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读后感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四篇)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四篇) 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一):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XX颁奖典礼》终于在XX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
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
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
’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
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
观后心理暖烘烘的。
热乎乎的。
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
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23观后感
202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一是谁,让你在2023年为之动容?是谁,让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寒冬?——题记每年,都会有这样一群人,站上感动中国的舞台。
这是一个朴实无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背景,也没有耀眼的闪光灯。
但这个舞台,却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如同这舞台一样,朴实无华,但他们却在这样一个经济繁荣的年代选择去追求精神上的富有。
他们,感动了中国。
在他们其中,有隐姓埋名三十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年届九十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段爱平;有三十五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坚持出诊的仁医吴佩兰;有为子女筹学费,耗时三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有荣誉迟到二十八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还有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
他们,都有着同一种精神——奉献。
在他们当中,有一位老人最令我印象深刻,他就是——刘盛兰。
他是一位标准的“五保”老人,七年来坚持拾荒助学,而自己却几乎未尝肉食,未添新衣。
老人的衣物以及许多的食物都是捡来的。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老人,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这七年来所寄出的金额竟多达七万余元,前后共资助了一百多名贫困学生!七万元,对于这样一位“吝啬”得连馒头都舍不得买的老人,该是一笔多么巨大的金额!七万元,或许仅仅是企业家随手抛出的一张支票。
从一方面来说,那些企业家们的确是富有的,但他们的内心,却是空虚的!刘盛兰老人的精神财富是他们不能用金钱换来的。
刘盛兰老人为这些学生们倾其所有他在自己风烛残年之时,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了极致!老人是普通的,或许在茫茫人海之,我们不能寻觅到他的身影;但老人却又是不平凡的,因为他有着一颗善良博爱的心。
或许,他的身体已经变得佝偻;但是,他却用自己高贵的心灵,在九旬的高龄上俯视生命。
当我们大把地挥霍着父母的金钱时,我们是不是该想想,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位老人,将一堆堆废品小心翼翼地放进编织袋里,用这些废品,攒起一个又一个贫困学子的梦想!几多落花擦过额际?几多枯叶缀上衣襟?几多流水带走熟悉的人群?几多雁阵驱走脸上的笑颜?时间悄然掠过我们的头顶,万物以惊人的速度和奇妙的规律变化着。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
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老人善良博爱的心。
是他,让我在二零一四年为之动容;是他,让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寒冬。
202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
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在2023年的节目中,有带领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功勋;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山区义务的退休外交官、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
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
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
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
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
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
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
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
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
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
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大爱深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一年一度的热泪盈眶。
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
无论谁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多经历的以及留给大众所感动的精神,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就是是慢慢大海上的灯塔,他照亮着船员的方向;就像教授知识的老师,他把做人的道理传给学生。
他们的故事生动、质朴,透露着平凡之中的伟大。
无论他们所从事的什么职业,他们让我们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让我们看到了世间的真爱。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身教重于言教。
”感动之余,我们是不是应该华感动为力量呢?让他们的精神能够传递下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能够感动中国的一份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运用榜样的力量培养人们的正确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
榜样可以树立楷模,可以学让人们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
当榜样的力量化为一种精神,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向榜样一样,也许这个社会就不会再需要榜样的力量,也许也不会评选什么感动中国人物。
有了榜样,我们才会向榜样看齐,才会选择去向榜样学习,才会向榜样靠拢。
平平凡凡的生活中处处透露着榜样的力量,每个人都是一个榜样,这是我们所期待的,是我们的目标。
2023感动中国观后感1000字。
2023《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15篇2023《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为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在我国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9日下午,九江小学组织全体老师到影院集中观影《一生只为一事来》。
影片《一生只为一事来》以我省“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为原型创作拍摄。
支月英在偏远山村的讲台旁坚守39年,从“支姐姐”变成了“支妈妈”,从“支妈妈”变成“支奶奶”,为大山深处的孩子带去充满希望的童年。
为庆祝我国第35个教师节,九江小学印发了《关于做好庆祝2023年教师节的活动方案》,将观影《一生只为一事来》等教师题材影片纳入庆祝系列活动中进行师德教育,作为主题教育的一堂生动的“电影党课”。
此生为师,终生无悔。
这次观影活动,对这次全体观影人员来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灵魂的升华。
大家表示,要牢牢把握“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向先进模范学习,主动对标对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
用实际行动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2023《一生只为一事来》观看心得“有些人,不是因为希望得到什么而去坚持,而是因为爱,才不放弃。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已经结束,我的心中却不能平静,这句话一直萦绕在心头,无法散去。
影片开头偏黑白的色调一下子把我拉入了那个年代。
我看见一位与我年龄相当的女孩儿,抛弃过往的舒适和未来的
2013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观后感200字作文
2014年2月10日晚8我在家中耐心地看完了2013年动中国颁奖典礼短的两个小时时间,却让人心潮迭起流不止。
都说央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名副其实、果不其然。
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的分别是: 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 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 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 “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 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 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 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 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 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
此外,《感动中国》还向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表达了年度致敬。
每一个获奖人物身上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震撼内心的人格力量。
你可以参考下的例文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启发与感受
给你一篇观后感吧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
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在2023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功勋;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
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
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
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
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
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
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
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
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
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
这份坚持27年的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大爱深沉
看过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