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比喻礼尚往来的文案-诗句
一、 求《诗经》里表示对朋友、老师、长辈的感谢的句子
《淇奥(yù)》
瞻彼淇奥,绿竹猗( yi )猗( yi)。
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zé)。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远望弯弯淇河旁,绿竹青翠叶婆娑。
文采奕奕那君子,好像细切细磋过,似已精琢细磨。
光彩照人多勇武,德行显赫美名播。
文采奕奕那君子,永不忘却记在心。
远望弯曲淇水岸,绿竹青翠叶婆娑。
文采奕奕那君子,美玉充耳光闪烁,帽缝镶玉如星火。
光彩照人多威猛,德业显赫美名播。
文采奕奕那君子,永不忘却记心窝。
远望弯曲淇河岸,绿竹有如栅栏密。
文采奕奕那君子,德行精纯如金锡,高贵如同圭和璧。
心胸开阔多美好,斜倚重较在车里。
善于诙谐来谈笑,却不刻薄把人欺。
二、 古代反映礼尚往来的文章,急用
“投桃报李”,出自《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是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三、 比喻相互赠送礼物或礼尚往来的成语有哪些
一、投桃报李[tóu táo bào lǐ]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二、互通有无[hù tōng yǒu wú]
通:往来。拿出自己多余的东西给对方主,与之进行交换,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出处:唐·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三、以礼相待[yǐ lǐ xiāng dài]
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九回:“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
四、有来有往[yǒu lái yǒu wǎng]
指对等行动。所指因文而异。
出处:陶行知《怎样做小先生》十一:“你既虚心的请教他,他也会虚心的请教你。最好的教育是有来有往。”
五、报李投桃[bào lǐ tóu táo]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六、桃来李答[táo lái lǐ dá]
比喻互相酬赠。
出处:语出《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七、有无相通[yǒu wú xiāng tōng]
互通有无,互相接济。
出处:宋·文天祥《刘定伯墓志铭》:“朋友有无相通,急难于我乎赴。”
八、你来我往[nǐ lái wǒ wǎng]
指亲朋好友之间交往频繁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
四、 “诗经”中最唯美的句子有什么
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译文:赞颂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
五、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译文: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喂马一束青青草,那人品德似琼英。
六、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译文: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寓意是要知恩图报;也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七、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译文: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今夜究竟是哪夜?见这好人真欢欣。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52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