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中运用比喻的文案-诗句
一、 古诗中运用比喻的诗句
一、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二、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三、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五、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六、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七、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八、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九、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十、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十一、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二、 运用比喻的诗句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李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处:贺知章《咏柳》)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忆江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三、 古诗中运用比喻的诗句
北风其凉,
雨雪其雱1。
惠而好我2,
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3?
既亟只且4!
北风其喈5,
雨雪其霏6。
惠而好我,
携手同归7。
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8,
莫黑匪乌。
惠而好我,
携手同车。
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
译 文
北风寒冷猛吹到,
大雪飞扬满天飘。
你和我是好朋友,
携起手来一块跑。
哪能舒缓再犹豫?
事情紧急快出逃。
北风呼呼透骨凉,
大雪飘飘白茫茫。
你和我是好朋友,
携起手来归他邦。
哪能舒缓再犹豫?
事情紧急快逃亡!
没有红的不是狐,
没有黑的不是乌。
你和我是好朋友,
携手乘车同离去。
哪能舒缓再犹豫?
事情紧急快逃出。
注 释
一、雨(yù玉)雪:雨雪。雨,作动词。雱(pánɡ旁):雪盛貌。
二、惠:爱也。
三、虚邪:宽貌。一说徐缓。邪:通徐。
四、既:已经。亟:急。只且(jū居):作语助。
五、喈(jiē皆):疾貌。一说寒凉。
六、霏:雨雪纷飞。
七、同归:一起到较好的他国去。
八、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莫,无,没有。匪,非。狐狸、乌鸦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狐狸比喻为男性伴侣,将乌鸦视为吉祥鸟。
【赏析】
《毛诗序》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从诗中“同车”来看,百姓是泛指当时一般贵族。方玉润认为是贤人预见危机而作(《诗经原始》),王先谦认为是“贤者相约避地之词”(《诗三家义集疏》)。其实,《诗序》所说诗旨不误,当是一首反映贵族逃亡的诗。
诗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个字。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意在反覆强调北风的寒凉。而改“雨雪其雱”为“雨雪其霏”,无非是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密集。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也是强调逃离的意向。复沓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虚其邪”,虚邪,即舒徐,为叠韵词,加上二“其”字。语气更加宽缓,形象地表现同行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语言富于变化,而形象更加生动。
北风与雨雪,是兴体为主,兼有比体。它不只是逃亡时的恶劣环境的简单描写,还是用来比喻当时的虐政。后面赤狐、黑乌则是以比体为主,兼有兴体。它不仅仅是比喻执政者为恶如一,还可以看作逃亡所见之景。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意蕴丰富,耐人玩味。
朱熹《诗集传》说此诗“气象愁惨”,指出了其基本风格。诗三章展示了这样的逃亡情景:在风紧雪盛的时节,一群贵族相呼同伴乘车去逃亡。局势的紧急(“既亟只且”),环境的凄凉(赤狐狂奔,黑乌乱飞)跃然纸上。让人悚然心惊。
古乐府中的《北风行》诗题即效本篇,鲍照拟作中直接采用《北风》原文:“北风凉,雨雪雱。”《古诗十九诗》(“凛凛岁云暮”篇)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数句,盖亦本于此诗。唐代李白有《北风行》,也明显受到《北风》的启发。由此可见《北风》一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应该是有些关于雪的.
四、 春天的现代诗运用比喻
(现代诗〕把春天遗忘
春夜无人的庭院
轻轻的风儿在梦中歌唱
听,有人远去天涯的脚步声
有人又回到了故乡
如果我的枕畔有一片月光
今晚我便无法安眠
只因那心里还有她的倩影
在舞动我沉寞的眼神
每次仰望蓝天
云都飘往日落的地方
每次拥抱黑黑的夜
星都在最远处闪烁
想在灯下流几滴眼泪
又怕泪水反射昨日的心碎
离开温暖的软床
却不知道春天在等待着谁
你就在明亮的窗下
想着春天的爱
想着秋天的霜
想着一切甜美的花香
我已在梦醒的路上
偷偷地哭
悄悄地笑
慢慢地把自己的心遗忘
遗忘给春天
遗忘给思念的烛光
或是寂寞的希望
五、 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如果有帮到您 请给予好评 谢谢拉#^_^#祝您愉快
六、 现代诗运用比喻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一、揣摩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较好方法。例如胡适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碧蓝的天空,有鸽群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作者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静优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二、把握情感。
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丰神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在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正是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读后,每一个读者都会被感染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赏析技法。
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是经过多年的摩挲砥砺,在实践中已经使大家觉得是最方便、最熟练、最能得心应手的,可以拈来随手随心应用。淘沙拣金,去粗存精,诗歌大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横溢才华。这些精美的诗篇既体现在诗篇的形式上,包括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表现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恰当贴切的表现技法,无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等。例如著名诗人邵燕祥在《致空气》这首诗里,就运用了大胆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征手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其特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等,在对空气这一时刻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语言的品味。例如著名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话,虽短小却警醒世人,表明作者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渴望光明,自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语言含蓄隽永,深刻蕴藉。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要把眼界放宽、切莫孤芳自赏。孤芳自赏的含义是: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很显然,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墙角花朵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语言使用准确恰当,贴切生动。理解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之妙,不仅知道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而且懂得了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够从更高层面上去把握和鉴赏诗歌。
祝你成功!
七、 含有夸张、拟人、比喻的诗句,每类6句以上.
夸张:一、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五、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八、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拟人:一、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三、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唐,李峤《中秋月》) 四、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唐,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五、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六、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赠董大》) 八、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唐,杜甫《绝句》) 九、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唐,白居易《放言五首》) 十、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比喻: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三、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四、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五、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六、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4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