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跑步读后感10篇汇总86句-读后感

奔跑

在烈日炎炎下奔跑,跑到每根头发丝都在滴水;跑到鞋子里汗水在咕咕地响;跑到嗓子眼像干涸了一万年的井——这就是《奔跑的女孩》。

本书的主人公是猫和驼驼,她俩心意相通。猫叫刘子佩,是个很漂亮的女孩,笑起来两个酒窝若隐若现。驼驼的大名叫司同,她俩的友谊十分深厚,彼此熟得好像是从上辈子就结下了友谊似的。

“一二,一二”每天艰苦的训练,让驼驼和猫感到疲惫不堪,可尽管这样,她们还都是坚持了下来,虽然没能去成省体校,但还是因为彼此有着一个知心的朋友,而感到满足。

终于有一天,驼驼厌倦了这种奔跑,她想去上学。然而,在友情和蓬勃的梦想面前,她选择了梦想。那些天来的一些模糊的想法突然清晰了起来,“也许我更适合读书吧”。就这样,驼驼毅然决定,为了自己的梦想而离开了。不久后,猫也如愿以偿考上了省体校。可友情并未结束,梦想也并未终止,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朝着各自的理想在不同的一方而努力,努力着......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要有梦想,猫的梦想,就是去省体校,拿很多冠军,而驼驼的梦想就是能去上学,对我而言,梦想就是要弹好古筝。从我一听到古筝那动人的乐曲,我就被深深地打动了,那美妙的琴声仿佛在对我说:“只要你认真弹琴了,不久你也可以弹出美妙的乐曲”只要你努力了,总有一天幸福之花将会绽放。

爱因斯坦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所组成的。”为了我的梦想,就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因为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不是吗?

奔跑读后感篇二:奔跑女孩读后感

读了《路玉婷:奔跑女孩》这篇文章后,我被她深深地打动了。当别人家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撒娇的时候,她却要骑着自行车到处奔跑,挣钱养家。她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啊!

我要向路玉婷同学学习,学习她那种勇敢、懂事、坚强、自食其力的精神。我今年10岁了,连煮饭、洗衣服都不会,什么都要父母来帮忙。可路玉婷5岁就开始帮妈妈煮饭、择菜、洗衣服了,相比之下,我觉得很惭愧。我应该也学着干一些家务活,帮爸爸妈妈减轻一些负担,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我的家庭条件比路玉婷好多了,我应该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不讲话,不东张西望,放学后,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完成作业,预习新课。然后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我更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和学习机会,不乱花钱,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多帮助同学,做一名优秀的三好学生,让老师和家长少操心。

奔跑读后感篇三:像风一样奔跑

菊朵朝山顶望去,湛蓝天空里,飘着一朵薄薄的云。那是一朵1974年夏天的云,在湘西兰山的蓝天上,在菊朵的眼睛里,又白又亮。这是《像风一样奔跑》中的结尾,可读过此书后,那朵又白又亮的云,吸取着山间的'灵气和阳光的温暖,飘进了我的心。

《像风一样奔跑》这本书讲述了菊朵在贫穷的乡土生活,她尽心尽力地照顾生病的外婆,与伙伴们经历红枫坪的事。我此前从未了解过旧社会的生活,读了此书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70年代的困苦生活。

菊朵家因为有一块两寸的腊肉就被医生称作富人了;孩子们都没有玩具,上完学后就得去放牛、喂猪、砍柴、从地里挖吃的,好不容易才能看上一场黑白电影;菊朵10多岁了还没有吃过城里的绿豆棒冰,仅在城里饭店里吃了碗面条就让小伙伴芹香吃惊的赞叹了;村里人也不敢乱说话,在背地里信神,否则就得遭到批斗再看看我们,我们从来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宝贝,从没做过一点家务,天天理所当然地吃着大鱼大肉、等着别人伺候,更不会照顾别人,过着富足的生活,没受过一点苦。我们难道不该为父母做点什么吗?我们难道不该主动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吗?我们难道不该关心家人吗?我们难道不该感谢家人吗?

看了这本书后我被震撼了,原来的生活竟然那么艰难。曾很多次听爷爷奶奶说,他们的童年多么不幸福,能吃上白面馒头都成了一种奢侈。我开始还不信他们的话,认为他们夸大事实,后来才知道旧社会的生活确实是很苦的。文中的孩子们也很坚强,即使遇到了不幸,日子也还是要照常过下去,他们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笔记1

“世上常常有人嘲笑每天坚持跑步的人难道就那么想长命百岁,怀着这个想法跑步的人很少,想着在有生之年过得完美的人却多得多。”对于我这不爱跑步却爱读书的人来说,才发现跑步和读书原来也有共同点,都是为了让自己有生之年不虚度,用感官去触碰这个世界,漂浮其上,接触美。

村上春树在文章说到“在我与跑步之间,跑步久了之后,便有一种徐缓的倦怠期前来造反了。期间有付出的努力得不到报偿的失望,有理应敞开的门户不知何时,却被关上的茫然。 ”

教书育人也是如此。当你刚迈入教育的门槛,打开一个新奇的世界,你孜孜不倦,不舍昼夜钻研,一门心思只为学生,但结局是总是有好有坏 。也许学生的成绩总是停滞不前,也许班级管理还不尽人意,也许你离评优总差一步,也许想换个环境教书很难,也许……

这时,你也许懈怠了,追而不得,转而他去。 在这时,随手翻阅一下书籍,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要聆听书中人的言语,感受它的呼吸,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书籍,你只要静下心来,总能发现书籍中留给我们的密码。从《自由在高处》中发现学生的自由必须建立于既定的班级规定之中,从《追风筝的人》中发现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可贵友情,从《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中直面死亡的意义。世上没有规定什么特定的书会教给我们什么?也可以看三毛、看亦舒、看韩寒……读自己喜欢的,读世界名著,读别人推荐的`。只要读得开心,从书中找到乐趣!坚持下来即可。村上村树说他跑步没有任何目的,我说看书也不应该怀有任何目的,这本该是一件人生最为放松的事,让嘈杂的内心得到短暂的空白,让书籍去填补去创造短暂的思绪飞翔。

有很多人会说,前三十年,四十年我没看书也不爱看书,你让我三十岁,四十岁开始去读书,这不可能!可作者临近三十岁才下定决心写小说,他不仅仅去写了,而且写的很出色。一个人一旦下定决心做一件事,不要怕晚,阅读,即刻开始!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笔记2

人应该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为之竭尽全力地努力。三十三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开始凋谢的年龄了,而对于村上来说,却才是绽放的开始。因为在那一年,他找到了人生里的大事——写作。我时常在想,在我们现在这个追求快速、追求成功的年代,30多岁还每有立业,那是人生最尴尬的事情,“当你年龄约大,越没有人能原谅你的贫穷”这句话绑架了当代的年轻人,也让我们失去了在任何时候重新再来的勇气,即使隐约觉得自己错了,或是感受到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不是最想做的,我们也不敢在一个新的蛮荒的地方垦荒。村上做到了,并且一旦有所决定,就竭尽全力去做。

虽然这本书里谈到了村上人生里的两件大事——跑步和写作,但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一件事——写作。当观看足球比赛结束后,村上大脑里浮现一个想法“也许,我也可以写小说”那一刻起,村上的所有生活都围绕写作展开。他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天才型的作家,自己的灵感深深地埋藏在离地表非常遥远的地方,需要自己努力开凿,当立志自己的职业为小说家的时候,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他开始锻炼自己的身体,通过跑步。于是,从此,他的奔跑的姿势出现在每一个清晨,他的健硕的身姿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跑道上,他的坚强的意志体现在一个又一个马拉松长跑上。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生活和工作,再对照村上的坚持和努力,我释然了。没有别人那么多的付出,怎么能够奢望有比别人更多的成就。世界终究是公平的,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从长期来看,始终处于天平的两端。

生后和工作中,需要努力,但很多时候,光有努力还不够,需要竭尽全力去努力。是呀,不管是从事哪一个行业,写作也好,广告也好,教育培训也好,建筑设计也好,法律工作也好,每一个行业的人都非常多,在那么多的人中,自己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在那么多的作品中,自己的作品怎样才能光彩夺目,我想答案其实在最质朴的一句话里:看你付出多少。

前不久,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全国半决赛演讲大赛,在半决赛中,最终未能成功晋级。虽然在比赛前,也认真写稿子,也有模有样邀请导师给自己修改稿子,也为了更加熟悉稿子背了不下无数次。但结果依然不理想?为什么?当我坐在台下听冠军讲述自己的为了这次讲演比赛所作的准备时,我就知道自己必输无疑。自己有像她那样为了写出能够打动人心的

因为没有那样用心和努力,所以自然达不到那样的成就。

如果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情,就请用尽全力去努力,力气用完了,第二天还会再有。机会错过了,就永远不会再有相同的机会了。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笔记3

上大学时,知道了村上春树,是全球最富盛名的日本作家之一。但仅仅是个知道分子,知道他的作品——《且听风吟》风靡全球,知道他的作品——《挪威的森林》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知道他的'作品——《IQ84》读着有点像奥威尔的《1984》。如果你问我作品里的细节,和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我会摸着良心回答,我不知道,因为这些作品我都没有看过。

但这些并不影响我对村上春树的崇拜,从同学口中,从老师的课堂上,经常听到村上春树的名字。

然而,真正让我对村上春树有所了解,来自于他的随笔散文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第一次看这本书时,是大学毕业后,我仍然记得那个时候的自己迷茫,整天为不知道自己的方向而苦恼,不知道从哪里听来一句话,当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停下来看看书。于是,在繁华的商业街里,我走进了西西佛书店。

在门口摆设地非常具有创意性地书摊和书架了,我一眼就看到了这本书,当然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村上春树。当时,大脑中一个深深的疑问移进我的心里,作家不都是过书斋里的生活吗?为什么么热衷于跑步?他在跑步时,都在想些什么?

本着好奇,我没有任何犹豫,买下了这本书。有人说,买书是最划算的事情,因为你只需要花几十块钱,就可以跟作家交换一种思想,你只需要花几天的时间,就可以获得作家几十年甚至是一生的

刚买回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但仅仅是看完了,只知道村上春树虽然是一位作家,但却是一位独特的作家,他的一生坚持做两件事——写作和跑步,其他就没有了,如果能够早点感悟到这本书里所传递的真谛,我想,也许现在的我,会有另一番景象。

只要自己有心,我想,改变终究回来,只是来得比较晚。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笔记4

当看到别人在运动会上跑完3000米长跑时,当看到别人的作品总是与众不同、创意十足时,我在心中深深地羡慕过。

我总是在想,别人怎么就那么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而自己就那么举步维艰呢?

看完村上的作品,我知道,我错了,那不是轻而易举,只是别人善于举重若轻。

要做到举重若轻,必须能够与痛苦并行。

那些看似伟大辉煌的成就,没有一件不是伴随着苦难而诞生的。

当我读到村上在跑步的过程中,感觉到呼吸困难,甚至到了想要马上停止放弃,何其相似的场景,这不久是自己每次跑步时有的感受吗?当我读到村上结束跑步,大脑中浮现的并不是什么自豪感,而是终于不用再跑的解脱,这不正是自己每次跑完步之后的感受吗?

原来,不是自己才有这样的感受。每一个奔跑在跑道上的跑者都会有相同的感受。

但也有不同,自己感觉累的时候就放弃了,而他们却想着怎么竭尽全力将双腿迈向前面,跑好脚下的每一步,每一步的叠加,不就是一个辉煌壮阔的马拉松吗?

读完这本书,也让我重新认识了人生里的苦,特别是事业道路上的痛苦。当自己试着与他们为伍,携手相伴时,他们不会阻碍我们,反而会成就我们,将我们推上另一个高峰。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笔记5

再一次拾起这本书已经是5年以后的事情了。今天暑假放假回家,趁着收拾屋子,整理自己的书籍,从抽屉里拿出的10来本书籍中,我第一眼就又看到了村上春树的这本书,这本关于跑步的书。

毕业5年来,我给自己定过无数的目标,其中包括每天锻炼身体,坚持跑步。可坚持不了两天,总是无疾而终。对我而言,跑步是一件,跑之前能让自己热血沸腾,跑的时候让自己想要马上放弃,跑完以后觉得终于不用再跑的事情。对我而言,跑步是一件想起来非常壮美,但做起来让非常难受的事情,所以,在无数次重新开始之后,我又选择无数次放弃。

我隐隐约约记得在这本随笔散文集里,村上春树一跑,就是三十多年,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每天早晨6点到7点钟的时间,他的身影总是奔跑的姿态,怎么做到的?

于是,我再次翻开了这本书。

这次看书,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当然,这些感受对于别人而言可能是老生常谈,可能是司空见惯,可能是耳熟能详,但对于我自己来说,却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庆幸,在兜兜转转5年之后,在经历生活的潮起潮落之后,让我真真切切地明白了。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笔记1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的自传体散文随笔,他谈跑步的时候就是在谈他的人生。

村上春树在决定做一个专职作家后,紧接着就决定跑步。从33岁开始,坚持了几十年。跑步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跑步强壮了他的身体,也更好的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

他毎年都参加马拉松赛,还参加铁人三项(游泳、自行车、跑步)比赛,每次赛前训练都是艰辛的,然而他坚持不懈,这也说明他是一个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会坚持到底,无论有多难多累。

他谈到每次跑马拉松跑到35公里时的痛苦体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每次都跑得那么辛苦,然后事后又想着下一次要怎样才能跑能更好一点。总是一副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样子很可爱。

村上春树的这本书在他谈跑步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他的做事风格。

文字不多,挺有趣的,尤其是能把跑步这么单调乏味的事写得让人看起来就放不下,可见一般哦。

用一句话概括:大名鼎鼎的村上春树无论写小说讲故事还是写随笔谈自己都很精彩。

这本谈跑步的书,让我对马拉松比赛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跟着他的笔迹跑了好几个岛屿,真是大开眼界。也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挺值的。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笔记2

村上春树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在他的新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他主要是叙述了跑步几十年来的

幸福感初接触这本书,可能想用“坚持不懈”来形容村上。但是这个词总觉得多少带着些挑战逆境的意思。可是跑步之于村上,却不是逆境,不是困难。在跑步的过程中,他领略到的是其中的幸福感。“跑法几乎进入了冥想的状态。吸气,再吐气,听不出呼吸中有丝毫紊乱。”

因此简单的跑步甚至成为了一种坐禅,修行的时候需要安稳地观察自己的呼吸。而作任何事情都是一样,安静、祥和、不紊乱地迈好每一步,做好每一件,当达到了难以计数的长年累月的积累,就如坐禅修行一般,洗涤心灵的同时,又增加了幸福感。由跑步到写作“思考与写作同样不是件安逸的工作。坐在书桌前,将神经如同激光束一般集中于一点,动用想象力,从无的地平线上催生出有的故事来,让所有的流程准确无误。”这样一种工作,其实需要巨大的能量,因为虽然不用伤筋动骨,但是一种劳筋动骨的运动却在体内热火朝天的展开。跑步就如同写作,作者在这两种行为中找到了契合点,在形式上,用了“写”的方式展现“跑”的思想,又借用跑,反思自己的写作。有纪律的生活不是严肃的,而是幸福的。如果能将自己的注意力如激光束一般集中于一点,在经历了数个小时候的能量的酝酿,那即是幸福的。不过最大的幸福,是能保持这种状态,这种内心的能量,在自己的体内热火朝天地持续几十年。这已经不是“坚持不懈”那么简单的。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笔记3

我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才是长跑者的思维。

毛姆有一句话“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大约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任何一种庸常的生活行为,如果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可以点凡铁成真金,化腐朽为神奇。

世间有两种玩乐,一种在于消费,另一种在于创造。消费如游戏。小说之流大概是不必费什么心思的,不必费心思代表着轻松惬意,自然容易被人所喜欢。可编游戏和写小说却是需要作者呕心沥血,百般锤炼把自己折磨到死去活来才能有所收益的。一种是一眼望去后的赏心悦目,令一种却是费尽心力后的欣然一笑。一种颠倒众生,一种欲遮还休。

某种意义上讲跑步既是创造又是消费,只是不知道能有多少人可以把它当成一种乐趣。跑步既是庸常的,它不需要任何器材,场地简单,也未必有无数人喝彩,只是一个人跑啊跑,一天又一天,外人根本看不到它的变化,又是一种极端,不断地让跑步者超越极限。尽情挥洒的汗水带来一种痛快的感受,坚持下来之后所获得身体的改善又是一种绵长的欣喜了。其实想一想许多事皆如是。

照传统思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才是正常配置,就如同学霸只需论学术,学渣终日撸啊撸。作家与跑步两个词似乎成为一组矛盾。作家就应当是手指修长并且书卷气十足的浊世佳公子,怎样也不该和筋肉纵横膀大腰圆的硬汉形象联系在一起。据说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呕心沥血,“早晨从中午开始”,写着写着,就如同风中残烛,摇摇摆摆,最后油尽灯枯。不由得叹一句,这真是在用生命写作啊。村上春树说他的身体条件一般。十几岁的时候,曾经跟大部分少年一样,面临过自信的问题,所以赤条条跑到镜子前,一条条看自己的不足之处,还写了个清单,可见他的先天条件,还不是最好的。可是后来为什么写作、跑步双丰收,成了一个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作家呢?

将人降低到这种纯粹的生存层面,是对他的侮辱,是对他人格的玷污。成天跑得这么半死,要说是为了延寿几天或是几个月的话,那是得小乐吃大苦,得不偿失。说跑步是一种排毒才是正解。这种排毒与其说是身体的,不如说是心灵的,相通的村上春树说:“我基本上承认,写小说这工作并不健康。我们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们通过写作来创造一个故事,不管喜欢与否,人性深处的某种毒素就开始浮出到表面。所有作家都要直面这种毒素,意识到当中的危险,并想办法对付它。”

河豚这种鱼,肉最美的地方也恰恰最接近最毒的地方。人思考着的时候脑袋里就会蹦出来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突然生出许多贪嗔痴,想得多做得少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多少人属于喜欢做梦,把努力留给明天的那种。跑步无疑是一种清毒的好方法,当跑到天昏地暗汗流成河的时候便再也没有心思去胡思乱想了。

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而未行,其实未知。明知道有些事情有益身体和心灵,却还只是宁愿躺着不肯稍动一下。我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才是长跑者的思维。人生并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做,而是去做了才会看到希望。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笔记4

村上春树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日本作家,当然更喜欢日本的另一位作家那就是东野奎吾啦!他的作品很多都看过。当然今天是说村上春树的。

刚刚把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看完,从买来这本书到现在也看了一段时间了,今天终于看完了,从中的感悟就是作者太有毅力了,每天坚持跑步,每年都要参加马拉松比赛。一跑就是42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对于我来说,大学的时候竟然连1500米都跑不下来,说来很是惭愧。

感悟一:公平与不公平

村上跑步的原因就是自己是易胖体质,不锻炼长时间写作很容易发胖。而有些人就属于天生不胖的那种,像他这种体质要经过大量的运动才能获得,很不公平;但是村上也说,生活是公平的,属于不易长胖的体质的人,不会因为怕长胖而勤于锻炼,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松弛,精神状态也不好,而他经过大量的运动来保持平衡的体质更强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活又是公平的。

感悟二:找到适合自己的事

关键还是作者的心态:不是为了输赢,不是为了名利,也不在乎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勇敢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活出自己的姿态!而作者说能坚持跑步也是自己的性格使然,我想性格都有两面性吧?想想只要自己能注意到自己的性格优缺点,应该也有一定的道理吧。跑步本身就是锻炼,可是因为比赛确也受过不止一次的伤。即使这样他说还是会坚持下去,直到老去的一天!想想自己也应该找件事情坚持做下去,适合自己的就好。哪怕是一件小事!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笔记5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与跑步有关的文章,虽然跑步相关,但作者并无大肆宣扬跑步有多么强健体魄,自己是如何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跑步,却是在以跑步之名,写自己的人生态度。

文章有着典型的`村式幽默,但却不太适用于初跑者。初跑者大多是带着功利心的,想通过跑步变美抑或拥有健康的身体,可是跑步却是积累见成效的运动,功利心的人看不到效果多半是不会坚持太久,所以也不会体会到作者坚持长跑所拥有的心境。作为一个同样是带着健康的功利心运动,恰好又幸运的坚持了四年的跑步人,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跑步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却也开始能理解作者所写的心境。

通过跑步可以认识自己,作者说跑步是个孤独的运动,跑步时更像是在和自己独处,可以让你更好的面对自我,每天跑步,更像是属于自己的时间,不需要和任何人说话,只要面对风景,凝视自己就可以。当你更多的关注自己本身,就会真正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看到自身的不足(而不是自我否定),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

当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就坚持为自己设定标准提高自己。所以真正的马拉松跑者,在比赛过程中,就不会以想要胜过某个特定的人的人作为目标。若某人因故不能参赛,此人也多半会放弃。所以,你所设定的目标就是昨天的自己,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即使没有完成目标,也会有已经尽力的满足感,抑或是为下次更好奠定基础的自豪感。能享受突破的快感,也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对于跑步选手来说,这才是重要的。

坚持目标你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开始坚持去设定目标,努力完成。也许刚开始会觉得困难,可是时间长了,会觉得它是一种习惯,最后变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持之以恒的做下去,没有一丝放弃的理由,终将成为真正的跑者!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喜欢,不喜欢的事情,坚持了,也是痛苦的。

其实不管是跑步还是工作生活,我们所要做的永远是超越过去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的评价,达到自己所设定的基准,才是至关重要的,别人如何评价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

引用文中诗人毛姆的话“任何一把剃须刀都有其哲学”。无论任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某种客观的认知。

所以,心情好就去跑步吧!

心情不好也去跑步吧!保证你累到只想完成跑程,而忘记了情绪的原因!多巴胺和内酚酞总会使你兴奋。

跑步,治百病!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061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