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丰子恺的黄山松的读后感合计90条-读后感

黄山松的课文:

好!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叫好,

谁有你挺得硬,扎得稳,站得高;

九万里雷霆,八千里风暴,

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要站就站上云头,

七十二峰你峰峰皆到;

要飞就飞上九霄,

把美妙的天堂看个饱!

不怕山谷里阴风的夹袭,

你双臂一抖,抗得准,击得巧!

更不畏高山雪冷寒彻骨,

你折断了霜剑,扭弯了冰刀!

谁有你的根底艰难贫苦啊,

你从那紫色的岩上挺起了腰;

即使是裸露着的根须,

也把山岩紧紧地拥抱!

你的雄姿像千古高峰不动摇,

每一根针叶都闪烁着骄傲;

那背阳的阴处,你横眉怒扫,

向着阳光,你迸出劲枝万千条!

啊,黄山松,我热烈地赞美你,

我要学你艰苦奋战,不屈不挠;

看!在这碧紫透红的群峰之上,

你像昂扬的战旗在呼啦啦地飘。

课文简析

从古至今,人们赞美黄山风景的文字数不胜数,描写黄山松的诗歌和文章层出不穷。在丰子恺的笔下,黄山松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苍翠而坚劲;不一定要吃石髓,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丰子恺从黄山松的生活环境里,看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黄山松的姿态奇特。它的枝条坚劲挺秀,却是左右横生,不像其他树木那样,枝条是下垂的。长在悬崖旁边的松树,一面靠近岩壁,一面伸向空中,空中一面的枝条繁茂,而岩壁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样的形态让丰子恺发现了它的另一个特点:一心向着阳光。在这里,黄山松真的有着这些美好的情感吗?不是的,作者是用自己的心为黄山松添上了这样的美德。作者写的是松树,想的却是人。在自然界里,黄山松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环境艰苦到人们都弄不清楚它究竟是如何生存下来的。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黄山松生存下来了,还生存得很好。它不仅有挺拔秀美的姿态,还有向阳的枝条。作者捕捉下了这些镜头,作者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悟,松树是坚韧的,人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只是,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感受完整地倾泻在笔下,他仅仅是用他独有的简朴又蕴涵着智慧的语言,让读者慢慢去思考,细细去品味。因此,人们总是能从丰子恺简单的文字中,读出许多独到的人生感悟来。这篇文章也是一样。虽然小学生未必能够完全解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东西,但是他们也能隐约感受到,作者不仅仅是在写松,还想说点其他的什么。作者还写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点: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他特别描写了“团结松”。从它的形态,从作者自己的凝思,从作者抚摩它产生的铁铸般的感觉等方面,把黄山松的“团结力”细化在人们面前了。

整篇文章格调幽雅,行文舒缓,有对《本草纲目》的引用,有对黄山松本身的描画,有简单的议论,有与导游对话的描写。整篇文章的内容似乎显得有点松散。但是文章显现出清晰的脉络,以黄山松的三个特点为纲,把这一系列内容都蕴涵其中了。从课文的结构上可以看出作者安排文字的匠心。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课文开头,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这篇文章是围绕黄山松树的特点来写的。从听人说黄山松有特色,到自己的概念变得明确,这里有两个层次,这样的描写,如说话一般娓娓道来,引起读者的思索。

第2段:这一部分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一个特点:有顽强的生命力。作者首先注意了黄松的生存环境:松树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的生存环境简直太糟糕了。“石罅”、“石缝”、“石上生”,作者反复强调,写出黄山松生存环境之奇特,生存之艰难。以至于引起了作者的好奇:这松树生长靠的是什么呢?石头缝里有养料吗?作者引用了《本草纲目》的内容,猜想松树的养料大概是一种叫做“石髓”的东西。这里,作者没有用赞美的语言,没有用让人激情澎湃的诗一般的文字去赞美黄山松的生命力,而是通过作者的看,作者随意的思索,作者对那棵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的松树的描写,慢慢地把这个意思透露出来。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读通这一部分,特别是“石罅”、“邛疏”、“窈窕”、“娉娉婷婷”这些词语,不仅要会读,还要能够了解它们的意思。学生初读丰子恺的这篇文章,可能在文字上有一些困难,但是这个阶段过去以后,他们读类似的文章就不会再觉得特别困难,这对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很有好处。

第3段:这一部分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二个特点:一心向阳。这是从黄山松枝条的特点来写的。这里有两个层次,一是枝条向上生;二是长在悬崖边上的松树,它们的靠空中一面的枝条长得更茂盛,而面向崖壁一面则一根枝条也不长。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谈谈黄山松的特点,有条件的话可以展示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得到直观感受。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他不仅把黄山松与其他树木的枝条作了比较,而且从“绝大多数像电线杆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这些文案可以体会,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也很准确。

第4段:这一部分是在开头写出黄山松的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这句话写出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点:具有团结力。开头第一句话是总起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这一段先写“团结松”。作者先写它的形态:用“密切”、“偎傍”刻画出它枝条团结紧密的情态。然后作者写了自己的思考。“谛视”,就是很认真地看,作者很认真地看,在想什么呢?想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接着作者写了它的坚实:树干像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这样强大坚实,才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生存。是什么让这松树这样强大、团结?作者是这样描写团结松的:“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偎傍”一词用的是拟人的方法,准确传神地把黄山松枝条相互依靠、紧密连接的情态描画了出来。接着,作者写“蒲团松”,它“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但是这样一棵树,“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让作者不由得感叹:“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这一部分主题明确,层次清晰,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的时候抓住“偎傍”、“不可思议”让学生体会黄山松团结的力量。

课后第1题:这道题是指导学生自己去总体感知课文,并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明白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概括段意。可以从黄山松的特点着手来写这几个小标题。

黄山松丰子恺课文原文

没有到过黄山之前,常常听人说黄山松树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摹,总不得要领。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糊概念而已。这次我亲自上黄山,亲眼看到黄山松,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据我所看到,黄山松有三种特色:

第一,黄山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地上,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我黄山诗中有一句:“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话;散文地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上面总长不出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解说;我却只有臆测:《本草纲目》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时珍说:“《列仙传》言邛疏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象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骀婷婷。这样看来,黄山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生物啊!

第二个特色,黄山松枝条大都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一般树枝,绝大多数是向上生,除非柳条挂下去。然而柳条是软弱,地心吸力强迫它挂下去,不是它自己发心向下挂。黄山松枝条挺秀坚劲,然而绝大多数象电线木上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象人手臂一般向下生。黄山松更有一种奇特姿态: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靠岩壁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姿态就很奇特,好象一个很疏木梳,又象学习“习”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

第三个特色,黄山松枝条具有异常强大团结力。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叫做“团结松”。五六根枝条从近根地方生出来,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树干,形似希腊殿堂一种柱子。我谛视这树干,想象它们初生时状态:五六根枝条怎么会合伙呢?大概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风吹、雨打和雪压,所以生成这个样子。如今这株团结松已经长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树干,觉得象铁铸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更有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松树呢:从文殊院到光明顶途中,有一株松树,叫做“蒲团松”。

这株松树长在山间一小块平坡上,前面砂土上筑着石围墙,足见这株树是一向被人重视。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上面枝条向四面八方水平放射,每根都伸得极长,足有树干高度两倍。这就是说:全体象个“丁”字,但上面一划长度大约相当于下面一直长度四倍。这一划上面长着丛密松针,软绵绵好象一个大蒲团,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靠近山一面枝条,梢头略微向下。下面正好有一个小阜,和枝条梢头相距不过一二尺。人要坐这蒲团,可以走到这小阜上,攀着枝条,慢慢地爬上去。陪我上山向导告诉我:“上面可以睡觉,同沙发床一样。”我不愿坐轿,单请一个向导和一个服务员陪伴着,步行上山,两腿走得相当吃力了,很想爬到这蒲团上去睡一觉。然而我们这一天要上光明顶,赴狮子林,前程远大,不宜耽搁;只得想象地在这蒲团上坐坐,躺躺,就鼓起干劲,向光明顶迈步前进了。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读后感1

天亮了,阳光洒进了我的房间,当我又一次翻开《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时,书中很多浸染童真童趣的生活故事再次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的心情也随着故事的情节波动起伏。特别是其中两篇散文《“混血美女”阿咪》、《猫伯伯》,又勾起了我很多童年的美好回忆。

从这两篇散文平凡的文字中却让我深深感觉到小猫竟是如此可爱天真,“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地上倘有一物,便是它的游戏伴侣,百玩不厌。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代替语言,和你大打交道。”读到这里,我的眼前便浮现出一只胖乎乎的小猫,伸出它的小爪在和我“大打交道”。在我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家还没拆迁,我们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农村,那时家里鸡鸭猫狗样样都有,小猫小狗都成了我的玩伴。每天,我趁大人不注意,拿着饭碗逗逗鸡群,赶赶鸭子,听着他们憨厚而有节奏地叫唤,我不禁觉得好笑,这样有趣的鸡鸭互动场面可不是一次在午饭时段上演,一圈回来,碗里的饭粒所剩无几,院子里确留下鸡鸭争抢后的一片狼籍,为这事,我可没少挨妈妈责怪,即便这样,与鸡鸭为伍,看他们逗趣地打闹一直是我最津津乐道的事。直到后来我们搬到了现在居住的小区,就再也不能与这些小动物为伴了,也只能借着书中温馨的画面回味当时自己的精彩了。

幽默风趣、率真自然的语言风格是丰子恺笔下人物的又一大特色。文中说这只猫名叫“猫伯伯”,伯伯不一定是尊称,就像称鬼为“鬼伯伯”,称贼为“贼伯伯”,大约对于特殊而引人注目的人物,都可讥讽地称之为伯伯。这又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爷爷做给我猜的一个谜语“门角落里一个贼伯伯,蹿出来一只脚。”谜底是“门闩”,估计现在的很多小朋友连“门闩”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吧,其实很多民间口语本生也很值得玩味,可惜今天已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仅能在他的书里,在老人的家常闲聊里找到只言片语了。而书中这几只活泼、惹人发笑的猫却时常蹿出来给丰爷爷的生活带来生气,我非常羡慕丰爷爷能有这么长吃件与宠物相处的时间,猫伯伯也唤起了我短暂而幸福、温馨而深刻的童年回忆。

丰子恺先生的故事虽没有铭心刻骨的大事,也没有华丽的词语,大多写的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用的也是方言土语,读来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正如他的漫画一样,寥寥数笔,却能把情景刻画得如此生动,这种简单而清爽的文字正如我童年的趣事,简单而快乐,也许我正是我喜欢他的文字,喜欢他漫画的真正理由吧,他能站在我们的世界用我们的眼光打量一切,是那么新奇,那么有生趣。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读后感2

我一向喜欢看科普类的书籍,对于妈妈所说的“散文”类的书,我都不是很有兴趣。但这天,妈妈拿给我一本《小学生丰子恺读本》,并告诉我,这是本“有趣”的书,我应该会喜欢它的,于是在妈妈的指导下,我们一起读起了这本书。

果然,当我读起这本书,心灵似乎马上就坐上了一列旅行之车,在丰子恺爷爷的故事中遨游,一个个故事都是那么妙趣横生,一次次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你看第一章《生物乐园》,每一个小故事的主角都与动物有关,题目都相当有趣。例如《小猫送信》,妈妈让我先不要看书,想象一下丰子恺爷爷会怎么让小猫送信,于是我猜了起来——是象小狗一样叼在嘴里?拿根带子绑在身上?猜了几个,揭晓答案,原来他把信拴在邻居家猫的尾巴上,晚上小猫回家吃饭,就把信送给邻居了。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也觉得相当有创意呢?

“蚂蚁也有家,也有爸爸妈妈在等它。你踩死了它,爸爸妈妈会因它而伤悲。他教导孩子不要踩死蚂蚁,不是为了“积德”、“报应”一说,而是为了培养我们从小就有一颗善良的心。他还说如果丧失了这颗心,今天可以踩死一只蚂蚁,将来就有可能会成为虐杀者。”这是书里的一段话,从这里看出丰子恺老爷爷很有爱心,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是妈妈生的,哥哥是爸爸生的;表是自鸣钟生的;凳子是桌子生的;小汽车是公共汽车生的;饼干里有骨头!茶壶不肯走过来!凳子不肯站起来!蜻蜓不肯飞过来!要把月亮拿下来玩!要山茶马上开花!叫太阳不要落下去!花猫不肯同我看动画片······”书中到处可见这样充满童趣的话语,你看丰子恺爷爷是多么幽默风趣,真是个“老顽童”。

读完了这本书,妈妈问我:“书里讲的故事是不是都是很小的事,我们平时都可能碰到?可是你会想到用这样的语言写出来吗?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样最简单的事我们都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用简单易懂的`漫画来叙述着一个个深刻的道理,用淳朴至极的文字说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们的心灵坐上了列车旅行,让我们爱世间万物,爱惜幼小的生命,我们可以跟动物对话,跟动物做朋友,所有的一切都那么充满了童趣。大家都来读一读吧,你也会喜欢上它的。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读后感3

我读过不少好书,其中不乏名著经典,但印象最深的,却是《小学生丰子恺读本》。

最早想读这本书,缘于丰子恺其人。在老师的描述中,他留着一撮短短的山羊胡子,一副小眼镜挂在鼻梁上,滑稽有趣。他内心童真,希望能像儿童那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有时还趴在城墙上开心地看着嬉戏打闹的儿童流口水!

然而当真正细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后,我才真正地走进了丰子恺的神奇世界中里。你看:

在“生物乐园”,“不生眼睛”的扁豆秧,“不喝肉汤”的杨柳,调皮搞怪的猫伯伯,骄傲自大的鹅老爷,还有那可怜撞窗的蜜蜂……一个个原来不起眼的动植物,在丰子恺的“神笔”下栩栩如生,真是万物皆灵,就仿佛看到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一样呢!

在“儿童乐园”,有一个儿童的崇拜者,用漫画和文字记录了儿女成长的快乐足迹。“软软新娘子,瞻瞻新官人,宝姊姊做媒人”,这在大人眼里不着调的游戏,在丰子恺眼中却全是美好和率真,全是“天地间最纯洁的精灵”。还有那引蚊深入的“自我保卫战”,“蚕豆水龙”、“吹豆梗苗”、用番薯刻印的好玩游戏,真是令人捧腹又羡慕。

在“茶坊乐园”,你可以品出人生百味,人间百态,“盆子三娘娘”爱吹牛,她的唾沫好像要从文字里溅出,喷人一脸;“咬瓜子”博士,“格”地一咬,“呸”地一吐,闲散的少爷小姐们吃瓜子的动作描写地惟妙惟肖;还有“贪污的猫”,“躲在那里分脏,分得不均,正在那里吵架!”,结果被发现挨打;“老羊奸”充当托儿,引导群羊进屠场而保全自己性命……这些人和物以前存在,现在也依然没有消失!

在“艺术乐园”,你可以从“画得好”和“画得像”的比较中感悟“画画之美”;可以从“自鸣钟”的修饰改造中体验“创造之美”;可以从把普通的玉米称为“珍珠米”,把吃螃蟹誉为“风雅的事”,用“白云一片去悠悠”赞美胡桃云片,用“醉翁之意不在酒”阐述喝酒之道中发现“食物之美”,还有用蚕豆茎制作“翡翠笛”吹奏出的“音乐之美”,桂林山、黄山松的“自然之美”,真是美不胜收!

在故事乐园,《旧上海的传奇故事》写了碰瓷式的敲诈,写了明抢暗盗,写了有托儿配合的“套圈”,写了明仇暗合的商业骗局,时代在进步,但丑陋却换了外衣顽固地存在至今;《生死关头》中王毅盗取神蛋后艰险逃生,靠的既是一颗慧心,一颗勇敢之心,但何尝不是令人感动的一颗孝心?《一篑之功》中老板娘最终成功掘得盐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归功于善的报应,也可以归结于科学与毅力。

看完一本《小学生丰子恺读本》,畅游五大乐园!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心里痒痒,狠不得立刻就找来读一读呢?我想只要用心,你也能在这不同的乐园里,找出丰子恺隐藏的一个个宝藏!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读后感4

近日,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书里面的一个个故事就是丰子恺爷爷的一篇篇日记,再加上编者在日记后加入一段"读后所思",这就构成了一篇篇拥有深刻道理的阅读短文。

这一本书,共分为五个篇章,分别是:生物乐园、儿童乐园、茶坊乐园、艺术乐园、故事乐园。我最喜欢阅读生物乐园中的文章,其中《"不喝肉汤"的杨柳》,我阅读了多遍,很有感悟。文章中,丰子恺爷爷赞扬杨柳的"下垂"精神。杨柳就算长得有多高,但它始终不会忘记它的根本。是啊!我们长大后,不管取得多少成就,有多大的荣誉,但我们始终不能忘多年来辛苦养育我们的父母,不能忘了我们做人的根本。

在生物乐园中,不仅有许多有深刻道理的故事,还有丰子恺爷爷的第一个宝藏——《护生画集》,护生的意思就是护心,看管好自己的良心,让它保持仁爱、善良。我认为护生的意思就是保护世界上的每个生命,小至蚂蚁。世界上的任何生命都有它们所存在的意义,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能力大,然后去剥夺它们的生命,践踏它们的生命。就算是一只细小的蚂蚁,也有它的价值。护生,可以让我们认识善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永远保持这一份善良,让善良之心永远纯洁,不受到伤害,善良是历史上的珍珠,请好好的保护!你只有永远保持了善良的心,才会知道生活的欢乐、美好。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里面的故事蕴含着道理,在每一个篇章,又都有丰子恺爷爷独特的宝藏,这是令我最喜欢的地方。

快来阅读这本好书!相信你也会喜欢并有所感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930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