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资助让梦想有希望读后感摘录80条-读后感

梦想读后感1

传说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带来了一个美丽的盒子,里面装着斑斓的梦想。可是在一生之中,有许多人只能看着那些美好的梦想,却无法打开盒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把隐形的钥匙,只是很多人没有运用。现在,去找那把钥匙吧,打开盒子,实现我们的梦想。

一名男子给小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小男孩,他的父亲是个收入微薄的驯马师,全家的生计只能勉强维持。

有一天,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理想写下来。

晚上,小男孩写了一篇长达7页的作文,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理想,还画了一幅画来表现自己的整个计划:有庄园,有牲畜,有土地,还有他想住什么样的房子……总之,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未来的憧憬中。

第二天,他将作文交给了老师。老师却将作文评为不及格,并留了一句话:“放学后来找我。”

小男孩去找老师,并且问他:“为什么给我不及格?”老师说:“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要想得到你想要的,需要很多条件,更需要很多钱。你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老师接着说:“如果你回去写一个更实际一些的目标,我将重新给你打分。”

小男孩回家想了很久,最后决定将原来的作文原封不动的交给老师。他对老师说:“您可以给我不及格,但我要保留我的梦想。”

故事讲完后,男子对小朋友说:“这个故事里的小男孩就是我,现在,我们就在我梦想中的房子里,在我梦想中的庄园里,当年的作文我仍然保留着。”他说:“两年前我的这名老师带着30个学生来参观我的庄园,临走之前,他对我说:“我给你当老师的时候,我是一个梦想夺掠者。这些年,我剥夺了多少孩子的梦想。幸运的是,你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触颇深:对,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守护自己的梦想,就像那句话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把隐形的钥匙,只是很多人没有运用》所以,让我们推开梦想的大门,走向属于你梦想的道路,感受梦想的七彩光芒!

梦想读后感2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我十四岁了。如果说十四岁以前的我对世界一直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那么从十四岁开始,我就睁开了双眼来看世界,原来世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它要我去读懂它,了解它,它让我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梦想……

在学习科学后,我知道了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在那浩瀚的太空里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星球,从而梦想着能像杨利伟那样到太空翱游,在太空里眺望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那多么惬意啊!在学习英语后,我又产生了一种梦想,梦想自己能用流利的外语与外国友人交谈,能听懂电视和广播里的英语讲座和新闻,能看懂英文版的《今日中国》,那该多好啊!在学习语文后,我又被课文中那优美的语段所吸引,梦想自己能成为一名文学家,下笔如有神,那多么潇洒啊!

梦想永远是那么美好。有人曾说过,梦想是希望的开始,梦想是创造的源头。但光有梦想,而不去实现,那只能成为一种空想,只是纸上谈兵,只是南柯一梦。梦想需要我们去努力追求,所以我们只有勤奋学习,让梦想变为我们前进的目标。

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就把十四岁作为我实现梦想的开始吧。从今天起带着我的梦想去努力,去攀登。我想,总有一天我会美梦成真。

梦想读后感3

我们的青春是重要的,语文有许许多多的人会在青春时期“断了命”;或者又说青春是给以后的人生铺下了毯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只要看看你脚下的毯子是红是绿,是新是旧就可以大概的了解到你的青春是否迷茫,又或者停滞不前。

梦想是远大的,也是显而易见的。梦想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但是,一两天之内,是能建立梦想的。有的人的青春不迷茫,所以她的梦想很容易就能建立,但那些停滞不前的那些人,想要建立起梦想就要努力了!

我的梦想就是想当一个歌手,把动听的歌唱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人们听。当然,有这样的梦想是好的,但是现状是:我要好好读书。只有读书好了之后,才能完成这样的梦想。

但每次我看课外书,想增长些知识的时候,我的上眼皮和下眼皮就会打一个kiss,使我慢慢陷入梦境中。这次,我看书时,由于是中午,中午是我最不喜欢睡觉的时候,所以我上眼皮和下眼皮还牢牢的待在原定位置。我的是《小酒吧里走出的爵士歌王》。那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青年人的梦想,那个青年是纳京高。纳京高青年时期长年累月地坐在一个小酒吧里弹奏钢琴。有一次,因为顾客的建议,纳京高不得已的唱了一小段。哪知道他不唱则已,一唱惊人,大家都被他那流畅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吸引了。从此纳京高走上了歌坛。

要不是那次偶然的开口一唱,纳京高可能永远地坐在酒吧里做一个三流的演奏者。其实,我们每个人从事的事业不一定是最适合我们的工作。当我们熟悉了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害怕变化。我们就在时光的流逝中失去了自己真正的才华。开阔视野,多去尝试一下,或许你会在别的领域做得更好。

年轻是生活最大的资本,因为青年可以做任何尝试,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承受失败。

固然,尝试就意味有失败,但从哲学上讲,未知的世界就有并且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因而失败是正常的,失败更是可贵的。失败的积累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个人生阶段。

梦想读后感4

《一千零一夜》该书经过每一个小故事来说明道理,让读者深切领悟人生的道理。并且,道理没有用明确的字眼来表明,而是让你自己领悟出。

《一千零一夜》该书给我讲的道理有:

《国王山鲁亚的故事》说明了不要轻信别人,做任何事都要经过思考;《洗染匠和理发师》说明了“得人恩果千年记”,而以怨报德、忘记别人对你的恩,以“仇”来“报答”别人,这种人可耻、可恨;《珍珠的故事》说明了做好事,不仅别人受益,自己也会开心起来;《一碗甘蔗汁》说明了智慧往往能扭转乾坤;《小偷和商人》说明了“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你肯悔过,朋友和亲人都会帮助你;《狐狸和狼》、《宰相和蚕豆小贩》说明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当你遇到困难时,曾受恩于你的人也会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猫和老鼠》说明了规律是无法因为任何而扭转的,即使不分昼夜地祈祷能够改变,也是白费力气。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松鸡和乌龟》说明了贪图安逸的生活,会使自己醉生梦死……

让梦想守望着你,因为梦想是创造之母,是激情燃烧的资源,有梦想的人能把潜力化为动力,而一个人的潜力到底有多少?任何人、甚至自己都不知道……

梦想读后感5

每个人都有梦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而没有梦想的人的人生将是空虚的。但梦想总是随着思想的前进而改变的。

小时候,总是希望快点长大,早点去学校上学。来到了学校又总是想着寒假与暑假。放假时,自己和同学们的欢笑又浮现在眼前。初中梦想考上好高中。到了高中又希望进入好大学。长大了想出人头地,找一个好工作。总之梦想就是这样,在不同的位置里都有着不一样的梦想。梦想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梦想成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梦想就是坚持到底!

我感谢我的梦想!因为它,是我奋斗的动力;因为它,我尝到全力以赴的美好;因为它,我懂得了坚强;更是因为它,我尝到成功的喜悦!尽管充满着困难,我会把它当我实现梦想的垫脚石,一步步攀登上去……

梦想,因为曲折而变得更充满意义!朋友,对自己的梦想坚守到底,总有到达成功的彼岸。尝到那份付出汗水,泪水后的甘甜……

梦想读后感6

梦想是火,点燃人生的精彩;梦想是水,滋润心田的枯燥;梦想是光,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梦想是粒开心果,实现梦想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

33岁的山东女孩王亚平,她是神舟十号上的唯一的一位女宇航天员。33岁的她在神州十号飞起的那一霎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她从23岁时就幻想能成为一名遨游太空的宇航天员。这个从年前就以杨利伟为榜样的女孩,不懈努力,最终也实现了梦想。

梦想就是动力。这句话在一名13岁的伞队队员付丽娟身上验证了。付丽娟每天都要进行长达6小时的高强度训练,每天的长跑让她累的躺倒在地上。但是,她一想到自己的梦想,就算再怎么苦,再怎么累,再怎么难熬,也要咬紧牙关,硬挺过去。她知道,此刻不努力,之前所经受的一切苦,都将前功尽弃。她单单就为了一次跳伞,坚持到自己精疲力竭。

有的人想当大老板,有的人想成为一名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而我想当一名旅行者,走遍全国各地。但无论梦想是大是小,都得靠自己的坚持不懈,要付出汗水甚至是泪水才能实现。

梦想只是心灵的'一颗种子,看似渺小,却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合适的温度和土壤中,就会发芽,冲开所有的障碍物,抬头挺胸,长的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最终硕果累累

我也正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我相信,有梦想,生命就会丰富多彩。同学们,奋斗吧,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让自己心中的那颗充满希望与美好的种子开花结果,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梦想读后感7

深沉忧郁的紫,那是浪漫的标志;生机勃勃的绿,那是生命的象征;洒脱的红;那是青春与梦想的颜色。

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拥有无限激情,怀揣着红色的梦想,一步一步向心中最璀璨的梦驶去。

教师——多么神圣而光荣的职业啊!有人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把老师比作园丁,默默无闻为祖国的花朵灌输营养,让花朵们萌芽,生长,绽放出最耀眼的颜色;有人把老师比作太阳,用激情和光热洒向大地,让人们感受到无限温暖。我却说老师比蜡烛伟大,比园丁、太阳无私。也许,只能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老师了。

梦想,绝不是一时想起,而在于一个人对梦想的诚挚和追求。

从小,我就与教师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刚上学时,爸爸牵着我稚嫩的小手走向神圣而又圣洁的校园时,当我看着空旷的操场、陌生的环境,一种想哭的冲动油然而生。这时,一位和蔼可亲的阿姨向我走来,微笑地对我说:“你是新来的学生吧?不用怕,我是这里的老师,你以后有什么事可以来找我。”说完,还不忘给我一个灿烂的微笑。如盛放的寒梅,她的微笑隐隐传香;如春来的细雨,她的笑泌人心脾;如纯洁的仙子,她是那样的光彩熠人。那个微笑,就如滑过我指尖的温柔,那一刻,我的生命因这个微笑而春暖花开。那时,我就立志:我一定要做一位教师!

四溅的水滴中盛载着我们最初的梦幻,阳光射过,折射出色彩斑斓的颜色——那是我梦想的颜色绽放的花朵。

这本书的全名是《让梦想扎根——一群青年人的成长与对话笔记》,是社区伙伴编著的。可能很多人一看到这个名字就会和我之前的想法一样,这是写社区伙伴做的志愿者项目的,是写一些志愿者在一些ngo机构怎样成长的,那么对于我这种不是很关注教育方面的人来说,可能就会错过这本书了。

我是先看了目录,第一章是“归去来兮:逆流而上的返乡青年”。就是“返乡青年”这个词吸引了我,一个是因为平寨在做返乡青年创业的尝试,我也一直在关注;另一个就是今年去金波,有意无意的听说了一些村子里年轻人的婚姻问题,即现在村子里的女孩子要么出去读书,要么出去打工,但一般都不会再回到村里结婚,就直接嫁出去了,所以就导致真正在家务农的男青年反而找不到老婆。没想到时至今日,连成家都成为了要离开家乡的理由!确实,我们也了解到很多男青年在外成家而不再回村,家里父母在村务农的情况,我一次又一次的想:二三十年以后,当这些四十岁左右的父母年老的时候,还有谁来种地呢?因此,我想了解书中的返乡青年是怎样的状况?他们是因何动力而返乡的?返乡后干什么呢?

而整本书更让我惊喜的是,全书基本全选用了“对话”的形式来呈现一些议题的讨论,所以我们看到的全部是书信、博客甚至面对面谈话的节选,非常真实、朴素和具有可读性。但她的局限性也正在此,由于篇幅的限制,很多可以深入讨论的话题,总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可即使这样,她却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和可以借鉴的形式。因为对话的人仍在继续,我们以后有机会或许可以亲见本人;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对话的形式,让同路人不再孤单,至少我本人就很奢望能有一位对话的对象。

回到书的内容。第一章主要是节选了几位曾经在城市受到高等教育,并在城市生活过、困惑过、挣扎过的人,因为对于乡村生活的想象和对土地深深的感情,而最终选择回乡务农的故事,里面有一些人物的名字已经很熟悉了。让我激动的就是他们坚实迈出了梦想的第一步,虽然他们每一步都走的很艰难,很挣扎。相信也有很多人(至少包括我)也都有一个“农庄梦”,最后却由于各种原因而未付诸实践或像第三章所写的那些人一样,选择通过别种方式来接近自己的梦想(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其原因就像书中所说的“返乡青年绝对不是也不该是一种浪漫的想象。我们必须带着一种纠结的心情去面对,然后充满疑惑、愧疚、挣扎地在这里扎根。这与下乡服务或单纯地住在乡村但收入其实是依附城乡经济的人绝对不同。”更难得可贵的是,书中特意安排了两位女性返乡者,而且是嫁入其他农村成为了当地媳妇,她们与自己、农村社区、家庭之间的张力更大。之前“绿耕心芽儿”在微博上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当时不知如何回答,通过这一章节的故事也可窥一斑吧。

同时,我也想到平寨种老品种的村民,他们和文中的返乡者的最大不同,我想是在于这些返乡者是自愿自觉的选择亲近土地的,而村民是被迫的,是生活压力所迫,即使他们现在生态种植也是如此,所以他们更关注米是否能卖出去,是否可以提价以及是否可以尽量多种,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关注过土地的变化,他们是否真的对土地有感情?而书中的安金磊所探索的“土地禅”让我震撼,或许它是小概率事件。可对村民个人意识层面的关注,我觉得是我们在做项目中所忽视的',或者做的不够的,其实意识层面一旦打开,对土地友善,对生命友善,心中有爱就会懂得感恩!生态种植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更不是为了我们种,而是为了世世代代种!所以我也建议这本书中的故事可以讲给村民听,这本书可以推荐给杰锋看。而关于和村民的关系,第二章写的更具体。

第二章是写社区支持农业的,选的依然是爱农会的例子,但却不是系统介绍爱农会的运作模式的。而只是从几个实习生的实习角度出发,通过和他们的谈话和讨论揭示了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的方法。

还记得,07年我们对城乡合作的美好想象吗?就像文中他们提出来的“健康农业”的概念一样,“健康就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状态,关注的不只是食物蔬菜是否有机,而是如何让城市和乡村,让消费者和农民之间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认识和关心。”我们当时没有做到的,在爱农会却得以实现。

他们没有做组织,而是一直坚持和单个农户合作,慢慢的通过自己影响农户,也通过他们来拉动农户和消费者的关系。他们让农户认识到自己种的东西是好的,变得越来越自信,让农民和自己和消费者成为朋友,便对对方有了责任,就不存在质量监督的问题。他们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更看重的是村民怎么看待土地和为什么要生产健康的粮食,最后能走在一起的都是有缘人。他们和村民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我们是做组织的,所以我们往往一旦和村民建立了初步的关系之后,就急于推动组织工作,之后再与村民的关系就几乎只限于与领袖的关系了,这个也是我自己要反思的。和村民成为了真正的朋友,也才会更多的从村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给村民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就像周锦章所说的他也被村民骗过,但他却不会生气,因为他理解村民的处境。当然,他们也和村民做交易,就比如他们给村民的价格就挺有意思:刚开始给市场价,之后再进行考察,直到建立信任关系,于是便有了信任价。同时,他们还通过价格来调控,如他们鼓励村民连片种植,就会根据种植地周边的环境来考虑给不同的价格。

第三章主要是写真正扎根在NGO做工作的工作员和志愿者的,因为他们还是从实习生/志愿者项目出发的,所以他们更多选择的依然是以前的志愿者/实习生。这部分就和我们很相近了,里面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当初的挣扎和压力,困惑和选择。其中,也着重讲了“乡建中心”的例子,那种公社的生活离我很陌生,但那种青春的朝气却让我很激动!

其实在第二章,实习生们也谈到个人与社会、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前我也很不习惯我们的这种工作模式,把生活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直到我来到四川才慢慢的把这种模式也理解为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我还有其他方面要适应,但我也发现我越来越享受这种生活方式。包括第三章开始主要介绍一些扎根一些与农村项目有关的NGO的志愿者,其实也应该包括工作员。我们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NGO似乎已经变成一个越来越让人纠结的行业,既爱又恨,因为我们也都曾经或正在面临着所谓理想与现实的选择。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判断:“我跟这个领域的联系,已经不仅仅是项目、活动、工作那么简单,朋友在这里,专心投入的热情在这里,甚至信仰也在这里,完全的割裂,心要放在哪里?没有了心,如何投入?投入又为了什么?”

第四章,是讲中国、台湾和泰国各地有关青年人培养的案例的,只能说希望这个平台越办越好,让更多的青年人在这个平台上更懂得自己!

篇一:梦想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面前,梦想读后感。”这是我读《生活的镜子》一书中的短文《梦想》摘录的,是一位实现了梦想的盲人对他的老师和同学们说的一段话,从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五十年前他的三十一位幼儿园学生的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梦想不等于成功,不经过努力,即使有着最远大的梦想也会化为泡影,只有通过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五十年后的戴维在给布罗迪老师的信中写道“从写那篇作文开始,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放弃过。”不难想象,作为一个盲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需要付出比常人大多少倍的努力?他需要有多么顽强的意志来战胜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与戴维相比,命运对于我们是多么的厚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美丽的`梦想在嬉戏的童年中悄悄地溜走呢?想到这儿,我感到很惭愧。

在学习和生活中谁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令我惭愧的是,我在困难面前低头,没有勇气面对挫折。上小学以来,我的体育一直都很差,总觉得体育锻炼太苦太累,夏天爸爸带我去游泳,我怕呛水放弃了;早上爸爸带我去跑步,我觉得被窝里更舒服;妈妈说我既然喜欢呆在家里那就做仰卧起坐吧,我没做几个就没力气了,直到上学期,我这个连续三年的三好学生终于因体育成绩不达标而名落孙山,为此我着实难过了好一阵子,可又能怪谁呢?一位盲人都能挑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有什么理由埋怨上苍呢?不是有很多残疾人在运动会上夺魁吗?我一个正常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战胜眼前的困难,对自己灰心失望呢?

成功与胜利总是和艰苦奋斗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切胜利都是拼搏出来的,美好的理想,必须依靠坚强的毅力去拼搏才能实现。任凭通往理想的道路,有无数的艰难险阻,但我一定要登上峰顶,去领略胜利的喜悦。我要牢记一句话:胜利是拼搏出来的!是啊,拼搏孕育着胜利。我要让理想插上拼搏的翅膀,在明媚的春光里向前奋飞!

篇二:梦想读后感

你们读过《生活的镜子》中的《梦想》吗?你想不想知道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想法吗?那我告诉你吧。这篇文章我读了一半时,觉得戴维这个同学怎么会实现儿时的梦想,当上了内阁大臣?而别的同学怎么会没实现儿时的梦想,让我更奇怪的是有的人居然还没有身份。

读完这篇文章我才知道,戴维虽然是个盲童,但是他没有被自己的弱点吓倒,而是一直向他的梦想去努力,没有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只有一直把梦想记在脑子里,从未放弃过,经过他不断地努力,所以他成功了。我也不知不觉得想起了我的梦想,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人人喜欢的主持人。

主持人的要求很高,我知道要想当上一名主持人就应该像书上提到的戴维那样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要把梦想牢牢地记在脑海里,不能忘记。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要想成功的当上一名主持人我得先改正缺点,比如:上课要专心听,做作业不能拖拉,又要认真,又要快。要有的口才,要多看课外书,使自己掌握得知识更加丰富,让自己更聪明,为将来当一名主持人打好基础。但愿我也能像戴维一样,实现自己梦想。

篇三:梦想读后感

自从我读了《生活的镜子》这本书以后,对我的启发甚大。我懂得了:生活,是一个丰富开阔的大课堂。生活的际遇表面似乎很偶然,好像是由地域的不同导致的。实际上这是必然,是由人的观念造成的。要记住:机会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而生活是一场场无形的考试,每个人的言行表现都是在为自己的人生答卷打分。

我读了里面的文章,被深深地吸引了。其中有一篇是――梦想。是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这之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在你面前。而且自己的梦想要由自己去实现,才会有真正的价值。

我还学懂了:责任,其实是一个严肃的诺言。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失误总是在所难免,但如果面对失误能自觉主动地承担责任,积极有效地弥补过失,结果将会大大不同;失去的是一时的利益,得到的美德是一生的财富;科学的精神是求实,科学的目的也是求实。撒谎,是可怕的精神癌症!;朋友也有好坏之分,有诚信的人不会为了个人的利益,出卖自己的朋友;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这本书是知识的海洋,告诉了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生活的镜子》,谢谢你给我带来了知识。因为知识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知识,比一切更重要,不是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331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