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就像爱生命读后感聚集86条-经典语录
从前便曾觉得,世间情话虽这样多,但打心底里中意的,还是这一句——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爱情是一件太玄妙的事情,大抵无论是从理性的剖析,还是从感性的创造,都拥有着无限的角度去体会。
也曾思考过,到底怎样的状态,才算是爱的产生与表现。是但见这一人,便念及这一生,还是平淡岁月过,柴米酱醋茶。
人太愿意给爱慕寻找理由,毕竟这虚无岁月里,动心已然不易,更怕错误付之。但爱大约真是让人不由己的,不曾忘记过的眼神,深刻于脑海的背影,又或那曾被提起的只字片言,都成了不曾报备的捕捉与定格。
可又心觉,爱与情却也是有所不同的。如果说,爱是绵绵细雨下不慎深埋的种子,却于无意间萌芽,那么情大概便是化作春泥的落红,终是给予了滋养。如果是多巴胺催生了爱意,那么相处之道大约便培育着情分。虽然并非觉得心动往往总是来自未知与期待,但确是偏颇地觉得,人在不断了解的过程中,便是一个不断远离爱的过程。而彼此的信念,对于美的感言,甚至对于双方关系的定义,便促成了情分或是否能够维持下去的激情。于我而言,爱,是不需要理由的,它是克制,或许也是关于善的一切,但它太难长久持存,而情意则是缓慢生长的,也是对欲望的打磨,和自我的.寻找,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这大概也是爱情既伟大又自私的缘由吧。
而关于爱情到底是一个失去自我的过程,还是寻找自我的过程,我很认同李银河给出的答案:人生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爱情当然是找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是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了一个伴侣,如果你找到了一个人,但为了和他相处,必须改变自我、压抑自我,或者委屈自我,那肯定不是爱情。就我自己而言,我也深觉,其实爱情也是一种不断更新认知,不断重塑自我的过程。被改变或者说被融合的,大多数其实还是习惯与概念,所以磨合的东西,大多来自于相处。而灵魂的碰撞,因为太难遇到,所以如此珍贵。甚至让人怀疑它们未必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而无疑,王小波和李银河是幸运的。
我们周身总是会环绕着某种孤独,但孤独却并不等同于缺失。所以,也会觉得,爱情是人生里顶重要的事,但相爱并不是人生里必须存在的事。想到相爱,可能人们一瞬间便会想到,一个爱你的人是代表着理解、关心和包容的,但也因此会产生某种误区,比如一个人若给予了理解与关爱,便是值得去相爱的。相爱太难,不是单纯理性上的条件符合便能够被轻易计算。也许关于王小波与李银河的爱情里,最让我动容的便是,他们都有各自独立的世界,甚至是不被外人所近的,但在遇见彼此后,逃离了人群所赋予的概念和规则,两个独立的世界慢慢融合,成了全新的统一的灵魂。但依然是如此与众不同的骄傲的灵魂。他们,是彼此的同类,也成了彼此的另一种血脉。
我第一次读感念的最多的,是思想的前卫和字里行间中“泄露”出的爱意。如今读起时,心下感慨最多的事却是,能够将爱情变成日子里最纯粹的事物,着实不易。婚姻和爱情并不是难事,难的也许是人在岁月里,太难守住相爱,守住最初的心。愿每个人都能遇见那一人,爱你如生命。
下饭书。
以前只看过前面和李银河的书信,后面和朋友的书信是第一次看。
十几岁的时候不太喜欢王小波,觉得他是胡扯,粗鲁而又没礼貌。现在再看,觉得胡扯的很有意思。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我渐渐有了一丁点幽默感,变得粗鲁而又不以为意。
无论是银魂还是生活大爆炸,无论是耽美还是山药蛋派,慢慢我似乎有点歪了,从此节操是路人了。我渐渐开始喜欢有趣的.人,有趣的一个重要特质,大概就是有幽默感。
而王小波在那个时代所表现出的幽默感别有一番风趣,毒舌加胡扯之间又饱含着深情和理想。
他对李银河的感情热情而又健康,爷们儿而又温柔。他收起了自己的敏感和脆弱,他放低了姿态和自尊,大声吆喝着,你好哇,李银河。
如果是十几岁,定是觉得这信件直白愚蠢而又缺少浪漫,我大概会喜欢朱生豪那醒来觉得甚是爱你的调调。
但,人都是会变的。我29岁了,完全没有了温柔和体贴,也失去了撒娇和甜美,变得毒舌且刻薄,真真成了宝玉所说的死鱼眼珠子。我便不喜欢弯弯绕绕,猜来猜去,喜欢谢耳朵说我现在还没想好怎么怼你,回头想好了给你发邮箱,而不是背地里买个死亡笔记在上面画圈圈。
可现实生活就是弯弯绕绕,直白和不加修饰的表达会被看成是信球。毕竟,现实生活是完全没有幽默感的。
幽默感,或者蹩脚的幽默感,也许会被看成是伤害或是恶意。
勇于索取,能被拒绝。或者会受到伤害,但平庸的我们,无论如何都逃不掉被伤害,但珍惜当下,不留遗憾。
这是一本记录着小波和李银河恋爱书信书。从这本书里见证了他们在极不自由的时代下浪漫纯真美好自由的爱情。他们是自愿不育者(我们所面临的选择就仅仅是我们两个人今后生活方式的选择,剔除了一切其他因素),也不是美男美女(我们俩都不是什么美男美女,可是心灵和智力上有种难以言传的吸引力。我起初怀疑,一对不美的人的恋爱能是美的吗?后来的事证明,两颗相爱的心在一起可以是美的),但他们的灵魂彼此吸引。他们在一起20年,小波在自己人生的巅峰与世长辞,留下的是自己最美好的痕迹。他是一个酷爱自由精神的人,自由写作,自由生活,他反对一切教条主义;他是一个喜欢平等精神的人,他的身上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平民气息,他最厌恶将人分为等级的做法。他甚至不喜欢听像“使命”、“拯救”这类堂皇的词,觉得自己完全不比任何人更高级以致有资格去拯救任何人的灵魂。在现代社会,平等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基本价值。作为一个文学家,他的看家本事是创造美,他说现实不可能是美的,现实就是平淡的生活。他幽默反讽有趣,是智慧的热爱者,追求者。这应该就是那么多人喜欢他的原因。书很短,内容却绝对丰富。正如人所说“男不可不读王小波,女不可不读周国平”,看到这句话,当时不以为然,如今读完《爱你就像爱生命》,由衷的佩服王小波的才华和一个男子的细腻之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