠那样嘲笑他的软弱,像兔子那样责备他的无能,又或者像高傲的梅花鹿一样,丝毫不在意他人的感受而妄加评论? 我想。羊妈妈失去了孩子以后已经伤痛欲绝。
在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却得到了冷嘲热讽。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 人之初,性本善。面对他人的不幸,就算我们素昧平生,我也会从心底感到悲伤。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每一个不幸者都能尽快地从悲痛中走出来,我愿送上一句最真挚的祝福,送给在不幸中迷茫的人。如果我们也像鼬鼠,兔子,梅花鹿一般冷漠,那么社会将会变成一个没有温暖的冰冷世界。面对他人的不幸,我们能给予的是我们的关怀和祝福,用我们的善良宽慰不幸者。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社会上太多不幸的儿童。不幸的家庭,或是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幸,但是他们一直在努力的生存。面对这些不幸者,如果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捐助一些在我们看来并不重要而他们却是很需要的物品。这难道不会让我们很宽慰吗? 我爸爸有一个不算很熟的朋友。上帝刚刚赐予了他一个儿子,这本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生活总伴随着不幸,刚出生的儿子被诊断心脏有些问题,必须动手术。而且手术的开销很大,他一下子就颓废了,平时家里也没攒下什么钱,一到用钱的时候却拿不出来。于是他四处求人借钱,不幸的时候会越来越不幸,平时他的那些朋友一听借钱,都找了各种借口搪塞。这不幸的人该怎么办呢?最需要安慰和援助的时候却遭到了无尽的冷漠。 当他找到我爸爸的时候,我爸爸还是尽力的挤出一些钱借给他,虽然不多,但是也能解决燃眉之急。那一刻,我从他眼里看到了不幸者从心底迸发出的感激和希望。 我顿时感慨万分,面对不幸者,我们应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而不是用冷漠的目光对待他们。毕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总有遭遇不幸的时候,如果我们得到的是冷嘲热讽,我们会不会也和现在的不幸者一样绝望和迷茫呢? 想到了杜甫的一句话。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日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是对不幸者多么大的宽慰和同情啊。希望社会上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冷漠,对待他人的不幸,伸出援助之手,难道不是一件很让自己快乐的事吗?
【关键词】药剂学;现代药剂学;新技术;基础研究
1药剂学概念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制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由于方剂调配和制剂制备的原理和技术操作大致相同,将两部分合在一起论述的学科,称药剂学。现代药剂学有很大发展,还包括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等。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剂型的基础理论、制剂的生产技术、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临床的合理应用,研究、设计和开发药物新剂型及新制剂是其核心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分子材料学、分子药理学、生物药物分析、细胞药物化学、药物分子传递学及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渗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药物剂型和制剂研究已进入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时代,缓控释、透皮、靶向、大分子药物给药系统及基因转导系统已逐渐成为其发展主流。
2现代药剂学的发展
在现代药剂学的发展中,首先对药剂学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有较大提高,回溯到50年代中,药剂学原来分为调剂学与制剂学,自从60年代以来,由于对药物制剂在体内的生物效应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过去的“化学结构唯一决定药效论”的片面看法。而进一步认识到药物的剂型在一定条件下能较大程度地改变经效,这就是生物药剂学的观点。随着生物利用度理论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如何通过剂型选择、处方设计及工艺改革来影响药物从剂型中释放出来的速率,即改善药物的溶出和吸收,以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在体内发挥充分疗效。
其次在新剂型的研究方面,近年来着重研控制释放的种种剂型以达到缓释、恒释的目的,或探索靶向输送的各种剂型以及使药物引向病变部位达到较高的浓度,避免或减少药物对正常器官和组织的毒副作用。前者如缓释性眼用膜剂、经皮给药系统(TTS)、子宫内给药器及渗透泵控释片等;后者主要用于抗癌的各种新剂型如静脉乳、脂质体、磁性微球等。90年代中期,从发展趋向可以预计化药物剂型号和制剂研究将进一步深入药物传递系统(DDS)时代。
在药物制剂生产的技术方面,近年来应用了不少新工艺和新技术。例如,在片剂生产中应用了静电溶液包衣工艺以及快速包衣锅的革新,改革了传统的糖衣操作,又有采用静电干粉包衣法以革除了过去用溶剂包衣的旧方法。又如国内某些药厂还成功地探索应用程序控制喷雾包衣装置。对片剂新辅料的寻找近几年来也获得了不少进展,如国内已开发的有羟丙甲纤维素(HPMC)、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S-HPC)用粘合剂和崩解剂,丙烯树脂系列用作薄膜包衣材料,羧甲基淀粉钠用崩解剂等。设备方面有混合、制控、干燥一次打哈哈和完成的定型因以及每小时可压300万片的高速压片机用等等。
在注射剂量的生产技术与研究方面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品种大量增加,例如近20年来,在输液制剂方面,除了原有品种外,尚出现了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和静脉用脂肪乳剂等新品种,这为临床开展全静脉营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溶剂(注射用水与非水性溶剂)及附加剂(助溶剂、增溶剂、抗氧剂、抑菌剂等)的选择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也有不少新的进展,从面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在注射剂工艺设备方面,有层流式高效空气净化操作台、全自动洗瓶菌机、全自动蒸气高压灭菌设备以及辐射灭菌、静电滤过除菌设备等采用。此外,如微孔虑膜在注射液滤过操作中的使用,终端滤器在输液中的应用以及远红外钱灭菌干燥机对注射剂玻璃容器的处理等等。
对制剂质量控制方面,目前各国药典都设计了新的检验装置用于制剂质量检查。例如对片剂、胶囊剂等本剂型的生物利用度采用深出速率测定仪以测出药物的溶出度作为控制生物利用度的体外指标。又如注射剂的热源检查,除了家兔法以外尚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这一新的检验技术。对注射液的澄明度检查仪方面有光电自动灯检机、库尔特计数器、激光灯检机、微粒分析仪及国产QX―3―1型细胞计数器等,均已开始使用。
我国近几年来,由于坚持中西医药结合的方面,运用了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配合临床实践,积极开展中药剂型的研究和改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药剂学的内容。
综上所述,药剂学从50年代以前的调剂学进入到药剂科学的新时代,使制剂产品从传统经验工艺阶段上升到科学制药水平,又在有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下逐步形成为医学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现在的药剂量学的含义应该是:研究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组制、评价和应用的综合应用科学。它的基础是特理化学、化学、数学,计算机学与生命科学,涉及的领域从药物本身分子理论性质到分子与机体细胞的关系,以及影响药物传递和治疗的生理过程与机制,目的是为了创造用最少量的药物提供最大的疗效和最小副作用的适用性强的药物传递系统。
3我国药剂学创新和发展应结合实际情况
目前,我国药剂学已从单纯的技术型学科向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特别是在靶向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中药新剂型、片剂成型理论、药物制剂稳定性理论和方法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靶向给药系统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
但是,我们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药剂学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加强,如制剂中药物释放的理论、新型给药系统体内代谢动力学模型理论等的'研究还几乎没有涉及;药物制剂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基础研究也进行甚少;在药用新辅料和我国目前生产的药用辅料的质量提高研究方面也大大落后。我国药剂学研究的基础不扎实,这就形成了我国药剂学基础理论研究水平、制剂工艺水平和药物制剂质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因此,我国药剂学创新和发展,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基础研究入手。
在以后的时期,我国应加强药物释放的理论和给药系统体内代谢动力模型理论的研究,特别是靶向给药系统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代制剂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辅料的应用研究,如片剂包薄膜衣工艺技术、新型透皮吸收促进剂、抗吸湿性强的填充剂、生物粘附剂等的研究;中药制剂的现代化研究,如中药液体制剂的纯化和稳定化、中药固体制剂降低吸湿性的理论和方法、中药制剂体内代谢规律和评价、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等的研究等,都需要药物释放、给药及代谢模型的支持。将这一系列基础模型理论研究将会推动药剂学研究的创新。只要进一步加强药剂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多学科的合作的方式,我国药剂学研究就能够逐步赶上或在某些方面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为我国的科技进步、新药的发展和制药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做出贡献。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77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