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园读后感精练66句-读后感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然而,如何落实课标要求,却非一朝一夕之功。看了《遗传因子的发现》一课的教学,在如何进行“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方面做了不同的尝试,给我们呈现了表面相似,实则在教学思想上有质的不同的两节课,让我在学习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思考本模块的设计思路、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与实施途径,的确让人受益非浅。以下是对课堂的思考与反思:
一、在教学设计方面
必修二模块是以科学史为主线展开教学的,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之一是“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体现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即,究竟是教“科学史”,还是用“科学史”来教,显然,更重要的是“科学史”中所蕴涵的科学思想方法,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尤其是创新的科学思想才是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关键。因而,在教学中,以分离定律的发现为载体,借助对经典实验的层层剖析,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将实验过程分解成紧密相关、层层深入的探究问题串,一个问题解决了,又引发出新的问题,在学生心中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使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保持兴奋,将“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的学习(
二、在教学策略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强调了“做”中学,如:两人小组有一朵豌豆花,先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豌豆花的特点,再让学生尝试去雄,了解杂交实验的操作,体会孟德尔做科学实验时的严谨和勇于创新。又如: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学生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从中体验孟德尔假说的合理性。孙老师在教学中也设计了学生活动的环节,试写出对一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解释(遗传图谱),考虑到这是本节的'难点,教师用学案的方式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应该说这一策略是十分合理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反思
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的重要环节之一来自他大胆的假说,这也是科学家之所以能超越前人、形成新的理论体系的关键。例如;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可能有几个?尝试用1个、2个、3个字母……来表示,然后用图解的方式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进行分析,看能否进行合理的解释。或许在出错的过程中,学生能更信服孟德尔假说的合理性,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分离定律。教师应该大胆地挑战自己,只要坚持,并不断学习、内化,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其实也是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应该坚持的方向。
今年暑假,我将《安徒生童话》又读了一遍。《安徒生童话》的内容真是太丰富了,每看一遍都给我以不同的感受,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有的让我明白了的历史;有的让我明白了助人为乐;有的让我明白要学会勤劳勇敢,要学会热爱生活;有的让我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这次重读,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豌豆荚里的豌豆》。
一个豌豆荚里有五粒豌豆,它们成熟后被一个小男孩当作子弹射了出去,最后一粒飞到了房顶小屋窗前的木板上,落进一道缝里,缝里有苔藓,有泥土。
在那间阁楼里,住着一位贫苦妇女,她有一个非常秀丽的女儿。这个小女孩病得很厉害,在床上已经躺了一年多了,她妈妈认为上帝马上就会带走她。
第二年春天,那粒落到缝里的豌豆借助一点点的阳光、雨露顽强地生根发芽了,小女孩非常高兴,她把它当作了自己的一个小花园,她看到小豌豆长得很旺盛,相信自己也会好起来的,连太阳也变得非常暖和了。随着小豌豆的'茁壮成长,小女孩的信心也越来越足,身体也越来越好,当窗外粉红色的豌豆花完全开放时,小姑娘也恢复了健康。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做人要乐观向上、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小豌豆凭着顽强的意志,奇迹般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个小姑娘已经生命垂危,但是她被小豌豆所感染,看到了生机,看到了希望,产生了信心,激发出了生命的潜能,战胜了病魔,恢复了健康。生活中有成功就有失败,有欢乐就有痛苦,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痛苦,我们都不能放弃理想和追求,要向小豌豆与小姑娘学习,乐观向上、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反思篇一
通过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学生成功分析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使学生体会了孟德尔这位“现代遗传学之父”的科学精神。培养了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介绍并没有采用简单讲授方式,而是用设置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每一步的实验现象解释,以及下一步该如何做才能验证自己的观点。这一部分的学习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得以再现!如何充分理解和领悟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孟德尔所提出的四点假说,将模拟实验和遗传实验相结合,在明确实验意义和目的的前提下,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假说,从而加深对分离现象的理解,为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了解模拟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合作能力,体验了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的必要
在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的问题上并非主观臆断地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做了测交实验,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分析思考,演绎推理出测交实验方案。学生在感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真正理解了测交的意义,在这一部分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再次体验到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体验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同时领悟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
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反思篇二
本月17日在高三(8)班上校级公开课,内容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轮复习的第一课时。因为该班是普通班,我对本节课的定位是:按照高考要求和课标要求,让学生全面扎实掌握课本知识,并且通过训练能灵活运用课本知识。我三天前准备并下发了导学案,导学案的基本内容有教学目标→预习过程(【第1句】:重点知识梳理;【第2句】:尝试构建本节内容的知识网络;【第3句】: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的思路及相关题型)→检测预习效果(尝试完成《步步高》中本节的对位训练题目)→体验高考题→课后巩固升华(完成《步步高》中本节的课时规范训练题目)。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生成单整合学生生成的问题,为学生量身定做课件。课堂上我循循善诱,步步深入,侧重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思路、配子的正确书写、F2代的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及常见的异常情况,尤其是要娴熟掌握9种基因型,对以后的解题非常有帮助。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达到了预期目标,从月底的月考答题情况也应证了。
通过这节课,我的深刻感受是,高三的第一轮复习必须把握班情,熟悉你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短板。然后为学生量身定做复习案和课件,提高课堂上内容的针对性,实现效果的最大化。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7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