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番茄工作法读后感整理56句-经典语录

番茄工作法

前几天读完了《番茄工作法》,然后现在再回想一下什么是番茄工作法,已经有许多不记得了。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实用,类似的读本我读过至少2本比他要好的(掌控时间生活、还有一本某管理大师作品一下想不起来了)。

这本书一直在强调她的“番茄钟”的概念,无非就是把时间以25分钟氛围一个段,然后在这段时间内尽量的专心解决设定的问题,减少外部干扰。如果遇到干扰就留下记号,下次注意。反正我读完之后对她的判断是这样。

但是根据我以前读过的这种类似的书籍,只要是这种需要每天早晚把行程事先设定好在一张纸上的,基本都会失败,理由很简单,就是实践起来太麻烦。当然,可以说自己懒惰,但是很多时候勤奋也没什么作用。我赞同她的时间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但是如果要精细到如此的程度,在我看来是不切实际,很浮夸。

这本书算是读完了,作为开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只给我留下了一个好东西,那就是作者强调了无数遍的“25分钟”。他强调无论如何,25分钟是他测试、实践过的最好的时间长度,不长不短恰到好处。我姑且相信了他,以后在需要时间调节的时候,就以25分钟作为参考依据好了。

现在觉得,这种书立的目标太高,严苛的时间管理,极高的工作效率。我想起了那句话“以我们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还远远没达到需要拼天赋的地步”。所以,读这种书真的适合目前的状态吗?

至少现在的我给的答案是否定的,还不如一些

番茄工作法读后感二

这是一种时间管理的方法,作者曾用番茄形状的闹钟辅助管理,所以起名番茄工作法。非常实用,可指导性很高的一本书,而且非常短,很快可以看完。

规则是:

一个番茄是30分钟,其中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

3-4个番茄为一轮,一轮后可以休息较长的时间,如15-30分钟。

在一个番茄的时间段内,避免内部打断和外部打断。内部是自己的打断,如果想起什么事情,可以记录下来,但不要停止当且番茄的.工作,通过训练,可以逐步减少被打断的次数。外部打断是别人的打断,如邮件、微信类的可以自己控制当且番茄过后处理,如果是别人的非紧急事件可以商量过一会处理。

可以估计一个任务所需要的番茄数量。如果一个任务的估测值大于5-7个番茄,就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如果多个任务的估测值小于一个番茄,则合并为一个大任务。

番茄工作法可以平日坚持,在工作的时间用,帮助自己提高效率,提升任务估计的准确度。在休息时间可以不用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记录了任务所需的番茄数、被打断的次数等信息,可以通过分析,审视自己什么时间效率高,被打断的次数是否逐渐减少等。贵在坚持,不断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的效率。

什么是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是一瑞典人在著书中提出的一种高效专注时间段的工作法。简单来说,是以二十五分钟专注工作,五分钟休息为一个番茄钟周期。分析真正的问题,想达到什么的效果,然后专注于效果的.活动,直到完成工作活动后反思其是否重要。与此同时,每个番茄钟顺利结束后,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奖励,以保持一个可持续专注工作的步伐。

一般番茄钟工作法可分为:休息、排序、工作、休息、工作等等循环反复。比如我们在进行番茄钟工作时,就需要以一种充沛清醒的状态为准备,然后花个几分钟对一天当中的活动清单进行轻重缓急排序,最后是以番茄钟的形式开始工作投入其中并有规律地进行间接性休息,以保证劳逸结合。

书中还提到,因为人的短期性记忆一般最大为七个记忆点,这就是为什么银行让我们设置的密码为六个的原因,所以说我们在懂得大脑记忆周期的基础上,利用其特点来合理安排我们记忆内容与时间,就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而番茄工作法中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进行高效分配工作任务,比如假设我们需要做大于七项的任务活动时,就可以将它们按性质分类拆分,让它们重新组合成更易操作的记忆点。

另外,导致番茄钟中断的原因分为外因与内因,包括来自外界的干扰和自我内心的分神,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将计划外事项或头脑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继续专注于番茄钟工作中。但是如果事项真正紧急,还是得先去处理,然后再来重新开始二十五分钟的番茄钟。

我还学到,如果在番茄钟内提前完成任务,就不应该马上投入另一个番茄钟工作任务中,而是继续在本次番茄钟内重复学习任务内容,总结经验与温故知新,这样才算是让番茄钟工作法发挥它真正的效用。

番茄工作法_读后感1

前几天读完了《番茄工作法》,然后现在再回想一下什么是番茄工作法,已经有许多不记得了。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实用,类似的读本我读过至少2本比他要好的(掌控时间生活、还有一本某管理大师作品一下想不起来了)。

这本书一直在强调她的“番茄钟”的概念,无非就是把时间以25分钟氛围一个段,然后在这段时间内尽量的专心解决设定的问题,减少外部干扰。如果遇到干扰就留下记号,下次注意。反正我读完之后对她的判断是这样。

但是根据我以前读过的这种类似的书籍,只要是这种需要每天早晚把行程事先设定好在一张纸上的,基本都会失败,理由很简单,就是实践起来太麻烦。当然,可以说自己懒惰,但是很多时候勤奋也没什么作用。我赞同她的时间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但是如果要精细到如此的程度,在我看来是不切实际,很浮夸。

这本书算是读完了,作为开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只给我留下了一个好东西,那就是作者强调了无数遍的“25分钟”。他强调无论如何,25分钟是他测试、实践过的最好的'时间长度,不长不短恰到好处。我姑且相信了他,以后在需要时间调节的时候,就以25分钟作为参考依据好了。

现在觉得,这种书立的目标太高,严苛的时间管理,极高的工作效率。我想起了那句话“以我们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还远远没达到需要拼天赋的地步”。所以,读这种书真的适合目前的状态吗?

至少现在的我给的答案是否定的,还不如一些

番茄工作法_读后感2

这是一种时间管理的方法,作者曾用番茄形状的闹钟辅助管理,所以起名番茄工作法。非常实用,可指导性很高的一本书,而且非常短,很快可以看完。

规则是:

一个番茄是30分钟,其中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

3-4个番茄为一轮,一轮后可以休息较长的时间,如15-30分钟。

在一个番茄的时间段内,避免内部打断和外部打断。内部是自己的打断,如果想起什么事情,可以记录下来,但不要停止当且番茄的工作,通过训练,可以逐步减少被打断的次数。外部打断是别人的打断,如邮件、微信类的可以自己控制当且番茄过后处理,如果是别人的非紧急事件可以商量过一会处理。

可以估计一个任务所需要的番茄数量。如果一个任务的估测值大于5-7个番茄,就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如果多个任务的估测值小于一个番茄,则合并为一个大任务。

番茄工作法可以平日坚持,在工作的时间用,帮助自己提高效率,提升任务估计的准确度。在休息时间可以不用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记录了任务所需的番茄数、被打断的次数等信息,可以通过分析,审视自己什么时间效率高,被打断的次数是否逐渐减少等。贵在坚持,不断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的效率。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65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