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3篇
2020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3篇
导语:张贵梅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贵梅出生在木石镇尖庄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她家虽然经济不富裕,但却是一个忠孝之家。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她知道了什么是忠孝。边肖为大家整理了2020年学习张贵梅先进事迹的心得。过来看一看。
第一条:
张贵梅同志的命运坎坷,但无论她的身心多么艰辛,处境多么艰难,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信念,对党、对人民、对贫困山区充满无限深情。她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1998年4月,她以党旗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入党20多年来,她始终热爱党、保护党、忠诚党。
她对党忠诚!
熟悉张贵梅的人都知道,没有人能在她面前说党委政府或共产党的坏话。她反复说:“你可以说某个干部不好,但绝对不能说共产党不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话她说了22年,也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她说她将继续发言。
她对党心存感激!
2000年,她在领取了一笔劳模的5000元奖金后,考虑到自己身患重病,随时可能死亡,将奖金一次性发放。2015年,她将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自己一生获得的荣誉证书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党组织,全部保存在县档案馆。别人问她怎么舍得。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给党和人民的远远不够。”
她信任党!
2008年华坪女子中学成立后,她将党的信仰融入办学体系,坚持红色教育建校育人的革命传统,实施红色教育引领校园文化的教学模式。开学之初,由于山区条件艰苦,加上她要求严格,很多年轻老师完全无法适应。不到半年,17名教师中有9人辞职离开,教学工作几近瘫痪。虽然现实让她始料未及,但她惊讶地发现,留守的8个老师中,有6个是共产党员。这也启发了她,有党员就一定有党组织,就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从那时起,张贵梅心中有了信心,脚下有了力量。她迅速召集6名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阅读《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名篇。大家眼里都噙满了泪水,握紧右拳向党旗保证一定办好女子高中!一定要把山里的姑娘送上大学!学校党支部成立不久,从此女子高中成为“中坚力量”,学校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10多年来,她倡导并坚持“五个一”党性教育的常规活动。全体党员佩戴党员胸卡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次革命歌曲,每周看一次红色电影,党员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高一女生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唱的是《红米南瓜汤》。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女子高中的一大办学特色,“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成为女子高中不变的办学宗旨。对此,她说,我们就是想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有人说,张贵梅除了瘦弱的身体,没有孩子,没有亲人,没有家。她笑着说:“不是,我是共产党员。我有一颗火热的心。千千有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所学校、一个国家和成千上万的儿童。我什么都有!“她用自己的言行、努力和大爱,坚持自己的信念,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
牢记宗旨,为人民奉献一生。
20多年来,张贵梅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秉持为民情怀,保持修身养性、育人为本的决心,淡泊名利,用爱培育爱,用爱激励爱,用爱传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站在讲台上”的承诺。1975年12月,张贵梅响应党的号召,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投身于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1996年,丈夫去世后不久,张贵梅放弃了她在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的山区华坪县。从此她不是一步一步去大城市,而是一步一步去山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越来越有偏见,越来越苦。来到华坪后,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语文、政治课教学任务。没有人喜欢艰苦,张贵梅也不喜欢,但她选择了艰苦。她说:“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越来越感受到办好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的重要性。
她像孩子一样热爱生活!
当她去一所民族中学工作时,张贵梅面对着来自傈僳族、彝族、纳西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学生。这些学生几乎都来自山区,他们的家庭很贫困。由于缺乏营养,他们普遍虚弱和生病。对此,她每个月都会轮流带学生出去“加餐”。她告诉学生:“你在这个时候长大了,所以让我知道你想吃什么。”每次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直到有一天,同学们吃完后,张贵梅翻遍了所有的袋子来凑钱吃饭,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每餐只愿意吃两毛钱一个配菜的张老师,其实并不富裕。大家都无言以对,含泪相视。
2003年,张贵梅还送走了一个特殊的班级。这个班有的同学走了,有的同学回家不学习了,有的男生在网吧过夜了。老师们对这个班已经失去信心,纷纷要求调走。随着中考的临近,张贵梅看着她的眼睛,很焦虑。她自愿上这门课,当班主任。之后她就进山找那些不学习的同学,但是打游戏的同学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晚上总想跑出去。张贵梅决定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个男生住在一起,既当老师又当家长。早上,她告诉学生起床做早操。晚上,检查完女生宿舍后,她一个床一个床地数着男生的人数,才躺下休息。过了一段时间,男生说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他们住在一起。然而,只有张贵梅知道她是如何在男生宿舍度过那几个月的。为了更好地照顾男生的生活起居,张贵梅每天下午都不敢喝水,生怕晚上同学们趁机溜出去,男生们浓重的鼾声、梦话、脚臭经常让她睡不好觉。她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个班有22个同学中考考了500多分。年轻人失去母亲,年轻人失去父亲,中年人失去丈夫。不幸的是,张贵梅总是纠缠不清。1997年4月,她被确诊为子宫肌瘤,有五个月大的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高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把考试成绩放进怀里,继续站在讲台上。直到7月份,四个班的学生被送进中考考场,她才住进医院做手术。当给她做手术的医生从她体内取出重达2公斤多的肿瘤时,她的眼里充满了泪水。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如此虚弱的身体熬过这样的痛苦:她腹腔内的器官全部移位,肠子卡在后壁上。手术后,医生反复告诉她,她必须休息6个月以上,但仅仅24天后,张贵梅就站在了她热爱的讲台上。
第二条: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张贵梅在街上“乞讨”。事实上,她已经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获得了各种荣誉,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她对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说:“我想办一所学校。你能给我五块钱和十块钱支持我吗?”
当有人骂她是“骗子”时,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各种荣誉证书和事迹报告。看到这里,我鼻子一酸:为了女孩子的尊严,她宁愿让自己的尊严被打破。
当然,最后她也赢得了更神圣的尊严!
在云南大山深处的华坪县,经济并不发达。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办一所张贵梅期望的免费高中也不容易,但对于华坪县政府来说,这确实很难。2008年9月,华坪高中正式开学。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
在重男轻女的大山深处,想招到每个女生都很难。终于来了,跑了。“孩子没来,我去找,跑到山里去了。那个才十几岁的女孩已经结婚了。”张贵梅回忆说,“我告诉我的父母,我必须把这个孩子带走!我必须让她学习。反正我一分钱都不要你出。如果你不付钱,我就把她带走。你不想吗?你让我把孩子带走!”
再狠心的人,看到这个都会忍不住流泪。按说,老家在东北的张贵梅,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但她把每一个孩子都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这种无私的感情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也不应该强迫每个人去做,但是张贵梅做到了,我没有理由不尊重她。
张贵梅的一个学生告诉记者:“我想上大学后去东北。因为远,所以想出去,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帮助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是张校长的梦想。在普通人眼里,这永远只是一个梦想。但是张校长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2008年,华坪女子高中首次招收100名女生(其中4名走了一半),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分数无门槛,基础差。然而,在张校长和她的同事们的努力下,2011年第一届毕业的96名考生中,有69人报读了本科,其中一年率为4.26%,综合上线率为100%。到2019年高考,华平有118名女毕业生,上线率40.67%,上线率82.37%,位居丽江第一。
这是一个奇迹,一个神话!
需要注意的是,华坪女中不是北京人大附中,河北衡水,上海中学,成都七中...有人说:这些女生考上大学开心吗?这是一个伪问题。当然,人生的幸福不是上大学就能绝对决定的,但至少女生走出大山,进入大学,未来会有更多的选择,她们获得人生幸福的几率无疑会大大提高。
如果他们不上大学,留在山里,他们的人生只有一个选择:勤劳的妻子,勤劳的母亲,勤劳的奶奶...我以考上大学“不一定幸福”为由怀疑张贵梅的奉献精神,进而否定她的伟大。我为张贵梅感到委屈。
张贵梅把记者带到了她的宿舍,这实际上是一个学生宿舍,因为她一直和孩子们住在宿舍里。看着张贵梅艰难地爬楼梯,知道张贵梅身体不好的记者问:“一楼都可以找宿舍,为什么要住三楼?”张贵梅说:“我要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查,这样我上楼的时候,就把每个宿舍都查了。”
走进张贵梅住的宿舍,记者问:“你住哪里?”张贵梅指着门边的床:“住在这里。”记者问:“你为什么看门?”张贵梅说:“如果有什么事,我不能先跑出去,为学生们阻止一些事情吗?”
张贵梅说的“第一个跑出去”,并不是指在外面有危险的时候,她第一个跑出去逃命,而是说她可以第一个冲出来,为孩子们“挡个东西”。换句话说,她体弱多病,走起路来就像风中随时会熄灭的蜡烛,却是这个宿舍里孩子们的“保镖”。
当然,张贵梅不仅是宿舍里孩子们的“保镖”,还是整个学校的保安、门卫、打杂的。当她看到黎明前的早晨,张贵梅正拿着麦克风催促着:“姑娘们,起床了!”“很难想象她居然是这所学校的校长。
和张校长一起的,还有她的同事。说起学校,张校长总是感慨地讲述教师的故事:一个小伙子结婚了,仪式结束后马上回学校。一个女老师做了肿瘤手术,张贵梅说:“请你请假!”女老师说:“只要医生说我能穿好衣服,我就回来。我没有被邀请。”
张贵梅没有自己的生活。她说:“我不是不想要自己的生活。我就是每天在学校做,忘了时间,忘了自己的生活。”建校12年来,华坪女子高中已有1645名来自山区的女生进入大学。
记者问:“你要为此付出什么?”张贵梅说:“我几乎付出了我的生命。”又问:“你说你这辈子过得怎么样?”她回答:“当我的学生大学毕业,走出大山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值得的。”
我想,看完这个,可能又有人会说:“老师也是人啊!为什么老师要放弃自己的生活,像清教徒一样生活?这不是道德绑架吗?”的确,老师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他们应该依法得到他们应得的物质待遇,不能要求每一个老师放弃甚至牺牲家庭生活来让学生将来幸福。
然而,对于张贵梅和她的同事们来说,他们自愿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有什么问题吗?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不必感到内疚或责备,但我们应该尊重张贵梅的选择。更何况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向她学习,但是她的教育精神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也许我们可以学习?
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尊重,不仅仅是学习,而是敬佩。
第三条:
张贵梅,中共党员,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是多年来被媒体关注的先进典型人物。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贵梅同志始终把教书育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进行了不懈的追求和执着的奉献。她关心贫困人口,致力于教育和扶贫,并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以培养人的灵魂为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造灵魂、塑造形象。她拖着有病的身体坚持了很久,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站在领奖台上”的承诺;她一向勤劳朴实,甘于清贫,却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给她的医疗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了教育上。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连续九年保持综合上线率100%。
张贵梅的事迹感动了每一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她顽强拼搏、百折不挠、无私奉献、善良爱心,一心一意投身教育和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敬佩。“低头是孺子牛”是鲁迅先生和张贵梅的写照。
经常有人莫名其妙地问她:这样做的目的和好处是什么?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事业;如果我有希望,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她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可怜孩子在她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了世界上最美好的亲情。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她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助孩子的希望,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张贵梅,华坪民族中学老师,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以学习真爱使者张贵梅为主题的“感恩行动”正在迅速兴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为什么张贵梅与“感激”联系在一起,她的感激来自哪里?我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张贵梅同志工作30多年,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深深扎根边疆贫困地区,全心全意投身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她身患多种疾病,却经常加班加点,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始终坚守三尺讲台;怀着对教育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新模式,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孩子,生活节俭,每天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把大部分工资拿出来帮助困难学生,为没有学费的学生交学费,带生病的学生看病,天冷了给他们买衣服和被子,把全部母爱奉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学生,还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健康的兴趣爱好,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与痴迷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悉心指导和照顾,使他们戒掉网瘾。华平。妈妈”、“张妈妈”。
我们应该学习她的精神品质,这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的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但决定我们人生价值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使命,教书育人,培养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称职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能够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优秀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的实施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会出问题!这是非常危险的。学习张先生的事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86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