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描写河水的诗句优美文案-诗句

形容“山水景色优美”的诗句有哪些

仙境胡秉言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蝶自来。

曲径闲幽宁静雅,身居愉悦赛仙哉。

描写山水的诗句

【优美句子第1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优美句子第2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优美句子第3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优美句子第4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优美句子第5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优美句子第6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优美句子第7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优美句子第8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优美句子第9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S226;书江西造口壁》))

【优美句子第10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优美句子第1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S226;蒹葭》)

【优美句子第2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优美句子第3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优美句子第4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优美句子第5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优美句子第6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优美句子第7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优美句子第8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诗中河

【优美句子第1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S226;关雎》)

【优美句子第2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优美句子第3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优美句子第4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优美句子第5句】: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木兰辞》)

【优美句子第6句】: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优美句子第7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优美句子第8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优美句子第9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优美句子第10句】: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优美句子第1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优美句子第2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优美句子第3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优美句子第4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优美句子第5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优美句子第6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优美句子第7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优美句子第8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优美句子第9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优美句子第10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优美句子第2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优美句子第3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优美句子第4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优美句子第5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优美句子第6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优美句子第7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优美句子第8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优美句子第9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优美句子第10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形容山水风景优美句子诗词有哪些

仙境 胡秉言 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蝶自来。

曲径闲幽宁静雅,身居愉悦赛仙哉。

描写三峡山水优美的诗句

三: 江北赤甲山艳若丹江南白盐山粉琢银装。

此地江面最不足,万水汇聚,破门而出,气势极为壮观,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三峡险: 瞿塘峡峡口称夔门,长江进入峡口后,江水奔腾,水势湍急,夺门直下,确是“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气势异常雄伟险峻。

杜甫三峡名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李白三峡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自古以来,三峡就被喻为长江的珠冠。

骚人墨客,无不浓墨重彩,状而绘之。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杜甫《长江二首》)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阁夜》) 李白也没有少写三峡:“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峨眉山月歌》更是家喻户晓。

孟郊的《巫山曲》“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也点出了峰奇山重之特色。

在当代,写三峡的更是不乏其人,“峨眉高万仗,夔巫锁西风。

江流关不住,众水尽 朝东。

”(陈毅《咏三峡》) 郭沫若的诗则把三峡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万山磅礴水浊莽,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间似欲两相扶。

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无。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回望三峡 江水悠悠。

当危崖耸峙、如刀劈般的夔门迎面扑来,屏障般遮在两旁,原本 极开阔的视野忽地局促起来。

平缓的江水顿如脱缰野马,拥挤着、跳 跃着,咆哮奔腾,那掩映在绿荫中的白帝城几乎是一闪便从船舷旁留 在了船后。

就像古诗里说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

——在许多次与三峡失之交臂后,三峡,就 这样打开她兀立的大门,任长江将我们送入一页画幅。

该是天下诸多秀峰都聚集到这里,夹道迎候大江东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蕴涵更在山水之外。

在许多日 子之后,我才更真切地体会到,那时,我是在长江画卷中最壮美的一 幅中行进。

啊,三峡

船行峡中,群峰对峙,峭壁嵯峨,飞岩如削;仰望高空,万峰攒 天,天光一线;俯视江面,云落峡底,浪花飞卷。

山是骤然凝结的水, 让人想起雄奇、伟岸,想起男子汉那坚实的胸膛;水是奔腾飞跃的山, 让人想起纯美、坚韧,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

中学时读南朝文学 家盛弘之《荆州记》中对三峡的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身临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间,长江劈夔门,切巫山,夺路东去。

船首翘望,眼 看一座山峰横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脚,江水 一弯,又是一条闪着亮光的水路。

在这峰回水转中,我们行进着,仰 神女风采,读兵书宝剑,品牛肝马肺,江水流过巴楚的悬棺栈道,流 过崖间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伴随着历史的年轮,那一个涟漪接一个涟 漪,走向前方。

峰峰岭岭,险峻迤逦,演绎着岁月的沧桑。

夜深了,客轮缓缓地行驶着。

岸边的青山化作了一张黛色的剪纸, 并不时闪过一簇簇灯火。

江心的航标灯一明一暗地眨着眼睛从船舷旁 掠过,几道强烈的探照灯光划破夜空,从船顶射向江面,更衬托出江 夜的安宁。

此时,唯有船身微微颤抖着,偶尔晃动几下,使人感到脚 下正踏着滚滚波涛。

夜幕下,江风絮语般抚慰着每一个人。

也许正是饮三峡水,登三峡峰,三峡两岸竟诞生了那么多为理想 义无反顾的人:赋《离骚》、作《九歌》、敢《天问》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亲的王嫱,力主抗辽,订立澶渊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准都从这里走进历史;巴楚、蜀吴凭借三峡天险,征战厮杀,周而往 复,描述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

更有李白、杜甫等迁客骚人到此游 历吟咏,留下传世诗章,这一切决不该是偶然的。

人们向往三峡,赞 誉三峡,除却三峡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还是三峡那自在坦然的风 骨,空灵清静的境界,那种含天容地的苍莽大气。

我知道,这里面有 对理想的憧憬,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追求,对世间一切永恒的主 题的依恋。

正是涵盖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古往今来众多的 沧桑,三峡才有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这种超乎自然的灵气。

比方那兵书宝剑峡,江北陡崖石缝中的“兵书”,其实是古代悬 棺葬遗物,那宝剑则是绝壁上凸现的岩石。

大自然的杰作与人类的劳 动如此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也只有三峡才有如此魅力。

我真不知该 赞叹大自然的创造力,还是人类的想象力。

行舟三峡,不时会看见一条河从山间流出,融入长江。

也许是一 个序曲,在进入巫峡之前,先游览了被称为“小三峡”的大宁河。

大 宁河绿峰滴翠,浅水腾浪,一支竹篙撑出一片景致,虽说刚下过一场 雨,湍急的河水也浑黄浑黄,但与三峡相比,她终究是一个小家碧玉, 丝毫没有那种飞扬的气度,那种大器和胸怀,就连河水也黄得太浓、 太艳。

或许,她可以从另一个美学层面上反映三峡的壮美,而正是有 了这许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峡才有容乃大,更凸现了一种趋势和 力量。

走过瞿塘、巫峡,进入了“西陵滩如竹节调,滩滩都是鬼见愁” 的西陵峡,在这里,江水更加躁动不安,惊涛拍岸,显示出一种急于 摆脱羁绊的欲望,腾越,奋争。

人们预感到,这种腾越和奋争将预示 着一个新的境界的出现。

于是,到了江汉平原上。

在这里,一切都豁然开朗。

长江成了没 有岸界的湖,平缓、安稳,似乎在经历了一番苦苦奋争,挣脱了枷锁 之后,从神经的最敏感处一下子。

放松下来,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肤都得到抚慰。

此时,我才惊讶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几乎伸开手臂就能触及的江岸,那危悬半空,似乎随时会掉下 来的山岩,那划得船底“格登格登”作响仿佛要刺穿船体的暗礁,都 一幕幕闪回在大脑中,我蓦然醒悟:这一张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着一种哲学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凝重是人之所为,带有诸多矫情,而三峡 的凝重却极自然,显现出一种凛然之美。

回望三峡,观赏风光,寻访 古迹,聆听传说,灵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静,无疑受到一次极好的 洗礼。

不知怎的,回望三峡,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块 汉字。

那凌空飞架的点,那单刀直入的撇,那天马行空的横,那陡峻 壁立的竖,那峰回路转的折。

以及历尽沧桑的大篆,循规蹈矩的楷书, 温和活泼的行书,狂无羁绊的章草,都在三峡活活地演绎成一种力度, 一种动感,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可以说,一个三峡,蕴含了中国汉字 的精华,抑或说汉字便是对三峡精髓的形象写照。

解读汉字,需要有 三峡的丰富蕴涵和量度;而破译三峡,同样需要心与灵的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

曾经在落日时分立于黄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余韵。

宽阔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线,托着橙色的夕阳,那夕阳格外圆,格外大,光 线也柔柔的,紧牵着人们的双眼,远没了正午时分的骄横,显得那样 和蔼,那样慈祥。

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诗:“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那份平和得近乎残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热泪盈眶。

我强烈地意识到,在这片国土上,能与长江比肩的大概 只有黄河。

可黄河现在每年断流都超过100 天,“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许多时候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三峡尚在。

在离开长江若干年,当许多景观都烟飞烟散,而三峡那诸多风光 的细枝末节却化作一幅心灵的写意,尤其在在陨灭了许多浮光略影, 过眼风云之后。

我不能想象三峡大坝筑成后,三峡将是一种什么样子,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今天,观赏三峡都是一种幸福,回望三峡更是 一种幸福。

此时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回望三峡 江水悠悠。

当危崖耸峙、如刀劈般的夔门迎面扑来,屏障般遮在两旁,原本 极开阔的视野忽地局促起来。

平缓的江水顿如脱缰野马,拥挤着、跳 跃着,咆哮奔腾,那掩映在绿荫中的白帝城几乎是一闪便从船舷旁留 在了船后。

就像古诗里说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

——在许多次与三峡失之交臂后,三峡,就 这样打开她兀立的大门,任长江将我们送入一页画幅。

该是天下诸多秀峰都聚集到这里,夹道迎候大江东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蕴涵更在山水之外。

在许多日 子之后,我才更真切地体会到,那时,我是在长江画卷中最壮美的一 幅中行进。

啊,三峡

船行峡中,群峰对峙,峭壁嵯峨,飞岩如削;仰望高空,万峰攒 天,天光一线;俯视江面,云落峡底,浪花飞卷。

山是骤然凝结的水, 让人想起雄奇、伟岸,想起男子汉那坚实的胸膛;水是奔腾飞跃的山, 让人想起纯美、坚韧,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

中学时读南朝文学 家盛弘之《荆州记》中对三峡的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身临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间,长江劈夔门,切巫山,夺路东去。

船首翘望,眼 看一座山峰横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脚,江水 一弯,又是一条闪着亮光的水路。

在这峰回水转中,我们行进着,仰 神女风采,读兵书宝剑,品牛肝马肺,江水流过巴楚的悬棺栈道,流 过崖间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伴随着历史的年轮,那一个涟漪接一个涟 漪,走向前方。

峰峰岭岭,险峻迤逦,演绎着岁月的沧桑。

夜深了,客轮缓缓地行驶着。

岸边的青山化作了一张黛色的剪纸, 并不时闪过一簇簇灯火。

江心的航标灯一明一暗地眨着眼睛从船舷旁 掠过,几道强烈的探照灯光划破夜空,从船顶射向江面,更衬托出江 夜的安宁。

此时,唯有船身微微颤抖着,偶尔晃动几下,使人感到脚 下正踏着滚滚波涛。

夜幕下,江风絮语般抚慰着每一个人。

也许正是饮三峡水,登三峡峰,三峡两岸竟诞生了那么多为理想 义无反顾的人:赋《离骚》、作《九歌》、敢《天问》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亲的王嫱,力主抗辽,订立澶渊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准都从这里走进历史;巴楚、蜀吴凭借三峡天险,征战厮杀,周而往 复,描述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

更有李白、杜甫等迁客骚人到此游 历吟咏,留下传世诗章,这一切决不该是偶然的。

人们向往三峡,赞 誉三峡,除却三峡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还是三峡那自在坦然的风 骨,空灵清静的境界,那种含天容地的苍莽大气。

我知道,这里面有 对理想的憧憬,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追求,对世间一切永恒的主 题的依恋。

正是涵盖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古往今来众多的 沧桑,三峡才有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这种超乎自然的灵气。

比方那兵书宝剑峡,江北陡崖石缝中的“兵书”,其实是古代悬 棺葬遗物,那宝剑则是绝壁上凸现的岩石。

大自然的杰作与人类的劳 动如此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也只有三峡才有如此魅力。

我真不知该 赞叹大自然的创造力,还是人类的想象力。

行舟三峡,不时会看见一条河从山间流出,融入长江。

也许是一 个序曲,在进入巫峡之前,先游览了被称为“小三峡”的大宁河。

大 宁河绿峰滴翠,浅水腾浪,一支竹篙撑出一片景致,虽说刚下过一场 雨,湍急的河水也浑黄浑黄,但与三峡相比,她终究是一个小家碧玉, 丝毫没有那种飞扬的气度,那种大器和胸怀,就连河水也黄得太浓、 太艳。

或许,她可以从另一个美学层面上反映三峡的壮美,而正是有 了这许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峡才有容乃大,更凸现了一种趋势和 力量。

走过瞿塘、巫峡,进入了“西陵滩如竹节调,滩滩都是鬼见愁” 的西陵峡,在这里,江水更加躁动不安,惊涛拍岸,显示出一种急于 摆脱羁绊的欲望,腾越,奋争。

人们预感到,这种腾越和奋争将预示 着一个新的境界的出现。

于是,到了江汉平原上。

在这里,一切都豁然开朗。

长江成了没 有岸界的湖,平缓、安稳,似乎在经历了一番苦苦奋争,挣脱了枷锁 之后,从神经的最敏感处一下子。

放松下来,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肤都得到抚慰。

此时,我才惊讶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几乎伸开手臂就能触及的江岸,那危悬半空,似乎随时会掉下 来的山岩,那划得船底“格登格登”作响仿佛要刺穿船体的暗礁,都 一幕幕闪回在大脑中,我蓦然醒悟:这一张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着一种哲学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凝重是人之所为,带有诸多矫情,而三峡 的凝重却极自然,显现出一种凛然之美。

回望三峡,观赏风光,寻访 古迹,聆听传说,灵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静,无疑受到一次极好的 洗礼。

不知怎的,回望三峡,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块 汉字。

那凌空飞架的点,那单刀直入的撇,那天马行空的横,那陡峻 壁立的竖,那峰回路转的折。

以及历尽沧桑的大篆,循规蹈矩的楷书, 温和活泼的行书,狂无羁绊的章草,都在三峡活活地演绎成一种力度, 一种动感,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可以说,一个三峡,蕴含了中国汉字 的精华,抑或说汉字便是对三峡精髓的形象写照。

解读汉字,需要有 三峡的丰富蕴涵和量度;而破译三峡,同样需要心与灵的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

曾经在落日时分立于黄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余韵。

宽阔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线,托着橙色的夕阳,那夕阳格外圆,格外大,光 线也柔柔的,紧牵着人们的双眼,远没了正午时分的骄横,显得那样 和蔼,那样慈祥。

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诗:“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那份平和得近乎残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热泪盈眶。

我强烈地意识到,在这片国土上,能与长江比肩的大概 只有黄河。

可黄河现在每年断流都超过100 天,“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许多时候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三峡尚在。

在离开长江若干年,当许多景观都烟飞烟散,而三峡那诸多风光 的细枝末节却化作一幅心灵的写意,尤其在在陨灭了许多浮光略影, 过眼风云之后。

我不能想象三峡大坝筑成后,三峡将是一种什么样子,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今天,观赏三峡都是一种幸福,回望三峡更是 一种幸福。

此时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回望三峡 江水悠悠。

当危崖耸峙、如刀劈般的夔门迎面扑来,屏障般遮在两旁,原本 极开阔的视野忽地局促起来。

平缓的江水顿如脱缰野马,拥挤着、跳 跃着,咆哮奔腾,那掩映在绿荫中的白帝城几乎是一闪便从船舷旁留 在了船后。

就像古诗里说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

——在许多次与三峡失之交臂后,三峡,就 这样打开她兀立的大门,任长江将我们送入一页画幅。

该是天下诸多秀峰都聚集到这里,夹道迎候大江东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蕴涵更在山水之外。

在许多日 子之后,我才更真切地体会到,那时,我是在长江画卷中最壮美的一 幅中行进。

啊,三峡

船行峡中,群峰对峙,峭壁嵯峨,飞岩如削;仰望高空,万峰攒 天,天光一线;俯视江面,云落峡底,浪花飞卷。

山是骤然凝结的水, 让人想起雄奇、伟岸,想起男子汉那坚实的胸膛;水是奔腾飞跃的山, 让人想起纯美、坚韧,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

中学时读南朝文学 家盛弘之《荆州记》中对三峡的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身临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间,长江劈夔门,切巫山,夺路东去。

船首翘望,眼 看一座山峰横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脚,江水 一弯,又是一条闪着亮光的水路。

在这峰回水转中,我们行进着,仰 神女风采,读兵书宝剑,品牛肝马肺,江水流过巴楚的悬棺栈道,流 过崖间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伴随着历史的年轮,那一个涟漪接一个涟 漪,走向前方。

峰峰岭岭,险峻迤逦,演绎着岁月的沧桑。

夜深了,客轮缓缓地行驶着。

岸边的青山化作了一张黛色的剪纸, 并不时闪过一簇簇灯火。

江心的航标灯一明一暗地眨着眼睛从船舷旁 掠过,几道强烈的探照灯光划破夜空,从船顶射向江面,更衬托出江 夜的安宁。

此时,唯有船身微微颤抖着,偶尔晃动几下,使人感到脚 下正踏着滚滚波涛。

夜幕下,江风絮语般抚慰着每一个人。

也许正是饮三峡水,登三峡峰,三峡两岸竟诞生了那么多为理想 义无反顾的人:赋《离骚》、作《九歌》、敢《天问》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亲的王嫱,力主抗辽,订立澶渊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准都从这里走进历史;巴楚、蜀吴凭借三峡天险,征战厮杀,周而往 复,描述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

更有李白、杜甫等迁客骚人到此游 历吟咏,留下传世诗章,这一切决不该是偶然的。

人们向往三峡,赞 誉三峡,除却三峡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还是三峡那自在坦然的风 骨,空灵清静的境界,那种含天容地的苍莽大气。

我知道,这里面有 对理想的憧憬,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追求,对世间一切永恒的主 题的依恋。

正是涵盖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古往今来众多的 沧桑,三峡才有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这种超乎自然的灵气。

比方那兵书宝剑峡,江北陡崖石缝中的“兵书”,其实是古代悬 棺葬遗物,那宝剑则是绝壁上凸现的岩石。

大自然的杰作与人类的劳 动如此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也只有三峡才有如此魅力。

我真不知该 赞叹大自然的创造力,还是人类的想象力。

行舟三峡,不时会看见一条河从山间流出,融入长江。

也许是一 个序曲,在进入巫峡之前,先游览了被称为“小三峡”的大宁河。

大 宁河绿峰滴翠,浅水腾浪,一支竹篙撑出一片景致,虽说刚下过一场 雨,湍急的河水也浑黄浑黄,但与三峡相比,她终究是一个小家碧玉, 丝毫没有那种飞扬的气度,那种大器和胸怀,就连河水也黄得太浓、 太艳。

或许,她可以从另一个美学层面上反映三峡的壮美,而正是有 了这许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峡才有容乃大,更凸现了一种趋势和 力量。

走过瞿塘、巫峡,进入了“西陵滩如竹节调,滩滩都是鬼见愁” 的西陵峡,在这里,江水更加躁动不安,惊涛拍岸,显示出一种急于 摆脱羁绊的欲望,腾越,奋争。

人们预感到,这种腾越和奋争将预示 着一个新的境界的出现。

于是,到了江汉平原上。

在这里,一切都豁然开朗。

长江成了没 有岸界的湖,平缓、安稳,似乎在经历了一番苦苦奋争,挣脱了枷锁 之后,从神经的最敏感处一下子。

放松下来,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肤都得到抚慰。

此时,我才惊讶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几乎伸开手臂就能触及的江岸,那危悬半空,似乎随时会掉下 来的山岩,那划得船底“格登格登”作响仿佛要刺穿船体的暗礁,都 一幕幕闪回在大脑中,我蓦然醒悟:这一张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着一种哲学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凝重是人之所为,带有诸多矫情,而三峡 的凝重却极自然,显现出一种凛然之美。

回望三峡,观赏风光,寻访 古迹,聆听传说,灵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静,无疑受到一次极好的 洗礼。

不知怎的,回望三峡,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块 汉字。

那凌空飞架的点,那单刀直入的撇,那天马行空的横,那陡峻 壁立的竖,那峰回路转的折。

以及历尽沧桑的大篆,循规蹈矩的楷书, 温和活泼的行书,狂无羁绊的章草,都在三峡活活地演绎成一种力度, 一种动感,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可以说,一个三峡,蕴含了中国汉字 的精华,抑或说汉字便是对三峡精髓的形象写照。

解读汉字,需要有 三峡的丰富蕴涵和量度;而破译三峡,同样需要心与灵的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

曾经在落日时分立于黄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余韵。

宽阔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线,托着橙色的夕阳,那夕阳格外圆,格外大,光 线也柔柔的,紧牵着人们的双眼,远没了正午时分的骄横,显得那样 和蔼,那样慈祥。

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诗:“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那份平和得近乎残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热泪盈眶。

我强烈地意识到,在这片国土上,能与长江比肩的大概 只有黄河。

可黄河现在每年断流都超过100 天,“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许多时候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三峡尚在。

在离开长江若干年,当许多景观都烟飞烟散,而三峡那诸多风光 的细枝末节却化作一幅心灵的写意,尤其在在陨灭了许多浮光略影, 过眼风云之后。

我不能想象三峡大坝筑成后,三峡将是一种什么样子,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今天,观赏三峡都是一种幸福,回望三峡更是 一种幸福。

此时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汹汹涌涌,奔奔腾腾,峡峡滔滔滚滚。

逆水西陵峡口,黄牛灯影。

牛肝马肺崆岭,怎敌那

兵书宝剑。

青滩险,泄滩阻,昭君出塞何时归

屈子天问可解

神女峰,白云绕无应答。

十二峰过,巫山可曾回首

滟澦无踪,风箱怎吹万壑

夔门孤自雄立,川水突、莽莽苍苍。

这景象,怎心潮澎湃可言

客轮穿越长江三峡时,客轮上的人只有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的份,那时胶卷相机那有现在数码相机随心所欲啊

那次我没上“托孤”之地的白帝城;只在丰都鬼城停了半天。

同时在丰都的江滩上捡来了一块挺大的圆圆的长江石,有点重,到现在还放在家。

作为心中之珍。

下回给称一下重量。

丰都城就有闲时另写之了。

三峡我还会去的。

那是三峡情思的召唤;那是激荡的长江水的盛情;那是半缘山水半缘空的路径。

以元稹的诗作结尾: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句子

急急急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优美句子第4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优美句子第5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优美句子第6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优美句子第7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407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