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活的惬意蒙田读后感锦集66句-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
《蒙田随笔》读后感800字1
和培根、帕思卡尔的作品并称三大西方经典的蒙田作品以率直真诚的特性赢得了很多美誉。蒙田是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蒙田随笔集》(或译《随感录》)。《随笔集》3卷共107章,各章长短不一,结构故意松散自然,并不要求勉强统一,彼此连贯: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草木虫鱼,无所不谈。蒙田不囿于渊博的书本知识,能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形成他独特的思想意境与艺术风格。
蒙田在《随笔集》的卷首告诉读者:“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它介绍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其中有他写《随笔集》的动机;谈他的人生哲学;评论他所读的书;解剖他的风格、习惯和人品;描写他的书斋和对沉思与阅读的看法;谈怎样处理事务,怎样工作,怎样旅行;讲他对行政工作的态度等。这些篇章不是系统的叙述,剖析的事理也深浅不一。
蒙田认为人是热爱生活的,爱生活就要求顺乎天性,人的天性在于追求幸福和快乐,但要求有选择和节制。他撰写《随笔集》,行文旁征博引,汪洋恣肆,语言平易明畅,形象亲切生动,富于生活情趣。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性情。因为蒙田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的怀疑论只是对当时的迷信、偏见、巫术、杀戮、迫害的否定,他要“揭去事物和人的假面具”,考察事实,重新审查一切。他认为绝对真理既无法认识,只能探索部分的寻常的真理;比较可靠的是认识自己,而世上最熟识自己的无过于本人。所以,写作《随笔集》不是着书立说,而是对自己进行分析,一点一滴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他的思想是一种中庸的思想。他生平致力于保持安静的乡绅生活。政治上是保守的,尊重现存的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不提倡改革,也不赞成压迫提倡改革的人。
《随笔集》的影响深远,据说英国的培根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反映了蒙田的思想影响。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继承了他崇尚理性和经验的思想。而且其文体和风格,对于法国文学甚至对英国文学都影响极大。
在闲暇时翻阅此书,会让人心情平和,在作者悠闲随意的笔间慢慢体验人生,思考生活,像一杯茶回味悠长。
《蒙田随笔》读后感800字2
“在罗马,拇指有残疾的可以免于参战,理由是拇指不管用就没有足够的力气握住武器。”这是《蒙田随笔》中《大拇指》这篇散文中提到的。虽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六百字,但是我个人觉得是整书中最精彩的一篇,里面所展示的世界各地对于大拇指的各种奇怪的崇拜,在令我惊讶的同时,也不禁让我想到了当人们夸赞一个人的时候就会伸出大拇指的情形。这是何等荣耀和赞美!
大拇指在五个手指当中,可以说是又短又丑陋的一个指头,可是他却凭什么让人们认定它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大拇指是唯一一个没有和其他手指完全连起来的手指,它所处的位置和它身上所附着的肌肉和其骨骼的构造都是独特而美妙的,它是其他手指力的支撑,是其他手指面对面的'存在,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这样的与众不同造就了它领袖一般让人敬佩的能力。
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各种各样类似的情形。比如《水浒》中的宋江,武艺一般,学识也不算超常,纵然他本身有多么不及其他人,但在一百零八将里面却只有他能令众人臣服。这个正是人格魅力使然。还有拿破仑这个响当当的人物,身材矮小,却能将世界踩在脚下,在世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爱迪生的电灯让整个世界在黑夜也能充满光亮,将人们的生活延伸到日落以后,甚至可以说延长了人类的生命,可它仅仅是一枚小小的——灯泡。“大拇指”式的人物和事例数不胜数,可以说上帝是公平的,他让大拇指其貌不扬的同时,也为它准备了一个成为领袖的天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都需要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无论如何总有那么一两个优点存在,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发现它,并让它像钻石那样闪亮于世。或者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是领袖——在将我们闪光的一面亮出来之后。然而如果大拇指失去了它这些独特的优势,它应该就成为那个小手指了。这也可以说明让一个领袖或英雄碌碌无为是件多么容易的事。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并不认为英雄值得崇拜,领袖值得颂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每件事情每个人的拇指,而拇指在失去了其他手指之后也就不再是拇指。正如,砍掉拇指,手或许还能抓挠,若砍掉其他手指剩下拇指,那拇指只能一无是处了吧。
《蒙田随笔》读后感800字3
蒙田说,“我本人是这本书的原材料”。他在书中所反映的思想、道德观和生活习惯,其实和我们的古代圣人是共通的。他的许多主张,我们今天仍在实践着。这也叫古今中外“心心相印”吧。当然我也相信,读了这本书以后,大多数读者不会跟在蒙田后面,摇旗呐喊,拥护封建君主的统治,除非完全扼杀了独立的人格,人云亦云,才会千军万马挤上毁灭人性、毁灭文化的独木桥。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随笔全集是十六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随笔,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在1571年开始写作他的《随笔集》,并出版了两卷。从1571年起到1592年逝世长达二十年的岁月中,蒙田一直断断续续写他的随笔。《蒙田随笔全集》是蒙田去世后由德·古内小姐集大成的。蒙田此书书名有多种汉译,除《随笔集》外,还有译作《试笔集》的。蒙田使用的是法语essai此词英语中是essay源自拉丁文的essay本义就是“尝试”,“试笔集”在字面上更符合本义。但是译成“随笔”也很好。因为蒙田的“随笔”文体自由,确为前人所未曾尝试过的:内容、长短都任意抒写。他读书后的感想、理解、评论,他到各国旅行中的见闻,他自己冥思苦索得出的人生哲理、格言警句,都写进他的随笔集中,内容极为广泛,同时他文章有的很短,有的非常长。短的简练明快,长的娓娓道来,均富有感染力。蒙田是随笔这种文章的"老祖宗"。虽然后来的随笔写得都比较短,可是在蒙田那里是不问长短的。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他曾先后担任波尔多市法官、议员和市长,与法兰西国王亨利三世等过从甚密。
很少有人能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自此以后,他的作品就再也没有绝版过。到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书面语言都可以读到它。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蒙田以博学著称。他对随笔体裁动手娴熟,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他的语言平易通畅,不加雕饰,文章写得亲切活泼,妙趣横生。全书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福楼拜曾说:“你问我读什么书好,读蒙田吧……它能使你平静。”在与《蒙田随笔》的接触中,总感觉这个世界就在你面前无辜地对你说:“我本来就如一个简单的小孩,只是你用太多的叹息和眼泪把我复杂化。”
蒙田生活在文艺复兴后期,正值血腥的宗教改革。当外界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混乱和黑暗之时,当四周像魔鬼一般逼近每个灵魂,继而侵噬他们的自由和安宁之时,蒙田毅然选择重返蒙田城堡,坚守内心一方宁静之地。疯狂失控的外界成就了蒙田心灵的自由和平静,而这份自由和平静正是语言质朴平淡、风格率性的《蒙田随笔》的土壤。蒙田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观察者。在蒙田随笔中,他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知识洞察和揭露人类纵多共同的情感。他独特的见解深化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同时表明了“自知”的重要性。
在《论忧伤》中,有一句这样的话“痛苦得变成了石像”,当人们对情感达到了极致,灵魂似乎瞬间脱离且失去了控制肉体的能力。平凡的肉体经受不起世间的至喜至悲,突如其来的强烈情感,不管它给我们的是一眨眼间的黑暗还是光明,都有可能成为刺杀我们的隐形匕首,此时理性对情感的约束就有了必要。
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的年代里,许多的人渴求停下来,渴求大脑的片刻休息,而蒙田在《论无所事事》中引用的卢卡努一言“大脑也无所事事,就会胡思乱想”正是直指大脑“休息”的可怕之弊。当然我并不是赞同人应该无休止地忙碌,只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休息”。当我们放下手上的一切事务后,我们的大脑是不是正如蒙田所说的“如果不让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他就会在想象的旷野中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蒙田于混乱的年代里隐退,他要的“休息”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读书、思考和写作。他给自己的是精神和思维上的自由而不是空虚、堕落。我们要让自己的大脑休息并不代表让它梦幻地运转,而是选择让它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徜徉。否则真正累垮、腐蚀我们的不是繁忙的工作而是幻觉丛生的无所事事。
再看蒙田的《论发怒》,在这一章中,蒙田赞成怒火到心外的世界张牙舞爪,但他又理性地强调节制。将怒火压制在平静的外表下是对心灵痛苦的折磨,但当发怒失去了理性,我们也就失去了自我即被愤怒所控制,因此人们要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学会理性面对自己的情感。
蒙田虽然是评论家,但他的随笔论证没有犀利和咄咄逼人之风,他反而运用了亲切活泼生动的笔调向我们阐明了人自身的局限性,并真诚地向读者描绘自身的矛盾。让我们对“自知”这一人生命题更为深思。
虽然隔着时间和空间的遥远距离,但从《蒙田随笔》中我们可以发现蒙田对教育的看法会让我们觉得他确实像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现代人。无论是在《论学究气》中,还是在《论对孩子的教育》中,蒙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锻炼都给予高度重视,并极为反对应试记忆教学。如果拥有知识却毫无本事,那么对知识的记忆就是荼毒学生判断力的罪魁祸首,是扼杀创造力危险的剑,而教育培养出来的就是外表华丽的骷髅。那么正如蒙田所说的“你就会看到学问的处境会和以前一样能够凄惨”。学习、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完善自我而不是剥夺自我的'过程。当蒙田谈到哲学因被诡辩蒙上苍白可憎的假面具而使学生对它的接受成为一种压力时,我想到了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的一句话“如果人类创造的文明成为其沉重的精神负担,那么总有一天人类会被自己的创造压垮”,若真是如此,那该有多可悲。作为哲学宗旨的美德,蒙田认为我们应该“认为它栖身于肥沃丰饶、百花盛开的平原上”而不是“把它复杂化为茫然不知所措的形象”。那么在看待现实生活时,如果我们能本着简单的心态自然地面对,兴许我们的世界就会减少许多的矛盾和压力。
当然,我对《蒙田随笔》的解读仅是冰山一角,而在这冰山一角里,我深刻地感受到《蒙田随笔》堪比一朵绽放于圣洁天山之巅的雪莲。它的字里行间都渗透出蒙田对生活恬静淡然的态度,是身处浮躁社会、行色匆匆人们的静心剂。走近《蒙田随笔》,唤醒尘封已久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蒙田随笔范文一
“在罗马,拇指有残疾的可以免于参战,理由是拇指不管用就没有足够的力气握住武器。”——这是《蒙田随笔》中《大拇指》这篇散文中提到的。虽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六百字,但是我个人觉得是整书中最精彩的一篇,里面所展示的世界各地对于大拇指的各种奇怪的崇拜,在令我惊讶的同时,也不禁让我想到了当人们夸赞一个人的时候就会伸出大拇指的情形。这是何等荣耀和赞美!
大拇指在五个手指当中,可以说是又短又丑陋的一个指头,可是他却凭什么让人们认定它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大拇指是唯一一个没有和其他手指完全连起来的手指,它所处的位置和它身上所附着的肌肉和其骨骼的构造都是独特而美妙的,它是其他手指力的支撑,是其他手指面对面的存在,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这样的.与众不同造就了它领袖一般让人敬佩的能力。
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各种各样类似的情形。比如《水浒》中的宋江,武艺一般,学识也不算超常,纵然他本身有多么不及其他人,但在一百零八将里面却只有他能令众人臣服。这个正是人格魅力使然。还有拿破仑这个响当当的人物,身材矮小,却能将世界踩在脚下,在世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爱迪生的电灯让整个世界在黑夜也能充满光亮,将人们的生活延伸到日落以后,甚至可以说延长了人类的生命,可它仅仅是一枚小小的——灯泡。“大拇指”式的人物和事例数不胜数,可以说上帝是公平的,他让大拇指其貌不扬的同时,也为它准备了一个成为领袖的天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都需要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无论如何总有那么一两个优点存在,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发现它,并让它像钻石那样闪亮于世。或者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是领袖——在将我们闪光的一面亮出来之后。然而如果大拇指失去了它这些独特的优势,它应该就成为那个小手指了。这也可以说明让一个领袖或英雄碌碌无为是件多么容易的事。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并不认为英雄值得崇拜,领袖值得颂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每件事情每个人的拇指,而拇指在失去了其他手指之后也就不再是拇指。正如,砍掉拇指,手或许还能抓挠,若砍掉其他手指剩下拇指,那拇指只能一无是处了吧。
《蒙田随笔》读后感范文二
看了《蒙田随笔》后,才发现他的思想观点在我看别的书时就接触过了,原来他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感情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峻研究的学者。读完他的书,让我重新认真反思了一下自己,虽然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但是陶渊明也说过:“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蒙田说:“自然的造化可谓巧夺天工,倘若我们的相貌毫无相同之处,那就会人兽不分;倘若我们的相貌完全相同,人与人就无法辨别。”这句话给了我好大的启发,是啊,这和马克思思想里的所谓“事物都具有共性和个性”的观点大概有异曲同工之妙吧,所以,从来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事物作出相同的判断,而且两种见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不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一个人只要善于学习,从以往事件中汲取经验便足以使自我变得更聪明。如果谁能记得曾经受到过的伤害,以及使他们情绪发生变化的微妙的原因,那他就能为未来的变化和自己的处境作好思想准备。由此,蒙田认为用经验来思考事情那是不可靠的,因为事情永远不可能相同,只有推开门才能知道门是开是关,因此,蒙田提倡要我们“认识你自己吧”。曾经我看过一些书,其中有《认识你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想这些书其中的一些思想也多多少少有受到蒙田的熏陶吧。
其中还有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说,读书能明智,能获得乐趣。但是,倘若读得过度,变成书呆子,便只剩兴味索然了。此外,可能还会伤害身体,而快乐和健康却是我们最宝贵的,倘若结果竟弄到有损身心的地步,那么我们就抛开书本吧。从来我都没有想过我们可以抛开书本,从我读小学开始,我就认为书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东西,我们不能抛弃它,因为它能带给我们知识和不一样的思想,可是,就在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突然觉得蒙田说出来埋藏在我心底深处的话,诚然,书籍对我们很重要,很有意义,可是如果我们一味地看书,那我们可能不会有机会出去走走,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甚至可能由于用眼过度导致近视什么的影响健康,所以,当我们想出去走走的时候,那么就抛开书本吧,屋外也会是另一番有趣的天地。蒙田还指出,对书本的选择,当选有趣而且易读的。因为此类书籍能调剂我们的精神,给我们带来慰藉,至于那些艰深难懂的学科,我们不选也罢,留给那些所谓的专家们去探讨吧。在读到这里之前,我一直抱着所谓的经典名著硬着头皮苦读,殊不知既无趣又让自己心情郁闷不少,也许现在还不是读这类书的好时机,所以与其浪费时间读自己不感兴趣的书,倒不如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书的世界里。
这些都只是我对《蒙田随笔》的一点点小小的想法,我看到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我相信还有更大的宝藏等着我去挖掘。蒙田以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09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