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除草的故事读后感汇聚60条-读后感
禅师哲理故事 篇1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到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禅师哲理故事 篇2
故事发生在一位日本禅师和一位日本武士之间。
这天,名叫信重的武士向名叫白隐的禅师请教说:“真有地狱和天堂吗?你能带我去参观参观吗?”
“你是做什么的?”白隐禅师问。
答曰:“我是一名武士。”
“你是一名武士?”禅师大声说,“哪个蠢主人会要你做他的保镖?看你的那张脸简直像一个讨饭的乞丐!”
“你说什么?”武士热血上涌,伸手要抽腰间的宝剑,他哪受得了这样的讥嘲!
禅师照样火上浇油:“哦,你也有一把宝剑吗?你的宝剑太钝了,砍不下我的脑袋。”
武士勃然大怒,“哐”的一声抽出了寒光闪闪的利剑,对准了白隐禅师的胸膛。此刻,禅师安然自若地注视着武士说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一瞬间武士恢复了理智,觉察到了自己的冒失无礼,连忙收起宝剑,向白隐鞠了一躬,谦卑地道歉。
白隐禅师面带微笑,温和地告诉武士:“天堂之门由此敞开!”
禅师哲理故事 篇3
有个年轻人脾气暴躁,听到一点点风吹草动、闲言碎语就要生气,禅师好意规劝,他却冲着禅师大骂,禅师不以为忤,反而笑眯眯地为他沏茶,一股股茶香扑鼻而来。
望着禅师专注而陶醉的样子,年轻人忍不住问道:“您是如何修炼到这个境界的呢?”禅师指指自己的耳朵说:“我给它安了一个筛子,那些对自己有用的话就像面粉一样往里漏,而那些不中听的话就像石子一样被挡在外面。”他听了,朝禅师拱拱手,起身告辞。回到家,他向朋友借钱开了家火锅店,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已是身价过亿的大老板。面对,他说:“给耳朵安个智慧的筛子,命运就不会在别人流言蜚语的海洋里倾覆,而是稳稳地在自己的手心里化蛹为蝶。”
交际哲理:禅师给自己的耳朵安了个筛子,因此对于听到的话有了甄别,如果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都放在心里,精神上迟早会受不了的。只有懂得什么话该听,什么话不该听,与人交往的时候才能平心静气,让自己专注于该做的事情,获得人生的成功。
禅师哲理故事 篇4
铃木俊隆禅师在《禅者的初心》这本书里讲到学生的资质时,曾提出过一个关于马的理论:“人们将马按优劣从高到低分成四类:优秀的、较好的、一般的、较差的。优秀的马不等骑手扬起鞭子,就能按骑手的心意加速、减速,左转、右转;较好的马也能做到这些,只不过要等到骑手举起了鞭子它才能做出这些动作;一般的马要略逊一筹,通常要等鞭子抽到身上才能反应过来;较差的马则非要等到被打得皮开肉绽后才能明白骑手的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动作。可以想象它得费多大的功夫才能学会正确奔跑。”
“每个人听了这个故事之后,都希望自己成为最优秀的,至少也要能达到较好的水准。”但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铃木俊隆禅师说,如果学得太快,说明你没下苦功夫,缺少千锤百炼的磨砺。
“如果你练习过书法,你会发现那些书法名家并不是最精明的学生。精明的.学生往往学到某个阶段就会遇到瓶颈。习武亦然,生活亦然。”在铃木俊隆禅师看来,最好的马反而最差,而较差的马反而可以成为最好的,只要它每次挨了鞭子后都能牢记所学。
我第一次读到铃木俊隆禅师关于马的解读时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个理论道出了天资出众者所遇到的挑战——聪明反被聪明误。要发挥出全部的潜能,天才也需要像普通人一样刻苦练习。
禅师哲理故事 篇5
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傅,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总是进境缓慢,难以突破?”
禅师笑着说:“我来给你倒杯水喝吧!”于是就拿起桌上的茶壶,往杯子里倒水。水块满了,但禅师却仍不罢手,依旧往杯里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经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不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您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
禅师叹道:“说得有道理呀!其实不仅是倒水如此,学业进境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弟子听了心头一震,自言自语说道:“是啊!人生也是这样的道理,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自然就装不进其它的了!”
禅师看他有所醒悟,便笑着说:“是啊!很多人只想着往心里装更多的东西,以为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东西。但是他们越是这样想,就越不能得到,因为他们的心已经满了,怎么能装进去东西呢?倘若心中的那只杯子装满了杂念,我们就会陷入精神上的老化,变得无法接受新事物,无法更新我们的所思所悟。学业的进境更是如此,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不能时常清理固有思维,接受新观点,那么必然会难以突破本来的自我。”
禅思禅悟:心就像一个容器,也有自己的容量。要想把新的东西装进去,只有把原来的旧东西倒掉。你的心装了多少杂念?又装了多少美好的事物呢?既然心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如让我们的心中拥有更多美好的东西,而少一些忧伤与烦恼。
禅师哲理故事 篇6
一天晚上,七里禅师正诵经时,一个强盗破门而入,手持尖刀威胁七里说:“快拿钱出来,否则就要你的命!”
七里望着眼前年轻的强盗,平静地说:“请不要打扰我诵经。钱在对面桌子的抽屉里,你自己去拿。”说完继续诵经。
待他把经诵完后,又叮嘱说:“年轻人,不要把钱拿光了,明天我还要交一些税款。”
这个强盗依言在抽屉里留下了一点钱,拿起大部分钱正准备离开,七里和尚交待说:“年轻人,收人家的礼物应该说声谢谢。”
那个强盗向他致谢后走了。
数天后强盗被捕,招认了自己的罪行,并交待自己所抢劫过的人家,其中包括七里在内。
当七里被叫来时,他说:“这个年轻人不是强盗,至少据我所知,确是如此。钱是我给他的,他已谢过我了。”
这个强盗最终被判刑,在狱中他深刻反省自己的罪过。刑满释放后,他立即前来叩见七里禅师,请求收他为徒。
禅师哲理故事 篇7
禅院聚集了许多青年学僧,正在寺院围墙上,草拟一幅龙争虎斗的壁画。画中,龙在云端盘旋,正作势往下冲;虎盘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已修改多次,学僧们总认为画得动感不足。
恰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们就请禅师对这幅壁画发表一下意见。无德禅师仔细观看后,说:“画得很好!但是,龙与虎的特性没有掌握住。龙在攻击前,头会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会向下压低。”
学僧们欢喜受教,齐声说:“老师真是一语道破,原来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而且虎头也抬得太高,怪不得总觉得动感不足。”
无德禅师于是借机教导学僧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也一样,必须退一步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地反省之后,才能登得更高。”
至此,学僧们似有所悟。
禅师哲理故事 篇8
有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小孩苦恼,都已经十六岁了,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求这位禅师帮他训练他的小孩。
禅师说:“你把小孩留在我这里三个月,这三个月你都不可以来看他。三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你的小孩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人。”
三个月后,小孩的父亲来接回小孩。
禅师安排了一场空手道比赛采向这位父亲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被安排与小孩对打的是一位空手道教练。只见教练一出手,这小孩便应声倒地。但是小孩刚倒地便立刻又站起来接受挑战。倒下去又站起来……如此来来回回总共十六次。
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小孩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
“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三个月,我所看到的结果是他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父亲回答。
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
禅师哲理故事 篇9
禅师弟子众多,但其中一弟子十分贪婪。一日,这位弟子试着问禅师:“心有边界吗?”
“当然有。”禅师说。
“哪您为什么常对我们说,一个人的心可以容纳整个宇宙呢?宇宙不是无边界吗?”弟子问。
“宇宙也是有边界的。宇宙如果无限膨胀,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自我爆炸,自我毁灭。”禅师说,“一个人的心也是如此,当贪婪、欲望之心无限膨胀,突破了边界和底线,也会自我毁灭的啊!”
弟子听后,惊出了一身冷汗。
禅师哲理故事 篇10
一位商人经过多年辛苦打拼积攒起来的家业在一单至关重要的生意之后几乎倾尽,商人接受不了眼前的现实,似乎一下子被打垮了,整日消沉在酒精的麻醉之中。
朋友看到之后,决定带他到禅师那里寻求帮助。
禅师听了商人的情况后,拿起一条黑布领着商人来到一条水渠边。禅师指着眼前一米多宽的深渠对商人说:“跳过这条水渠,然后再跳回来。”商人二话没说就跨步跃过了水渠,又转身以同样矫健的身法跃回到禅师身边。禅师看了说:“刚才你跨过去这条渠易如反掌,现在换种方式,你再跳一次。”说罢,禅师就将手中的黑布蒙在了商人的眼睛上。
眼前一片漆黑的商人,顿时失去了刚才矫健的步伐,双脚试探着向前挪动,挪动到渠边却迟迟不敢迈步……
禅师拿掉商人眼前的黑布,意味深长的说道:“明亮是助人腾飞的翅膀,漆黑是阻人前行的障碍。只要眼前明亮,一切深沟都不会成为障碍!”
一番努力之后,商人又开始了蒸蒸日上的生意。
禅师将一杯水和一面镜子交给弟子。
禅师说:“以后它们就是你的老师,你要努力向它们学习。”
弟子说:“我跟水学习什么?”
禅师说:“跟水学习如何面对不同的'空间!无论把水倒进什么形状的容器,水都会随之改变形状,永不抱怨空间的改变。”
弟子说:“我跟镜子学习什么?”
禅师说:“跟镜子学习如何面对不同的世界!无论镜子面对怎样的情境,它都能如实反映,毫无遗漏。”
弟子说:“为什么它们能做到这样?”
禅师说:“因为水没有自我,镜子无心,因此不落入空想而迷失了自己。”
【1】搬走多余凳子
开会迟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公司每次开会,总有职员迟到。
公司为此制订了种种奖罚措施,但是,开会迟到依然是个问题。
不久,公司新来了一位办公室主任,公司的会议多数由他主持。
第一次开会,众多迟到者像往常一样,陆陆续续走进会议室。他们环顾一圈发现:会议室不仅原来预留的会议凳没有了,而且连一个多余的座位都没有。来晚的职员,只得在会议室一角站着开会,迟到者一个会议下来,脚都站肿了。第二次开会,迟到者明显比上次少了。第三次开会,竟没有人迟到。
原来,办公室主任发现:会议室平时有多余的会议凳摆放,每次开会,迟到者总不急不慢地进来就座。于是,开会时间一到,他把会议室多余的会议凳全部搬走。如此一来,来晚的都是要站着开会的。于是,人人争先。
其实,人都是有惰性的。
人的惰性多数来源于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当惰性的依附消失,人就会改变原来的习惯。而管理上有很多事也不必大张旗鼓或大动干戈,只要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事情就像搬走多余的凳子那样简单。
【2】请一匹马来戒酒
杰克·伦敦是上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曾创作出20部优秀中长篇小说和150余篇短篇小说。据称,列宁在去世前,躺在病床上请人朗读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因为稿费所带来的不菲收入,杰克·伦敦很快便步入了美国上流社会。在与其他社会名流的交往之中,杰克·伦敦学会了喝酒,并逐渐发展到嗜酒如命的境地,每天都要与酒为伴。
长期的酒精刺激,让杰克·伦敦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思维能力也随之下滑。妻子查米安为此揪心不已,她多次劝杰克·伦敦戒酒,但都没有任何效果。
“谁若能帮我丈夫成功戒酒,我将感激不尽。”毫无办法的查米安只好对外寻求帮助。
“这没什么难的,只要夫人按我的方法去做,保证可以!”一个叫凯斯特的用人毛遂自荐道。在他的安排下,一个秘密的戒酒计划正式启动了。
接下来,在查米安生日来临之际,她要求丈夫送给自己一匹好马,杰克·伦敦欣然同意了,并陪同她一起去养马场挑选。结果查米安看中了一匹最贵的名马,杰克·伦敦本来是不情愿买的,但禁不住妻子的死缠硬磨,最后只好咬着牙将其买了回来。
几天后,杰克·伦敦路过马厩时,看见凯斯特正在喂马。看了一会儿后,杰克·伦敦便怒气冲冲地嚷道:“你怎么能这样喂我的马?!”
“不这样,应该怎样?”凯斯特一脸迷惑地问道。
“你知道这匹马有多名贵吗?好几千啊!如此名贵的马,应该吃最好、最新鲜、最健康的草料,喝最干净的甘泉。”杰克·伦敦生气地嚷道,“可是,你现在却给它喂脏兮兮、散发着霉味的草料,让它喝如此浑浊的阴沟水!难道你是想故意害死它?!”
“可是,您的妻子就是这样交代的呀!”凯斯特毫无惧色地回应道。
杰克·伦敦一听更火了,转身就朝家里跑,大声叫道:“查米安,给我马上出来,你竟然这样对待我们的好马!”
查米安从屋里走了出来:“有什么大不了的,这般大呼小叫?”
“难道你不知道那些糟糕的食物和水,对马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吗?”
“知道。”
“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你不也是这样的吗?——明知道自己的身体很宝贵,不也照样天天酗酒吗?”
妻子的这番话让杰克·伦敦一下子愣住了,他就像一个蔫了的茄子,呆呆地站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二天,杰克·伦敦便不再喝酒了,此后一直都是。在他成功戒酒不久,便迎来了新一轮的创作高峰。
人们之所以不会让一匹良驹去吃烂草,去喝脏水,是因为觉得它宝贵。同样,当我们真正认识到某件东西宝贵时,便也不会去做那些对它不利的事了。而对于我们自己,很多时候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3】沙丘下的真相
一位摄影家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怡人的风景让他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架好相机后,摄影家一张张地拍摄着美丽的海景,正在他转换镜头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在不远处的一个沙丘下面,一只幼小的绿龟正伸出一个小脑袋东张西望。“太可爱了!”摄影家不禁赞叹了一声。他知道,这是一只刚刚孵化出来的小绿龟。成年绿龟每年都会来到岸上产卵,等自然孵化以后,小绿龟就会从巢里出来爬到海里去。
正在这时,天上一只肉食鸟飞快地俯冲下来,企图啄走那只小绿龟,但小绿龟迅速把头一缩,躲了过去。
摄影家这才注意到,空中有无数肉食鸟在盘旋。“天哪!这只小绿龟很快就会成为它们的美餐的,我必须要帮帮它!”摄影家这样说着,就放下相机跑过去把那只小绿龟捧到手上,然后走到海边,轻轻地把它放到海水里。看着小绿龟渐渐游向海水深处,摄影家开心极了!
然而,等他转过身来以后,眼前的一幕却让他惊呆了:成百上千只小绿龟爬到了沙滩上,无数食肉鸟站在那里,一只又一只地啄食着完全没有防御能力的绿龟们……
原来,摄影家救走的那只小绿龟是绿龟巢的侦察兵,它把头伸到洞口观察外面的情况,一旦遇到危险就会把头缩回去,并以此告诉其他绿龟现在还不能出去。等那些食肉鸟全都回到巢里以后,它们就能一路无阻地爬到海水里。
而正是因为摄影家粗鲁的.“拯救”,让其他小绿龟误以为外面已经安全了,纷纷跑了出来。其实,此时空中有无数只食肉鸟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它们的巢穴口!
那时,摄影家简直不知道先救哪一只才好,只能无序而又慌乱地来回跑着,能救一只算一只。当他来回跑了数十趟以后,终于累得瘫倒在沙滩上,眼睁睁地看着一只只小绿龟被那些肉食鸟吞进腹中。面对此情此景,他也只能发出一声自责的悲叹:“如果不是我,这些小绿龟又怎会遭受这样的灾难!”
人是最有智慧的一种生物,但人也最喜欢自作聪明,以为自己亲眼看见的就是真相,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不仅人类自己深受其害,还一次又一次地殃及无辜!
真相,其实往往像那个绿龟巢一样,藏在那堆沙丘的下面。
【4】老和尚荒地种花
山前有座庙,山后有块荒地。这天,师父带着小和尚扛着锄头,来到了荒地锄草。小和尚说:“师父,我们除掉这些杂草在上面种什么呢?”师父说:“种花!”小和尚很吃惊地说:“除草种花,谁来看呢?”师父说:“山外的人呀!”小和尚满脸疑惑地说:“为什么必须种花?”师父说:“为了庙里的香火!”小和尚不解了,为了香火就必须种花,种花和香火有关系吗?庙里香火不盛,这山后又能有几人来?
几天后,师徒俩除完草,在荒地上撒了许多花种。过了一段时间,从荒地里钻出来许多花种新芽,师父就带着小和尚给新芽浇水。一年过去了,那些花种都长成了一株株花树。等到第三年,几乎所有的花树都开花了,一片一片的花,争奇斗艳。山外的人,呼朋唤友地来看花。与此同时,人们又开始络绎不绝地到庙里上香了。
小和尚看到这一切,不由得佩服起师父来,他觉得师父当初在荒地种花是多么睿智:有了花,就有了看花的人;有了看花的人,就有了香客。为别人种花,其实也是为自己种花。
很多事情是相辅相成的,为别人种花,其实也是为自己种花,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是一样的。
【5】以水镜为师
禅师将一杯水和一面镜子交给弟子。
禅师说:“以后它们就是你的老师,你要努力向它们学习。”
弟子说:“我跟水学习什么?”
禅师说:“跟水学习如何面对不同的空间!无论把水倒进什么形状的容器,水都会随之改变形状,永不抱怨空间的改变。”
弟子说:“我跟镜子学习什么?”
禅师说:“跟镜子学习如何面对不同的世界!无论镜子面对怎样的情境,它都能如实反映,毫无遗漏。”
弟子说:“为什么它们能做到这样?”
禅师说:“因为水没有自我,镜子无心,因此不落入空想而迷失了自己。”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27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