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豆蔓看自己读后感摘录70条-经典语录
今天我阅读了《爬上豆蔓看自己》一书中的第一章,我在第一章中发现了一篇名为《发现孩子画中的美》的文章。确实是这样,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这一点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记得我又一次开展美术活动《春天来了》。在活动中,要求孩子们在感受到春天事物变化的基础上画出春天美丽的景色。主题是明确的,内容却没有限定,这就给了孩子们一个很大的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
活动开始,由几枝迎春花引出主题,在回忆了春天发生的变化和听了春天的
孩子们都画得差不多了,我又去看了几个孩子的画。我又发现了有几个孩子画了太阳,但不是红色的。我想:他们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这其中的快乐是我们用成人的眼光无法
当我走到佳妮旁边时,我又有了新的发现:在佳妮的画里,树叶和小草都是红色的。这使我觉得很奇怪,一般的孩子都会把小草画成绿色的。但是吸取了刚才的教训我没有这么提醒她。我问她:“小草和树叶为什么是红色的呢?”她笑着回答我,说:“你不知道呀,因为小草和树叶都穿上了漂亮的红色的衣服来迎接春天啊。”
这是孩子多么天真的想法啊,看看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也被他们感染了。太阳一定要是红色的吗?我想此刻的你也不会再坚持。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太阳可以是紫色的,小草可以是红色的,小兔子可以长上翅膀在天空中飞翔……一切的一切只凭他们的想象。孩子们的生活因为有了想象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教师”一份普通的职业;“教师”一个普通的称号;“教师”一个普通的百姓。在教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与“普通”恰恰相反的闪光点,一种温馨、一种惬意、一种奋发的气息。教师的魅力就这样一触即发。阳光下,我看到教师的眼睛在传神;春风中我听到教师的生音在传情;雨露中,我感受到教师的双手在传温……总是把教师比喻成蜡烛、园丁、建筑师……确实,教师的价值无可比拟。
看着辛黛瑞拉的教育
幼儿教育事业不同于其他的教育事业,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忧无虑、什么都不会的孩子,从吃喝拉撒到最基本的学习教育,我们都是手把手的扶持,一旦放手,一切都将回到原点。平日繁忙的事务总是围绕在身边,有时候真的`想给自己放个假,可这是不现实的,真的这么做了,孩子该怎么办呢?无论如何给自己压力就是最好的动力吧,有动力我相信我的意志力才能长久维持。坚持就是胜利,永远不会言败!
辛黛瑞拉说:“和孩子在一起的生活有时喜悦,有时忧愁,有时烦躁,有时激动,但我安于孩子们之间的这种琐碎生活,乐于这种琐碎生活中不经意间的惊喜。”因此,我认为:我们更要勇于发现生活中的惊喜。
和孩子在一起或许每一刻都是惊喜的,时常我被这群调皮的孩子搞得晕头转向的,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歌唱一起绘画一起阅读……感觉生活其实很简单,很轻松,很舒心。在给他们上课时,响亮的回答声让我感受到他们的认真;在和他们游玩时,大手牵小手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温暖;在与他们闲聊时,幽默的语言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每一分钟的相处无时无刻给我无形的惊喜,发现就在此刻的观察中生成。一鸣惊人,喜出望外!
在辛黛瑞拉的教育中,我深切地领悟到:教育不只是靠一张嘴,更多的是神情的交流。我认为:我们要学会用眼神与表情来教育孩子。
语言的表达是最直接的一种交流方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或许眼神的交流同样让人感同身受吧。平时在给幼儿一个眼神时,我接受到的是一种行动,吃饭时,我看着转身说话的孩子,他立刻回到餐桌,小椅子放放好大口大口地吃饭;喝水时,我看着插队的孩子,他马上低下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穿衣时,我看着坐着发呆的孩子,他顿时拿起衣裤自己动手……在幼儿互相帮助互相分享时,我以微笑给他们鼓励,在幼儿互相吵架互相打闹时,我以愤怒的眼神给他们忠告。眼神与表情共同架起了我们交流的桥梁。
孩子总是在家长与教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着,“爱在这里逗留,思在这里起步。”介于爱与思,家长与教师的责任更加沉重了。每次与家长的聊天都让我很坦然,因为我们的话题永远是一致的,没有顾虑没有尴尬。我认为:教育因幼儿而充实,因家长而自信!
教育的渊源无止尽,辛黛瑞拉“告诉”我:“教师善于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力,孩子才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力。”以身作则的道理就是如此而来,在无数的阅读与体会中,我看到了教育的足迹慢慢地迈着轻吟的步伐,向着理想的地方一步步地迈开脚步……
拿到这本书后我反复看了两遍,感动于高美霞老师的孩子之多却仍能在工作之余写出这么好的
【第1句】:对教育的理解
“很喜欢这句话:生活的上品,往往不着痕迹,将自己融入生活,将生活融入自然。因此把它演绎成:教育的上品,往往不着痕迹,将自己融入教育,将教育融入自然。”“作为老师,我要做一个自然的人,让所有的东西熔化成自己的内质,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我想高老师所说的'应该是对孩子的教育信手拈来,自然而不做作,孩子没有感觉到是在上课、受教育,教育已经融入到了孩子的心里。这种境界真的很好,虽然难达到,但值得我们尝试。
教育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教育不是一个偶尔的灵感顿生而成的
【第2句】:对教研的理解
高老师认为教研的课题应该从一线中来。因为一线老师在一线工作中所得来的经验是珍贵的,更值得讨论、研究并提升,继而进行推广。那么理论工作者又该起什么样的作用呢?用平等的观念来说,理论工作者应该负责将各处的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进行阐述交流并推广,比如介绍国外的理论以供国内的一线工作者参考。高老师指出一线老师不应跟在理论工作者的后面,一线老师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和模式,如何在自己这种定性的模式中更成熟、更快乐地工作、生活,才是应该追求的目标。
【第3句】:对主题活动的理解
主题活动中的主题应由老师和孩子的感情、思维,活动中的困惑、难题而引领、而深入,形成一系列思维紧紧联系,环环相扣,循环深入的探究活动。在主题活动中,老师和孩子是平等的感悟者、体验者,通过互相的感悟、体验的交叉与融合,让对方得到认识和提升,互相感悟对方的思维方式,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品质。不强调教师的权威,不强加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在这种平等的氛围中学会聆听,辩证地吸收,这大概就是灵动的教育吧!
【第4句】:对幼儿教师地位的理解
好的教师培训机构要帮助教师找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感、成就感,让教师从根本上对这个工作有一份使命感、责任感,尤其是对自己生命的责任心。懂得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是幼儿教师迫切需要清醒认识的命题,人只有学会对自己负责,自然才会对别人负责,这对教育者来说更重要。这样许许多幼儿教师工作的状态就会改变。如果学会了真真切切地活着,就会说真真切切的话,做真真切切的事。
【第5句】:与同事聊天
与同事聊天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尤其是聊教育,在争辩中可以找到共同的东西,在不同的观点中可以受到启发。只有同事最了解你的工作,因此同事会给你最实用的建议。
爬上豆蔓看自己,高美霞老师将一个真实的自己呈现在大家面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思想、有责任、有爱心的幼儿教师,她是我们的幼儿教师的骄傲,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32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