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烛之武读后感100字合集100句-读后感

人的身上最有力量的是什么呢?不是拳头,也不是牙齿。我说是舌头,舌头的力量大无边,烛之武的故事就可以充分地证明这一点。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使命。"我国古代有很多外交使节以三寸不烂之舌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们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春秋后期齐国的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大智大勇,完璧归赵;战国时期唐且代表安陵弱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三国时期蜀国的邓芝从容镇定,与吴联盟;汉代的张骞不畏艰险,开拓了丝绸之路;汉代的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坚贞不屈,名垂青史。历数这些历史上出色的外交官,他们无一不是善于辞令的。

有人说,弱国无外交,就让我们看看春秋末期的郑国的烛之武是怎样颠覆这个观点的.。秦、晋围郑,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守城守不住,杀出去无疑是自杀式进攻,此时此刻,拯救郑国,惟有外交,

在这个紧急的关头,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只身入虎穴。见到秦伯之后,不卑不亢,只给对方讲道理。各位同学,如果烛之武动之以情,哀求秦伯,请求成为秦的附属国,可以吗?不可以,虽然也可以保全国家,但失去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烛之武这是采用的方法先表示谦卑,说郑国要灭亡,我们郑国已经知道了。这样会满足秦伯的骄傲自满的心理。紧接着烛之武对秦伯晓之以理,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

烛之武的游说之词包括三个方面,一你秦国消灭了我们对你们秦国没有任何好处。二你不消灭我们对你们秦国有很多的好处。三你和晋国联盟,晋国说话不算数,忘恩负义,吃亏的还是你们秦国。这番说辞处处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最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成功瓦解了他们的联盟。于是连老练的政治家秦穆公也顺理成章的心悦诚服,一改初衷。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作战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至此我们看到了春秋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领略了烛之武的说服艺术。

古人常说;"祸从口出",其实"福也从口出",舌头的力量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就看你怎么去利用。为国为民,摇唇鼓舌就强于百万之师;造谣诬陷,搬弄是非就会众口铄金毁谤销骨。

口乃心之门户,要想练就好的舌头,助你人生收获成功,就要"修心"。推根究底,舌头的力量,不在你有伶牙俐齿,有铜齿钢牙也不行;舌头的力量,不在你肚子里有多少华丽辞藻,有诗词歌赋也不够;舌头的力量,不在于你有悦耳的嗓音,莺歌燕语也无济于事。舌头的力量源泉,在于你的德行,你的勇气,你的智慧。

烛之武如果不是心系国家的利益,怎么会在危机的关头,只身入虎穴呢?如果不是勇气过人,怎么会在秦国霸主面前不卑不亢呢?如果不是智慧过人,又怎么会抵上兵车千乘、郑师十万呢?

"用舌",即是"用心"。各位同学,让我们在人生的根本上下功夫吧!

责任,让您放下个人荣辱,以天下苍生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信念,让您拖着年迈的身躯,夜缒而出;智慧,让您单枪匹马走入敌营,平静却不失镇定,委婉却不失犀利。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千里马伏枥而死无人问津,您亦是如此。

当年您风华正茂,才华横溢,没有人知晓您的才能,讽刺,嘲笑日复一日地磨去您年轻的棱角。就这样,您一天天的老去,智慧一天天被时间湮没,埋藏历史深处。那时,大军压境,兵临城下,而被时光掩埋的老人,推到风口浪尖之上,您的才能终于有用武之地,而这,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您年轻时被嘲笑、被侮辱,在您已白发苍苍准备安享晚年之际,却临危受命。时光如此残忍,用几十年的时光去摧残人心,谁能没有怨言,谁又没有哀伤?

您不过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推辞,最终您的责任驱使您“许之”。倘若时光的镜头可以拉升到几千年前,看到一个七尺老人夜缒而出,是屈辱还是臣服?满头的白发掩盖不了曾经的锐气,蹒跚的步伐掩饰不了您的雄心壮志。

信心支撑您的灵魂,支撑您步履蹒跚走进敌营,没有退路,没有选择的余地,秦营危机四伏,您以老者的深沉,揭示了灭郑的危害;您以旁观者的睿智,简明扼要地阐述秦晋灭郑的弊端;您以臣民的.英勇,阻止了一场兵戈相见的悲剧。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当自己的国家将被蚕食,深入虎穴成为了一种既定的选择。

或许没人懂得您的悲哀,在世俗的眼中,您不过是一个成功者,所看到的也不过是一时的光辉,于您而言,早已无所谓。不知历史的变迁之中,还存于多少关于您的记忆?蓦然回首如今的现实世界,繁杂喧闹的社会,灯红酒绿的诱惑,恐怕将那个充满人性魅力的时代抛于九霄云外,而您也被遗忘。即便如此,您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

平静的岁月如白驹过隙,在现代人的思维之中,您的成功被遗忘于时光中,被印刷成铅字搁置书柜。但您——烛之武,却给了我以生命的启迪,与您一同走过,我感受到了真实的您,也找到了真实的我。

当您的事迹被家喻户晓的颂传,当您智退秦师变成泛黄的纸页,您终究离世人而去,您将生前的荣辱,死后的浮名一并带走了。但您不会被时光风化埋没于历史深渊,您永远活在新生一代的心中,永不消亡。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大浪淘沙,涌现出一批批闪耀着熠熠光辉的“时代巨人”,他们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的国家,以至于成为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与此同时,也有一颗蒙着灰尘的珍珠时至今日才让我们发现它不同寻常的光芒——烛之武。

佚之狐可谓是这匹千里马一生当中唯一的`一位伯乐。当兵临城下,四面楚歌,国将不国之时,这只“老狐狸”意识到只有那位须发皆白的花甲老人烛之武才是郑国唯一的救命稻草啊!于是,他对郑伯说:“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果不其然,郑伯宣见了烛之武,

但是当白发苍苍的烛之武拄着拐杖踱进来的时假,佚之狐也不禁发问:这还是二十年前那个意气风发,有着雄心壮志的烛之武吗?岁月无情啊!半年的不被重用,满腹的诗书才华无地施展,烛之武心中的愤慨与不甘又有谁人能知?但是,岁月又给予了他一份内敛与平静,面对郑伯的请求,他略带嘲讽地回答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这句立场明确的拒绝背后,又饱含了烛之武多少的辛酸与失望。但是轻轻的一句“然郑之……”,又使他铁石铸起的心墙瞬间崩塌。是啊,身为郑国的子民,即使天下人对我不仁,我也不能对天下人不义啊!“既然老朽还有点用武之地,试一试又何妨?”许之。

与秦伯的谈判中,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一条一条地指出之郑于秦有百害而无一利,他深谙诸侯之间明争暗斗地种种矛盾,于是他离间秦晋关系,又以利相诱,最终秦军退兵并帮助郑国戍守疆土。在这场不流血的政治战争中,烛之武仿佛是那蜀中诸葛亮,决胜于千里之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因为这样,才使烛之武放下个人恩怨,大义凛然地去捍卫自己的国土,义无反顾地为了郑国子民而战。

假如时光倒退三十年,郑伯知人善用,重用烛之武,使烛之武的才华得到充分施展,在烛之武的带领下,郑国兵强马壮,国家兴旺昌盛,又岂会惧怕秦国、晋国?

历史永远不会被改写,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个叫佚之狐的大臣让烛之武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大展宏图,让他的生命在画上句号之前得以大放异彩,一举成名,尽管这个伯乐打了个盹,当他醒来的时候,千里马已经老矣,但是我们宁愿像飞蛾扑火般追求一瞬间的光和热,也不愿一辈子生活在碌碌无为的死水中。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991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