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庭院深深的读后感总汇100条-读后感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今天看了父与子之美味天降,内容如下:

有一天,父亲带着儿子去买烧鸡,回来的路上,想着马上就能吃到美味的烧鸡,父子两个的脸上写满了幸福,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

真是忙中出错,走得越快伞兜起来的风也越大,结果大风把伞连同烧鸡一块刮走了。父亲和儿子大惊失色,跟着雨伞赶忙追了过去。真是太凑巧了,烧鸡连同伞不偏不倚正好落入了一户人家的烟囱里。父子两人透过窗户看去,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屋内一家六口人围在灶台前看着母亲做饭,锅里只有一点点的青菜。“看来他们是一户很穷的人家,也许他们的午饭就是这些了。”儿子嘴里嘟囔着。

烧鸡突然从烟囱里落了下来,正好落进锅里,屋里一家人的脸上写满了诧异,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看到一只油乎乎的烧鸡确实在锅里时,全家人沸腾了,孩子们围着烧鸡是又蹦又跳,爸爸妈妈不停的在胸前画着十字,嘴里念着:“感谢上帝……”。显然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过肉了。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看着母亲把热气腾腾的烧鸡端上来,孩子们兴奋的脸上泛起了红润,手里挥舞着刀叉,等着享受这美味的大餐。

窗户外的父子俩看着这一幕,眼睛也湿润了。他们默默的相互看了一眼,便悄然离去了。走着走着,他们幸福的吹起了口哨……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夜静得出奇,我在房间里读秦文君的《女生贾梅新传》。书中的主人公叫做贾梅,她是个初二的女生,她天真活泼,心地善良,并且富有同情心。这个看似平凡的初二女生,却和她的伙伴们一起,演绎出一段丰富多彩又让人感慨万千的成长故事。

文中主要写了贾梅和简亚平到社会上做好人好事,帮一家点心店揉面粉。她不小心把一枚硬币揉进了面团里,主动向面张潇洒承认错误,说明事情的真相,并拿出了自己的零用钱赔给他。

读到这里,我觉得贾梅这种:敢做敢当的行为,真令人又佩服。这是一个勇于承担错误的好女孩,我佩服她敢于认错的勇气。我不禁联想到自己,肯定会想:反正没人知道,赶快逃之夭夭吧!我应该向贾梅学习!

本文的作者秦文老师曾说过:“真正的儿童文学不仅在艺术上的炉火纯青,毫不造作,它的形式相对单纯,没有触目的理念,而它的内涵必须蕴含不朽的道德力量,表达出人类的所有情感和本质。”我喜欢这种幽默诙谐的风格,喜欢这种孩子能够察觉又难以倾诉、成人都早已遗忘的美妙童真。

夜静得出奇,我在房间里读秦文君的《女生贾梅新传》。书中的主人公叫做贾梅,她是个初二的女生,她天真活泼,心地善良,并且富有同情心。这个看似平凡的初二女生,却和她的伙伴们一起,演绎出一段丰富多彩又让人感慨万千的成长故事。

文中主要写了贾梅和简亚平到社会上做好人好事,帮一家点心店揉面粉。她不小心把一枚硬币揉进了面团里,主动向面张潇洒承认错误,说明事情的真相,并拿出了自己的零用钱赔给他。

读到这里,我觉得贾梅这种:敢做敢当的行为,真令人又佩服。这是一个勇于承担错误的好女孩,我佩服她敢于认错的勇气。我不禁联想到自己,肯定会想:反正没人知道,赶快逃之夭夭吧!我应该向贾梅学习!

本文的作者秦文老师曾说过:“真正的儿童文学不仅在艺术上的炉火纯青,毫不造作,它的形式相对单纯,没有触目的理念,而它的内涵必须蕴含不朽的道德力量,表达出人类的所有情感和本质。”我喜欢这种幽默诙谐的风格,喜欢这种孩子能够察觉又难以倾诉、成人都早已遗忘的美妙童真。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是冰心奶奶说的。我从小就很喜欢读书,在这个假期中我读了很多书,其中儿童文学作家伍美珍写的《我的同桌是班长》这本书让我我爱不释手。

伍美珍被称为“阳光姐姐”,它书中故事全部取材于读者的来信,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量身定做的,真是的反应映出我们孩子中间存在着诸多问题,充满了时代感及现实意义。

《我的同桌是班长》的主人公是杨自热,他出生于富裕家庭,学习不好,还爱做小动作和耍贫嘴,一位和班长蔡一心同桌,感到自己处处受到监视和限制,而每次发生冲突,它觉得老师在包庇班长,他想尽了一切办法,软硬兼施,企图收买或制服班长,结果搞得班里鸡飞狗跳,不得安宁……但是他也有着迷的一面。他内心大度,能宽容老师,同学和家人,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处境。

其中“看电视”这一个情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杨自热被允许观看《升学指南》,尽管他不愿意看,可是家长逼着他看,电视中记者采访北大一名旁女生,最后才明白原来这个女孩不是北大的学生,而是在此打扫图书馆的,我看了以后,禁不住哈哈大笑。

联系我的生活,我很有感触。爸爸妈妈周六,周日也给我报了不少特长班:新概念英语。我和书中的杨自热一样可怜,根本没有自己的空间,但是父母名难为,每一位家张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所以我只好去上那些枯燥乏味的课。但是我也希望有自己的天空。

“阳光姐姐”伍美珍的作品了解我们的感受,很多语言课一代表我们的心。我真的恨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听到我的心声,我愿做一只快乐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心萦枣树几多年,一日神飞故宅前。

院里丁香开寂寞,案头灯盏息寒烟。先生一去飞双鸟,旧妇终难并蒂莲。庭院深深深几许?不闻怨语付啼鹃。素月流天君雅和:飞燕于归栖两枝,黯然灯影伴先师。百年锦绣双弓冷,千载文章寸心痴。红线薄情咎月老,花期深院误荼蘼。春风不解丁香结,对此无从听怨词。摘她,是被中国封建势力摧残的最后一批小脚女人中的一个,她是个一生都没有与丈夫圆房的妻子,她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代文豪的夫人,自己却没有上过一天学堂的女人。这个江浙富家小姐嫁入周家,似乎本来就是一场误会。她的终生任务,就是照顾和服侍婆婆的生活起居和顶起周家媳妇的空名。她身为周家的媳妇,却诚意地说服先生纳妾。她从没有过生育,却惦记着丈夫和另外一个女人的孩子。她不认得一个汉字,却珍宝似地收藏和保管着丈夫的书籍和文稿。

哪怕是小小的一页带字的便条儿。先生逝去以后,即便在极端贫困和拮据的时候,她断然拒绝了所有高价收买丈夫文稿的请求。靠稀粥和咸菜度日。将婆婆送往天堂之后,用一双小脚,艰辛地挪完了自己六十九年悲剧性的人生。她象一只未化成蝶的蛹,蜷缩在甲胄般的茧壳里。从未有过展开双翅的机会和享受一个炽热的夏天。她是一颗被人随意摁在周家门角上的图钉,锈蚀在班驳脱落的木隙里。即使在灿烂的阳光下,也不会露出瞬间的`白亮。先生在世时说:“她是母亲的太太,而不是我的太太。”先生逝世后,她说:“我是大先生的遗物”。临终前,她泪流满面地说:我想念大先生,也想念许广平母子。希望能埋在大先生的墓边——然而,她这一生中唯一的要求也未能如愿,只好默默地蜷缩在婆婆的墓旁。且没有留下任何标记,包括她的姓名。一个令人叹惜和值得敬佩的女人。这个女人的名字叫——朱安。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今天,我阅读了《课外阅读》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由黄兴旺写的《走向山下的登山者》,《走向山下的登山者》读后感初一300字。

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两个登山者的故事。一个叫野口的日本小伙子,十六岁就登上了阿尔卑斯山最高的山峰——勃朗峰。他20xx年爬珠峰,他就一边登山,一边清理其他登山者留下的垃圾,他用六年的时间,从珠峰上捡下九吨垃圾。我敬佩他的环保观念。

另一个登山者叫梅根,她是一个女职员,20xx年5月21日,她终于登到了珠峰的8500米的高度,看见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女登山员,把她背到了7500米的地方治疗,使那个受伤的女登山员脱离生命危险。我认为她的舍己救人的行为很值得大家学习。

如果世界能多点像野口这样保护环境的人,少点破坏环境的人,地球将会变得更干净;如果世界能多点像梅根这样舍己救人的人,少点见死不救的人,世界将会更加和谐,就像歌词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我读过不少课外书籍,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独自出海打渔时,钓到了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他仍不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只剩骨架的大马林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我十分佩服这位老渔夫,虽然知道对手实力很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迎难而上。老渔夫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鼓舞着我。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他才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

想想我自己,平时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小困难,就退缩了。遇到复杂的题目时,没有仔细地分析和认真地思考,就急匆匆地做下一题了,用逃避的方式来面对难题是不对的。和老渔夫比起来,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像这位老渔夫一样,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绝不能半途而废,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得更大,成长得更快。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今天,我在家里读完了《漂流荒岛的狼》这本寓言故事书,书中告诉我们了许多道理。

书中讲了很多寓言,其中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只漂流荒岛的狼,它漂到兔子岛并且上了岸,它看见岛上有许多兔子,从此它开始捉兔子,兔子国王去和它谈条件,兔子国王说:“为了您能生存下去,也为了我们能生存下去,请您一天吃一只体弱的兔子。”狼不同意把兔子国王吃掉了,狼说:“我要把它们通通制成腊兔,等太阳把海水晒干后,带回去慢慢享用。”我想那只狼真是愚蠢之极,太阳怎么可能把海水晒干呢?如果,按照兔子国王的说的方法去做的话,狼吃掉了年老体弱的兔子会生存下去,而兔子群体本身也经过了自然地优胜劣汰,使之兔子群体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事不能只看现在,要把目光看得更远,这样才能飞的更高、飞得更远。

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1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王国维先生最崇尚的乃是自然、朴素之美,莫与之争。境于一字中。“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写出了花开得热烈,阳光下的灼灼其华。所谓只是一字,便尽显风流。“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好似柔情倾泻,浑然天成,极其自然。千古壮观之境界,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

山水之程,路途遥遥,行迹千里,夜色深深,千帐之灯尤为壮观美丽。帐内之温暖,夜色之融融,看似温情脉脉,却又是怎样的酸楚。王国维先生以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人间词话,词话人间,先生之风,境阔言长,再读此书,感悟愈深。

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2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着作,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理论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

他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读了他的词论后,再去读宋词三百篇,就更能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之美。

《人间词话》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是对人生的反思。它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茎的命数。是作者对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等基本人生问题讨问和思索的结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需要认清自我,选定道路,继而的执着追求和最终的顿悟。 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关于王国维的这“三境界”妙论,百读不厌,给人深刻的启发。

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3

最近,我开始读起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读诗词的感觉与我而言,是及其棒的感觉,每当我泛起读诗词的时候往往也是我感情最丰富的时候。

但我有一个烦恼,那就是我的三分热度,常常是我不能去坚持一件事,比如我想把《人间词话》中的诗词都背下来,我知道到后面我一定会是做不成的,即使我有那颗心。我一直在找办法改变,我我一直未能找到最好的方式去逆转。有人说,三分钟热度未必是坏事,三分钟热度可以让你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之后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我也相信。

说会《人间词话》这本书,我才刚刚读,所以对后面的内容是怎样的,但我相信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因为我读了她前面的几页我就觉得非常的不错。

但我读到第一首,欧阳修的《蝶恋花》中的几句是我的情感已是泛滥了:“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还有秦观的《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读来真的是让我心旷神怡啊。

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4

《人间词话》,字字珠玑,读来口齿生香。作者王国维先生,才情与睿智,令人叹服。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语别开生面,鞭辟入里,浑融贴切,高矣。非此,无以配先生之大才也。思之于己,莫说灯火阑珊,就是第一重境界,尚不能独上高楼,也只是昨日西风而已。求索无门,茫然无绪。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

初学诗词,偶有涂鸦之作,亦尝欣欣然而得意焉。然今观之,终难登大雅。言情言景,娇柔造作,失之本性而求奢华,可鄙之极。此是先生所言隔之障也。

先生又说,词人之词,有倡优和俗子之分(此处不是原文)。倡优之词,在于娱人,虽有媚骨而可亲也;俗子之词,在于逞才,每有骄气而不可近也。观我之词,俗子之俗子,骄不足而气不盛,陋矣。

词忌用替代字。

然我此弊连连,才墨不足也。昔时幼安化典于无形,不着痕迹,心驰慕往,雀然欲试。填江城子一首,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贻笑大方之家。

先生最推境界。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是我所不能达也。境界有造境写境之分,又有有我无我之分。此处无心一一叙述,有意者返回原本,于汝诗词之造诣,受益匪浅。

有时不曾填词,非无心思,实不忍惊先生湖底幽梦。

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5

中学时听到过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来才知道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王国维不仅把"境界"说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境界"说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清朝词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浙派词致力纠正明词末流迂缓淫曼的毛病,崇尚清灵,学习南宋姜夔,张炎的词,不愿迫近北宋词人,不师秦观,黄庭坚,只学张炎,其流蔽在于主清空而流于浮薄,主柔婉而流于纤巧。于是常州派词起而纠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闳约,沉着醇厚,以立意为本,发挥意内言外之旨,主张应有寄托,推崇周邦彦而轻薄姜夔,张炎。

这的确使词论前进了一大步。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更是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篱,克服两者之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浙派词主清空柔婉,结果导致浮薄纤巧,不真切,王国维的境界说提倡不隔,以纠正浙派词的流弊。他强调写真景物,真感情,要写得真切不隔。这确实击中了浙派词的要害。对于常州派,他反对所有词都必须有寄托的说法,认为并不是有寄托的词才是好词。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6

1927年6月2日的颐和园静静的,鱼藻轩前徘徊着一位老人,他带着深度的眼镜,但厚厚的镜片掩不住眼中的疲惫,她深吸一口花香,再看了眼这世界,依然美好可他却满眼黑暗,他义无反顾的跳入水中,平静的.回想一生,早年留洋学习数理,后回国任教研究哲学文学,在国家最黑暗的时候以病弱之躯做着最高尚的学问,一生有所成就,足矣!王国维先生离去了,一位国学大师就此陨落,而他所留下的作品依然绽放着睿智的光芒,在静安先生留下的文化瑰宝中,最耀眼的便是《人间词话》。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静安先生首提境界说,以境界之高低论诗之好坏,而何为境界呢?"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为无境界".作者追求真性情的诗词,虽唯情体物,穷极工巧也,可成为出色的词人,但只是锦衣彩妆的行尸走肉罢了,读来全无神韵,犹有隔靴搔痒,雾里看花之恨。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静安一破故人情景分说,提出情景交融的新思想。景物,意象皆为作者服务,故能以奴仆命风月,与花鸟共忧乐。

对于古人的诗词创作,静安先生提出了"天才说","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学问",只有最高深的学问与最高尚之品格才能创作出流芳百世的文章,屈原,陶潜,苏轼无不如此。文人不仅该学富五车,出口成章,更需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静安先生以过人的气魄,客观的态度评价了古人的诗词,以传统的词话形式,融入了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读来全无传统文人的偏执迂腐,更呈现了古典文学独有的魅力,一方面批判了只有华美词藻而无内涵的糟粕,另一方面推崇豁人耳目至真至情的精华。对后来人的创作指明了方向。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合上书页,只能默念,斯人可贵。

蝶恋花读后感1

我选择晏殊的《蝶恋花》来写是因为这首词情绪深沉,表达含蓄,意境优雅。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的首句用了“菊,“愁”,“苦”。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悲伤萧瑟的,是一首在悲秋寄离愁的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所以诗人也在文中有秋风秋雨让人多了一份感伤之说,忧郁情节相联系。

“泣”字用得甚是巧妙,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读者心情跟着诗人渐渐忧伤。兰花为何哭泣?是在与作者共同悲伤吗?还是他也难耐这凄凉之秋?读到了第一句,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了“感时花溅泪”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次句“罗幕轻寒”,虽身处罗幕帐,但却丝丝寒意。

“明月不谙离愁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写的虽有些含蓄,但人是能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离情别绪的伤感。当圆月挂在树梢上,诗人却仅能独自悲伤思念家人。清冷的月光,将晏殊的思念离愁割出一道道碎影,心也已憔悴,梦也已飘渺。这又让我想起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

“昨夜西风凋碧树”如此萧败的景象更添作者的孤枕难眠的离恨之情。这不仅是灯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着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同样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是在如此残败的景象下抒写心中无止境的离愁与思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读来如泣如诉,可是孤枕难眠满腔情感无处诉说的人在此情此景都是独怆然而涕下吧。望不尽的天涯路,剪不断的相思愁……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想把我的思念带给你,寄思念之情时发无法寄托的思念,则让人悲伤。把我的思念托给明月吧,这时,又让我想起了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让他千里寄相思可明月竟丝毫不懂离愁;把思念寄托给西风吧,看看他能否替我传送,可是它能载的动吗?作者一颗孤寂心情这一切都是因离愁而引起的如此千头万绪,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呀。

景的萧索,意的含蓄,人的孤独,作者又出人意料的在渺茫又惆怅的情景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感慨则更加增显了让人回味无穷的感受,所以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晏殊的蝶恋花一直被后人传颂的动人之处所在。

蝶恋花读后感2

庭院中,秋菊蒙着淡淡的烟雾,似在脉脉含愁。香兰沾着晶莹的露珠,似在轻轻啜泣。我漫步在这庭院中,忧愁萦绕在心头。问君孤独为何物?不不知怎样用语言去表达。但是从他那蹙着的眉头,痛苦的表情,已把它描绘得淋漓尽致。孤独再次占据了我的心。

自从你走后,留下我一个人独守空房。只因为那室内罗幕不御清寒,那房梁上的燕子早已双宿双飞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只可惜了这月光如银的美好的夜晚,身旁再也没有了你的身影。

哎!想起你,让我肝肠寸断,好像昨夜被狂风肆虐过的树叶,有时我会在梦中见到你,有时我会以为你就在这回家的路上。于是,我一个人爬上高楼,眺望着回家的路。世界是那么的安静,只有我那颗思念你的心还在跳动,听到你的声音已变成一种奢望。可能是太思念,看到远处有你模模糊糊的身影,我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而飞奔过去,只可惜这只是一场梦,自己的'再一次幻觉。这难道就是“可望而不可即”?路迢迢,风凄凄,天地的寒冷早已赶不上内心的凄凉。我似一只无头的苍蝇,迷失了方向,不知去哪儿找你。没有你的日子,我只剩下一个空壳,如行尸走肉一般。我已一贫如洗,但是,无奈、孤寂、悔恨、遗憾与我不离不弃。那些美好的日子,都已成为回忆,后悔不能把握好那些幸福的时光,眼睁睁的看着它流逝,而无能为力。我自责,我是世界上最无能的人。

我想把无尽的情思怨慕,写进那彩笺尺素,欲寄给你——我日日思念的佳人。可是,望尽天涯,山长水阔,却不知你在何方。看着天上的明月,他也是孤独的。远方的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望着这孤独的月,思念对方呢。

罢了,既然寻不到你的足迹,就把这深深的思念埋藏在我的心里。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远方的你只要好好的,我就好好的。我将默默的思念着你。

蝶恋花读后感3

晏殊的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愁?词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了,是离别之愁。古今写离愁的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处,以致能脍炙人口。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的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如果说词的上片对愁的刻画是内倾的幽深的,那么词的下片对愁的展现则是外向的悲壮的,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词的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的诗词。

词的上片,作者寄愁于景,通过槛菊、兰花、月光等意象渲染离愁之苦,这种情感呈现方式是含蓄的,幽微的,非常的真切。“槛菊愁烟兰泣露”,传神在“愁”、“泣”二字,用拟人化手法隐约透露主人公内心情感。试着将这二字改成“绕”和“滴”,就韵味全无了。“燕子双飞去”、“月光穿朱户”,这些景象触动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隐秘处,使其内心愁绪弥漫扩散,彻夜难眠。

内心之愁实在无法装盛了,那就只好设法排解,于是很自然地有下片“独上高楼”的举动和“欲寄彩笺兼尺素”的愿望。“望尽天涯路”似乎为情感宣泄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但天涯路的尽头是什么呢?除了虚空还是虚空,这使主人公内心之愁更深更浓了。欲寄书信,却又是山长水阔,无处可达,更使内心之愁带上一点悲凉甚至悲壮的色彩了。

“曲尽幽微,富于变化,境界宏阔,格调高远”是晏殊这首《蝶恋花》的过人之处。

附词话三则:

【第1句】:词人须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2句】:诗词鸣不平。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之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3句】:大家诗词脱口而出。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蝶恋花读后感4

他最著名的文章就是他的《醉翁亭记》,人们把他和苏轼并称为“欧苏”,人们都说“欧文如潮,苏文如海。”以此来赞誉他们的文采,欧阳修不仅仅是文章写的好,词也写的不错,今天我给大家浅析的就是欧词中的典范——《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一起一结颇受推赏。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此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划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落。

上阙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在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蝶恋花读后感5

每每读到子瞻的《蝶恋花》,总不自觉在“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这两句久久停留。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道出的是超尘脱俗的豁达,还是在屡屡受挫后内心的小小忧伤?“多情却被无情恼”,实乃点睛之笔,让我之前对于这首词的疑惑豁然开朗。这首诗好就好在这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把一个被定义为豁达诗人的他更加感性、柔软的一面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恼”字,足以表现他此时内心的抑郁,或许还有些许对残酷现实的失望吧!那么作为后人的我们又何以一定要在这首表达子瞻个人小忧伤的词上扣上豁达的帽子呢?“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我真的舍不得用苍白的文字来破坏这意境的美好,我更是舍不得用你被赋予的豁达占有你表达小小忧伤的权利。或许有一天,今天的你我他都有了这种被赋予了某种定义的经历后,会有更多人和我一起感受子瞻这凄美的词后的忧伤。

上片写春天的景色,本应美好的春景在词人眼中却变成了“花褪残红青杏小让人感到词人的落寞。“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

下片抒写出了词人见不到佳人的相思之愁,随只有一墙之隔,却咫尺天涯,词人驻足观望,只看到露出墙头的秋千架。闻得墙里佳人笑,原来词人只是一行人。让读者深深的感受到词人的懊恼与惆怅。“天涯何处无芳草”词人强打精神,安慰自己。让读者看到词人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虽不得志却懂得随遇而安。我很是佩服苏轼的情怀,经历了种种,面对这一切还能泰然处之,一笑解千愁,虽然这个笑是自嘲的笑,可谁又能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

从中我们能得到许多的哲理,随遇而安。做人不能一味的激进,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困难,不如意,我们不仅要学会去克服,有时也要懂得妥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28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