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读后感汇聚66条-经典语录
《行为经济学讲义》是由汪丁丁在北大上课的讲义汇编而来的,很多语言都是口语化表达,让人读起来很轻松。而且这种表达方式是在一种无压力,自由状态下产生的,比较容易产生一些思想的火花。自己读来也非常的喜欢。
一 何为行为?何为行动?
自己在讲授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时倒没有认真考虑这两个词的本意。或者他们本来就没有差异。汪丁丁认为,行为是生命的表征,没有行为肯定就没有生命了,而运动则不一定是生命的表征,如质子的运动等。尽管这种解释有点牵强,但可以解释行为经济学的理论的出发点。丁丁认为行为主要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行为来自与价值判读,价值判读的结果就是选择,而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主要来自与内因(个体的认知能力,心理状况等)外因来自与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而选择的影响就来自消费者的约束条件。这一个逻辑框架正好阐述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架构。一个对我来看很复杂的理论,丁丁用轻描淡写的口吻就解释清楚了,高人就是高人。
【第2句】:社会创造
丁丁引自Siddhartha Bhattacharyya and Stellan.Olilsson 2010的文献重点观点:一个社会的创造性,一方面取决于社会里的每一个体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结构。他认为创造从来都是个体行为,但是自由却是整体的。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创造力,是要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造的环境。他提出,目前中国不允许怀疑权威,是压制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由此,政治体制的改革远比经济体制改革更紧迫。在一个有力创造的社会中,一定要培养100万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重视过程,结果就是必然回产生"爱因斯坦"式的人物,这个和哈耶克的"匿名的少数"的观点一致。有利于创造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丁丁引自爱因斯坦的观点,这个社会应该是自由的,包容的。爱因斯坦说,任何一个伟大高尚的事情无论是艺术作品合适科学成就,都源自与独立的个性,因此,最重要的宽容就是国家与社会对个人的宽容。爱因斯坦不仅是物理学家还应该是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宽容是一种整体性质,没有宽容的社会,个人的自由也就消失了。中国技术进步之所以缓慢,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缺乏宽容。这个观点一下子击中了我的情感。一些单位给老师提很多教学、科研上的要求,可图书馆中像样的数据库也没有,连外出参加学术研讨会的经费也没法提供。给老师界定了很严格的行为方式。整体是自由的,而个体却是束缚的,这个是当前社会中主要的矛盾。
【第3句】:社会流动
一个社会流动路径中有三类媒介:货币,情感和权力。货币是最具有同质性的东西,它可以衡量世间万物,因此,就是货币的劣势,它导致了人类的异化。权力是有科层的,它的同质性比货币要差一点。一般社会中权力主要由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这四种类型组成。而情感也最没有同质性的媒介。几乎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关系都不相同。一般情况下,人类的情感分为原始和派生的两大类。原始的情感主要有惧怕(Fear),悲伤(Sad),幸福(Happiness)四种和愤怒(anger)四类。而派生的情感主要有希望、失望、妒忌、悔恨、悲喜交加,又爱又恨以及更微妙的复合情感。我个人倒认为这三种是充当媒介的功能,倒是促进社会流动的动力,钱能使鬼推磨,权力能让人不断的向上爬,而情感会让人依恋,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情感促进的`社会流动更能使这个社会具有活力。
【第4句】:合作与生存
汪丁丁在文中开篇就提出"合作何以能?",合作为什么会产生?他认为,合作是人类进化的原因,这是一个新的视角,这一逻辑的基本出发点是动物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只能借助合作而求得生存,而人类祖先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毫无个体优势,只能借助与合作才能生存下来。但合作效率比人类高得多的生物(如野狗,蚂蚁等)为什么没有进化的如此文明?汪丁丁认为这是因为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情感闹和社会脑,人类就有产生了社会同情能力(利他),又有了社会认知能力,产生了"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三维框架,对社会的演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第5句】: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相为消长之理,君子的主要职能在于维护合作秩序,对与企业家来说,不是直接去追求企业的效率,而是要创造出一套可以满足最大多数合作参与者的公共的激励制度,最终就可以实现企业的效率最大化。套用这个逻辑,城市的市长不应该是直接追求GDP,而是设计一套城市发展的制度,让最大多数人都能从中获益,这个城市的GDP自然就会上升,因为,交易成本低了。对一个学校也是如此,只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一个城市的市长看中的社会流动的"权力"属性,因此,希望在极短的时间内权力最大化,而设计一个有用的发展之制度,是需要时间的,市长可能等不及了,同样对一个学校也是一样。因此,这一套逻辑对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最有效。
厚厚的一本书,我只悟出这几点,这也是我这凡夫俗子与神仙间的鸿沟吧!
现代的社会有太多的残酷,很多人无法跟上社会变迁的节奏,大多数人都背负着太多的失败感,太想要成功,而这就产生了一个漏洞。传销的头就在精神上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而实际上欺骗了这些傻瓜的梦想从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黑梦
黑梦,一段照不进现实的理想。
白日梦,一场人性对抗金钱的拷问。
传销,抑或说是人性的理想主义毒药。制毒者精通“毛氏管理法”,精通“消费者行为学”,精通“资本论”,他们是一群善于洗涤白日梦的造梦师。当成倍数递增的金钱模型反复地冲击着内心中种种“如若有钱,我将。。。”假设时,你我又剩有几分残力举得起人性的光明旗帜?
传销,实则精神鸦片。真正的鸦片,曾经亏空了半个晚清。而传销的精神鸦片,到底还需要牺牲多少人才能见到绝迹的曙光?先以禁鸦鸦片为例: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禁烟法令,以图阻止鸦片的输入,然而,在当时贿赂公行的腐败吏治下,由于查禁鸦片的大小官吏有法不依、执法犯法,以及清朝国力衰弱等原因,使清政府颁布的一系列禁烟法令,成了一纸空文,鸦片输入依然如故。由此及彼,不难解释为何传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关于传销,我痛恨这样的标题“传销---你究竟还要害死多少人?”、“传销-勇敢女子跳楼逃脱窝点”。缘由此类报道往往以“警察赶到时,传销团伙连夜消失”为下文。不顾个人安危的记者勇闯虎穴卧底报道,勇敢的女子跳楼逃生。如此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事件拯救不了13亿人口的中国,这里不是美国。60只老鼠在马路上游荡,尚且会有好事者拨打电视台的热线电话。然而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传销组织转移窝点时,尽然无人知晓。在逻辑关系上,这是解释不通的,也就成了中国特色。中国人“怕事”的劣根性,批判起来倒也觉得心虚。你敢举报你家对门的是“流亡犯”么?他放出来报复怎么办?叫对门的家人知道了如何面对?可见在中国做一些正确的事情,倒也成了奢望了。说一些实话,倒也成了一种奢侈的品质了。这是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社会,一个农民工需要跳楼讨要工资的社会,一个因为5毛钱的差额就会杀人的社会。鲁迅先生假使活在当下,也是不是要将“人吃人”改成“社会吃人”。就像《资本论》里的那句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最后,随着相关法律的出现,使人看到了一丝希望。但使用凶刀伤人心者每天都倍数增加。卖凶刀者怎么处理,凶刀伤人者怎么处理,提供原材料者怎么处理,制造人怎么处理…但这变相使用的体系伤害是人的心灵,心灵的伤害,这又是最难最不想提的地方。变相有用的直销体系不停的复制更新美化,更像无法让人玩完和舍弃的游戏一样。扭曲着更多人的原本心灵。希望变相体系参与者在亲友的劝说下早点醒悟,游戏并不是像你想的那样公平和有出路。
黑梦观后感第2篇
《黑梦》是一部讲述反传销的电影,在周三晚上我们全部观看了这部电影。影片真实揭露了传销组织的生活,揭示传销组织欺骗真相,揭秘传销组织欺诈实质及传销的丑恶面目。影片讲述了一个在政府打传联合行动小组的指挥下,两省三地的工商、公安人员联手行动,化妆卧底,辗转千里,与传销分子斗智斗勇,最终摧毁网络遍布全国的“Y·H”传销组织的精彩故事,故事情节严谨,适合于各个年龄层的人观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传销的可怕,以及传销就在我们身边。传销已经不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名词。影片中传销者的疯狂,让我们感慨,同时又让我们觉得传销组织的`对传销者洗脑的恐怖。
这部电影详细的揭露了传销组织泯灭人性、扭曲良知的丑恶行径。全体学生在观看电影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传销组织的活动和行为,同时,让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传销组织的黑暗,明白了加入传销组织不仅祸害了自己,也连累了身边的亲人与朋友。电影《黑梦》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传销的危害,让我们发现传销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更加关心我们的家人,朋友。及时劝阻和制止她们想要通过这些捷径发财致富的想法和行为。只有大众都反对传销,才能让更少的人受到传销的危害。反传销任务任重而道远!
对于没有真正接触过传销的人来讲,很多人像以前的我一样无知,总是觉得传销离我们很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即使发生了自己也会识破传销的面目。传销组织的课程非常的严密,在传销课堂里面不乏大学生,教师,退休干部,自以为是的人很容易陷入陷阱。当你真正降临到你的头上你也许会比我们更加的无助。
现在传销的变种很多,很多变种已经非常的人性化,大多用感情去限制新人的人生自由,用“洗脑”的方式去控制新人的思维。第一天新人很不理解,他们讲他们理解新人的不理解,无论什么方法把新人留下考察是他们的第一目的。让新人开开心心的“考察”行业,让新人“无怨无悔”的掏钱加入,并且为他们拉下线才是唯一的目的。
传销组织的危害太多了,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传销组织正在将自己的亲情友情和伟大的爱情廉价出卖。当有一天他们明白的时候,发现一切都晚了,他们只能活在痛苦之中,那种生不如死就是我所说的何言杀人不见血,关爱自己和家人从认识传销开始。传销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现在传销已经非常泛滥了,据相关部门统计传销人员已有数百万,这个庞大的数字,说不定哪天就发生在你的身上,让你措手不及。传销近在咫尺,关爱自己和家人,从认识传销开始。
黑梦观后感第3篇
在看完《黑梦》这部电影后我深切的明白了影片的名字为什么叫做《黑梦》。梦,分为我们我们睡觉时做的梦,这往往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候会有像寓言一样的作用;梦想,是我们心中最向往的地方,它应当是我们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还有一种是白日梦,它是在我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基础上产生的幻想,这多发生于白天。梦多是美好的,但也有恶梦。黑梦,我的理解是会带来灾难的梦想。
这部影片的主题是反传销。现代的社会有太多的残酷,很多人无法跟上社会变迁的节奏,大多数人都背负着太多的失败感,太想要成功,而这就产生了一个漏洞。传销的头就在精神上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而实际上欺骗了这些傻瓜的梦想从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看完这电影我感触最深的不是传销组织的有多不人道、多恐怖。而是,这些人为什么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上当的人群越来越向高学历者发展,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也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其实,我们错了,他们受过那么多年的教育当然分得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是在利益面前,在走向成功捷径前,在现实满足不了需要前面,他们迷失了方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