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传承延安精神读后感汇编70句-读后感

《红色精神》读后感 篇1

最难走的路是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最艰苦的岁月,是共产党抵抗国民党、日本人的岁月;最圣洁的精神,是中国人的红色精神!

最近,我有幸读了《红色精神》这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其中,最使我感动不已、难以忘怀的是《周恩来的茶缸盖》。

当文中提到"茶缸上的搪瓷早就摔得差不多了,同志们几次想给他换个新的,都没有成功。翻越五台山时茶缸盖掉在路上,人多马杂,一马蹄子就给踩扁了。警卫员假装没看到,心想这下总能给总理换个新的了。谁知周总理捡起来,拿到住处找块石头砸了砸,凑合着一直用到了西柏坡"时,心中百感交集,周恩来贵为总理,连一个茶缸都不舍得花钱再买一个,多么清高节俭!我又想起了我。我丝毫不知什么叫"节俭",什么东西坏了就扔,毫不吝惜。别说是一个茶缸了,连一台电风扇我都扔过。读了周总理的故事,我深感惭愧。我们这些花钱大手大脚、放荡不羁的"豪爽"少年少女真是及不上周总理的万分之一啊!

人是要有精神的,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政党,一个国家,都需要一种精神。革命时期是这样,建设和改革时期也是这样。一位哲人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技术,没有现代科学,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民族人文精神内涵丰富,红色精神便是其中的精华。如今,红色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枪林弹雨的年代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而且对现代社会也有着启示和示范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应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要成功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特别需要学习和弘扬红色精神。

今天,铸造红色精神的艰苦岁月已经过去,但红色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当我们举起双手庄严宣誓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想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让红色精神在我们身上发扬光!

《红色精神》读后感 篇2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最让我难懂的是《红色精神》这本书,最让我受益匪浅的`还是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人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红军,书中介绍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敬爱的总理—周恩来,还有……它的主要内容是坚强的.红军战士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克服艰难险阻,奋斗不息,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突破险境,绝处逢生,在道道关隘和重重考验面前迎难而上,自强不息,才会取得胜利。

这本书分几个篇章,来介绍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红色精神。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是《长征精神》这一篇章。看到他们受苦,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感同身受,我就是含着眼泪读完这一篇章的。

看完这一篇章,我会想到:我们优越的生活环境真是来之不易,我们每天吃着可口的饭菜,穿着暖和、漂亮的衣服,偶尔还会美美地吃上几顿肯德基、麦当劳,甚至走几步路都会叫苦连天,而他们——可爱的红军,却吃草根、树皮、皮带……一不小心还会掉进沼泽,经受着死亡的威胁。可是,他们做到了,二万五千里,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这就是世人称颂的“红色精神”,它教会了我怎样克服困难,怎样去完善自我。我更会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勇敢地面对一个又一个挫折,让生活更加美好,让世界更加灿烂辉煌。

《红色精神》读后感 篇3

当你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知识的时候,当你们来到人流如织的游乐场玩着各种玩具的时候,当你们躺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你们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名叫《红色精神》的课外书,它使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先辈们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得来的。

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革命故事,这许许多多的小故事分别体现着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其中令我最为之动容的故事还是——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朱德同志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再一次深深触动我的心灵。

1928年4月,狡猾的敌人由于对井冈山上军事力量的迅速壮大感到恐慌,便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困在井冈山,饿死、冻死。被封锁的红军面临着衣、食、药等许多方面的困难,其中最难的就是吃饭问题。红军要吃粮食,必须自己下山去挑粮。

井冈山地势险峻,红军从山下挑粮上山,几十里无平路,翻山越岭,挑一次粮至少得奔波一天。42岁的朱德军长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每次都要求把两只箩筐装得满满的,他成了这支挑粮队伍中年龄最大、挑得最重的人,但走起路来仍然稳健利落,毫不落后于那些年轻的战士。战士们看到朱军长既要制定作战大计,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食,十分心疼他。于是,他们商量将朱军长的扁担藏起来,这样他就没办法挑粮了。哪知道朱德找不到扁担,自己重新做了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就再也没人“偷”了。第二天,朱德的身影又出现在挑粮队伍中。就这样在朱德的带领下,经过井冈山军民的共同努力,井冈山的粮食储备充足,变成了粮仓。

是啊,这一根小小的扁担,让我们看到了朱德身上那崇高的品质。作为军长的他完全可以命令战士们去挑粮食,何必亲力亲为呢?作为年龄最大的他,完全可以不挑或少挑,何必累着自己呢?而朱德却不是这样做的,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他选择了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朱德身上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我顿时觉得革命前辈是多么崇高、多么伟大。他们正是凭着这种优良品质,才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个胜利。

有首歌唱得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这些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哪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这些可敬的革命战士,当敌人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摇不动他们那鲜红的革命精神。他们的坚强、勇敢,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如今,在革命先辈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谈起珍惜条件,我却有些自愧不如。每次吃饭时,我不是嫌菜不好吃,不入味,挑三拣四,就是吃完时碗里还剩下许多饭粒,看都不看就走了。妈妈批评我的时候,还不以为然,心想:碗里剩几粒饭有什么关系,家里的米多得是呢?我从未想过,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战士们能吃上饭就算极好的待遇了,他们每天都忍着饥饿,耐着严寒,一步一步向前进。而我却嫌这嫌那,还浪费粮食,完全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条件。每次想到这些,我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

幸福的日子很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只知道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不懂的什么是战争,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今天,虽然那些革命先辈们已经永世长眠了,但它们的名字会流芳百世,他们的红色精神一定会被我们这一代人发扬光大!

2023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为传承长征精神,下面语文迷网我大家提供的传承长征精神的

2023开学第一课视频观后感:传承长征精神【1】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2023开学第一课视频观后感:传承长征精神【2】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无疑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也都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迎接新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七十六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今天,我们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面对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去传承去发扬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进而培育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信念、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学们,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2023开学第一课视频观后感:传承长征精神【3】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80年前的长征,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茫茫长征路,途中艰辛谁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的《长征》读起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敌人的围剿算得了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么?只剩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得了什么?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人烟的黑草地,这些被人们视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险”,不是都被我们这些坚强的红军战士征服了吗?

虽然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忠诚。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

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文案:“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没错,长征是宣言书,它不仅宣告了共产党的胜利,更是宣告了我们建设祖国的决心。长征是宣传队,它既向人民宣布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队伍,还向我们宣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长征是播种机,它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火种,也播下了我们这些还未发芽的种子,总有一天我们会结出累累硕果报答祖国。

篇一:永远不可忘却的精神财富

我的眼眶蓄满了泪水,这是当全场观众起立共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此时此刻怀着感恩、怀着敬意,忆先烈、忆岁月、忆我们。红色的历史其实从来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的血脉和情感,仍和那段历史紧密相连。

我一直是个平凡的女人,有一份令人尊敬的稳定工作和一个舒适安稳的家。20XX年10月,我作为中国首支赴海地维和防暴队的一员,来到海地帮助那些还在战火中挣扎的人们,在这片战乱的国土上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回首在海地的维和生活,酸、甜、苦、辣一齐涌上我的心头。是什么力量使我们毅然放弃国内舒适的生活,离开自己心爱的亲人,在这异国他乡艰苦的环境里从事着这样危险的工作?当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太子港上空飘扬时,当我们齐声高唱国歌,双眼噙满泪水的那一刻,我知道了祖国在自己心中分量有多重!也更加

看完《红色箴言》,回程中,上海的街景是那样的迷人。已是深夜,车窗外的路口不时有警灯闪烁,那是我的同事们,正用自己的忠诚敬业,守候着这不眠的都市,践行着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明年这个时候,整个世界会被这座城市打动,我们,上海的警察,要让世界看到一个最安全、最成功、最精彩的世博盛会!

篇二:生命在延续 精神需传承

《红色箴言》中的故事和人物,对于我这个“解放牌”(1949年开国大典后出生)来说并不陌生,但看后仍感到震撼。不论是幸福快乐时的惊醒,还是淡漠之后的痛省,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杨开慧的《给一弟的信》、赵云霄给刚满月的女儿谱写的《铁窗摇篮曲》、赵一曼临刑前留给宁儿的信,都倾注着烈士们对孩子的无限牵挂和期盼,他们把对生命的眷念留给了子女,而自己则用生命来换取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憧憬。

我已经“升级”为外公,看完《红色箴言》,看着刚满两岁的外孙女,心中腾然响起童声演唱的那首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有句

只有这些精神才是超越时空的。但传承不可能自然形成,需要家庭、学校、单位,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和互动。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最直接、最大、最深远,不仅仅是言语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行为举止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感染和熏陶。

让我们都来讲《红色箴言》,都来讲“那过去的事情”,谱写现代版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篇三:我们如何感动今天的人们

我是一个有着31年党龄、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我也曾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战争环境,可能比常人更能理解《红色箴言》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十多年的军人生涯,在炮声隆隆的前线,面对牺牲、伤残的战友,我也曾发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呼唤,懂得奉献的崇高、伟大及其价值所在;也曾经有过“失去了才知宝贵”的'感叹,真切地感受到和平生活的幸福。

当年的革命者,为了他们梦中的“新纪元”的到来,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他们的所有。今天,面对社会结构多元、利益主体增多、利益多元化和人们自主性意识的增强,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新一代的共产党人,如何树立伟大的理想?如何使生活在今天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亿万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当年革命者所孜孜追求的幸福生活、幸福感受?这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今的中国,有着7000多万共产党员。那是多么伟大的力量啊!要想让《红色箴言》真正感动今天的人们,靠大话、空话、套话是没用的,仅仅靠艺术的魅力也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要靠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需要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的艰辛付出———就像给我们留下如此震撼人心的红色箴言的革命者!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101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