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九月的冰河读后感细选96句-经典语录

两个男孩与爱犬九月之间的同患难、共命运、生死不渝的情谊,引发小读者对友谊、和谐、生命、死亡的种种思考。

薛涛的中篇小说《九月的冰河》描写了中俄边境、隔河相望的一个中国男孩和一个俄罗斯男孩与他们的爱犬九月之间的故事。两个男孩的喜怒哀乐和成长,与爱犬九月的遭遇、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是一篇构思精巧、以情动人的儿童文学佳作。

故事发生在充满北国风情的冰河两岸。黑魆魆的森林,漫天飞舞的雪花,冰冻覆盖的界河,屹立崖顶的哨所,穿行于山林中的狼群、黑瞎子、傻狍子,往来于国境线两侧的中俄巡逻兵,还有那用桦树皮吹响的清脆笛音,所有这一切,构成作品浓郁的地域特色。独特、新鲜而陌生的自然景物、生活环境,有着强烈的艺术吸引力,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期待。

作者选择了少年读者尤感兴趣的冒险、历险题材。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小说描写小满三番两次想方设法越境过河去寻找、营救九月;尼古拉则执意游过河把受了伤的小满送回对岸。他俩面临狼群追逐、被越境者抛弃的生命威胁,都不惜牺牲自己;生死关头依然念念不忘照顾好爱犬九月。在崖顶与狼群搏斗的九月,救了大家,自己却跌进深谷。这些故事都写得有声有色,憾人心魄。但更为出彩的不在于情节的紧张惊险,起伏跌宕,而在于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两个男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小满甘冒风险,勇于行动,临危不惧,舍生取九义 月,表现了一个北方小男的.子汉刚毅、顽强的品格。尼冰古拉由于父母双亡,有点河抑郁、自闭,但十分看重友薛谊,懂得感恩,是一个心地涛著善良、明白事理的俄罗斯新男孩。九月有情有义,与主蕾人相依相偎,关键时刻挺出版身而出,无限忠诚,确是一社条有个性、有思想的狗。

《九月的冰河》通篇作年品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狗之间月第感人至深的真情。它所表现一的两个男孩与爱犬九月之版间的同患难、共命运、生死不渝的情谊,会引发小读者元和大读者对友谊、和谐、生命、死亡的种种思考,给人以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力量。

读书作文400字 篇1

读书,为何不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时,就算你之前多么悲伤,多么烦闷,可当你沉浸在书海中,所有的烦恼与悲伤也都会烟消云散。

我最喜欢的事莫过于读书,对于我来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我最喜欢读《三国演义》,每当我有空闲,我都会拿起《三国演义》聚精会神地咀嚼其中的故事,犹如身临其境。看董卓肆无忌惮,吕布勇冠三军,曹操阴险狡诈,刘备重情重义,周宇雄姿英发,诸葛亮神机妙算、忠心耿耿,关羽万夫不挡,司马懿狼顾鹰盼……每当诸葛亮大破敌军,我就心花怒放;每当小人得志,我就义愤填膺;每当将星陨落,我就黯然神伤。

我不仅仅为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痴迷,也为“三国”里所讲的历史事件而惊心动魄,更为“连环计”、“草船借箭”、“空城计”、“预伏锦囊计”所折服,还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而惊叹。

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不读书的人只生活在现在,而读书的人生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读书可以使人了解历史,可以使人学会道理,可以使人丰富知识。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书籍陪伴我度过了童年美好的时光,我为读书而痴迷。

读书作文400字 篇2

最近的闲散时间都用来看史铁生先生的书了,记得之前上中学的时候,课本上选录了他的文章,那时候看课文都觉得字里行间都是感动,说实话我也曾设想过如果我遇到和史铁生先生同样的处境,我会怎么办,最后想到都觉得这对于我应该就像天塌了一样,于是愈加配合史铁生先生的坚毅和勇气。因为想把看过的书都整理一下,顺便能够摘录一些好句子也是好的,所以就想起来要写读后感。

写读后感能让我保持一种清晰的思绪去回顾自己看过的书,也有助于我去梳理我读完书后的感情,于是在不断地看书——写读后感的过程中,我发现,写读后感是有利于更好地读书的。当我们只是读书的时候也许我们就是在做单纯地吸收知识的运动,而当我们开始拿笔记录的时候,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消化的过程,我们需要自我理解书里面的内容也需要再次审视我们读书的态度。

我现在慢慢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在看完一本书或者文章之后,再写一篇读后感,通过写读后感我可以了解我自己的感情,没错,我们有时候需要静下心来看看自己到底在想什么,看完自己的读后感后我会再一次读读过的内容,这个时候我的感悟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变化,我会把这些“二次感悟”在写进我的读后感里面。让读书成为我们的每天的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

读书作文400字 篇3

书像一位老师,它教给我们许多的知识,书又像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

在我5岁的时候,妈妈睡前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它让我听得津津有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现在已经认识了很多字了,也读了很多书:例如《疾风少年》,《精神榜》,《偷星九月天》……

当我读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我忍不住落下了眼泪。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小女孩,她的妈妈过世了,他的爸爸非常暴躁,他让小女孩在大冷天去卖火柴,只要小女孩没有卖到一根火柴,她的爸爸就会拿起鞭子来打她。有一次,那个小女孩走过了一个地方,她突然一不小心就摔倒在地上,那双鞋已经飞到冰河上了。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在大街上,找到了一个地方,然后坐在那里卖火柴。小女孩顶着寒风在那里叫着:“卖火柴了。卖火柴了……”结果没有一个理会她。突然一阵寒风吹过来,她只好坐在那里摆着双脚在那里发冷。小女孩拿出一支火柴给自己取暖,顿时她感到十分温暖,她又从火中看见了许多食物,有烤鸡,***烤,羊肉串……火突然被风吹灭了,小女孩又冷了起来,她拿起一根,两根,三根……到了最后一根,也被灭了,小女孩抱着脚,嘴唇变成了紫色的了,过了一会儿,小女孩倒在了地上,永远都睁不开眼睛了。我从这本书里读到了穷人的可怜,富人的冷落。我要做各有同情心的人。

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样才能写好作文。从书中,我得到许多乐趣。

读书作文400字 篇4

说起我们班的读书故事,那可是数不胜数呢!

裴静怡是我们班的“书呆子”,她平时特别喜欢看书。一到下课,有作业就尽快把作业写完,争取时间看书。裴静怡看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快”。在学校,她基本上一天就可以看完一本书,这也是我们班的人都会借书给她看的原因。

杨苏也喜欢看书,她不像裴静怡一样讲究数量,她讲究的是质量。她不会一目十行,而是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看书,她看书必须要弄懂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不然她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张琳琳喜欢看阳光姐姐伍美珍、杨红樱阿姨和徐玲的书,每次一到图书馆,她都会不由自主地寻找这三位作家的书。

周瑞然更是禁不起书的诱惑,没事就拿起一本书来细细品味。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许正是因为书,周瑞然的水平和学习成绩才会在班上名列前茅吧!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就是在跟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因为这些,我们知道了书带给我们的好处;因为这些,我们班的人爱上了读书;因为这些,我们班的人有了自己不同的读书故事……

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作文400字 篇5

有的同学读书读得非常早,在幼儿园时就开始读书了。那时同学们很小,不识字,只看有趣的图画。现在大了,也读了许多书,但是读得不仔细,效果不好。我想,读书不能读死书,要把书读活,便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读书法:一次不一定只读一本书,可以读两三本书,不同的书交换着读。比如读一本让人心情愉快的书后,再去读一本让人感动的书,你的心情就会有不同的体验,记得特别牢。

在学习中,我还采用了“积累读书法”。把书上的好词好句记在笔记本上,对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并在词语旁边做上一些记号。这个读书法不但可以积累到好词好句,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在作文课上,老师教我们写作文时,我就用到了我积累的好词好句:“我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老师在阅读我的作文时,嘴角一翘开,开心地对我说:“你一定是用到了平时的积累。”我心想,“积累读书法”还真是好。

以后,我要多读书,摸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更好的读书法。

读书作文400字 篇6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喜欢读书,我最喜欢读的事《神秘世界历险记》。书中介绍了一个名叫雨果的小女孩,一开始她很不爱惜动物,后来遇到了一个名叫啦啦的“包子脸”小怪兽,在和“包子脸”小怪兽相处期间遇到了种种困难和冒险。最后,她终于明白了伤害动物是有多么不好的一件事。

读书之乐,在于求知的喜悦。《神秘世界历险记》篇章颇多,篇篇让人读起来爱不释手。读了“真正的闪电侠”这篇,我明白了朋友会给你无穷无尽的力量,必须要珍惜朋友才行;读了“九星有情”这篇,我明白了万物之间皆有情,不管多么残忍的人都会有仅存的一点情念;读了“雨果的秘密通道”这篇,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有万全的准备才行,这样才能应对突发事件。

读书,让我从一本本书籍中学会分辨美丑、识别善恶。《神秘世界历险记》不仅让我游历了神秘的世界,更让我体会到许多做人的道理,知道了“做人不能傲慢,因为傲慢了会使你失去许多朋友。”知道了“我们必须要心存爱意,因为爱可能净化人心,增加友情,解除误会,清除烦恼。”还知道了“世界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们不能伤害任何生物,爱护它们,就是爱护自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明白了朋友的重要,要知道,朋友是你在伤心时的伙伴,困难时的伙伴,开心时的伙伴,沮丧时的伙伴,朋友是你一生的伙伴。

亲爱的同学们,热爱读书吧!让我们珍惜这美好的时光,一同享受读书的快乐,让那飞扬的快乐,伴随着我们奔向美好的明天!

读书作文400字 篇7

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唐代诗人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啊!可见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

我小时读过了许许多多的书籍,《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让我浮想联翩,《伊索寓言》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暑假的一天,我在家里看着一本有趣的书——《木偶奇遇记》。爸爸和妈妈要出去工作,出门临走前,妈妈看了看家里的地板、窗户、天花板,很肮脏,于是,妈妈便对我说:“融融啊,妈妈和爸爸要去工作了,家里很脏,你帮忙打扫一下吧!”说完,妈妈就去工作了。而我那时正看到了《木偶奇遇记》的最精彩的片段,看得入迷,妈妈说的什么,我一个字都没有听见。

我只顾着看书,我像一匹饿狼,贪婪的读着书中的故事,我忘了时间,忘了自己。

时间过得很快,一下子就到了五点钟,爸爸和妈妈回来了,妈妈看见地板、窗户、天花板还是和他们走时一样的肮脏。妈妈平常教育我要守信,这次我没有做到,妈妈一定要大发雷霆了,果然,妈妈说:“融融啊,读书好,但也要守信用,你不守信,读再多的书也没用……。”训罢,我们一家人纷纷的开始劳动了起来,爸爸拿着抹布擦窗,妈妈用扫帚扫着天花板的蜘蛛网,我嘛,拿起大拖把,擦着地板……半小时后,房间又成了原来新的模样。

这次,我明白了:不守信,读再多的书也没用,因为,信用比书更重要。

读书作文400字 篇8

我总是喜欢看完书籍后,再随手翻翻家里订阅的报刊。份数不多,几张报纸,几本文学杂志和科普杂志,而这随手翻翻,有时却比看名著还重要。

名著是我们的精神粮食,而报刊则是有助于消化的小点心。我喜欢看书,文学,数学,科普,历史,报刊等,什么都看,其中最喜欢的,还是报刊。拿到一份报纸,开始“跳读”,快速浏览完主要标题,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栏目,细细地看,如同茫茫人海中,找到久别重逢的朋友,在一起细诉衷肠。

报刊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读者》了,里面的一个小故事总能引出一个大道理,这样更能让我理解这道理的含义,且让我收益良多,因为这些道理指引我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跟身边人的相处艺术,不仅是这,还有《读者》的题目,总能激发我的写作灵感,在考场上文思泉涌,拟出好题目,写作好,从而得到了高分。曾获得第五届“浩然杯”全国小学生现场写作大赛浙江省二等奖。

如果说,名著将大道理反复论述,如同父亲的一个拥抱,是深沉地父爱;那么,阅读报刊,不仅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更拓展了我的知识面,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等,将大道理蕴含在小故事上,如同一个母亲的谆谆教导,是温柔地母爱。这份爱正慢慢地渗入到我的骨髓。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阅读伴我一路成长。

引导语: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下文就是他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知识,我们一起学习吧。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第1句】: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第2句】: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第3句】: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第4句】: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第5句】: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第6句】: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第7句】:摩天:碰到天.

【第8句】:遗民:北方沦陷区的人民.

【第9句】:胡尘:指金兵铁骑扬起的尘土.

【第10句】: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古诗今译】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创作背景】

六十八岁的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里选了其中一首.

[内容评析]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对于诗歌艺术颇多会心之论,他曾以小幅绘画为喻,揭示绝句短诗含蕴深广意境的特点,是很有启发性的.其说见《姜斋诗话》卷二:

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

在方尺的画幅中,收摄万里的风光,决不是将山河城郭按比例缩小而罗列于纸上.艺术作品塑造了生动的典型形象,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虽着墨不多,而意境则浩无际涯,颇难以道里计.

不过王夫之认为只有盛唐绝句能得意余言外的妙境,则未必尽然.他所举崔颢《长干行》,含情脉脉,蕴藉有致,实为诗意之一境,如司空图《诗品·含蓄》标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前人论诗歌意境的,常常向往于这种境界.清王士禛的崇尚“天外数峰,略有笔墨,意在笔墨之外”(《蚕尾续文》),便是例子.然而,我们还可以看到,别有一种凌云健笔,龙腾虎跃于尺幅之上,而气吞万里,有如司空图所云“真体内充”,“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诗品·雄浑》)的风概,一般出于长篇歌行或律句,而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也深得其妙.此诗仍属绝句,其为咫尺有万里之势,与崔颢《长干行》相比照,似乎更当得起“墨光四射,四表无穷”的崇高评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有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指出了对立情景的辩证交融,可以成倍地增强艺术感染力量.陆游这首诗,用歌颂高山大河的奇观美景来衬托神州陆沉的悲痛,抒发广大民众的情高意切来讽刺统治者的麻木不仁;将时代社会的矛盾冲突,既全面深刻地揭露,又高度集中地概括于二十八字之中.理想与现实,热爱与深愤,交织辉映,所给予人们的启示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又哪里是“百年”“万里”所能限量呢?这种恢宏壮阔的境界,在盛唐绝句中还不多见,却于中唐以至宋代诗人笔下不断有所开辟,是值得我们特殊注意与珍重的.

作者生平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他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十余岁就熟读了陶潜、王维、岑参和李白的诗篇,有“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好学精神,12岁便能诗文,有“小李白”之称。17岁便有诗名。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曾几学诗,确定了他爱国诗歌的基调。二十九岁那年,赶赴临安应试,因名居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触怒秦桧,遭到黜落,秦桧死后三年才被启用。

他始终坚持抗金,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33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