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别人家的孩子读后感大学总汇86句-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

一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篇有关《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文章,我便打开看看,文章很简短,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一些方面。

有一个这样的民族,他们只占世界人口的0.3%(数量约为1600万人口)。

但是,他们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远超过他们的人口比例: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22%的得奖人都来自这个民族,概率是全球其他民族的108倍。

爱因斯坦、毕加索、马克思、卓别林等闪耀历史的天才都出自这人数不多的民族,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犹太人。

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有以下几点:

一、鼓励孩子独立

其他家庭:我什么都可以做到

犹太家庭:我什么都可以自己做到!

二、外表并不是一切

其他家庭:“你全身都会弄脏的!”

犹太家庭:(静静看着孩子玩。)

三、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其他家庭:“留一些给你兄弟们。”

犹太家庭:“这些是留给哥哥弟弟的。”

四、信任是最好的回报

其他家庭:紧盯孩子一举一动。

犹太家庭:相信孩子会做好。

五、凡事都先难后易

其他家庭:你还太小了,我来帮你吧。

犹太家庭:别担心,只要这样脱掉,然后再试一次。

短短的这五点,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但又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跟他们是接近的。接下来采用某件具体的事情来谈谈这五点。

一、鼓励孩子独立。

在园里,当两岁多孩子来到手工区,还不会使用剪刀但很想用剪刀工作,老师会先示范一刀剪的材料,让孩子先观察,然后引领他们使用剪刀,引领他们去一刀剪的材料,刚开始孩子还不会剪,如果拿连续剪或一张纸,孩子剪不下来,就会有挫败感,从而会放弃这项工作。所以我们要做到鼓励孩子去尝试,用剪刀剪一下就剪断了,让孩子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剪的工作感兴趣。让孩子知道我是可以自己做到的。

二、外表并不是一切。

户外的沙池是孩子们的天下,当孩子来到沙池,老师只是在旁边观察,当孩子发生冲突了,及时给予帮助。违反规则了,及时告知孩子在沙池工作的规则。老师不会去干预孩子玩沙时会弄脏衣物等等一些事情。

还有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只是公告绘画材料,比如:在绘画时不要将颜料弄到身上或手上等等一些约束孩子的词语,老师是不会说的。当孩子在操作时老师只是在旁边观察,老师只是静静地观察孩子动态,观察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发展。而并不是担心孩子会弄脏衣物。所以园里会提醒家长备一至两套衣物来园,弄脏了或弄湿了,供孩子换洗就可以了。

三、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园里有这样一条规则:星期一是零食分享日(棒棒糖、膨化食品禁带),星期二是玩具分享日(电动玩具禁带),星期三是绘本分享日,星期四、五什么都不带。

孩子们执行得很好,即使有些宝贝星期二书包里有零食他们也不会拿出来吃的。因为规则已经给到孩子,孩子自然就遵守了。

还有幼儿园里蹦蹦床,它的`规则是一次只能进两个小朋友,第三个孩子自然地站在外面等,他还告诉第四个孩子:现在蹦蹦床已经有两个人了,我们需要等待,他们下来就是我和你了。只要把规则公告给孩子,并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自然形成啦!

四、信任是最好的回报。

我们每天中午会安排两位孩子做值日生,和老师一起打扫卫生,老师事先公告值日生的规则,擦哪些地方,然后各司其责,他们在打扫时,老师一边搞卫生一边观察,适时给予引导,但不会去干涉。还有每星期五的下午是我们的清洁日,老师也是一样公告今天要清洁的地方,然后大小组分开区域清洁卫生,老师边工作边观察,相信孩子会越做越好,并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

五、凡事都有先难后易。

两岁多刚入园的孩子,不会穿鞋,不会穿脱裤子是很常见的,但孩子要换鞋进入室内时,常常会说:“老师,我不会……”

这时老师会引领宝贝:“要穿这双鞋,首先我们要干嘛呀?”

“把它带子拉开,”说完就自己拉开了

“哦哦,然后呢?”

“脚踩进去。”

“嗯,是的,脚踩进去的时候,注意把鞋的舌头拉一拉,然后手指深进去拔一拔。”

孩子就会示范着去做,鞋子就穿好了。

“老师我会穿鞋子啦!”

“是的,老师看到你把鞋子穿好了。”

这样孩子就有成功的喜悦。

一次的引领是不够的,多次引领之后自然习得这一穿鞋的能力了,坐下来陪伴很重要。

穿脱裤子也是一样,引领孩子把手放在裤腰的两边,老师的手也放在相同的地方,让孩子往上提,老师的手只是辅助作用,多次引领孩子掌握了这一能力,自然就会穿脱裤子了。老师只要给到这样语言:“老师看到你把鞋子穿好了,老师看到你把裤子穿好了。”这样的语言是给孩子结果的肯定。从不会到会,从难到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老师的作用是引领,不是帮,是鼓励而不是表扬,是表述结果给予肯定,让孩子找到自信。

让孩子在爱与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为我们的园里的孩子感到幸福,更离不开谢谢家长的信任,希望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与世界接轨。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父母的教育,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有的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确,很可能会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最近,拉黑父母6年的北大毕业生火了,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和我们最亲的人,他是经历过多少失望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父母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了,父母千万别因为这5句话,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北大毕业的留学生王猛(化名),最近写了篇万字长文,发给了他那些要好的朋友,告诫年轻的父母“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从小到大,王猛连按自己意愿选择衣服的权利都没有,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甚至在他两三岁的时候,还总把他打扮成女孩子。

五六年级的时候,王猛参加完奥数考试,发现自己的文件夹被人涂抹、被人划坏,满腹委屈。但回到家不仅没有人安慰他,母亲还说:“现在你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了吧!”母亲,你可曾想过孩子的感受?

王猛小的时候,因不会剥鸡蛋遭到同学取笑,后来亲戚知道了,自己又被嘲笑N次,父母的反应总是:没啥大不了的。

可这些都成了王猛心里过不去的坎儿。

第一次咨询,他足足讲了6个多小时,“咨询师说我几乎有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但父母都不放在心上。

从12年前开始,他不再回家过年;6年前,他写了封“决裂信”给家人,并拉黑父母;他甚至准备去念心理学的博士,以解决自己因长期压抑产生的心理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他说,自己的性格弱点“内向,敏感,不善交际”。“父母的爱其实是伤害,过去的经历无法与我的认知调和。”

父亲也说,过去自己在任何事上一律都以大原则来要求儿子,要求他对任何人都该与人为善,却忽略了凡事都有不同。

有的人在新闻的评论区说,现代教育的误区是,体罚教育减少了,语言暴力却多了。父母很多脱口而出的话,可能自己觉得没什么,但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伤害。

多少孩子的童年,是在“你看看人家孩子”中度过的。

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喜欢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你看看领居家的小明,每次考试都拿第一,你看看自己考了多少分,你对得起我吗?”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多聪明,怎么你就笨得像头猪,这道题我都教了多少遍了,还是学不会!”

“你看看小丽都会自己洗衣做饭了,你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我操心”……

很多父母自己一辈子没多大成绩,就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对孩子各种高要求,总希望孩子能给自己争口气。

可是,父母是否知道,你一味拿他和别的孩子做比较,当孩子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的时候,就会走上自卑的道路,到时候孩子没出息,你怪得了谁?

相信很多父母都对孩子说过这句话:“我是你爸(妈)!”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当孩子想自己决定报什么兴趣班的时候,当孩子想自己决定选文理科的时候,当孩子想自己决定考哪所大学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搬出这句话,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很多时候你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你是否为了自己的面子要孩子这样做?还是你想让孩子替你完成你的心愿?孩子越长大就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你要做的是给他更多的尊重。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很多事情他还不会,很多道理他还不懂,需要父母去引导、去纠正,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我是你爸(妈)”这句话隐藏的潜

很多孩子受了委屈,想对父母倾诉,结果父母却说:“为什么他只欺负了你?”“你自己没用能怪得了谁?”

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父母会习惯于从自家孩子身上找原因。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的孩子不够好,没有用,父母应该多跟孩子沟通,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孩子本来就受了委屈了,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二次伤害。

家是孩子的避风港,父母应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孩子受到伤害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有些父母逼着孩子去为伤害自己的人道歉,叫他如何接受呢?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是无知的,都习惯对孩子说:“你个小孩,懂什么?”

其实,认为小孩什么都不懂的父母,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敏感和脆弱。

有个朋友,她的女儿不太聪明,经常会干一些傻事,每逢年过节的时候,她就会拉着女儿,叫她给亲戚朋友讲讲她做的那些傻事,逗大家乐一乐。

女儿多次私下央求妈妈不要这样做,这样她会很丢脸,妈妈却训斥女儿说:“你个孩子,懂什么?怎么那么爱面子?”

很多时候,小孩子并不是不懂,而是不太会表达。父母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威,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肆意伤害。

这是父母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时最好的理由,相信很多父母都说过这句话,凡事都打着为你好的幌子。

小的时候给你报各种兴趣班,是为你好;大学不让你谈恋爱,是为你好;毕业之后时刻催你结婚,也是为你好……

很多时候,父母可曾想过,你的初衷或许是为孩子好,但对于孩子而言呢?他是否愿意这样做?这样的生活是不是他想要的呢?

如果你真的为了孩子好,你就应该多尊重他的想法,而不是让他按部就班地照着你的意愿而活,这样他会迷失了自己。

父母们,说话前记得三思,千万不要因为你的一句话,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千万别因为你的一句话,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犹太人家教读后感1

《犹太家教智慧》这本书用通俗幽默的写作风格,描述出犹太民族的文化精神,书中内容包括:成功黄金律、生命教育、美德教育、健康教育、处世教育、享乐教育、婚姻观、金钱教育和公民教育……

犹太民族是全世界最聪明、最富有、最神秘的民族之一,也是一个视教育如敬神的民族,教师的地位仅次于上帝,这也就是这个民族历经浩劫而不灭的真谛之一。

犹太人为什么会一直这么成功呢?一是因为犹太人在历史上,长期受到压迫,忧患意识使他们的能力充分地发挥;二是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

现在国内有许多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得到很好的教育,于是削尖脑袋,挖空心思,一心要把小孩往最好的学校里面送。但是,很多人却没有了解到家教的重要性。家教得好,对小孩的发展是很重要的,甚至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看了《犹太家教智慧》这本书之后,觉得很有收获。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如何教育小孩的书,里面很多的思想对我们大人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可以引起我们自身的反思。让父母们知道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才有能力好好地教育下一代。在家庭教育里,如果成人都没达到较高的思想层次,又怎么可能谈得上教育的提高。其实,家庭教育是小孩子教育里最要的一环,但是现在的很多人都忽略了。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事例,让我们做家长的重新反思家教的重要性。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有了更高的认识,明白了要使孩子成才,不能只依靠学校老师的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最重要的。

犹太人家教读后感2

古人流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意思是:书就像是药一样,多读书能够治疗愚昧无知,《圣经》里也说读书的价值胜过珍珠。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使我品尝到了不少快乐,也收获到了很多启迪。

读了《犹太人的智慧》一书,被书中启蒙教育的母亲所折服。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公认的聪明智慧民族。在每个犹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母亲都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们的房子被大火烧了,你们的财产被人抢光了,你们将带着什么逃命?很多孩子少不更事,天真单纯,会回答说是金钱、钻石、财物。但他们的母亲会告诉他们,“孩子,你们带走的不应该是金钱,也不是钻石,更不是财物,”而是书籍,因为只有书籍里的智慧是不会被人抢走的',只要你们活着,书籍和智慧会永远跟着你。从故事中我收获到了,犹太人最早给孩子们的财富是书籍,以及书籍里面所赋予的智慧。这是多么宝贵啊!

读书可以让你品尝精神盛宴,闻着《唐诗宋词》的淡淡墨香,品味着《三国演义》诸葛亮的运筹帷幄,陶醉在《安娜.卡列妮娜》悠悠的感伤,回味着《钢铁是怎样炼成》中战胜困难的毅力。

冰心曾经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们要善于选取好书,从好书中获取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能提高我的写作水平,陶冶我的情操,使我眼界开阔,懂得生活的美好,让我们来一起读一本好书吧!

犹太人家教读后感3

标题引用了此书中的一条格言。个人十分共鸣,并觉得适用于总结此书。书名多少有点博人眼球的嫌疑,但不妨碍其中内容。总得来说,是老少皆宜,既可调节消遣、又可从中有所收获的“笑话集”“寓言集”。且可一读再读,每一阶段会有不同的领悟,全在个人心境和积累。

此书为犹太人作为大背景,在扼要的交代了某些背景资料后引申出各类寓言、笑话、格言,其中不乏东西方不同国度中发人生省的小故事。是祖先智慧的展示,也是值得后人引以为戒、举一反三的明镜。不仅是犹太人智慧的提炼,同样适用其他各民族。人生观、世界观,为人处世以及生活哲学等,总是相互借鉴,大方向不变的。浮躁的生活需要笑话来缓冲,哈哈一笑之余更适合有平和的心态来思考笑话背后的真知灼见。本人是因拜读《圣经》,才想起关注犹太人的生活文化。此书中也有不少篇幅,对《圣经》中的某些经文有独到的见解及灵活的应用。

的确帮助我在某些方面有所豁然。犹太人的平均智商较高,是因其在长期的压迫下“条件反射”似的自我保护,惟有更坚毅更敏捷才能临危有所正确反应;又因其被压迫导致数次大规模移民,以致其后代多为混血儿,基因较为优良;犹太人又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不得不从事在当时视作下等工作的——商业,更使其需要活动脑筋。

除此之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信仰。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坚实的主心骨时,心境会开阔,心境开阔视野也会随之多角度吸收知识,见识的层次越高,对人的智商开发愈有益……

犹太人家教读后感4

犹太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现代的犹太人给世界带来了商业的高度繁荣。犹太人作为全世界公认的“世界第一商人”,几千年来历尽艰辛和屠戮,掌握了丰富而系统的赚钱经验和生存智慧。犹太商人赚钱强调以智取胜。

犹太人认为,金钱和智慧两者中,智慧比金钱重要,因为智慧是能赚到金钱的智慧,也就是说,能赚钱方为真智慧。这样一来,金钱成了智慧的尺度,智慧只有化入金钱中才是活的智慧。他们对钱有着极其特殊的敏感,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商业领域具备敏锐的嗅觉。是财富让犹太人得以生存繁衍,是财富带来了犹太民族的勃勃生机。

其实,犹太人的成功并不只表现在经商上,他们在政治、科研、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出类拔萃的表现。优秀的犹太人具备一些走向成功的特质,正是靠这些特质,犹太民族在商业上才能够一枝独秀。更重要的是,犹太民族是一个善于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民族,用智慧去创造财富是犹太人的最大特征,这也是我们要学习和借鉴的。

犹太人的做事方式给人一种特立独行的感觉,他们做事极富效率。这首先基于犹太人看问题时独到的角度和眼光。千百年来的做事准则规范着他们的处世方式,能让他们看问题直指核心,做事情善走捷径。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智慧,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但是犹太人的成功告诉我们,人的智慧、成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本书对犹太人的成功背景做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归纳出的犹太人特有的智慧要素适用于今天的每一个人,希望它能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切实的帮助。

优秀的犹太人具备一些适合成功的特质,正是靠这些特质。犹太民族在商界才能够一枝独秀。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智慧,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但是犹太人的成功告诉我们,人的智慧、成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犹太人家教读后感5

短短的这五点,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但又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跟他们是接近的。接下来采用某件具体的事情来谈谈这五点。

一、鼓励孩子独立。

在园里,当两岁多孩子来到手工区,还不会使用剪刀但很想用剪刀工作,老师会先示范一刀剪的材料,让孩子先观察,然后引领他们使用剪刀,引领他们去一刀剪的材料,刚开始孩子还不会剪,如果拿连续剪或一张纸,孩子剪不下来,就会有挫败感,从而会放弃这项工作。所以我们要做到鼓励孩子去尝试,用剪刀剪一下就剪断了,让孩子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剪的工作感兴趣。让孩子知道我是可以自己做到的。

二、外表并不是一切。

户外的沙池是孩子们的天下,当孩子来到沙池,老师只是在旁边观察,当孩子发生冲突了,及时给予帮助。违反规则了,及时告知孩子在沙池工作的规则。老师不会去干预孩子玩沙时会弄脏衣物等一些事情。

还有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只是公告绘画材料,比如:在绘画时不要将颜料弄到身上或手上等一些约束孩子的词语,老师是不会说的。当孩子在操作时老师只是在旁边观察,老师只是静静地观察孩子动态,观察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发展。而并不是担心孩子会弄脏衣物。所以园里会提醒家长备一至两套衣物来园,弄脏了或弄湿了,供孩子换洗就可以了。

三、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园里有这样一条规则:星期一是零食分享日,星期二是玩具分享日,星期三是绘本分享日,星期四、五什么都不带。

孩子们执行得很好,即使有些宝贝星期二书包里有零食他们也不会拿出来吃的。因为规则已经给到孩子,孩子自然就遵守了。还有幼儿园里蹦蹦床,它的规则是一次只能进两个小朋友,第三个孩子自然地站在外面等,他还告诉第四个孩子:现在蹦蹦床已经有两个人了,我们需要等待,他们下来就是我和你了。只要把规则公告给孩子,并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自然形成啦!

四、信任是最好的回报。

我们每天中午会安排两位孩子做值日生,和老师一起打扫卫生,老师事先公告值日生的规则,擦哪些地方,然后各司其责,他们在打扫时,老师一边搞卫生一边观察,适时给予引导,但不会去干涉。还有每星期五的下午是我们的清洁日,老师也是一样公告今天要清洁的地方,然后大小组分开区域清洁卫生,老师边工作边观察,相信孩子会越做越好,并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

犹太人家教读后感6

最近我拜读了《犹太人教子枕边书》,感受颇多。这是一部献给天下父母—的读物,同时更是一部关于儿童教育的神奇之书。它荟萃了犹太人最具成果的育儿智慧,这些智慧一直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着千千万万有责任感的家庭。它给孩子们的伟大前程提供了一份行动的指南,也给父母们望子成材的希望带来了福音。看了这本书以后,它给我教育孩子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中国的父母总是在溺爱中教育孩子,结果使自己的孩子早期没有形成很好习惯和能力,到后来琢磨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问题。

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商人有两个儿子。父亲宠爱大儿子,他想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留给大儿子。但是母亲很可怜小儿子,她请求丈夫先不要宣布分财产的事。她总是想找个办法让两个儿子平均一些。商人也听从了妻子的劝告,暂时没有宣布决定。

可是母亲想来想去还是不得法,于是坐在窗前哭泣起来。一路人看见走上前询问究竟后劝说她:“你的烦恼其实很容易解决。你只管让丈夫向两个儿子宣布,大儿子得到全部,而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但以后他们将各得其所。”

小儿子一听说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就离开家去谋生了。他在那里学会了许多手艺,增长了知识。而大儿子一直依赖着父亲生活,什么也不学,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富有的。父亲去世后,大儿子什么也不干,最后终于坐吃山空;而小儿子却在外面学会了挣钱的本事,变得富裕起来。

犹太人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我们不妨让孩子吃点苦,有“台阶”让他自己爬。这样孩子才能“一鼓作气”,攀上顶峰。

犹太人认为: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该让他承担责任。自瞒自欺其实很容易,但是却无法逃离世人锐利的眼睛。因此,自己的责任一定要自己负!

犹太人认为: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父母对其进行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寻求救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也许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后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孩子的责任感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形成的。平时把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安排好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在某一天突然变得有责任感,这无异于白日做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98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