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打水读后感聚集70条-读后感
我一翻开《三个和尚》,就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一个小和尚独自住在寺庙里,没有什么依靠,得自己去挑水,可是日子过得还不错。有一天,又来了一个和尚,两个和尚谁都不想吃亏,只好一起去抬水,日子还勉强过得去。后来,又来了一个老和尚,结果反倒没水喝,这真是既可笑,又可怜!
我很纳闷:“为什么三个和尚反倒没水喝了呢?”哦,这是自私心理在作怪!你瞧!一个和尚可以挑水喝。两个和尚就开始斤斤计较,每个人都不愿多花力气。三个和尚在一起,这下三个人相互推诿,宁可坐着,也不愿去挑水,只等别人去,这难道不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吗?哎,自私自利的思想的确不好啊!照这样下去,我猜他们最后会渴死吧。
我急着想知道结果,便一口气读下去。有一天,寺庙里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老鼠咬断了蜡烛,寺庙里起了大火。我在想,这下他们还不肯去挑水,难道让大火活活烧死自己不成?
还好,寺庙起火之后,三个和尚为了活命,再也不顾个人私利,都争着去挑水,最后他们齐心协力扑灭了大火。而且,他们从此吸取了教训,开始合作,一起想出用滑轮提水的好办法,这下再也不愁没水喝了。
读到这里,我终于舒了一口气,为三个和尚的友好合作和创造性劳动感到高兴。
《三个和尚》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我们人类能够克服自私自利的思想,同时培养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好品质,那么我们就会激发出更大的力量,我们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
三个和尚的故事读后感1
故事讲的是从前庙里有一个小和尚,他整天一个人忙里忙外,每天还要到山脚下挑水。
一天,庙里又来了一个大和尚,小和尚对大和尚说:“你去山下挑水吧。”大和尚觉得自己比小和尚大,却要受他的指使,心里不服气,很不高兴地说:“我比你大,你怎么能让我一个人去挑水呢?咱们一起抬吧!”就这样两个和尚一起抬水吃。
又过了一些日子,庙里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他好吃懒做,大和尚和小和尚都有意见。胖和尚说:“有意见你们也别做呀!”
这下三个和尚谁也不去挑水,三个和尚渴了好几天。一天晚上,庙里的老鼠也渴得受不了了,就跑到大殿里偷喝油,灯里得油撒了,引起了大火。三个和尚被大火惊醒,他们齐心协力,从山下运水,最后终于把大火扑灭了。
从此,他们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和-谐相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懒惰,不能斤斤计较,要团结协作,相互关爱,相互帮助。
三个和尚的故事读后感2
365夜故事大王一书中的《三个和尚》一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同学们之间要团结、互相帮助,有一句话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三个和尚》还告诉我们做事情相互间不要等、不要靠,只要有一个人积极主动,其他人就会跟上一起去做,那么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做事情养成了依赖的习惯,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对我很有启发,很有帮助。今后在家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积极主动的整理教室,打扫卫生。
以后我要做一名在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在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三个和尚的故事读后感3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但大家也许不知道,我们班也发生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
教室快要打扫完了。但是;还有一大堆垃圾在教室后面的地上。清扫垃圾可是又脏又累的事啊!三个值日生,都背对着垃圾堆,各自打着如意算盘!
这个胖胖的“和尚”,滚圆的脑袋,短而粗的身材,胖乎乎的样子。样子傻,心眼可不傻。你瞧,他正席地而座,头耷拉得低低的,垂到了胸前。两只眼睛时而迅速地朝后面瞟上几眼,又马上把目光收回到手里拿着的早已看烦的小人书上。他心里嘀咕着:“我就那么傻呀,去倒垃圾,你们清闲,想得倒美!现在我装着看书,老师来了,我就说没看见。再说,我已经扫了两排地啦!对,就这么办!你看,多“高明”的主意!
再看另一位小“和尚”,两手插在裤兜里,脚步下踩着一个小足球,皱着眉头,好像在思考着问题。不过他思考的并不是什么学习上的问题,而是让别人去倒垃圾。在他看来,倒垃圾是吃亏的事,吃亏的事不能干!那两个人在干什么呢?他很想扭头去看看。可是不能看,万一被他们两个发现了我没事干,一定会让我去倒垃圾!嗯,不能扭头,只能皱紧眉头!
还有一位高个子的“和尚”。他对“吃亏”、“沾光”自然也了解。那两个“和尚”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心里发出了一声冷笑。没门儿!上次,就是我倒的垃圾……”可上次倒垃圾的不是他,而是另有他人,只不过那两个“和尚”没看见罢了。你看他,吹着轻快的口哨,手里拿着一把尺子,兴致勃勃地逗着一只从哪里来的蝴蝶,好悠闲呀垃圾总是要倒的,可是让谁倒呢?若是他们当中有一位“傻”一点就好了!可是这几位都是如此“聪明”!地上摆着;堆垃圾,他们都知道脏,思想上也有一堆垃圾,他们就不知道脏吗?
三个和尚的故事读后感4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一个破庙,有一天,一个小和尚他来到了这座庙里,他看见庙里的水缸没水了,就挑来水倒满了水缸,还给观音瓶子里加满了水,干枯的杨枝终于恢复了生机。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高和尚。他渴极了,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让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 ,他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于是两个人抬着一只水桶去山下取水,抬水的时候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要不不在中间,两个人就推来推去,谁都不想多出一点力气。
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恰好缸里没有水了。小和尚和高和尚让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放下水桶就立刻咕咚咕咚的大喝起来,两桶水被喝了个精光。
后来谁也不去挑水,从此三个和尚就没水喝了。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柳枝枯萎了。
有一天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三个和尚都看见了,但是谁也不管,心想为什么他们不去管,而要我去管呢?于是,他们任由老鼠偷吃贡台上的贡品;老鼠开心的偷吃起来,结果一不小心,老鼠打翻了贡台上点燃的蜡烛,顿时贡台上的桌布被点燃了,而且慢慢的火势越燃越旺;三个和尚谁都没有动手去灭火,他们都想,为什么他们不弄,要我去弄啊?
就这样,火越烧越大,居然把整个贡台都烧起来了,而且看这火的架势,很快会把整座庙都烧着的,这下和尚们慌了神,三个和尚都不约而同的起了身,准备去水缸里面取水灭火,哪知道水缸里面根本没有水,他们跑到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发现柳枝都已经枯萎了,更别说水了,这下三个和尚更慌了;看着火越来越大,三个和尚都争相挑着水桶去挑水来灭火,这样,在三个和尚的齐心协力下,火终于灭了;火灭后,三个和尚灰头土脸的坐在地上相互看着,都不好意思的笑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庙里面再也没有缺过水了,而观音菩萨前柳枝也再次发出了嫩芽!
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一个小和尚,一个长和尚和一个胖和尚。
开始小和尚一个人在寺庙的时候,他每天都去挑水喝、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萨像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日子过的很好。
不久来了一个长和尚,他一来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就叫他去挑水,长和尚想一个人去挑太不值得了,便叫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就这样每天他们一前一后抬水喝,而给净水瓶添水的工作也变成每人一天了,日子过的倒也可以。
后来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正好水缸没水了,长和尚叫他自己去挑水,胖和尚挑完水回来,自己却把它喝光了。大家都觉得为别人挑水喝划不来,从此谁也不挑水了,就三个都没水喝了。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像前的`净水瓶也没人加水了,花草枯死了,谁也不管。结果老鼠夜里出来偷东西弄倒了烛台着火了,三个和尚慌了,这才一起救火,火扑灭了三个和尚累到在地,他们互相看看,好像明白了什么……
小和尚说:“因为我们的斤斤计较才引起大火的”长和尚说:“早知道我们轮流挑水就好了,也不至于发生这样的惨祸了”。胖和尚说:“我们还是朋友对吗?”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对”。三个和尚再也不懒惰了,他们把寺庙重新装修了一番。小和尚还发明了一个快而不累的打水方法,从此以后以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可以互相依赖,斤斤计较,唯恐自己吃亏。我们只有互帮互让,齐心协力,把个人的智慧融入到集体之中,才能克服困难,换来幸福生活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99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