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红军忆长征读后感汇编90句-读后感
本书详细描述了红军在长征路途上所完成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越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等有重大影响的战斗和行动。
有一天,我读了杨成武上将写的《忆长征》这本书,对英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千难万险……的大无畏精神钦佩不已。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书中第十三章《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它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让我的心情久久激荡。
在书中,红军战士们不怕困难,为了革命理想,不管白天黑夜,不停的前进着。这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然而,你难以想象,红军长征的路途是多么遥远、艰难,但红军竟然毫不退缩。他们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边。毛泽东同志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说:“现在,我们找到了两条船,每船只能坐20人,按这样的速度,我们一个月也不可能全部渡过河……”看到“一个月时”,我不禁为红军战士们捏了一把汗,红军现在可是十分危险,他们面临着“前有大河,后有追兵”的困境。如果一个月还没有过河,那不是被国民党“捉活”的`了吗?紧接着,毛泽东又说:“不过,我们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大河上的泸定桥!现在,我命令一连为敢死队,首先消灭泸定桥上的卫兵,再让大部队过去。”一连连长马上领命,连夜赶往泸定桥。当我看到这里,“泸定桥”三个字让我大吃一惊,这座桥只有13根铁索,怎么过去,一不小心就掉到下面汹涌的河流里,何况前面还有敌人的机枪扫射?
只见一连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泸定桥,战士们都趴在铁索上冒着枪林弹雨向前一点一点地移动。还有一些战友在后面掩护,保护前面的战士,那机枪“哒哒……”扫个不停。当我军爬到桥的一半时,被敌人发现了,敌军发了一枚榴弹炮,没打着红军战士,打到了水里,水花溅起几十米,那景象真是相当的壮观。但战斗中红军战士牺牲的也不少。只见一个战士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一边扫射子弹,一边向前走,最后还是英勇牺牲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班长死亡的时候,班长因没站稳,一不小心摔下了桥,急中生智,一手抓住钢索,整个人悬在空中,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河流,跌下去肯定是必死无疑的。我当时又为这班长捏了一把汗。但最后还是因为体力不支,摔进了河里。最后红军成功了,他们占领了泸定桥。这可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要是红军们都退缩的话,那永远也不可能夺得泸定桥。
我们应该学习红军的精神,应该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毫不退缩、意志坚定的精神。
2023年,恰逢中央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历史虽然远去了,但是我们从未忘记当年为革命牺牲的烈士,长征精神也将永远流传下去。又是一年清明时,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清明特别节目《缅怀英烈忆长征》,深深地吸引了我。
《缅怀英烈忆长征》节目选取了江西省瑞金市黄沙村的华屋的故事,华屋也被称为红军烈士村,村里有长征时期从军的17名烈士亲手种下的17棵树,村里人说,树在就好像人在,看到树就好像看到烈士们,每一棵树背后都埋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看到电视画面中栩栩如生的雕塑,就仿佛看到了当时亲人离别时的酸楚,仿佛听到了孩童不舍的哭闹声,烈士们从军时,有的孩子还在襁褓中,有的还正是依恋父亲的时候,有的甚至一生从未见过父亲,这也成为了子女们心中永远的遗憾和深深的怀念,但是为了更多的父母和孩子能相守,战士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泪别亲人,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换来了今天子孙后代和平、幸福的生活。
清明时节,愿逝者安息,生者珍惜!今天的和谐社会里虽然没有了硝烟弥漫的战争,但是我们依然要继续发扬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长征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告慰不朽的英灵!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对于经典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大家都耳熟能详。当听到那深沉缠绵的熟悉曲调时,想必很多人心中都会涌起或浓或淡的伤怀之感……近期有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新剧将播,而剧名恰好也叫《十送红军》。
和同名歌曲不同,电视剧《十送红军》重点反映的并非是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与红军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军民鱼水情,而是分别讲述了十位不同年龄、性别、兵种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牺牲之前,成长、蜕变和抗争的故事,因此剧名中的那个“送”字的意思已然不是简单的分离前的“送别”,而是以影像的方式送剧中这十位慷慨就义的红军战士人生最后一程。如此一来,全剧的基调可想而知:惨烈、决绝、舍生忘死。
事实上,《十送红军》所展现的比你想象中要更加的残酷数倍。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歇斯底里的哭喊声、刀刀见红的搏杀场面以及血肉模糊的战士面孔和身影……完全不输电影大片的战争场面足以令人倍感震撼!
如果说场面上带给人的震撼主要是视听等感官刺激的话,那么十位红军战士以及身边诸多相关人员舍生取义的壮烈故事则是震撼人的心灵。每个故事都独立成篇,从中随意选几个了解一下都足以引人入胜:足以老红军钟石发一门忠烈,父子五人皆战死沙场;“神枪手”张二光因故失去了自己扣扳机的手指,却和其他残疾战友一道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政工干部贺坚与女友小桃谱写战地绝恋,以炸弹为鞭炮,敌人的血肉为贺礼,用最后一口气成就一场血染的婚礼;女文艺兵戴澜为掩护大部队渡河,亦为了保住贞操,不惜自毁花容,还吞碳毁声;小战士邓秋生与模范邓秋生因同名而结缘,谱写了一个小兵成英雄的传奇故事的同时,也多了一个同生共死的好兄弟;重伤老兵高福星率伤病队突围,奈何战友们一个个相继阵亡,为完成战友遗愿,他搏命坚持,最终死而无憾……每一个故事都各有各的精彩,然而皆是悲欢共,生死同。其中有父/母子情,亦有战友义;有男儿泪,亦有女儿痴;有柔情刻骨,更有豪情天纵!
此剧拍得好看,除了导演毛卫宁、编剧李修文等人功不可没外,演员们的倾力演出亦值得称道。刘威、萨日娜、刘威葳、佟大为、万茜、罗晋、王雷、李小萌、蒲巴甲等老中青三代演员汇聚一堂,或发挥戏骨威力,或褪去偶像光环,纷纷用演技“说话”,最终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铁骨铮铮的好男儿或巾帼不让须眉的烈女子,将此剧演绎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总而言之,《十送红军》是一部有关坚持信仰的红色经典,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95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