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当哭成为一种表演读后感选录60句-读后感

她推荐了我这本书,作者欧文亚隆是她最喜欢的心理学家,碰巧尼采是我本科时期最喜欢的哲学家,我问她,尼采读多了,人是不是会偏执?她说这个人最后走了极端,我说:所以疯了?她说是啊!我说我曾十分着迷于尼采的思想,本科那会想读他的经典著作《查拉和斯图拉如是说》,读了两页没读懂于是作罢。她微微一笑,说:别说是你,就算是我们这么多年社会阅历的人也读不太懂。

好在《当尼采哭泣》这本书介绍的并不是尼采的思想,而是作者假托近代两位著名人物——尼采和佛洛依德,让他们互相治疗对方。昨天回家上网一搜,发现了这本书早已被拍成电影。毫无疑问,电影要比原著逊色很多,但图省事的.我还是决定看电影。

影片中的尼采变成了心理学家,为佛洛依德治疗心理疾病,后者爱上了他曾经的一个女病人,在尼采的启发下,发现自己实际上是对未曾谋面的母亲有种依恋,尼采借机宣扬他的超人思想,鼓励佛洛依德和那个女人搞外遇,抛弃原有的家庭。佛洛依德让他人对自己实行了催眠,催眠中的自己妻离子散,催眠后佛洛依德重新回归家庭,放弃了尼采的超人思想。

电影的结论还是比较的正统。有趣的是,尼采在治疗佛洛依德的方法我也曾对自己用过,例如,我明明喜欢一个女生但我的理性告诉自己她不适合我,,为了消除这种幻想,我把她想象成一个性格有问题、水性杨花的人,让自己对她产生厌恶感,这种方法虽然残酷,但很有效。佛教中也有类似的方法:有个故事说,一位高僧为了启发弟子美女如皮囊这个道理,把一名刚过世的年轻貌美女子放在大殿中,让弟子亲眼看到美女腐烂变臭的过程。对于不切实际的想法要控制,看来这点东方和西方是相通的。

当一个人沉醉在一个幻想之中,他就会把这幻想成模糊的情味,当作真实的酒。你喝酒为的是求醉;我喝酒为的是要从别种的醉酒中清醒过来。——席慕蓉

《戏子》——席慕蓉

请不要相信我的美丽

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

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

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

所以 请千万不要

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

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

亲爱的朋友 今生今世

我只是个戏子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泪

席慕容《戏子》读后感篇一

据说戏剧的起源和原始巫术活动有关,也许戏子的表演与巫师的巫术同样具有魅惑人心的作用。精心设计过的一切,使得看戏的人一旦入戏就会痴迷。世上有个词叫信以为真。凡是自己情之所钟无论是谎言或欺骗都想去赌一把、都想去相信……可见有的时候并非是对方演技高超,而是我们自己先付出了心……

人生是充满了矛盾的组合体,有时候人希望自己的生命里出现类似戏剧的情节,可一旦出现了又总怀疑是否真实。所以有时人说人生如戏、如局,我们自己的人生怕也是自己导演的一幕大戏吧……行走于人世,我们都不同程度粉饰着自己的本来面目……叔本华这么说过:人生即是悲剧的诞生!因为希腊有悲剧的传统,所以西方哲学家都很注重对悲剧的研究。但是在美学之中,可以理解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却没有得到实现。大概注定就是悲剧了吧……周国平总结尼采的日神和酒神精神时候说:“日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这就是尼采所提倡的审美人生态度的真实含义。”

楚庄王身边有个叫优孟的人,这个优孟大概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有名有姓的戏子了吧。按现在的话说也是个很有娱乐精神的人吧,他用看似荒谬滑稽的话语和动作启发了庄王很多道理。所以有时戏剧是真的、假的,在屏幕里或现实中都没有很大的区别。这个话就好像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样。看戏的人要是没看出意思来,那就辜负了演戏的人的良苦用心。所以人也有某些机会是可以把自己的一生刻画成一部“喜剧”的。

在别人的故事里流完自己的眼泪之后,我们始终都要从剧里走出来。因为我们的“今生今世”还没有完成,还要继续走下去、还是要不断的去相信……不管一切是蹉跎还是风平浪静……

席慕容《戏子》读后感篇二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

而席慕容却让我相信,在佛祖眼中的芸芸众生,有的是戏子,散布在变幻着悲欢离合的舞台上上演着生命卑微的过程。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剧本?我们是怎样成为一个戏子的?曾经的我们善良纯洁,但是成长的过程出现的那么多的无可奈何让我们见识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对着腐朽的世界却不想腐蚀纯洁的心,但为了生活,我们选择了做一个戏子--涂满油彩,周旋在生活的大舞台,巧妙的伪装着自己的坚强,我们并不虚伪,我们只是不想伤害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

在别人做主角的故事里,就算我们演的再成功,鲜花和掌声也不属于我们。它是属于明星们的,而明星和戏子有本质区别,他们为了远大的前途,而我们则是小人物的庸禄。但是,哭过笑过,得失成败,在舞台上,表演只是我们的途径,实在生活才是最终目的。既然做了平凡的戏子,就不管冷风寒雨,坚持把生命诠释到底!

“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

席慕容《戏子》读后感篇三

戏子的美丽,是在那张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上,是那么的明艳光鲜。然而,这一生的帷幕也变随着踏上这方舞台而拉开。

伶人,唱的是戏,演的是戏。戏里戏外,台上台下,连自己都分不出哪一个才是最真实的自己。从此就这样入了戏,着了迷。有时唱到感人的那段,却只有自己一个人潸然泪下。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又有谁曾了解戏子内心的苦楚。面对那些寻迹而来的看客,面目不清又喜怒无常,其实那些看客也仅是为了衬托戏子而存在的吧。

戏子在台上演绎着他人的故事,倾诉着他人的心事。默然的随着局中人的.心事而喜怒哀乐,即便心痛难过到心碎,却依然要抚慰自己那颗痛楚的心。

这多么像一段爱情,曾经那么苦心孤诣的为一个人等候,等到最后才发觉,其实戏早已散场了,只是自己却还在囫囵之中难以自拔。最痛苦的那个还是自己而已。爱情真的像是一种病毒,每个人都会被传染的一种病毒,或早或晚,也许轻一些,也许重一些。唯一的解药,便是你的那颗心。

两个端点是线段,一个端点是射线,直线没有端点。我们就像是同一个端点放射出的两条射线,但却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最后,我们就这样弄丢了彼此,也错过了最初的那份喜爱。

也许在这个繁杂的世上真的没有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是从一而终的。任何一份爱,都是恩赐,我们没有权利奢求永恒,我们只是不愿放过自己,或者那些曾爱过的人。用那些之中的承诺彼此束缚、疏离,最后终于眼睁睁的看着一份份恩赐就这样擦肩而过,却无能为力。然后站在孤单的角落里,抱着自己的肩膀,孤单的哭泣。

有人说:“开始之前与结束之后,这两个时段,是足以考验一个戏子的天分。”戏中人散,大幕落下。下台的那一刻,鲜花与掌声早已退散,依然存在的是萦绕在耳边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这时,就算是那些看客倒彩咒骂声,已不再重要,此刻,洗去面堂上那光鲜得油彩,素颜的戏子,又有谁还记得呢。又有谁曾了解过戏子的心,褪去舞台上的铅华同鲜衣怒马的生活,戏外这个落寞的戏子,

也早已不再是那个戏子了。

花开花落,草长莺飞。季节的轮回唯有记下戏子最美丽的嗓音,才算是对戏子最美好的馈赠。那些曾经遗失的美好,在千秋万岁中被一一找寻的到才最完美,最珍贵。

生活的本质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舞台,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戏,那么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又何尝不是一个戏子?人前人后,逢场作戏, 自私孕育了所有人最为虚伪的那面。面对每天的困顿忙碌,没有一刻歇息的时间,还要见人脸色行事,但我们却都陶醉在戏中,难以自拔。

不如逃离这个戏台,做回最原始最纯真的自己。

在生活中,不是一切都近人意,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烦恼忧愁,与其终日愁眉苦脸,为何不快乐的应对呢。

我不愿做那个戏子,也不愿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

今天我们一起看了雷老师推荐的电影《当尼采哭泣》。当看这部电影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想进入别人的内心,与别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需要先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一下问题,这样一是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可以让沟通更顺利的进行,因为有时我们所想的和别人所想的可能天差地别。就像电影中尼采对罗的愤懑一样,在他得心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他不能忍受罗推开他,但在罗的心中却并不是这样的。最后,当他通过布雷尔一声了解到这点后,他也就化解了心中的怨恨,最后成就了自己。

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布雷尔医生对妻子和情人的爱。他一直以为是他爱上了情人,情人的一生只有他,可妻子却赶走了情人,所以无法原谅妻子。但当他进入深入催眠之后,考虑到了情人自身的病情以及离开妻孩的后果等多种原因后,他终于能正视自己还深爱妻子及想融入家庭生活的愿望,当他对妻孩敞开心扉的那一刻,我非常的感动,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破镜重圆的幸福家庭。

《当尼采哭泣》告诉了我一个这样的道理:有时,我们太孤独了,很多事情只愿独自承受,但通过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很多事情,我们可以与朋友沟通,分享,甚至大哭来放松,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释放自己,成就自己!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231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