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黄金的读后感选录70句-读后感
陈四桥村的如史伯伯的家境是很不错的:有十几亩田,几间新屋,“一切应用的东西都有”,而且“儿子读书知礼”“又很勤苦”,在村里也是属于中等的人家了。然而发生了一件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事情,使这个“安安稳稳”的小有产家庭生活动荡起来:夫妻俩出门在外的儿子寄回来一封平信,说不能按时汇款回家了。于是如史伯伯连很便宜的萝菔都不买了,为了省点钱。买菜、做羹饭、打发乞丐、还欠款······各种名目的事情使这个可怜家庭的存款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窘迫,用如史伯伯的话说就是“这样耻辱的发抖的日子,我还不曾遇到过······”
在我看来,物质方面的缺乏是如史伯伯生活难以过活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一家在陈四桥村所受到的来自周围人们在精神方面的奚落以及欺负。只是因为儿子没能及时汇款回家这一消息“仿佛阳光似的,风似的”传遍了整个村子,如史伯母去串门,平时看见她来总是“嘻嘻哈哈地说个不休”的阿彩婶,招待她时突然变得甚是冷淡了,怕她来借钱还故意装穷;平时“名声本是很好”、“走到哪里,都受族人的尊敬”的如史伯伯在婚宴上被轻视、欺侮与冷落;小女儿在学校也挨骂挨打,做写很好的文章也被老师一意孤行地怀疑是抄袭的;吃羹饭的亲房也存心挑刺找茬;就连地位低下的势利乞丐也上门为难,强盗也明目张胆入户行窃······“如果给了他们一点点,只要一点点穷的`预兆,那么什么人都要欺侮你了,比对于讨饭的,对于狗,还利害!”多么势利的陈四桥人哪!多么黑暗冷酷的陈四桥村哪!
陈四桥村人,见你有了钱,便讨好地迎上来献谄、对你恭敬万分,待你穷了,他们背了身子对你,欺侮你,对你落井下石。极善于察言观色道人长短的桂生婶、阿彩婶,“小耳朵”珊贵,傲慢无礼的品生,杀狗欺主的屠夫阿灰,肆意挑衅的阿黑等等人物,一个个聚集在一起明着暗着欺侮如史伯伯一家,构成了一个被金钱奴役和腐化了的丑陋无比的社会。我想,作者刻画了这么多的人物来描写如史伯伯苦难的生活,是为了批判中国农村乡民唯利是图的陋习并且借以深入鞭挞当时社会一些病态民众的心理,可以说,与鲁迅先生《阿Q正传》批判国民“奴根性”有一定相似。
查阅一定资料后,我想再对《黄金》一文中三次梦境加以谈论。记得弗洛伊德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梦是人未实现的愿望的达成。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许多作家也都不同程度地使用弗洛伊德的梦境学说来创作。借梦境写潜意识,可以说是现代小说的新手法吧。这篇小说的出色,三个梦境的作用非同小可:最初,如史伯伯听了老伴讲的“发财梦”时“现出了一阵微笑”; 但一件件灾难还是不可遏制地来了,等到如史伯母再次向他述说“黄金梦”时,他是不太相信了,“前些日子不是做了不少的好梦吗?但是钱呢?”财物上的困扰和村民们的欺侮让如史伯伯的心受尽痛苦煎熬的同时自尊心和报复心在不断膨胀,于是在昏迷中,他不禁做了一个儿子升官发财的美梦:儿子做了官,给家里寄回大量黄金与大洋,那些曾经让自己屈辱窘迫的阿黑、阿灰、啊水都跪着磕头······梦境暗中反映了如史伯伯迫切希望自己重新变得有钱有势的深层潜意识心态,这比直接描写好得多多了,不得不佩服鲁彦在刻画人物心理的成熟手法!当然,我相信,陈四桥势利社会中的炎凉世态还在轮回,假若如史伯伯的黄金美梦真的成真了,陈四桥必将又迎来新的风波,待到那是,又会别是一番景象了。
总的来说,小说“对乡村原始式的冷酷深切细致的解剖,以及对乡村小有产者心理体贴入微的刻画”,不愧为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骗子中优秀的代表之作!
我读了《金子》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另选一条,或许就能到达目的地。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可以同归,何必认定一条路走到底,撞得头破血流呢?换个方式,换条路也许就会柳暗花明。第二个道理是:成功和财富只属于诚实而勤劳的人,妄想走捷径而得到,那是行不通的。这就是《金子》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还知道传言有人在萨文和田散步时无意发现金子后,这里便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们都想成为富翁,课时一无所获,只好扫兴而归。但是有个人没有走,那就是彼得·弗雷特。他留了下来,继续找金子,这天早上下着倾盆大雨。到了雨停了,彼得·弗雷特出来看见了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心想,如果我用这块地种花,那我一定能够赚到许多钱。于是他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草,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各色野花。五年以后,彼得·弗雷特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一个大富翁。这就说明了只要勤劳,就一定有收获。
第一次看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给人感觉至少得再看两遍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挖掘到更多作者的思想。能让我产生研究心态的书十分少,一则我比较懒,二呢,之前看过的书表达比较直白。
以下是我第一遍阅读的一些感悟。
王二和陈清扬两人无论外形还内在,都十分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点,建立伟大友谊的重要原因—他们都是独特的人,与外界有些格格不入,不随波逐流。从一开始陈清扬找王二去证明她不是破鞋,王二语不惊人的回答,看似荒唐,实际却包含哲学道理—你永远不能证明别人心里的既定偏见,与其想方设法证明,不如自动过滤掉这些恶意眼光,别给自己添堵。
王二并不是一个绅士,甚至有些混蛋臭流氓的形象。但是他真干了混蛋事吗?跟清扬的关系都是你情我愿,他从来没有欺骗,没有强迫。就像他第一次跟陈清扬说伟大友谊,这是“半真不假”的。别人想伤害陈清扬,他会挺身而出。王二爱陈清扬吗?我觉得不爱,他是一个21岁的青年,处于不大要脸的黄金时代,陈清扬对他来说,更像是一个伴侣,和他一起度过孤独的.日子。
陈清扬身上有股文艺女青年的劲儿,有自己的世界。她不想爱任何人,因为她觉得没有人值得她爱,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她,她十分的孤独。当王二跟他说伟大友谊的时候,她有一丝感动的,在以为王二要瘫痪的时候,她哭着说要照顾他一辈子。她说王二是混蛋,因为王二不懂她的感性。她说为王二生孩子时,是想跟他在山上过一辈子吧,可是王二当时拒绝了这个提议,也就是把陈清扬难得产生的情感依赖推开了。所以以后王二提出生小孩的想法,都被陈清扬拒绝了。陈清扬爱王二吗?爱过。
二十年后老朋友相见,没有浪漫,又敦了一场伟大友谊。之后再无音讯,但是两人心里的黄金时代永不会忘。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27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