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合集76句-经典语录
篇一: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
“泛爱众”,在《弟子规》中是这样解释的:“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每个人在为自己的同时能够兼顾到他人、家国、天下……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待人谦和、有礼貌。”尽管《弟子规》只是给学生写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介绍如下:
【第1句】:自身提高道德修养,做到对人谦和、有礼貌。
可以说我们上庄中学的全体同仁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每天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教学,都是为了教好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所以每个人的思想都是崇高的。我们没有理由对任何一个同事不谦和、不礼貌。
这就要首先想到别人的长处,想到从别人那里学到点东西。
我认为我可以学到很多。从刘老师那学到慈悲、仁爱,从庆华那学到严谨、宽容,从小林那学到机智、严格,从小苏那学到端正的态度,从新颖那学到谦恭的品质,从小曹那学到步步深入的教学思路,从小朱那里学到一板一眼的工作方式,从杨光那学到良好的心态。从李兰那学到务实的风格。
我们的每个同志都有自己的优点、特色,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2句】:不自私,互相帮助
《弟子规》中说:“己有能,勿自私”,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才能和本事,不要保守自私、舍不得付出,要时刻想着服务大众、回报社会。”我们都是从高校毕业的,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工作就是把知识、能力拿出来,回报给社会。不自私,同学科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畅所欲言,把自己的体会、经验提供给大家,就会互相提出批评指正意见。不自私,同班教师才会不记得失,团结协作管理好我们的班级。不自私,才会给他人提供方便。我们上庄中学才会是团结的集体。
孔子也说:“君子周而不比。”意思是说,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能够与多数人联合,为公共利益,为多数人利益而团结在一起。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君子,但是我们可以用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第3句】:不干扰他人的工作
“人不闲,事勿扰;人不安,勿话扰。”与人相处,我们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影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我想的是:在很多学校的走廊里都有这样几个字“慢步轻声”,目的是让教学环境保持安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的教室里贴出“入门即静,入静即学”,为的是所有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彼此间学习不受打扰。
我们的工作也很繁忙,如果充分利用时间是完全可以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联查任务的,就不会出现抱怨的情形。
总之,尽可能地发现别人的优点,不断学习,我们的心境好了,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做到互相帮助,我们的任务就会减轻,会从中体会到快乐。
篇二: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
中国经典国学《弟子规》,蕴含着千百年来人们的道德经验的结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宝贵财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多多诵读,汲取精华,传承其中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发扬《弟子规》中“泛爱众”篇所表达的博爱精神。正如中华民族伟大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发展和推广着“博爱”这一中华美德,就连孙中山先生陵墓中山陵,主牌坊的正中央高高挂着一块题有“博爱”二字的牌匾。在前年“ 【第5句】:12”我国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牵动了全国13亿人的心。可爱胜过一切,温总理那斩钉截铁的话语,时刻回荡在子弟兵们的心中:“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大家自愿纷纷募捐,一元,二元,一百元,一千元……源源不断的捐款送往灾区。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爱:爱是支持!爱是希望!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次虽然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但是有我们的祖国做坚实的后盾。我们中华民族是强大的,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发扬这种“博爱”精神。学校组织我们少先队员去敬老院看望长辈们,这也是一种博爱,也是一种集体的关爱。这些孤寡老人平日里住在院内,十分冷清。没有亲人的照顾,没有朋友的支持,可以说这些老人是无依无靠。为了使这些老人获得集体的温暖,我们小学生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经常去敬老院看望他们,带去亲切的慰问和精彩的表演,让这些老人们融入到这个集体中,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看完了我的《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希望同学们也能和我一样,去好好研读这本书《弟子规》,感悟人生的哲理,传承人间的美德。
《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一
本周学习了《弟子规》中的“泛爱众”篇。“泛爱众”,在《弟子规》中是这样解释的:“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每个人在为自己的同时能够兼顾到他人、家国、天下„„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待人谦和、有礼貌。”与朋友相处,要讲平等、博爱,以博大的爱心去对待别人。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只会索取,不会给予、奉献;只知道去坦然接受,不知道欣然给予。闻名世界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弟子规》里也说:“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意思是给予、索取要分得清楚,给予多一些,索取少一些。
“人有短,切莫揭”。当看到人有短处,你要懂得爱护他,人都有自尊,都有面子。不可以揭他的短,让他难过,要包容他。包容他呢,反而会让他觉得你很慈悲、有爱心,他才能够反省,才能改过。如果把他的短处揭出来,他对你怀恨在心,不但不能改过,还会与你结怨,何苦呢?人家有短,虽然我们看到了,不要放在心上,仍然对他和气、宽容,这是一种大慈悲的表现。
扬人善,帮人助己。“道人善,既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句话是说,当我们看到别人有善的地方,有有点、长处,我们一定要称赞。当我们称赞这个人的优点、长处,是对那个人的勉励。当他知道你在勉励他的时候,“人知之,愈思勉”,他听到你这样的赞叹他,他就会更加的努力向上。把他的善处优点更加的发扬下去。所以,这是对他的一种鼓励。同时对自己也是劝勉,看到有人善,我们见贤思齐。
也是在勉励大众,使大众都生起一种向往、羡慕之心,从而加以效仿。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这里是讲,别人的恩要常常记在心里,知恩报恩。古人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对怨恨呢?别人对不起我,我应该把它忘掉,不要放在心上。这个短长,我们要做到极处。短,越短越好,心里如果有不平、有怨恨,念头刚起的一霎那,我们就要把它压下去,只在一念之间,不能让他存在。所以要放下自己内心对一切人的冲突、怨恨。当我们放下一切冲突、怨恨的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世界原来这么美好,这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别人对我们有恩,我要长长久久的放在心里,。当别人对我们有怨恨的时候,我们问,这真的是怨恨么?其实不然,我觉得他对我有怨,那就真的是对我有怨了,但是我转念一想,他怨我的时候,不正是成就我的时候么?福是逆着加的,对逆来的,你能够顺受,就有福。
《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二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物种以竞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 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易解: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易解: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易解: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他人著想。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易解: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三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解说: 解说: 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 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 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 怀大众,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 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品行高尚的人, 名声自然高, 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 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 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 不要自私保守; 看到别人有才华, 应该多加赞美肯定, 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 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 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 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 的幸福社会。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 不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 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赞美别人的善行, 就等于是自己行善, 因为对方知道了, 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份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行善能相 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 留下缺陷。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 慨多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 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 及早忘掉仇恨,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 忘,对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 步做到仁慈、 宽厚, 那就更完美了。 权势可以获使人服从, 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 心中却不以为然。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虽然现在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 学习仁德君子的泛爱众,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 馨社会.
《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四
泛爱众:天下为公,推己及人
爱心人人都有,博爱却不多见。它要求我们爱天爱地爱大自然,爱一切万物。不仅爱美好的东西,也能心胸宽广地包容他人的过失。不分你我,没有私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泛众爱”,亦即天下为公。真爱要发自内心,要用心去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真正做到了大爱,这个世界将更加美好。
【第1句】:宽容别人,方便自己
宽容是一种美德,因此《弟子规》对此特别强调。我们要学会不在心中谴责别人,不要因为他们的错误而责怪和憎恨他们。宽容的人能以德服人,其实只要你豁达些,宽容些,处境会很快得以摆脱。学会宽厚待人,是一门课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资本,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要素。这需要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如果连接触的人都适应不了,还谈什么要有成功的人生呢?
救人于窘迫,脱人于尴尬,是一种真正的美德,而且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功效。能够巧妙地为别人解围,给别人面子,既是一种很高超的学问,也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本领。给别人面子,也就是给自己机会。
东汉华阴人刘宽,字文饶,官至光禄勋,封为逯乡侯。他待人十分宽厚,从不对人乱发脾气。即便是别人有了过错,他也能体谅并宽容别人。
一次,刘宽乘牛车外出。路上遇见一个农民遗失了一头牛。农民拦住了刘宽的牛车,仔细辨认,认定刘宽的牛就是自己丢失的牛。刘宽听了,也没有辩解,随即下车徒步回家。过了不久,那位丢牛的农民找到了自己的牛。他亲自把刘宽的牛送回来,并且道歉道:‚先生,我很羞惭,误把您的牛当作自己的牛了。请您原谅!‛刘宽十分和气地说:‚这个世界上许多东西都很相似,自然也就十分容易认错。我还要感谢您给我把牛送回来了呢。‛人们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都称赞刘宽的宽洪大量。
得理不让人,是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不过得饶人处且饶人,更符合立身处世的法则。对于别入的小错误和小缺点,不要紧揪不放。只要别人意识到了错误,就应该宽容大度地原谅对方。
【第2句】:学会赞美别人
好话都会说,可你会赞美别人吗?可能未必,不妨像《弟子规》说的那样“道人善”。这个世上,没有谁不喜欢被他人赞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赞美是一种有效的交往技巧,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喜欢被人赞美是人的一种天性。
公司里孙、张两人闹了矛盾。一天小张对她的同事李先生说:‚你去告诉孙小姐,我真受不了她,请她改一改她的坏脾气,否则我再也不会理她了。‛李先生说:‚好,我会处理这件事。‛之后,当张小姐遇到孙小姐的时候,果然觉得她不再那么盛气凌人了,而且还主动地跟张小姐友好地打了招呼。在以后的日子里,孙小姐变得和气又有礼貌,与从前相比,简直是变了一个人。张小姐就向李先生表示谢意,并且好奇地问:‚你是怎么说服她的?‛李先生笑着说:‚我只是跟孙小姐说,‘有好多人都称赞你,尤其是张小姐,说你又温柔又善良,不光人长得漂亮,脾气也好,人缘也好’!如此而已。‛
在生活中,有时一味的责备和批评往往只会带来更大的怨恨和不满。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让状况改善,为什么不试试用夸奖的方式呢?法国名人拉罗什富科说:理智、美丽和勇敢的赞扬提高了人们,完善了人们。
我们应该学会赏识、赞美他人,努力去挖掘他人的闪光点。同是一棵树,有的人看到的是满树的郁郁葱葱;而有的人却只看到树梢上的毛毛虫。为什么同样一件事物,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懂得赏识、赞美,而有的人只会用挑剔、指责的眼光看待事物。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善于用赞美来激励自己的将领。在许褚与李催(jué,一说“傕”
读音“què)交战中,许褚连斩二将,曹操即手抚许褚之背,把他比作刘邦手下的猛将,说:子其吾之樊哙也!当苟或弃袁投曹后,曹操见其才华出众,当即把他比作刘邦手下的谋士张良,高度赞美:比吾之子房也!在与关羽交战中,徐晃孤军深入重围,不仅取得胜利,还军容整齐而归,秩序井然,曹操当即把他比作汉朝名将.大加赞赏地说:徐将军真有周亚夫之风矣!
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就是赞美。最好的礼物也是赞美。成功的赞美能给他人带来愉悦,能使他人受到鼓舞。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赏识、赞美别人呢?当你乘车下车时,你对司机说:谢谢,坐你的车十分舒适。一句话用不了几秒钟,但也能因这一句赞美之词能让那位司机整日心情愉快;如果他一天载50名乘客,他就会对50名乘客态度和蔼,而这些乘客受了感染,也会对周围的入和颜悦色,这个车内会出现和谐的氛围。
篇一: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精选
中国经典国学《弟子规》,蕴含着千百年来人们的道德经验的结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宝贵财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多多诵读,汲取精华,传承其中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发扬《弟子规》中“泛爱众”篇所表达的博爱精神。正如中华民族伟大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发展和推广着“博爱”这一中华美德,就连孙中山先生陵墓中山陵,主牌坊的正中央高高挂着一块题有“博爱”二字的牌匾。在前年“ 【第5句】:12”我国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牵动了全国13亿人的心。可爱胜过一切,温总理那斩钉截铁的话语,时刻回荡在子弟兵们的心中:“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大家自愿纷纷募捐,一元,二元,一百元,一千元••••••源源不断的捐款送往灾区。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爱:爱是支持!爱是希望!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次虽然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但是有我们的祖国做坚实的后盾。我们中华民族是强大的,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发扬这种“博爱”精神。学校组织我们少先队员去敬老院看望长辈们,这也是一种博爱,也是一种集体的关爱。这些孤寡老人平日里住在院内,十分冷清。没有亲人的照顾,没有朋友的支持,可以说这些老人是无依无靠。为了使这些老人获得集体的温暖,我们小学生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经常去敬老院看望他们,带去亲切的慰问和精彩的表演,让这些老人们融入到这个集体中,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看完了我的《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希望同学们也能和我一样,去好好研读这本书《弟子规》,感悟人生的哲理,传承人间的美德。
篇二: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精选
开学初,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一本经典书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此书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生忠厚家风的最佳读
物。“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它充分体现出了做人要讲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是不可取的。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曾经对电脑游戏十分着迷,只要一碰到鼠标,我就完全沉浸在电脑游戏的世界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与妈妈约定的结束游戏的时间一拖再拖,为此,妈妈大发雷霆,我才不得已关掉了电脑。如今,我学习了《弟子规》,想想先人们的教诲,反省我的行为,我感到非常的汗颜,做人是应该讲究信用的,信用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个连信用都不讲的人,他又怎么能够立足社会,成就一番事业呢?《弟子规》使我认识到了我以前所作所为的不足,我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弟子规》时刻警醒自己,做到诚实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靓丽的风景,少一些违约的承诺。向着自己追求的目标,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我要把其中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篇三: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精选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