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东西的小女孩的读后感汇集100句-读后感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观后感1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这部电影,非常好看。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改编自英国作家玛丽·诺顿笔下的同名小说,主人公是个身高只有10公分的小女孩阿莉埃蒂。患病的英国男孩被送往乡间老宅中休养,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借东西的小人族。他们只有橡皮一般的身高,住在老宅的地板之下,靠从楼上的巨人们那里“借”东西为生。
偶然机会,男孩与“借东西”的小女孩阿莉埃蒂相遇。好心的男孩开始帮助生活在地板下的邻居,甚至充当信使为他们和住在别处的亲戚送信。但好景不长,老宅管家也发现了小人一家,她关住小男孩,用尽一切办法对付小人族……但是最后,小巧可爱的阿莉埃蒂还是成功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懂得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虽然一生有许多挫折,但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观后感2
宫崎骏的作品,都很治愈,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也是一部很治愈的作品。
很喜欢翔,配音特别棒。翔,这个少年有着一颗柔软善良的心。电影一开始,少年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好看的脸庞,白皙的面容,还有温柔的声音。后来再想想,白皙也许是因为他的心脏不太好吧……
少年来到这里是来修养的,为了一段时间以后的手术做准备。他的妈妈以前住在这里,妈妈说她以前在这里看见过小小人,他应该也想看到,或者还想认识他们。
很喜欢阿莉埃蒂。头发散下来的时候很好看,用小夹子把头发固定上、腰间插着一根大头针时又很像一个小女侠。第一次遇见翔的时候,阿莉埃蒂出门去寻月桂叶,那也许也是她第一次遇见人类。她是借物一族,需要从人类那里“借”来东西得以生存。
很讨厌阿春,如果没有她,也许阿莉埃蒂一家还能继续住在这里。这家伙还敢把心脏不好的少爷锁在房间里,胆子也真是够大,就不怕少爷出事?她又有什么权利禁锢阿莉埃蒂的妈妈,还想把阿莉埃蒂一家人都抓起来?
翔说他想保护阿莉埃蒂的时候,很感动。他从小心脏就不好,太多事情不能做,所以当他觉得他能够去保护小小人的时候,他该是多么的开心。所以他不顾危险,一定把窗台上的阿莉埃蒂保护好,不怕发狂一般的乌鸦;所以他不顾危险,翻窗户、想方设法帮阿莉埃蒂去找她的妈妈,还替阿莉埃蒂打掩护转移阿春的注意力;所以他不顾危险,跟着尼亚跑啊跑,去和要搬往另一个地方的阿莉埃蒂告别。而且在翔的帮助下,最初几乎把阿莉埃蒂当猎物的尼亚最后也把阿莉埃蒂当成了朋友,告别之时,阿莉埃蒂摸了尼亚的鼻尖,尼亚还很开心的喵了一声。
其实,也很喜欢斯皮勒,他也是借物一族的小小人,看得出来,他喜欢阿莉埃蒂,最后以送出的浆果作为礼物表明心意,阿莉埃蒂也收下了这个礼物,希望他们两个最后能在一起,这样小小人更有可能继续存活。
希望翔做了手术之后,能够一直好好的,翔也说了,阿莉埃蒂给了他生存的勇气,希望这种勇气能带给他力量,让他好好的,希望翔以后也能找到他可以一直保护的她。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观后感3
昨日的暴雨漫城,今凉爽了甚多,头顶淡淡的蓝天,像着了冷色调般梦幻,吹面甘冽的夏风,夹杂着丝丝趵突泉的清甜,从树叶到脚踝,从耳畔到心田。仰望45度的云彩,依稀看见梦想!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看了许久,其实也没几周,只是匆忙的生活总觉时光飞逝。静坐周日静谧的黄昏,一些莫名的感觉四面飞奔汇聚,谨以记之。
一、借的是尊严
小阿莉为母亲的生日提前准备了月桂及紫苏叶(很香很香),被一只名叫尼亚的猫咪追逐,冒着被人类发现的致命危险,蹦蹦跳跳回到家中。小阿莉共采(此处用采而不是借)了三种花:月桂叶、紫苏及无名。母亲凑鼻紫苏叶,随口幸福的说道,如果家里有方糖(为什么是方糖,而不是白糖,大抵因为微观的糖块就是方的,而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个颗粒),就可以做紫苏汁了。
斯夜,父亲便带着小阿莉外出借方糖,哦!还有纸。一路飞檐走壁,从地板下来到主人的厨房,只取一粒方糖。在借纸的过程中被身患心脏病来到郊外术前疗养的翔发觉,惊慌下弄丢了方糖,错失了借纸,首次的借物之旅糟糕至极,父亲则是替小阿莉承担了失败的责任,值得我们学习!
相信存在借物一族且亲眼目睹的翔将一颗方糖归还于小阿莉家的窗台,小阿莉告诉了父母,惊慌的父母开始筹备搬迁。而她却不以为然,善良的她开始怀疑母亲说的,祖父被青蛙吃掉的故事,眼前这个孱弱的人类,真的.那么坏吗!
方糖终于还是被蚂蚁围攻了,小阿莉不想欠谁的,这是家族的传承,包括这个人类小男孩的馈赠。毅然赶走蚁群,又一次冒险将半块方糖归还人类,这是良知的考验,这是尊严的捍卫,这也是借物一族的高贵。
剧末,小阿莉才接收了翔——这个人类小男孩赠与的方糖,同时,也用自己的发夹作为交换。翔得知妈妈为借物族还保留着一套从英国定制的豪华别墅,却一直想赠与小阿莉一家,可小阿莉一家还是在小土著的帮助下举家搬迁,另择可以看海的新家。
借,不是贪婪的获取,更不是无功的受禄。
二、自古多情缘多病
少年翔患了严重的心脏病,需静养。然郊外的静谧与心灵的柔弱才能感应大自然的微妙,体察物类万千的玄奥;也是因为多病,才能不惊小阿莉的借物,才能全心帮助小阿莉救回妈妈,才能用最真的心,惺惺相惜般呵护这位拇指姑娘。当然,这绝不仅仅因为多病。
慢脚步,俯察自顾,你会发现树叶也会唱歌,风也会哭泣。小阿莉是幸运的,遇见了翔,也是极其不幸的,所有的亲戚族员都被人类毁灭。世俗的管家阿春则是人类典型的代表,报告灭鼠队,想活捉小人一族邀功。翔是我们的美好的愿望,是我们理想中的自己,是我们内心道德的追求。
如果不是翔因病,多愁善感,可能不会在意小阿莉的细微的感受。如果不是孱弱,大步流星,可能不会发现小阿莉,发现生活里的美好,错失救人与自救的良机。
三、万物有情,学会善待
开头追着小阿莉的尼亚,我是有点担心,万一追上了怎么办。后来小阿莉举家搬迁,也是尼亚偷偷报信,翔一路追奔,才完成了最后的相见,互道珍重。
小阿莉成了翔心的一部分,也更加坚定了后日的手术,倍增了活下去的勇气;小阿莉落下了感恩的泪,赠予了自己的发夹,头发抖开的一刹那,美极了。与小土著一起,举家乘着一个铜壶,乘风破浪,伴着晚霞,去寻找面朝大海的新家!
中国有句老话叫:“惯子如杀子”,意思是过分地宠爱孩子就等于在“杀”他。《一个小偷和他的妈妈》这个故事中的母亲就不明白这个道理,结果把儿子给“杀”了。
大致意思如下,有一个贪心的孩子偷了他同学的课本带回家,他母亲不仅不责怪反而夸奖他。这就让这个孩子有了第二次贪心的机会,第二回他又偷了同学的一件上衣拿给母亲,母亲非常高兴,更加称赞他。
他于是一天天养成了惯偷他人物品的恶习。等这孩子后来长大成人了,胆子更大了,就开始偷更贵重的物品。直到最后他在偷贵重物品的时候被当场抓住了,双手反绑着被押上刑场。
故事读到这里我就在想,这都怪这个当母亲的没有尽到责任,当这个男孩第一次把课本偷回来的时候,如果当时能责备他,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教给他正确的做人的道理,就不会落到今天这种下场。
想到这里,前几天在小卖部发生的一幕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一位长得很清秀的小女孩竟然偷拿了小卖部阿姨的'橡皮、铅笔、中性笔等等,被阿姨发现了,在教育这位小女孩。周围小朋友都对这位小女孩投去了异样的眼光,我也是一样的心情,不明白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恶习,不知这位小女孩的家长知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恶习,如果原先不知道,通过这件事情知道后,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改掉这样的恶习。
恶劣的习性都是从小养成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娇宠自己的子女,使子女养成了恶习,恶果可是由孩子自己承受,希望悲剧不要重演。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
《小偷家族》读书笔记1
吁,终于看完了,小小的一个短篇,却看得我很压抑,要是时间可以停留在他们去海边的时候该有多好啊,泛着亮光的海水,蓝蓝的晴空,牵手,欢笑,太美好了,就是小说的封面描绘的那样吧,但是啊,美好的时光总是像那由于海水翻滚而产生的泡沫一样,稍纵即逝……
我可以承认在看的途中一度觉得那个家庭里,比如说奶奶和啊治他们的三观很不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偷盗这件事情,实在是匪夷所思的很。但是,或许是我天生的同情心泛滥起来了,看完整本书之后,我只觉着,要么,还是让他们这样三观不正下去吧,虽然好像会毁了两个孩子,但是,他们这个家庭起码还是完整而幸福的吧?最后的结局,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太过沉重了,信代的能干和母爱是让我感动的,最后的自揽罪责和坦白让我佩服,真是个很果敢很厉害的女子呢;啊治虽然懒惰而失败,但他对祥太的感情还是真挚地让我无法义正言辞地去责备他;奶奶很好啊,厚脸皮的老顽固,可能不是真实存在在自己身边,我竟然从文中看出她的顽皮可爱了,还有她给纪亚暖脚的事情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都是很可爱的很讨人欢喜的老太太呀;纪亚似乎没什么可说的,我只希望她最终可以明白奶奶的那份真心;祥太啊,一个聪明又有良知的孩子,相信未来会前途无量吧;最后就是超可爱的我们的凛酱啦,全文最惹人心疼的角色,小小的年纪啊,她的亲生母亲真的超级不合格,而且眼神也太不好了吧,竟然没有认出来这个落入凡尘的小天使~最后的她还是回到了那个不能称之为家的“家”,我很替她难受,几个月的时间,老天戏剧性地给她带去了一个玻璃罐子的贝壳和袖扣,还有大海和星空,我不知道这对于一个重回噩梦的孩子来说,到底是慈悲还是残忍,或许她会更加难以忍受那样糟糕的生活,又或许,她会在贝壳里发现新的星空大海,发现新的天空和希望,但,究竟会如何,谁又知道呢……
《小偷家族》读书笔记2
分两次读完了这本小说。
从初读时对主人公偷窃行为的不屑一顾、对他们家庭成员的疑虑重重、对只靠奶奶一人养老金谋求生活的不耻……
到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入,对人物有了新的认识。
奶奶的孤寂和热心,帮助这帮人一起维持生计,也感受到了他们带给自己的温暖,并且收留了抢走自己丈夫的女人的孙女,到底也算是个善良的老人。
“爸爸阿治”曾经帮助“妈妈信代”摆脱家暴。
“妈妈信代”,真心对待这些孩子,使“偷来”的小姑娘过了一段不用忍受家暴的家庭时光。
“儿子祥太”被心中的善良唤醒,回归正轨 。
以小说的形式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也令读者感受到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借用书中的语言,“你以为你生下了孩子,你就是他的母亲了吗?”。
家庭环境对人的成长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如果能够处理得好,它只是一个过去时;如果处理不好,将用一生和它作斗争。
对于自己成长的原生家庭,我们无从选择,快乐也好,悲伤也罢,通通已成为既往史,放下,去拥抱一个自己可以把控的现在,去创造一个自己期许的未来,给爱人和孩子营造一个更好、更温馨、更舒适的现有家庭。
《小偷家族》读书笔记3
19年看完的第一本书,想说点儿什么
把一个家庭联系起来的到底是什么,萦绕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又是什么,爱跟血缘没有关系。其实《如父如子》也在表达这些。第一次接触到《小偷家族》是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电影心得,了解之后在书单记下了这本书,一直拖到现在才看。六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祖孙三代,像极了幸福的一家人。读的时候我其实挺恨领完工钱和领完保险金就去柏青哥的阿治和初枝,本就窘迫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去赌博,阿治的懒惰,教孩子偷窃让我更不理解。可是现在想想去柏青哥也许是他们在当时糟糕透顶的生活中唯一的一点儿娱乐,在需要处处躲避的日子中唯一的可以放任自己的时光,懒惰的阿治是因为要保护这个“家庭”而不能出去找正经工作,教孩子偷东西正如后面阿治自己所说“因为我别的也没什么能教他们的了”。
像蚂蚁一样生活的人哪有什么自尊而言啊,可他们依旧努力的生活着。世上本就没有完全的正义,也不是所有事都会有一个圆满的大结局。最后去叫凛酱的肯定是阿治吧,或许阿治可以把她重新“救”出来,或许不会,因为凛酱只有在这个家才能有充足的物质条件好好生活,阿治经过祥太的事情已经明白这一点了,不过仅仅是能够经常隔着栅栏叫一叫凛酱就够了。他们肯定还会再一起去看海的吧,五年后,十年后……
《小偷家族》读书笔记4
我读是枝裕和作家的第一部作品也就是此书《小偷家族》,前一段时间阅读了,但是我还是对此书有点蒙懂。今天结合看了同名电影,心中的情感久久难以抑制,不愧捧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读过了文字再结合电影中一个个情节,那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正是因为作者的笔风细致,柔中有刚,直击人心才造就了如此优秀的小说。
这一家6口人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却因为巧合或者是机遇走到了一起。对整个家庭情感是充满了爱跟矛盾的,每个人的品质无法一概而论!他们总是想着能够以偷盗做为生存的手段,这一方面是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同时也是在这不体面当中,他们也会给予爱的温暖,他们把可怜,孤寂的有里带回了家,后来还是有把她送回去的的行动,只是有里在原生家庭里根本得不到爱,而是受尽了百般虐待。最终有里还是加入了小偷家族当中,她也被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的爱包围着,这应该比她原生家庭幸福多了吧!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了这个家庭成员心地的善良。所以善恶并没有分界线。
由于有里的一次失手,祥太为了保护她,而从高处坠落。就这样这个家庭从此开始走向破碎的道路,每个人的命运都有所不同。
《小偷家族》读书笔记5
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有着不一样的两面性,谁也不明白谁的痛苦,正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身为局外人你没有资格去对别人的事指指点点。在偌大的社会空间有着从小就出生在“罗马”,含着金汤匙的王子和公主,自然也有着在底层生活水平堪忧的穷苦人…生活水平的极端不同,造就了世界的两极化。
小时候在玲琅满目的玩具面前,大部分的人都要考虑再三买与不买,确实也羡慕着不要费脑直接买买买的人,也的确忽视过站在橱窗外只能看不能买的那些可怜人。
也许穷人的可怜之处,就是在意一旦没有了经济来源,不仅自己会遭殃,就连一家人都会处于一种低谷期,也并不是他们对家人的疏远,而是长期的精神压迫,让他们首先担心的是经济的问题,其次才是家人的归属感…
对于他们来说,顶梁柱就是家中最重要的,可能他的一份微薄的工资看似不起眼,却是支撑这个家走向未来的唯一,顶梁柱要是没有了经济来源,对于这个家会是致命的打击。
正所谓前半生用命换钱,后半生用钱换命。
小偷家族,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作者充满矛盾的思考,家族,本来应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力量的存在,是一个团体,也是一个不灭的希望。我很难想象,小偷家族中成长的孩子们…在原生家庭影响下的他们一代一代以偷东西为生,那是什么可悲的念头……
结局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小偷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劳而获,在故事里却有着不一样的悲伤,反思和悔悟到最后都只能是一场空梦,人们看似简单温柔但也有着小小的私心,希望这个世界可以更加美好,人生的国度也越来越温柔。
《小偷家族》读书笔记6
你很难去评价书中人的是非对错。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正直无私,崇高伟岸的人格。大多是在现实世界竭力挣扎的平凡人物。书中这几个在现实中毫不起眼的小人物,用他们内心最大的善意,去对待自己遇到的毫无血缘关系的“家人”。方法手段虽几近荒唐和可笑,但你不得不承认,易地而处,在自己尚且自顾不暇的生活境况下,你有没有他们这种决心和毅力,勇敢地承担起另一个不幸的人的人生?权衡过后的选择才是真正得选择,也是最能彰显人性的选择。正如信代所想的:选择过后的羁绊,才是最牢靠的。
小偷家族,不仅是阿治和祥太的以偷为生的谋生手段,更寓意着这一家6口的一切都是偷来的——名字是别人的,母亲是别人的,儿子是别人的,奶奶是别人的,孩子是别人的,但这偷来的名分和情感如此真实而美好。这一家子毫无血缘的人,在窘迫而贫穷的现实里,互相温暖,彼此慰籍,比那些有着真正亲属关系,却淡漠无情的人更像家人。书中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伤痛,他们选择用自己的力量去治愈别人的伤痛,从而治愈自己。
偷来的一切终不长久,偷来的美梦总会清醒。如果可以,但愿我们都能抓紧属于自己的真实生活,珍惜身边人,用自己最大的善意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大概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小偷家族》读书笔记7
信代是最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人,有情有爱有担当,虽然她从小到大都很悲催,饱受家庭暴力,但是她不失本心,阿治杀了她前夫结束了她的痛苦,所以面对阿治这个如此不堪的男人时她还是愿意担当所有的责任,一直到结局她都没变。
由里和祥太两个小孩就不说了,和活生生现实中的孩子一样,相信大人畏惧大人,但又不失人性最光辉的善良本质。长大后祥太应该会成为太古屋商店老爷爷那样的人,由里估计会是下一个信代。
奶奶此人不好说,从各个方面讲都不算好人,她爱赌博偷东西,感情受伤之后一直走不出阴影并且报复心强,她感觉所有人遗弃了她,她去敲诈前夫的儿子带走亚信(这个可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亚信),拒绝民政部门的救助,她不能和亲生儿子儿媳很好相处,她一生孤寂,是信代她们的出现让她有了家的归属,她最后说的那句谢谢你们可以说明一切。她人生的闪光点在于对由里和亚信的关爱。
阿治,浪子一个,又懒又笨又偷又赌,但是都遮不住他人性中的善良,他是六个人中最大的悲剧,最后看似他是最自由的那个,其实他是羁绊最深的那一个。
《小偷家族》读书笔记8
“偷”走的是爱与陪伴!
这是一本不厚的小说,充斥着现实的残酷与人性的温暖。一家五口人,住在一间被高层住宅楼包围的平房里,环境感觉有些压抑。
小说从“父子俩”的超市作案开始,这与书名中的“小偷”相呼应。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这个家族里的每个人有着鲜明的家庭身份,奶奶,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只不过女儿从未叫过妈妈,儿子从未叫过爸爸。
母亲决定“偷”回同样受到家暴的小女孩,希望从她身上弥补自己受到的伤害,从那时开始,这个表面上其乐融融的家里开始不平静。他们给小女孩重新起名字,理发,买新衣,躲避新闻上寻人,大家一起吃饭,一起玩游戏,一起听烟花,还一起去了海边。尽管收入绵薄,靠着“奶奶”的养老金生活,但给人一种虽然脱离现实,却温馨、快乐、这样生活也不错的感觉。
大家没有血缘关系,却都因为自身的不幸聚集到了一起,相互取暖,相互陪伴。剧情发展到这里,似乎这些不幸的人都得到了慰藉,然而,高潮还在后面,这些大人们都各自心怀鬼胎,最终这“偷”来的安逸还是要还回去的。这些大人们的世界有着无尽的仇恨和无奈,而最可怜的是三个或即将成年、或年纪尚小的孩子。他们被“偷”来之后,受到的教育是:商店货架上的东西还没有主人,上学是不能在家学习的孩子才要去的。年纪最小的小女孩,还不明白什么是非对错,就学着哥哥的行为从货架上“偷”走东西,多么令人不忍心啊。
大人的行为和话语,对孩子是潜移默化的改变,这家人给了孩子足够的爱,却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最讽刺的是,商铺的老板一直都知道男孩的偷盗行为,却从未制止,大概是出于同情,而看到这么天真的小女孩也受到这样的指使,老板终是忍不住上前揭穿。
我想,这家大人的内心深处是充满善意的,而在经历了人间的丑恶、暴力、背叛之后,他们想要奋力反抗,却用错了方式。但愿这个世界能再少一些恶意吧,让每个人心上的伤痕再少一些。作者:黑猫的时光机
《小偷家族》读书笔记9
缓慢而平静,无声而直击心灵。全片没有爆发的情绪场面,幸福和忧伤都是缓缓叙述而来。狭窄的房子住着五口人,他们善于偷窃,他们没有各自的房间,一家人挤在一起心也是那么紧密。
奶奶初枝被前夫抛弃,无依无靠。在日本这种,女性婚后自动转变为家庭主妇的社会风俗里面,可以说是地位是极低,没有工作,自然也就没有收入。若被男人抛弃,面临着他们的,也许是跟欧巴桑一样的处境。但她依然供奉着她的前夫,在这狭小的屋子里面,这个将她抛弃掉的男人,依然占有一席之位。她依然坚持每个月去一次前夫家里,挂名纪悼前夫。在我眼里,包含着各种矛盾复杂的目的。
大房子,富裕安稳的生活,这些原本应该是属于她的,她前夫应该带给她的。欣喜的一点是,她并没有把怨恨带到下一代。但却依然每个月领他们的钱,貌似是一种被抛弃后的报复性心理,特别是在生存环境落差如此大,前夫的儿子和自己的女儿现状强烈的对比之下。
她打听前夫孙女,离家出走与自己共住一起的亚纪的时候,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一幕。亚纪父母掩饰了她离家出走的事实。这与玲玲的家庭,在玲玲离家2个月都没有报走失一拍而合。这一点引申出去要说的就变得很多了。
记得在看过一些外国人的评论,说日本人比较“虚伪”。他们太注重礼仪礼节,表面功夫都做得非常足,而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感受,面具戴得很牢固。这两个家庭孩子走失,都没有去报案。我觉得有一点共通点,就是碍于面子,不想让丑事外传的这种心态。而玲玲家更多了一点,就是他们并不想要这个孩子,这个导演一直一直潜在要告诉我们的信息。
初枝离世之前说过一句,谢谢你们啊。确实,这个各个被社会遗弃的人凑成的家庭,有着无比的温暖,多次让我感动不已。这句谢谢,应是为自己本应孤独无助地度过余生,但却还能感受到现在这个家庭带来的温暖而发出的吧。
信代,这是全片中塑造出来最成功的角色让我哭得最多的一个角色。从她紧紧地抱着玲玲,种种细说什么才是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忍不住。更准确来说,应该是从“他们打你,并不是因为你不好”这句开始我就开始掉泪了。从各种琐碎平凡的小细节上,满溢着母爱。她同样也是一个饱含着各种矛盾的角色。“收养”两个孩子,出发点是基于善良。祥太是在作案中过程中发现被父母遗漏在车内的孩子,而救出来的。玲玲是在她家门前听到里面的'吵闹声,不忍将她重新带回到这个不停地伤害着玲玲的家庭而收留下来的。但其中,还夹杂着后怕要负担“诱拐罪”的法律后果,和满足不孕的自己,母爱能得以舒展的一点点私欲吧。种种复杂混合的情感而推动出来的种种看似平淡,正常的举动。她的爱是伟大,但依然是带着一点私心。这也是人的共通点吧。
祥太从他的目光可以看出他羡慕同龄孩子,能结伴上学,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11岁孩子,他向往知识,向往学习。故事发展的导火线,是杂货店老伯伯的话,不要再让妹妹干这些事了。他开始对自己行为的对与错存疑,他试图要向“父亲”求助。但父亲对他说的话无动于衷,因此而导致出后面的举动。他意识到偷东西是不对的,他不想让妹妹再去偷东西,他不想让妹妹也沦陷到这种错误的生活中去,他开始反抗,对这种生活的反抗。最后的这些看似失智的行为,是他内心对这种无奈生活发泄性的叫喊,是他的挣扎。他的矛盾在于,即使意识到对与错,但他爱这个家,同时地挣扎想改变,想摆脱现在的生活。
由里,玲玲这个选角选得太好,这个小演员选得不能再好。光是看她的样子你就会自然产生一种怜爱的冲动。过分懂事的5岁女童,安分乖巧让人怀疑是否是因为长期受暴力对待而变得处处谨慎。受着家庭给予各种不公对待却亦然会懂得怜爱他人。问题家庭下的儿童,这是个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悲角。如同片尾一样,带来的只有无力感。警示着我们要做点什么。在生孩子之前,是否做好了,要付上一辈子责任担当的准备?还是只是一时的兴起,头脑发热,被欲望所支配。
治是临时工人,职业小偷。没有文化的社会底层人士,做着小偷小摸的行业却有着善良的心。为什么要教一个孩子去盗窃一直回响在我脑中。是啊,为什么要教一个孩子去盗窃。在最后面对警察,还是选择了放弃孩子,逃逸。爱与私心,总是矛盾的存在。这个角色也许会在日后的日子带给我不一样的启示吧,现在还没有太多深入的思考。
到最后,亚纪一个富裕家庭的女儿,离家出走,选择与爷爷的前妻共住,将她视作亲奶奶一般。这些举动的动机是什么。是因为觉得富裕的生活都不是应得的吗?是为奶奶的被抛弃而作出的赔罪?也许是对亲生奶奶这个家庭破坏者的嫌弃,而更去亲近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她给自己起的花名是妹妹的名字,胳膊上有和尤里一样的伤疤,或者从这点入手,可以解开她离家出走的种种行为的动机所在吧。不过我觉得无需去过分解读。这个角色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反映当今日本社会,青年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被家人遗弃、被社会抛弃的一群人,聚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只有在黑夜中,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他们的快乐带着伤口,他们的浪漫还结着痂。
整部电影看似平淡,却点点滴滴都充斥着人性体现的作品。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有更深的体味。各种错综复杂的背景,剧情,使我的感情变得相当复杂,毕竟我还是个血肉之躯,还是会受情绪牵动,还是无法抛弃人性。
《小偷家族》读书笔记10
抬头望不见烟花,低头听不到枯寂。一个家庭从重组到聚散,唯独不变的,是一种近乎荒诞的温暖。那种荒诞的温暖幻化为四季。
是春日坐着地铁望去一片油绿,是夏日不息的风扇和骤雨。是秋日里不盛的枯枝与原野,是冬日大雪过后的车站与告别 …
你留我宿于蜗居之中,教我偷窃。我学会了偷窃,却未曾想以偷窃为一生过活。你让我叫你一声爸爸,却隔着车窗被遗憾湮灭。
所有人都在误会,所有人也都在生恨。可所有人,都没有机会去遗憾。
一个没有血缘作支撑的家庭,表面上融融其乐,但一直在试探与磨合,随时会分崩离析。
整本书就像是一颗裹着糖衣的苦药,你越嚼就会越难过。是枝裕和以善作其表,而全程都在克制着表达恶。既没有把善的一面刻意放大,引人以同情和怜悯。也没有对恶的一面尖峰直指,加之道德审判。
他们或自私,或卑劣。从盛放,到寂灭。都从未刻意的雕琢和造作。
不存在分明的黑白是非,也不存在绝对的生死对错。
各有各的归途,各有各的清平。同舟时就及时欢幸,缘尽了便任其凋零。
“聚似一团火,散似满天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27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