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三年级西湖读后感整理50条-经典语录

西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秋日的杭州,让我目睹了这座城市的秋风送爽、似水柔情,妩媚而温情。其中西湖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上周再次游览了西湖的风采,至今仍是萦绕于怀,令人难忘。

有人说杭州的美丽,犹如一个妩媚的女人。的确,这是一个秀丽的城市,人们喜欢杭州,很大的原因就是喜欢西湖。它像一首诗,又似一幅画,不论是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去的过客,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果然名不虚传,杭州是个让人朝思暮想的城市,西湖是一个让人留连忘返的地方。

行走在西子湖畔,西湖还是那么美,远处群山含黛,近处湖光粼粼,这里称之为人间天堂丝毫也不为过。泠泠的西湖水就像一双女孩子的眼睛,清澈的明眸里闪着灵动和宁静,几分妩媚,几份羞涩。岸上杨柳依依,四季常青的香樟树张开伞状的树冠,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湖面上。难怪西湖是这样的美,千百年来始终向人们诠释着她迷人的魅力。

西湖的美是诗情画意的美,白堤与苏堤是被世人代代传诵的不朽的诗篇。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的诗人,两位封建制度下的旧时官员,虽然他们处在不同的时代,却有着惊人相似的神来之笔。纵然他们满腹经论,才高八斗,但是俩人同是仕途多舛,怀才不遇。但是,钱塘的百姓没有忘记他们,美丽的杭州西湖没有忘记他们,白堤与苏堤就是树在世代老百姓心中的无字丰碑,记录了两位封建官吏造福百姓的无量功德。

踏上堤岸,心里有无限的温润,我似乎如江南人一般变得多愁善感了。虽然,白居易和苏东坡当年任职杭州时,兴修水利,疏浚西湖,将湖底清理的淤泥堆成了这浪漫如诗的白、苏二堤。但作为诗人的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朝代,却有着相同的视角,都有着诗人的博大情怀。

特别是宋朝时期苏东坡在担任杭州太守的时候,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实事,也留下的不少的传说和佳话。并为西湖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传世之句。

走在西湖岸边,顿觉心旷神怡,远处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时值秋风飒飒的十月,江南的烟雨依然滴滴答答地迎接着我,那润物细无声的烟雨,像是轻柔的细纱,若有若无的飞扬着,如梦一般地弥漫着。它让远山朦胧得更加悠远,让西湖柔媚得有点失真,那些打着雨

伞丁香一样的江南女子,犹如行走在水墨画里,行走在吴侬软语的越调里。这种不一般的感觉,让我的心情也浸泡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中。

西湖美就美在山水,美在人文,一个景点就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一个千古绝唱的传说、一个令人感慨的掌故。西湖聚山水之秀色,荟人文之精华。鲁迅先生的《论雷锋塔的倒掉》、《白蛇传》的神话故事、近代史上六君子与六和塔的佳话,使我知道了杭州西湖,萌生出剪不断的西湖情结。能在烟雨中畅游西湖,是我多年追寻的梦,是西湖美景对我的诱惑,如今能在西湖的山水间访古觅迹,使我一睹西湖芳艳的夙愿得以实现。

西湖是数千年中国文化典故沉积最多的地方,都说江南的山水多情,就连走在西子湖畔的不经意间,都会感受到一份绝世的爱情赞歌。此时此刻,忘了身在何地,仿佛时间已经被凝固,一堤、一桥,都是一段历史,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绕着湖,撑着伞,慢慢的行走,时光似乎已经在这里驻足。此时,我听到远处传来了“梁祝”的小提琴曲,才将我的思绪从遐想里拉回到现实中。

就西湖而言,我喜欢她的秀丽淡雅,更喜欢西子湖畔的青山绿水,这是因为每一座山就有一份牵挂,每一捧水都是一种相思。迷人的西湖啊,总是被蒙蒙细雨笼罩着,湿润了脸颊,却执著了心怀??

其实,我懂得江南烟雨的绝妙,更懂得韵致的江南和江南的韵致,在江南的烟雨中,我没有醉卧客船,我只是在烟雨中张望,盼望在铺着青石板的小巷里,能遇见一位打着雨伞的丁香姑娘。但是,至今我还没有寻觅到,我只能静静地站在窗前,看着烟雨里幽长的小巷。

不管什么季节,不管什么天气,西湖的诗情画意随处都是,哪怕你再留神也会绊着你,那千年的江南风情早已把西湖过滤成如窖酒般的纯香,哪怕你不是诗人,随口也会咏出一些诗词来。这就是西湖,一块挂在江南胸前的美玉,看惯了多少春花秋月,又被多少人的故事滋养的.如此温润。

西湖本无语,是每一人把它装点后又斑驳脱落,历史的余温已不再烫手,西湖的夜晚想必也无梦。这里被无数美文佳句装填过,满得连写意的空间都不再有,西湖的烟雨,朦胧得有些诗情画意,让人感觉到她文化的深邃与历史的久远。我喜欢余秋雨对西湖的概括:“它贮积了太多的朝代,于是变得没有朝代。它汇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也就失去了方位。它走向抽象,走向虚幻,像一个收罗备至的博览会,盛大到了缥缈。”

此景此情,让我再一次迷醉在了西湖的怀抱里。

我知道:西湖是不会知道我来看过她的,我也不敢留下我的痕迹,怕惊扰了她沉睡了千年的美梦,只有悄悄地来,再悄悄地走。只是,我还是忍不住带走了她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她的味道,她的气息,还有她的故事。

西湖观后感篇二:《西湖印象》观后感

天还微亮着,视野里是整片的岳湖,静静的停着只画舫,本以为演出区域只是这片水域的一小部分,开场灯光一亮才发现原来这整片岳湖都是背景。湖中的画舫,远处的桥、亭,环湖的树...全部在灯光的作用下融成一幅画。

沿孤山“楼外楼”往北,堤岸旁种了一大片桃树,把个西湖衬点的格外妖娆。这个季节的西湖游人也特别多,熙熙攘攘,却不见嘈杂,因为弥漫在湖中的烟氲,湖中清澈的绿水,都让人不忍心高声,不忍心打破这宁静!还是择一石凳,痴痴望着美景,呆坐半天!远山青眉如黛,轻岚缭绕,双峰插云的就是南高峰、北高峰了,“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蔼中,春来愁杀侬。”美景当前,真的是愁煞了!

孤山地势不高,四面环水,却是绝妙胜地。远处小瀛洲,亭台轩榭依然可见,不过雾蒙蒙的,看不怎么清楚,去上面须坐画舫,想来住在上面必是一种享受,每天对着空蒙的山色,过着恬静的生活!而山顶茶室隐约飘来的丝竹之乐,带着江南的底韵,更令人心悠悠的。

顺着平湖秋月慢慢往断桥走去,堤岸边间隔种的是一株柳树一株桃,这也是白堤的特点。此时桃红柳绿,绿草芳菲,如诗,如画,如梦境一般。站在桥上一望,湖之潋滟,经久不绝。不过,断桥自古也是以“断桥残雪”为名,现今的暖冬,影响看来也是大的!

入夜的西湖更是热闹,环绕着湖滨公园一带,一盏盏仿古宫灯发出淡雅的光芒,印在湖水中,随着水波的起伏,交相辉映!西湖边的人文气息是比较浓厚的,杭城的人们成群围在湖边,议论着,欢笑着!

故事很印象,情节很朦胧,大量运用了荷叶、红鱼、断桥、蝴蝶、扁舟等等这些元素,演员踏水而舞,如梦如幻。水袖、长衫、绢伞,颇有些古风。演出期间,不时有一两只鸟儿飞过,好像也是这演出的一员,想必这正是实景演出的绝妙之处吧。

《西湖印象》中的音乐也很不错,很迷人也很好听的音乐!让人陶醉在如痴如画的西湖当中。

由张艺谋导演的景观音乐剧《印象西湖》,邀得国际音乐大师喜多郎为其创作主题曲 《印象西湖雨》,王潮歌作词,张靓颖演唱,

?喜多郎的音乐还是他惯常的调调,靓颖演唱的主题曲先后出现了两次。随着剧情的展开,三角型喷水支架缓缓升起,水雾弥漫,营造出雨西湖如烟如雾的景象,主题曲也第一次从此展开。雨还在下,落满一湖烟。断桥绢伞,黑白了思念。谁在船上,写我的从前。一笔誓言,满纸离散...?歌与景交相辉映,歌词也将整个剧情交待了个大概。一首歌,却展现了演唱者不同的音色及唱法。既有轻柔的浅吟低唱,也有爆发力极强的高音的演绎。中段过门好似随意哼唱的旋律,时而跳跃时而舒缓,到最后这音色竟与背景的乐器融为一体了,当真好听。感觉里面的电子乐和声效果很好,给人一种很和谐的感觉!吉他电子和声搭配海豚音,敢说这是独一无二的吧!

《印象西湖》,一部很值得大家看的音乐

剧,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建议去看看!太佩服了!

西湖观后感篇三:《西湖民间故事》

暑假里妈妈推荐我看了《西湖民间故事》这本书。书里面讲的都是关于西湖山山水水的民间故事。虽然没有漫画书那样五颜六色,但是我一翻开看,就入迷了。

《西湖民间故事》里的“明珠”故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妻,他们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雕琢了一颗美丽的明珠。可是天上的王母娘娘看见了,想占为己有,就派了天兵天将去抢。在抢夺的过程中,这颗明珠掉入了人间,正好掉在我们杭州,化为美丽的西湖。夫妻俩舍不得离开明珠,他们就一个变成凤凰山,一个变成玉皇山,一直守护着西湖这颗“明珠”。

书里还讲了钱王射潮、白娘子、东坡肉等许多和西湖有关的民间故事。我一边看一边想,下次爷爷奶奶来杭州西湖的时候,我就可以一边介绍西湖,一边讲民间故事给他们听了。他们一定会夸我是个小导游的。

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1

《西湖民间故事》是一本讲述我的家乡—杭州美丽西湖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它有许多的小故事汇集而成,每个故事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景色十分优美,让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每一个故事中。

书的第一个故事就讲述了西湖的由来:雪白闪亮的玉龙和色彩绚烂的金凤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它们发现了一块亮闪闪的石头,都非常喜欢,于是决定合力把它琢磨成一颗珠子。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它俩真的把这块石头琢磨成了一颗滚圆滚圆的珠子。还用露珠和清水喷到珠子上,使它变得明光闪亮。有一天,这颗明珠被王母娘娘看见了,非常喜欢,就派一个天兵趁玉龙你刚和金凤熟睡的时候把它偷走了,并在王母娘娘生日的那天拿出来供大家欣赏,神仙们都纷纷叫好。明珠发出的亮光让正在寻找明珠的玉龙和金凤终于找到它了,并想要回明珠,可是王母娘娘不同意,玉龙和金凤见王母娘娘不讲理,扑过去就抢明珠,在争抢的过程中,明珠“咕噜噜”地从天上滚到了地下,玉龙和金凤一路保护着明珠从天空降落到地面。这颗明珠一落地,就变成了晶莹碧透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变成了玉龙山和凤凰山守护着西湖。

读了这个故事我才知道原来西湖还有一个这么美丽的传说故事呀,我被玉龙和金凤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我们也要学习玉龙和金凤保护我们美丽的西湖,让它永远成为一颗闪亮的宝珠。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流传很久的许仙、白娘子和法海和尚之间的故事;飞来峰的来历,还有让人深恶痛绝的秦桧、精忠报国的岳飞等人物。

《西湖民间故事》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还让我更多地了解自己家乡的风情,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书啊!

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2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西湖民间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钱王射潮的故事。

在钱王掌管杭州的时候,钱塘江经常发大水,害得两岸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整日忧心忡忡。钱王不愿看到百姓受苦,于是不听旁人的劝阻,勇敢地射中了潮神,替百姓除害。

看完了这本书,我不禁热血沸腾。我脑子里显现出这样一幅场景。在一个大坝上,一个英气十足的男子骑着骏马,后面站着他的士兵。这就是钱王。钱塘江滚滚的大潮从远到近地袭来,而钱王不为所动,毫不畏惧,对准潮头,一箭射去。后面的士兵也纷纷射箭。只见潮神倒了下去,潮水退了下去。百姓们欢呼雷动。

听说钱江南岸有个射潮广场,我想应该与这个故事有关。我请爸爸带我去看看钱王的塑像。在钱塘江边,远远地我就望见了钱王射潮的塑像。只见钱王骑着玉照狮子马,瞪着铜铃大眼,拿着弓箭,奔腾在这连绵江上。在他的身边,万支飞箭伴着他一起冲向潮神。他是这样地英武,威风凛凛。在塑像下,我好像变得很渺小。在这里,他享有他应得的光荣和尊敬。

看着塑像,再想到千年前的故事,我很感慨。钱王的故事鼓舞了我,让我勇气顿生。将来面对任何困难,我也要象钱王那样,一往无前,绝不低头!

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3

《西湖民间故事》里面讲了许多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传说。每个传说都是描写西湖主要景点的美丽传说,每一个传说意思都不同。

在暑假里我就看了这本书,其中最让我流连忘返的就是第一篇《明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天河东边住着一条雪白闪亮的玉龙和一只色彩绚烂的金凤。有一天它们出去觅食,不知不觉来到一座小岛,它们发现一块闪闪发光的石头,打算磨成一颗珠子。它们就开始开工了,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过去了,它们真的磨成了一颗闪闪的明珠。这颗明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就树木常青,百花齐放,山明水秀,五谷丰登。这时被天上贪心的王母娘娘发现了,趁玉龙金凤在睡觉的时候偷偷地把这颗明珠拿走了,玉龙和金凤发现了,就赶回了天庭,可王母娘娘说天上的宝贝都是她的,玉龙和金凤就想抢回自己的明珠,就在争抢中,这颗明珠在天庭直掉落凡间,玉龙金凤也迅速飞下去想保护自己的明珠,可是就当明珠一落地立刻就变成了晶莹碧透的西湖了。玉龙和金凤都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明珠,分别变成了玉龙山和凤凰山一直在守护着西湖。

看了这篇故事,我最敬佩玉龙和金凤,因为它们为了明珠付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让我非常的感动。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习他们的团结努力,学习他们的艰苦奋斗,学习他们的不畏强权。

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4

西湖,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也是一首令人读不完的诗,让来这的游客都被西湖美丽的景色所迷倒,因此常常有人哼起一首诗:“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不过即使三月的景色再美也比不过西湖那一个个动人、传奇的故事。

在那么多的故事中让我“刻”在心里的一篇就是《明珠》了。它讲述了玉龙和金风一起出去觅食,偶然间,发现了一块金光闪闪的石头,玉龙和金凤决定把它磨成一颗珠子,于是他俩开始不辞辛苦地把那块石头磨啊磨!过了一年又一年,他俩终于把那块石头磨成了珠子!正如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可是好景不常,贪心的王母娘娘知道后竟然叫人去偷走珠子,当玉龙和金凤发现后,十分伤心。有一天玉龙和金凤突然发现天空中射下一束既美丽又耀眼的光芒,他俩这才知道是王母娘娘偷了自己的宝珠!玉龙和金凤急忙飞上天,三个人你争我抢,可是一个不当心宝珠竟然掉了下去,宝珠一落地就变成了美丽动人的西湖,玉龙和金凤都不想离开宝珠,便变成了山,天天守着宝珠。

看了这篇故事,我被玉龙和金凤那不屈不饶的精神所感动了,他们为了宝珠而不息一切代价,他们为了宝珠而宁可化成一座山来保护着它,想想他们的精神是那么的可贵,那是多么值得我的学习,然而再想想我平时碰到一点难题就空在那不做等大人来教我,不过现在我看这了故事觉得要向玉龙和金凤一样不屈不饶,值到做出来为止!

《西湖民间故事》它是那么的吸引人们的眼球,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呢!

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5

你可见过白娘子与小青和法海打斗的情形?你可想过太平军一下子射出两万个肉馒头的情景?《西湖民间故事》能满足你所有的欲望。这是一本充满中国古典气息的民间故事书,其中收录了四十九个经典传神的故事,包括我们平时鲜为人知的《白娘子》,《金牛湖》,《虎跑泉》,《鲁妹造伞》等等。每一个故事都十分精彩,让人啧啧叫好,回味无穷。

看着这本书,我仿佛久久迷失在了故事之中,一直不能自拨。白娘子的身影似乎还在我眼前晃动着,那东坡肉的香味依然挥之不去。它让我认知了许多,也看到了许多,真是让我大饱眼福了!不过,在这么多精彩的故事当中,我最喜欢的非《馒头战》了,这个故事不仅风趣幽默,而且不乏智者的思考,是个十分好玩的故事,就让我来说说吧!

《馒头战》,一听名字就十分特别,讲得是太平军花了两万个葱花猪肉馒头就“攻”下了一座杭州城。这是咋一回事儿呢?原来,是当地的官兵一直欺压着清兵们,清兵连一口饭想吃到都十分艰难,太平军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用弓箭插上一个葱花猪肉馒头,射到清兵阵地里,清军吃了馒头后发现官员们给自己的待遇还没敌人给的好。就一下子造了反,杀死了贪心官污吏,并让太平军平定了天下。

这个故事对我的感触很深,它让我知道了一下道理:真正的智者是不废一兵一卒就能让敌人输得心服口服的人。

瞧瞧,这么一个小故事就可以告诉我们这么一个大道理,真是让人赞不绝口!而《西湖民间故事》还有许多令人受益无穷的故事,这本书真的是十分让人觉得传神,好看不好看,我相信,看了你就会明白。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民间故事是我们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它,爱上它吧!

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6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西湖民间故事。在其中,我觉得《豆腐桥》这个故事最有意思。

杭州上城有一座“安乐桥”和三座“豆腐桥”。在这些桥都是在南宋的时候建造的。

在岳飞大破金兵的时候,他的手下王佐用“苦肉计”使陆文龙投降了,把金兀术打败了。但以后王佐残废了,不能继续打仗,岳飞保举王佐当了安乐王,皇帝还答应给他盖一座王府。

王佐知道后,说:“我干嘛要这么大的王府,应该先给百姓们盖一座桥。”一听这件事,百姓们都来帮忙,不到一个月,桥就造好了,百姓一高兴,就称这座桥为“安乐桥”。一传十,十传百,安乐桥越来越出名。奸臣宰相秦桧知道了这件事,十分妒忌,说:“就不过一座桥,有什么出名的,我就造三座桥,一座比一座高,到跟你王佐比比!”

秦桧抓派工匠,强迫老百姓盖桥。果然一座比一座高。秦桧还得意洋洋给这三座桥取了名字,叫做“斗富一桥”、“斗富二桥”和“斗富三桥”。

百姓们气愤极了,因为杭州话斗富的读音和豆腐相似,为了取笑秦桧,百姓便称这三座桥为豆腐桥。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气量应该大一点,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要妒忌,不但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还让人耻笑。

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7

喜欢看书可是我的爱好,暑假里我读了好些书:《草房子》、《山羊不吃草》、《我要做好孩子》、《浙江民间故事》、《西湖民间故事》,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自己最喜欢看的要算《西湖民间故事》了。

这是一本讲述有关我们家乡杭州美丽西湖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它由许多的小故事汇集而成,从西湖的神话由来、流传很久的许仙白娘子与法海和尚、灵隐飞来峰的来历,一直到历史上苏东坡、白居易、岳飞、秦桧、乾隆这些真实的人物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所有这一切娓娓道来,一下子就把我带进了神话的传说世界,让我沉浸在无限的想象空间中。仿佛那些故事真的就像发生在昨天,发生在我的身边,感觉用自己的小手就能轻轻触碰到故事中的那些人,那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

书结尾十四张泛黄的老照片格外醒目,那是很久以前西湖景色的写照,静静地述说着历史巨大的变迁。今天的西湖美景与之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往日破旧冷清的模样早就被整洁的环境、熙攘的人群、来往的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的情景所取代,西湖已经成为全世界人们向往的天堂,印证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我爱我的家乡——杭州,更喜欢美丽的西湖,那些民间故事就像是给西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白纱,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她真实的容颜。《西湖民间故事》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还让我更多地了解自己家乡的风情,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书。

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8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的美景令人难忘,西湖民间故事更是精彩,它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神秘传说。

看了西湖民间故事这本书以后,其中我最喜欢《打乌蛇》这个故事。从故事中我知道了铁匠张小泉名字的由来。张小泉的打铁技艺很高,而且水性也很好。他从小就很有本事,两三岁溪上爬,四五岁河里游,到了十多岁,钻在水底下可以几个钟头不上来,简直跟水胡芦一样了。

张小泉因为得罪了恶霸才到杭州谋生。张小泉父子在城隍山脚下开了家打铁铺,他打出的器物式样深受人们喜爱。在打铁铺不远处有一口井,井大水深,很清凉,称为“吴山第一泉”。附近的人家都吃这口井的水。突然有一天井水变的又黑又浑,是因为有两条乌蛇在作怪。张小泉知道后,吩咐大儿子拿来大锤,喝了雄黄酒,淋了雄黄酒,就下井打乌蛇去了。过了很久张小泉打死乌蛇拖出井口,大井里的水又变清了,人们都很感谢他。张小泉把早已练成钢筋铁骨的乌蛇拖回家,用它打造出一把很大很大的剪刀——张小泉剪刀。

《西湖民间故事》还讲了很多传说和真实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希望大家有空多看这本书,更好的了解美丽的西湖!

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9

西湖民间故事是早先住在西湖边上的人,因为不知道怎么叫,通过神化和想象编造出来的神话故事,它们在作者的笔下被描写得活灵活现,有的可爱,有的凶狠,有的聪明,还有的很笨呐。

这本书最有名要算《白娘子》了。故事中,一条白蛇和一只乌龟在西湖底下修炼了一千年,白蛇因为脖子长而吃到了吕洞宾的汤圆,加了一千年的功力,成了一个漂亮的姑娘。路上她救了青蛇,并和她做了姐妹。后来白蛇和许仙结婚了,好景不长,法海用雷峰塔压住了白娘子。青蛇逃去山中修炼,最后打败了法海,救出了白蛇,我觉的这个故事里是没有好和坏的,法海他觉得人跟妖是不能在一起的,所以把白蛇压在了雷峰塔里,许仙是一个凡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管神仙所以他相信了法海,白蛇是在帮助许仙,小青是要报答白蛇的救命之恩才去打败法海,所以我觉得都是可以原谅的。

有些时候爸,妈去饭店会点一盘葱包桧的点心。我一直觉得这名字怪,不知道什么意思。这次我看到关于它的传说了,传说奸臣秦桧杀死了岳飞,百姓都很恨他。有天晚上,开油条店的人开大饼店的人讲到秦桧都非常恨他。开大饼店的人灵机一动拿了一点面,做成了一个面男人,是秦桧,又拿了一点面,做了一个面女人,是秦桧的老婆。他把两个面人卷进大饼里炸,成了葱包桧。后来,人们觉得吃了即解恨,味道也不差,就流传开去,成了杭州的一道名点心。

这个故事让我觉得好人人们一定会记住,坏人老百姓也会有自己的方式去恨他们。

这样有意思的故事有很多,如《石香炉》、《金牛湖》,还有《玉泉》、《飞来峰》等等,去看看,去走走去了解更多美丽西湖的故事。

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10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西湖民间故事》,里面有很多故事:明珠、飞来峰、运木古井、瑞石、东坡肉等等,这些故事生动地描写了西湖主要景点的美丽传说和历史典故。

在这么多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明珠了。它讲述了金龙和玉凤一起出去觅食,偶然间发现了一块金光闪闪的石头,他们就决定把它磨成一颗珠子。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把那块石头磨成了一颗明珠。可是这颗明珠被贪心的王母娘娘偷走了。他们发现后,十分的伤心,只到有一天突然发现天空中射下一道既美丽又耀眼的光芒,他俩才知道是王母娘娘偷走了自己的明珠。他们急忙飞上天去和王母娘娘争夺明珠,哪知一不小心明珠竟然掉了下来,落地后就变成了美丽的西湖。金龙和玉凤都舍不得离开明珠,于是变成了两座山来守护它。

读完这往篇故事后,我被金龙和玉凤的精神所感动。为了磨成明珠,他们有恒心;为了保护明珠,他们不息牺牲自己的生命。想想他们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平时碰到一点困难就想依靠父母,真是羞愧啊!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学会百折不挠。

《西湖民间故事》里还有很多有趣、有意义的故事呢!我一定要向里面的故事人物学习。

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11

在暑假里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书《西湖民间故事》,听爸爸说他特别好看,果然这本书有一篇故事特别吸引我,题目叫《石香炉》讲的是,有一年巧匠鲁班带他小妹来杭州收徒,一共180个。授教时,忽然刮起一阵黑风,原来是黑鱼精要鲁班小妹做他老婆,小妹为了全杭州人民的安危,答应了黑鱼精,但让黑鱼精给点时间让鲁班替她用山做个3个脚的石香炉,黑鱼精答应了。凿了七七四十九天后,做好了石香炉,就将水里的黑鱼精倒扣在石香炉里,只露出了3个脚。每年中秋节夜里,人们就在“香炉脚”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里点上烛火,烛光映在湖里,就出现了好几个月影,这就是“三潭印月”。

我读完这个故事,就被小妹的聪明才智所吸引,被鲁班的技术所佩服。他们为了百姓的安危斗志斗勇,为了斩妖除魔想尽办法,小妹能在黑鱼精提出要求时面不改色,仍然沉着冷静,想出两全其美的好主意:第一,能让杭州的老百姓平安健康。第二,能让鲁班的小妹和鲁班一起做工教徒。他们这种兄妹相依,爱护老百姓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以后我也要学习小妹的精神,智慧。

《西湖民间故事》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宋嫂鱼》、《寻太阳》、《白娘子》……听爸爸说,这本书他10岁时就看过了,他觉得很好看,所以推荐给我。现在我也喜欢看这本书,真是“代代相传”啊!

人间自有天堂在,只须移步西湖来。

当初宋朝诗人林升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表达了对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愤恨之情。今日看了西湖的全景,才感觉他的前一句极其准确。苍翠绵延的山外之山,茫茫四海的楼外之楼,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的西湖,以及湖上长长的苏堤,随处可见的小桥、垂柳、亭台楼阁,可以说,只要踏入这片湖山胜景,便已经来到了天堂。

什么是天堂呢?优美、安宁、愉悦的生活环境也。在元朝的时候,一个人沿丝绸之路来到了杭州,看到了这座繁荣富庶的城市,被它灵山秀水的天堂之美惊呆了!这个人就是来自水上城市——威尼斯的马可.波罗。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这座东方水城有一万两千多座桥,是美如仙境的地方。这本书吸引了大批西方商人、使节、传教士来到既是丝绸之府、又是天堂所在的行在(即杭州)。其中著名的人物有传教士卫匡国,他在杭州生活了六年,不畏艰辛地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传播西方科学,他编撰的.《中国新地图集》,是欧洲出版的第一部中国地图集,杭州在其中占了很大的篇幅。最后,卫匡国长眠在大方井,永远地留在了天堂。英国还曾派遣外交使团沿京杭大运河来到杭州,看到了当时已趋破败的雷峰塔,据说,那时塔下面的四层还在。在杭州的耶稣弄堂里,美国人司徒雷登出生在此。他在这里生活了50年,说一口地道的杭州话。燕京大学就是他创办的。可以说,司徒雷登对杭州是很有感情的,这里就是他的第二个故乡。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美国阻挠中国革命胜利的努力彻底失败,司徒雷登不得不黯然离开杭州,回到美国。毛主席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美丽的西湖啊!柳丝轻扬,碧桃吐艳,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那“花满苏堤柳满烟”的景色如梦如幻,陶醉了多少游人!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于茫茫无边的湖水中娇艳妩媚,清香怡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梦想,是不长翅膀也可以到达的天堂。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180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