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汇总100条-经典语录

篇一:《人生若只如初见》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只看了题目,觉得这可能是一本爱情小说;仔细赏读,发现它是一本讲诗的书;读完全书,才发觉它涵盖了古代许多诗人的佳作赏析、他们的生平以及情感经历。

80后美女作家安意如用轻盈唯美的文字把我带回了那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时代,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一个男人们的天下。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性德的词清新婉约,可以直抒胸臆,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个人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绽放的花,那种温馨、自然、真诚、回忆,一直弥漫在了你的生命中。小学英语教学

我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篇二:《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一次见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朋友家里的书桌上。“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本是不俗的,只是感觉,若写书的人连自已的书名也起不好,要套用一句古诗来给自已的书命名,且先不说俗不俗,这种做法不免让人感得哗然取宠,所以连翻的欲望也没有了。

后来,朋友说这本不错,又因家里实在没书看了,再到朋友家,顺便捎了回来。

写书的人是位年轻的女子。她似在谈诗,又像在谈风月,更像是用清丽,感性的笔调,给读者讲一个个凄世绝美的恋曲。旷世的奇才,绝代的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人不免沉浸在千百年前才子佳人的爱恨情仇中恍恍然!

从名门闺秀,幽雅贤德的班婕妤繁华过尽,因飞燕合德失庞所作《团扇歌》开篇,引出纳兰容若的“人生若此如初见,”行文巧妙,也灰讥幽默,也不乏言词的狠毒。

我不甚喜欢《团扇歌》,诗作得还巧妙,比喻打得还好,还忧切动人,我依旧是不喜欢。不喜欢班婕妤爱不敢爱,恨不敢恨的个性。虽安意如评她清高自诩,目下无尘,处处以大闺秀自处,以至失庞后,不哭不闹,安静躲开旁人,偷偷的把自已忧伤哀怨揉进《团扇歌》里。把古代妇女的`美德及柔弱演绎到极致。我只是有点婉惜并不喜欢。如此一个德材兼备的佳人,结局却甚凄凉。还是喜欢杨玉环的个性,爱就爱了,从来不去想她眼里的“三郎”是她的公公,是天下旷世的明君。她眼里爱是平等,也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影响。她呼他如平民老百姓夫妻般的叫着“三郎”,平常人家的小日子,对深宫帝院来言,却成了不寻常!她在他面前只想做个小女人,有点任性,喜欢被娇宠,也小心眼般的吃醋。

她爱他,所以受他的恩宠便成了理所当然,他受她,也是倾城所付,不,是倾国所付也在所不惜。他因她“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她是个不涉政的娇憨女人,最终变了风云,不知身在福中亦也祸,更不知身系天下安稳。王朝动乱,因为有她的关系,却不是她的错,收拾残局里,却需要一个“宛转蛾眉马前死”才戛然而止。爱得娇憨,爱得纯碎,爱得平等。爱到死也无所怨。只求三军齐发,护我三郎早日回长安!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古代的诗词,那些经过历史的沉淀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是任何文字都无法企及的。工作以来总是想定下心来再细细的品读,却总是下定决心却又总是搁浅。趁着暑假的时间,我翻开了安意如品读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可谁想却一发而不可收拾。

人生若只如初见,彼此都只是朦胧着,回忆着,而不去戳破彼此间的那层隔膜,就好像书中讲的那样,李隆基仍是他的旷世名主,杨玉环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读至此处,心中突然感慨万千,岁月如哀歌,青春易逝,容颜易老。当镜中人仅余一片斑白,你不曾知晓的是那个蓦然回首的女子,一闪而逝刻骨的伤痛和来不及逞强便被风干的,不舍的泪。而更为无奈的是,三郎等不到镜中人的一片斑白了,只能透过已很模糊的记忆来怀念曾经的那个她了。

而萧郎与慧娘的故事似乎更加传奇,从慧娘得知萧统是太子时便已定下了之后的悲伤结局。太子是承载着整个王朝的人,是决定着今后黎民百姓命运的人。他挣不脱门当户对的传统,逃不出封建礼法的制约。“宫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慧娘便死于此,而萧统亦追随慧娘而去。一对痴男怨女,用生命谱写了这一曲恋歌。代表相思的红豆便由这二人传播开来,渗透着二人的鲜血,成了王维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唱。倘若都只是初见,没有相知,相惜,相爱,这两对痴情男女便也不会如今日这般,只能让后人艳羡、哀叹、怀念。安意如便用这般忧伤温柔的笔触带我感受着,让我沉醉,让我悲伤,却又忍不住感慨。

而后要提到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和刘彻与阿娇则是有缘分相遇,更有机会厮守,却阴差阳错的虚度了彼此相爱的时光。从古至今,没有人能比文君和相如更配得上浪漫二字。得不到家庭的祝福,他们可以很浪漫的私奔。而偏偏两人又都绝顶聪明,能够无声的说服家人,两人的厮守似是必然的。但天下男儿皆薄幸,无论曾经多么深爱,总会有君心淡漠的那一天,文君毅然决然的与相如决绝。她是满怀留恋的,却仍壮烈的与爱人诀别。直至相如缠绵病榻,两人才冰释前嫌。其实本没有什么“前嫌”可言,因为文君从未真正的怪过相如。

对于一个古时的女子来说,最悲痛的便是那厢的多情手已把玩新人发,与他人结同心去了。文君可以壮烈的与君绝,而阿娇做不到。她从小便是娇生惯养,不懂宽容为何物,偏偏刘彻是一代帝王,是拥有弱水三千的帝王,而且做不到只取一瓢饮。阿娇便注定了被废的命运,只能对着冷清的金屋怀念曾经刘彻“金屋藏娇”的誓言,寂寞的对镜独赏。

如花美眷,终究敌不过逝水流年。流年太现实,现实里有太多的欺骗与无奈。当年的秋风轻易就荒芜了今人的心,今日的浮华依旧褪不尽那年的忧伤。沧海桑田,亘古不变的,只有那心头的一抹苍凉,和那一声飘散在风中的叹息:“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二)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可是,若,人生若只如初见,真的好吗?李隆基仍做他的旷世名主,杨玉环仍做她的绝世佳人,两人从不曾介入彼此的人生,这样真的好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两个的人生就会少了许多刻骨铭心,少了许多惊心动魄。我想,就算给唐玄宗和杨玉环再一次的选择,他们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即使最后,有情人不能相伴终生,即使最后,他们两个被迫阴阳相隔。可是,他们爱过,真心地爱过,这样的爱,无关江山,无关社稷,只是两颗真心的心彼此珍惜、相爱。只是他们两个都不知道,这样的`爱,会和江山扯上关系,以致于要李隆基放弃爱人,维护江山社稷;以致于他要亲眼目睹自己最心爱的人死于自己的眼前,而无力挽救。

李隆基可是一代君王啊,可是连自己最爱的人都保护不了,对于他来说,这是怎样的痛苦。如果可以选择,他宁愿自己是一个平凡的百姓,一个普通的男人,而不是一代君王,一个必须要以大局为重、以江山社稷为先的帝王,那他就不用以心爱的人的生命来换取江山的和平,那他就可以和心爱的人一起相伴终生。

结局悲凉,然而又如何呢。他们相爱过,真心地爱着对方,没有任何其他因素。虽然最后不能相伴到老,可是人的一生,可以遇到一个自己爱着又爱自己的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这期间的刻骨铭心,命中注定,是怎样地让人只羡鸳鸯不羡仙,怎样地让人感动和难以忘怀。不管是李隆基还是杨玉环,都不会后悔今生和彼此的这段相遇和相爱,如果他们的人生没有了这段刻骨铭心的相爱,那就算他是旷世名主又如何,就算她是绝世佳人又怎样,这一切,都比不上让他们即使生死相离也绝不后悔的的爱情。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张无忌仍是他的明教教主,赵敏仍是她的蒙古郡主,但是,如果一切没有开始,又怎么会有后来的种种牵动心弦的经历,他们又怎么知道,在经历风风雨雨后,才蓦然发现,原来一直是自己对头的那个人,竟是此生的最爱!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杨过仍是他的全真教弟子,小龙女仍是她的古墓派弟子,但是,如果一切没有开始,他们又怎么知道,彼此会是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杨过又何须辜负郭襄的天涯思君、公孙绿萼的一生守候、陆无双和程英的痴痴等待。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那我们会错过多少美好,错过多少刻骨铭心。如果我们的人生没有这些刻骨铭心,那我们的人生岂不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这些感触是在看《还珠格格》时,紫薇还是宫女的时候,向她的皇帝爹爹描述她娘亲时产生的。紫薇这样这样向乾隆描述她母亲的心情:“我娘等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但是,她依然感激上苍,让她遇见这样一个可等、可恨、可爱的人,不然,人生会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如果人生只如初见,乾隆仍是他的一代帝王,夏雨荷仍是她的大明湖女,两者从不相识,更不曾相爱,又怎么会有夏雨荷一生的等待,乾隆一生的愧疚。这一切,全因一个情字。

安意如说:“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个人,烟波流传,微笑蔓延,黯然心动。”纳兰的一句“人生若之如初见”,让多少人哑言。爱极了纳兰的词,它是那样令人感动、心疼。每读一遍,总能触动你心灵最深处。王国维先生评价纳兰的词:“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世间最动人的莫过于真情。纳兰的词情真意切,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弦。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新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

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一个人当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初放的花,那种温馨、那种自然、那种真诚、那种回忆,因此就一直弥漫在了你的生命中。为什么在人的交往中会有误会、费解、猜测和非议呢?只有淡淡的如水的情怀不就足够了吗?就象从未谋面的网友,每次在网上遇到时候互相打个招呼,心中存有彼此的牵挂,不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吗?

我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这个道理吧。由此看来,每个人都有着一种初遇情结,真的就象一杯清水一样清纯透明。而诗人给它以诗意的注释,让人感觉到初相遇的美丽、温馨和浪漫。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初见后的分手,有如曾经挥手的云彩,也似轻轻告别的康桥……

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曾经,初相遇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人生若只如初见,岂不是人生最好的写照吗?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的,有人说的对,得到了往往就不会去珍惜。得不到才是一种境界。或者只如初见,那种淡淡的情怀倒是让人释怀、让人坦然、让人心安。一句心灵的问候,足以让你一生难忘,我想人生这个东西,淡然一点往往会是清风明月,太过执着,则就是迷惘了,因此我情愿对于友情、恩怨、功过、得失、钱财……都看的再淡一点,情愿那初见的情节永远留在自己的梦里。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一)

第一次见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朋友家里的书桌上,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本是不俗的,只是感觉,若写书的人连自已的书名也起不好,要套用一句古诗来给自已的书命名,且先不说俗不俗,这种做法不免让人感得哗然取宠,所以连翻的欲望也没有了。

后来,朋友说这本不错,又因家里实在没书看了,再到朋友家,顺便捎了回来。

写书的人是位年轻的女子。她似在谈诗,又像在谈风月,更像是用清丽,感性的笔调,给读者讲一个个凄世绝美的恋曲。旷世的奇才,绝代的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人不免沉浸在c千百年前才子佳人的爱恨情仇中恍恍然!

从名门闺秀,幽雅贤德的班婕妤繁华过尽,因飞燕合德失庞所作<团扇歌>开篇,引出纳兰容若的“人生若此如初见,”行文巧妙,也灰讥幽默,也不乏言词的狠毒。

我不甚喜欢<团扇歌>,诗作得还巧妙,比喻打得还好,还忧切动人,我依旧是不喜欢。不喜欢班婕妤爱不敢爱,恨不敢恨的个性。虽安意如评她清高自诩,目下无尘,处处以大闺秀自处,以至失庞后,不哭不闹,安静躲开旁人,偷偷的把自已忧伤哀怨揉进<团扇歌>里。把古代妇女的美德及柔弱演绎到极致。我只是有点婉惜并不喜欢。如此一个德材兼备的佳人,结局却甚凄凉。还是喜欢杨玉环的个性,爱就爱了,从来不去想她眼里的“三郎”是她的公公,是天下旷世的明君。她眼里爱是平等,也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影响。她呼他如平民老百姓夫妻般的叫着“三郎”,平常人家的小日子,对深宫帝院来言,却成了不寻常!她在他面前只想做个小女人,有点任性,喜欢被娇宠,也小心眼般的吃醋。

她爱他,所以受他的恩宠便成了理所当然,他受她,也是倾城所付,不,是倾国所付也在所不惜。他因她“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她是个不涉政的娇憨女人,最终变了风云,不知身在福中亦也祸,更不知身系天下安稳。王朝动乱,因为有她的关系,却不是她的错,收拾残局里,却需要一个“宛转蛾眉马前死”才戛然而止。爱得娇憨,爱得纯碎,爱得平等。爱到死也无所怨。只求三军齐发,护我三郎早日回长安!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二)

我不是一个文人,也不是一个爱文的人,和这样文的书籍相识也是出自于身边有许多的文人。

因为与文人相比自己知道不足在那里,有时身边的人,第一次问说不会,行;第二次问说没听过,也行;可到了第三次再问时,你是什么样的`感受?总之我的感受是我应该学习点他们的东西,除了能和他们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好象也有了那么一点文学的细胞!!有点虚荣,可这样上进的虚荣,我想有还是比没有好的多。

就这样我认识了这本书,也认识了安意如这个八十后的小姑娘,她是个厉害的小姑娘,同是八十后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长这么大的。作者唐诗、宋词、诗经……可以说一切与文人有关的东西她都能说出原由始末!不佩服不行!!!

还是说一说这本书吧!收获有以下几点,我也只能是管中窥豹,略见一般。有读过和有见解的可以共同讨论讨论。

收获之一: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山河象征着国家,就是有在大的报复,对国家的政治及其他的局面也只能是远之却帮不上什么忙,如果有这样的国家意识还不能实现,不如珍惜我们身边的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也是对国家奉献的更一种表达方式,不是有一句广告词说,每个人进步一小步,社会就进步一大步吗!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明天就象一张期票,我们想去拥有,但它却是一个未知数,昨天是一张过了期的支票,有钱也那不到,那今天就是人民币,是现金,所一一定要好好的把握好手上仅有的现金,花要花出点价值来。

学会珍惜是一种美德,珍惜人,珍惜事,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朋友,珍惜家人,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和尚未拥有的!不要等到什么都没有才知道什么是悔恨,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想每个朋友都应该做到: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收获之二: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梅花的精神,在冬日里,无论有多么大的风雪袭来,都能傲立雪中,不屈不挠,绽放迎春。就连毛主席也有诗云: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翘,翘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从中笑。

梅花有一种气节,说不出的气节,在诗人的笔下若隐若现,让人充满想象。什么样的气节,每个读过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零落成泥碾做尘,即使是化做尘土,无人视见,但却给人留下一世的清香。是清香吗?我想有比清香更清香的品质。

收获之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老师的<人间词话>中说到读书的境界,其中的第二种境界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现在的我也不知道在读书中这首情感性很弄的诗有什么样的作用,因为不知所以对此充满了好奇,我呀,就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有时充满好奇是一件好事,有一种探索的欲望让我能更好的对读书产生兴趣。

收获之四:做一个让学生读得懂的老师。这一句没有诗了,朴实的到家,说都能看懂,怎么才能让我的学生读懂,不是学生的问题,就是我自己的问题了,在我们读书时,有的书有兴趣,有的书没有兴趣,兴趣从那里来,书的作者有了百分之九十的起引作用,老师也是一样,要想让学生读得懂,就要使自己变的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看来个人的魅力和学识还是要提升的,提升到让他们爱不释手。

做一个让学生读得懂的好书,就应该象有梅花的品质,牡丹的娇艳,莲花的清廉,永远都充满朝气,和学生们一道走到他们的世界中,品味童心,品味善良和智慧。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三)

《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是一本谈论古典诗词中绝美爱情佳句的书籍,翻看目录,每一章节的名字就是一句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本书的故事上溯汉高祖与戚夫人,下至清代才子纳兰性德与沈宛,唐玄宗、陆游、温庭筠,王昭君、杨玉环、李清照、鱼玄机、于诗词变幻中讲述了古代英雄美人、才子才女的不为人知的爱情侧面。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用清丽、感性的笔调,配以优雅、飘逸的插图,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我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

对于古典诗词,我向来都觉得可望而不可及,欣赏它的精炼深遂,欣赏它的情愫悠长,更欣赏它的意境深远,虽是如此,却因它的难懂而每每远望,不敢企及。这本书,满足了我探知几句名词佳句来由和故事的愿望和虚荣。当然,收获的可不止这么多,它是诗词赏析,也是随笔,引我走入了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憾的浪漫往事,对于情,虽不能体验,却有了些领悟。

每一句名言都有一份凄美的爱情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有让人叹息的结局,都没有满足写下它时的愿望,原来这些句子都是人们对于爱情美好的愿望,都是人们在拥有爱情时的牵挂思念与誓言,更是后代文人骚客下笔抒情感慨的绝好素材。可惜的是,当时过境迁,情已消逝的时候,那些誓言与承诺只能成为让人怀念,令人心碎的缘头。曾经天真的以为爱了就要相守,就要生死相依,哪怕世俗不容,哪怕天难地险,也要坚定的冲破障碍,但经过了,看过了,也明白了,世事不可违,现实很残酷。

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写尽了情事,也只是透过这面风月宝鉴去观望世事。最终它超然地与情无关。就像我们与一个人相遇初见,也曾眉山目水相映,以为能够相随千里,却最终错手而过,慢慢地,慢慢地,不记得。

人生若只如初见,仿佛,这样重要。可是,此一生,与谁初见又有什么关系呢,生是虚妄,跋涉无人之境,你看这些轮回了千年的花种,至今还在无我无他地盛开就知道了。

应了这本书,让人对情有了一份现实的理解,书中的各式主人公,哪一对不是爱的生死相誓,哪一对不是才子佳人爱的深刻,以至产生出这流传千百年都盛歌不衰的爱情佳句,比起我们这当代的速食爱情可是要深远的多,只劝大家情深深意浓浓来时把握去时抛,非要求得个天长地久大圆满的结局倒也真是个难事。有一份平和的心态,懂得拥有更懂得放弃,拥有时执着,放弃时洒脱不失一种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一种对情最好的把握方式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347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