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好故事》读后感汇聚100条-读后感
人们都说:有老师的地方就有爱,有爱的地方就有感人的故事。是啊,清晨,当我踏着晨光走进美丽的校园时,你听,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已是书声琅琅,那是莘莘学子在诵读中华好诗文。你瞧,三尺讲台上,老师正在为我们讲述一个又一个《中华好故事》。
位永不言弃的扫地少年—袁德旗,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5岁那年,妈妈病逝,爸爸入狱,从此小德旗就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20xx年爷爷被查出患了严重的肝炎,长年卧床不起,这个本来就是饥寒交迫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维持生计,奶奶找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10岁的小德旗本应该和同龄人样,在父母的怀中撒娇时,却已经是家庭的顶梁柱了!他每天凌晨天不亮就起来,和奶奶一起清扫街道,把几百斤垃圾送到三公里外的垃圾周转站。
结束清扫回到家,往往已是7点多钟,离去学校上课的时间仅剩半个小时。就在这半个小时里,小德旗还要照顾生病的爷爷吃饭、吃药,整理好家里的一切,小德旗才匆忙告别爷爷、奶奶,用一个大塑料袋装着书本,飞快地向学校奔去……每天超负荷的.劳动,一个成年人都吃不消。但是袁德旗从来没放松过对自己学习的要求,他的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10名!
“他特别能吃苦,懂事,我作为班主任都很佩服他。”袁德旗的班主任老师说。“从没见过这么懂事的孩子,他小小年纪,洗衣、做饭,样样都会做!”邻居们也这么夸他。小小少年袁德旗,他用质朴的孝心,担负起家庭的责任;他用稚嫩的双手,维持着全家的生计。永不言弃的小德旗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和启示。20xx年袁德旗这个勇敢坚毅的少年当选为“全国最美孝心少年”!
我们的祖国,有着“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之美誉,上下五千年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她养育了华夏大地上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古有抗金英雄岳飞,他保家卫国戎生,今有爱国如家的金晶,她以柔弱之躯抵挡残暴。尊师重教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执法如山的包拯、孝悌友爱的袁德旗,这,都是我们的好榜样。他们的好故事遍布大江南北,他们的精神影响了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辛勤耕耘的老师,担负传承中华文化、建筑精神家园之责任他们的教育让我懂得了每一个华夏儿女不仅要爱国如家、孝悌友爱、尊师重教,也要诚实守信、明礼守法、勤学励志。我深信我们的学校是爱的家园,是传承文化的乐园,她的故事注定韵味无穷、精彩纷呈。她将承载着莘莘学子的梦想,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1
我在今年的暑假读完了《中华成语故事》,它使我增长了一些知识。
在这本书中,有很多的成语。每个成语都有释义、出处、指点迷津和一个成语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成语是——刮目相看。这个成语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将军吕蒙的故事。吕蒙常常打胜仗,但是他识字很少,孙权劝他以后要多读书,吕蒙却说军事很多,孙权知道吕蒙是在找借口,就给他说了许多道理。从此以后,吕蒙天天用功的读书。后来有一天,鲁肃来看吕蒙,发现吕蒙对打仗和国事都有独特的见解,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粗莽的武夫了,不禁感叹“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就是说有志气的人,分别三日,就要重新审视了。我们要像书中的吕蒙一样,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发奋图强,这样你才会有所进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们也不要总用老眼光看人,因为每个人经过努力都在进步,
还有一个我喜欢的成语——班门弄斧。说的是“诗圣”李白,特爱喝酒。有一天,年老的李白把船停在采石江边,晚上,月亮又大又圆。李白喝了个大醉,他看见倒映在水里又大又圆的明月。于是就伸手去抓,结果就掉到江里被淹死了。从那以后,那儿出现了李白墓、谪仙楼等名胜。引起了很多游客的兴趣,就在李白的墓碑上乱写乱画、胡言乱语,非常可笑。有一个叫梅之涣的是人看不下去,就写了诗讽刺他们,他认为他们在大诗人的墓碑上乱写诗,很不自量力。
通过读了《中华成语故事》,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还对我的说话能力有所提升。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2
这周漂来了一本《中华成语故事》,有趣生动。一共讲了22个成语小故事,让我学到了知识,小头脑也更灵光了。
我把这22个成语列出来,再巩固温习。它们是:沉鱼落雁、乘风破浪、打草惊蛇、呆若木鸡、废寝忘食、改过自新、邯郸学步、鹤立鸡群、见异思迁、开卷有益、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买椟还珠、盲人摸象、塞翁失马、完璧归赵、玩物丧志、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夜郎自大、凿壁偷光、朝三暮四。
原来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有意义的小故事,可以了解历史、学到知识,成语多么有趣!我喜欢学习成语,也喜欢里面优美的小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3
我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我记住了成语“呆如木鸡”、“盲人摸象”、“废寝忘食”、“掩耳盗铃”。我还知道讲这些成语的小故事。我最喜欢的是《盲人摸象》的故事。
故事讲了几个盲人摸象。高个子摸到大象的耳朵说:“大象像一把又大又扁的蒲扇”。年老的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大象像又细又长的蛇”。小个子摸到大象的腿说:“大象像大柱子”。第四个盲人摸到大象的牙说:“大象像上粗下细的大萝卜”。四个盲人争争吵吵,谁也不服谁。最后赶象的人说:“你们说的都不对,都是只摸到了一部分”。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观察事物要看全部。以后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千万不能当“盲人摸象”呀。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4
我非常喜欢读书,暑假里我又拿出新买的《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津津有味的了起来。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一扇知识的大窗。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感人心肺,还有的回味无穷。
“纸上谈兵”这个故事对我的启发意义很大,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夸夸其谈,还要有实战经验。我们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记得再清楚,不会用一样白费功夫。做事都要以多练为主,熟能生巧,吸取“纸上谈兵”的失败经验。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对我们的教诲。有些故事我们从小就知道,但还是明知故犯,是家长提醒的不够吗?是老师教育的不够吗?其实都不是,这些错误的频频出现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严格要求自己造成的.。我们还会记得一些教训,本能的去改正,这对我们是有益无害的。
《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他像一条江河源源不断的流入我们真实的海洋中。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5
这个寒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中华成语故事》,看完后我受益良多,有几处甚至教会了我人生的道理。这本书可谓是我在寒假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它让我领悟到了许多哲理,更让我明白为人处事的方法。
《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描述的是:从前有一个老人叫愚公,他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出入很不方便。于是愚公就叫上全家人移山。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神,神派人把山移平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成功!像我们的沙漠绿化工程,工人们在一步步向成功迈进。如今的大沙漠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绿化带在向外扩散,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我们很快也把沙漠变成绿洲。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沙尘暴风沙肆意给人们带来不便,恶劣的环境就像文中的“大山”那样,绿化工人就像“愚公”和他的家人一样,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大沙漠很快也能被移平。
书中不但教我持之以恒,还教会了我“铁杵也能磨成针”的耐性。《铁杵成针》这个成语说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很调皮,直到一天,李白看见路边有一位老奶奶,她要把一根铁杵磨成绣花针,后来李白受到启发,刻苦努力,最后成了大诗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拼图,,妈妈给我买了一张一千拼的奥特曼拼图,我一点儿也不会拼,弄得心烦气燥失去耐心索性一扔,把它扔在一边再也不管了。自从我看了这个成语,感受良多想起那张我半途而废的拼图,心想我应该把它拼好。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最后我把它拼成一张奥特曼的全家福。过年了,亲戚朋友们见了,第一句话就是:“哟,磊磊挺厉害的嘛,这么乱的拼图都能拼出来,挺有耐性的嘛!”其实我心里知道这都是《中华成语故事》的功劳。
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哲理,我只能说到这了,如果你想看也去图书馆找找这本书吧。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6
前几天,妈妈买了一本《中华成语故事》给我,我爱不释手,不管到哪儿都带着它。
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这本书里的故事分三种: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寓言成语故事是《滥竽充数》。这篇故事是这样写的: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来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后,他儿子齐泯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以次充好,要真本领,蒙混是混不了多久的。像这种寓言成语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说:《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寓言成语故事。
从这本书中,我还知道《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都是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深动有趣,令我感动至今。
历史故事是古时候真实的故事,《纸上谈兵》、《卧薪尝胆》等一些故事都属于这一类,其中《三顾茅庐》这篇故事最为突出,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里的一篇故事,讲的是刘备去拜访诸葛亮,两次上山拜访都没遇到,却在第三次遇到诸葛亮,以诚心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便陪刘备出山打天下。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7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这话真是太妙了。在中华文化浩渺的烟波里,成语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她是一扇清新的窗,激励着每一个寻梦者。
在我7岁生日的那一天,妈妈送给我一本《中华成语故事》。
我很喜欢这本书,一有空就拿出来读。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闻鸡起舞”这个故事。故事讲述的是西晋时,有个勤奋的孩子叫祖逖。他有很大的志向,很想报效祖国。他有一个叫刘琨的好朋友,两人都很勤奋努力,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写毛笔字的事情。每天中午妈妈提醒、督促我写毛笔字,可是每次写毛笔字的时候总是提不起精神,字写得像爬爬虫。没有大人的督促就不写了,能偷懒就偷懒。难怪字写不好。
再看看祖逖,祖逖虽然不和我们一个朝代,但都生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因为他有一种勤奋刻苦的精神,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果我也像祖逖一样坚持不懈还能有做不好的事情吗?
后来,我下定决心要把字练好,每天中午一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毛笔,专心写大字。一年多下来来,我坚持不懈,从不间断。我的字有了很大进步。妈妈也说我越来越懂事了。我没有告诉妈妈为什么我变得这么优秀,只是一个人偷偷的笑了。
一个人如果要想成功,光靠想和说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行动。我想,在学习上我也应该珍惜时间,做事不拖拉,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我要学习祖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了理想发奋图强,勤奋学习。
长大后我也要向像祖逖一样成为有学问的人。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8
暑假期间,我读了许多书,其中一本叫《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内容丰富,时而让我兴奋,时而让我嚎啕大哭,时而让我又惊又喜,时而让我……
这本书有许多成语,成语里面的故事人物描述的栩栩如生、故事情节活灵活现。让一个个生动的成语故事映入我的脑海里,有的人简直是个饕餮,比如秦桧,是南宋著名奸臣,内外勾结,陷害忠臣岳飞,加速了南宋的灭亡,他去世后,世人把秦桧夫妇像铸成跪像,赤身长跪于岳飞坟前,遭到了世人唾骂;有的人却心地善良,比如陶侃,东晋人,他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去世后,供奉于武成王庙内,受世代人祭拜,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有的人却足智多谋,比如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发明家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有的人强词夺理,比如郭默……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不少成语的来历,比如拔帜易帜,讲的是刘邦的手下,张耳带着士兵攻击赵国是怎样胜利的故事,意思是拔掉其他人的旗帜,换上自己的旗帜,多比喻取而代之;黔驴技穷,这个故事描写的很生动,驴看着很生猛,其实没有什么本事,被虎活活咬死,也揭露了一个真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现在多用于一个人用尽了全部的力量,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还有很多很多成语:四面楚歌、狐假虎威、邯郸学步、四大皆空等等。
写作文时,一个个活泼可爱的成语从我脑子里跳出来,仿佛在说这时个时候用我最合适。
如果大家对《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感兴趣,强烈推荐大家看看!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9
《中华成语故事》里有好多成语故事。有些是讲品德意志的,像《百折不挠》。故事里的乔玄为了让强盗受到应有的惩罚,只好忍痛牺牲了自己十岁的儿子。而且他从不向困难屈服。我觉得他很伟大。
《不为五斗米折腰》里的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就去做了县令。但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一天,上级派邮督来督察。为人骄横的邮督一到彭泽县就差人把陶渊明叫来见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去,否则将影响他的前程。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不能因为五斗米而向这个乡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乡下种田去了。他非常有骨气,没有因为五斗米而像这种小人低头哈腰,我非常敬佩他。
《过门不入》里的大禹曾三次路过家门口,但一次都没进去过,因为还有很多治水工程等着他去干呢!我觉得他非常爱国,为了百姓们,他可以一次都不进家门。
还有讲为人处世的,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事里的诸葛亮为了辅佐后主刘禅尽了自己全部的力量。他曾两次带兵北伐,第一次失败了,但他不放弃,还一直坚持着。第二次终于成功了。但后来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伐途中。他这种“忠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很令我感动。
在《中华成语故事》里,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主人公的品德意志让我非常敬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的故事!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记载了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年的历史,无数位英雄的故事流传至今。所以我非常喜爱这本书。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叫李陵的骑都尉在和匈奴打了败仗,投降了。大臣们都谴责他贪生怕死,而司马迁不以为然:李陵带去的兵不足五千,他深入敌军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够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了。汉武帝一听,大怒,把司马迁下了监狱,处以腐刑。司马迁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未完成——写《史记》。他在史记中,给好人高度的评价,对受到压迫的人物表示同情。《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故事中的司马迁虽然被关进了监狱,但他却没有放弃,继续写史记,造福子孙。生活中也有像他一样的:警察抓住坏人,给我们安宁;医生治好病魔,给我们轻松;老师帮助我们,给我们智慧;父母生育我们,给我们快乐……。。
读了这个故事,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要有决心,不能三分钟的热度。在这一点,我不由想到了自己,做事总是虎头蛇尾,现在想起来,真惭愧啊!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10
我喜欢看书,我经常看的就是《中华成语故事。,在这本书离,我读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更让我懂得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精卫填海”的故事:传说炎帝有一个女儿,名叫女娃,她非常喜欢玩水,一天,女娃到东海去游泳,突然天空起了变化,乌云四起,狂风大作,水面突起了一道巨浪冲向女娃,把他推向海中央。女娃心想;啊,这下完了。她努力地在海里挣扎着,拼命向岸边游去,可是有一个巨浪打来,把女娃的身体整个卷入海中,海面上只留下了一个个巨浪,再也看不不到女娃的影子了。
女娃心不甘,他死后变成了一只鸟,发出"精卫,精卫“的啼叫声,所以人们便叫它“精卫鸟“。为了避免更多人淹没在大海里,精卫鸟决定要把大海填平,她每天从西山衔来树枝,石子,飞到东海上空,将他们投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它终于八代还填平了。
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我们学到了:无论做什么是都不能半途而废,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获得成功,精卫填海是这样,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
翻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一个个故事映入眼帘。里面有许多爱国人士,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还有爱国爱民的诗人屈原……文武双全的岳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岳飞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小在师父周侗的教诲下学习文学、武艺。他天资聪颖、刻苦,就如他所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一生出入疆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牛头山、爱华山战果优异。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知道这四个字不仅留在自己背上,更应该铭记在自己心里。可这样的爱国之人却被奸臣秦桧陷害,被迫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可怜他的一世清白。
岳飞这样的爱国英雄被人们千古流传。现今也有许多爱国的人,有战斗英雄黄继光,有为中华之崛起的周恩来,还有为国争光的徐悲鸿……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我更应该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现在不需要接受战火的洗礼,但要认真学习。以前的贫苦生活能出奇才,我们何不认真学习呢?请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为建设更美好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吧!
成为祖国的栋梁,这颗种子在我心中悄悄地萌发。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2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名是《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本书讲了许多古代杰出人物的美德故事。如温席侍母、陆绩怀橘、曹操自勉、苗岭女杰等,还有许多名人,有刘恒、于谦、司马迁等。
这本书里的人物个个都很有美德:闵骞的后母很坏,冬天不让他穿暖,还经常打骂他。这事被他父亲知道了,他父亲要把后母赶走,闵此骞还为她求情;王祥的后母对他很不好,但他却不记恨后母,还非常孝敬她。有一次,后母生病了,想吃鲜鱼,但那时候是冬天,已经没有鲜鱼卖了,于是,王祥就到了河边,脱掉衣服,用自己的体温使冰融化,终于捉到了两条鲤鱼。读了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学校里,我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同学斤斤计较,过意不去,甚至闹别扭、吵嘴;在家里,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又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不愉快。和书里的人物相比较,我想,我真是心胸太狭窄了!
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那时候我知道退让一下,我和同学、好朋友之间就不会发生那些不愉快了。的确,待人要宽容,同学能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是一种缘分,人与人能成为好朋友,更是一种缘分。
和善待人、宽容待人,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会的。这是做人的根本。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中华传统美的故事这本好书,这本书很精彩,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下面,我就把一个叫曾子的'人对儿子诚实守信做出榜样的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吧。
从前,有个人叫曾子,他和他的妻子要去集市卖布,孩子一直哭。妻子哄孩子说:“不要哭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一听有肉吃就不哭了。回来之后,妻子看见曾子要杀猪连忙说:“我只是哄哄小孩。”曾子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说话要算话,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我们一定要向曾子学习。一天我去姐姐家玩。我看见姐姐家的书柜上有很多书,其中还有我最喜欢的漫画书。我向借了一本漫画书,说下星期一就还回来。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到了星期一,这本漫画很好看,可是我还没看完。我想明天再去还书吧。可是,我又想起我答应姐姐今天把书还他的,我不能说话不算话吧。我只好依依不舍得把书还给了姐姐。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4
前不久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本书,里面的故事令我深有感触。特别是其中的诚信篇让我认识到了诚信的可贵。其中有一个故事名字叫《曾子杀猪》,讲的是孔子的徒弟曾子诚实守信,教育儿子时竟因妻子哄小孩子的一句话:“回来我给你杀猪吃。”便把猪给杀了,来实现承诺。后来他的儿子也是一个很讲信用的人,让人十分信任与尊敬。
同时也让我想起了狼来了的故事,那个爱撒谎的放羊小孩,只为多次骗人,最后他的羊全被吃掉了。真是应了一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然而,现在的很多人为了金钱而不讲信用,如:黑心奶粉、地沟油、瘦肉精,还有穿的黑心棉等等,都是一些商家为了赚钱,而不讲信用,害得我们老百姓吃苦,我妈妈成天一买菜就会唠叨,“你说啥能吃,你说还能买啥?”一买电器就会问,“老板,不会是假的吧?”让人们什么都不敢买,买了也不敢用,唯恐伤到人。
这些唯利是图的人,害得人们真假难辨,真是太令人生气了,不过一次次的欺骗,只会让人更警觉,会让人们的眼睛更亮,从古至今,只有诚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这是真理,那些不讲诚信的人们快点觉醒吧,否则你们会输得很惨的,因为只有“诚”才能取“信”。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5
在《中华传统美德》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句格言的意思是:谁说小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呢?这一句话来自“游子吟”这首诗里。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父母的爱既温暖,又伟大。父母往往是那么令人敬佩。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总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父母的爱是那春天的阳光,不让我们受到刺骨的寒风给我们带来的寒冷;父母的爱是一把伞,这把伞不让倾盆大雨淋湿我们;爸爸是船,妈妈是帆,他们让我们游遍大江南北。我们在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逐渐生长。父爱是一棵大树,让我们在舒适的环境下长大,母爱是一滴清水,滋润着我们的身心,让我们不受一点污染。
长大后,我们应该好好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有些人不懂得洁身自爱,经常因一点小事而想不开,想放弃自己的生命,想放弃自己的前途。就在这个时候,你又没有想到你的父母。常言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没有父母,世界上就不会有这么多个你、我、他。这使我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爸妈好,有爸妈的孩子像快宝,投进爸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是啊,有父母多好!只是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父母对孩子总是心软的,对孩子的乞求总是有求必应的。即使一开始铁定了心,但过不了多久,还是会答应孩子的。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那样的任性、放肆。但是,我们的父母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我们,而是加倍努力地教导我们。
但我们的父母生病时,还坚持去上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父母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到:我要让我的孩子幸福。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谢谢您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深沉的父爱与母爱。我们要以最好成绩的成绩,来报答父母。
愿天下的父母幸幸福福,开开心心!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6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对我百依百顺,一家人总是围着我转,渐渐的,我的身上有了骄娇二气,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只考虑对自己好不好,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管别人的感受。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这就是自私!
这本书告诉我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无私地关爱与照顾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对此,我们要感恩;朋友带给我们真挚的友情,给了我们无私的帮助与鼓励,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与快乐,对此,我们要感恩;挫折磨练了我们的毅志,使我们更加坚强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感恩……
读了这本书,我也想到了我的老师。她总在我迷惘时,指引我方向,她的一个笑容,一次夸奖,总是给我前进的动力。在我生病时,她总细心地照顾我,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家长。在我犯错时,她总是既严厉而又耐心地教导我,使我及时改正缺点,做一个优秀的学生。我曾经读过一个故事:一个学生高考前,他在英语课上看武侠小说,老师很生气,便对他说:“你真是没出息,不仅糟蹋爹娘的钱,还耗费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他简直要气炸了,“噌”的跳起来,指着老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一定会考上大学的!”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名校录取。四年后,他回到自己的母校,得知那位老师患了骨癌。他怀着复杂的心情去看老师。老师对他说:“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用锋利的刀子去做他们心灵的手术。很多时候,别人的歧视能使我们激发出心底最坚强的力量。”他这才真正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泪流满面。两个月后,老师离开了人世。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生命因爱而美丽,爱因感恩而升华。”我以后要努力学习,报答他们的爱,报答给予我爱的所有人。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7
《中华美德故事》这部书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不但增长了我们的历史知识,而且还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故事体现了爱国、正直、勤学、仁爱、诚信、机智、重孝等中华传统美德。
我最喜欢故事中的《勤学篇》,这部分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使我受益匪浅。我印象最深的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孙敬悬梁苦读的故事。他因为自己读书时间一长就打瞌睡很着急,想了很多办法但都不行,最后他从屋梁上系一根绳子,另一头就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只要一打瞌睡歪头时,头发就会被绳子拉痛,他立刻清醒继续读书。孙敬就是用这种方法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个大学问家。类似的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
这些故事我都非常喜欢,历史上那些有学问、成就辉煌事业的人,都是具有了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正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只有付出了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8
中华美德的每一个故事都对我们都有很大的教育,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凿壁借光》这个故事。
故事里的匡衡,他很爱读书,但家里很穷,没有钱供他上学,他只好白天干活的时候抽空来读书。到了晚上,他就犯愁了,因为没有灯让他看书,他就想了个办法,他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让邻居家里的亮光透过来,他把书对着亮光,这样晚上就能借着亮光读书了。后来,他终于成了著名的文学家。
我想,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这么好,家里和教室里都是通明透亮,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好多好看的书籍,可是我们经常不去看,和匡衡比起来我们觉得很惭愧。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长大了才能建设祖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6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