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读后感600字

南京,南京—— 读完《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后,我觉得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李秀英

在一个雨夜,我在失眠中读完了这本书。我没有哭,只是低着头良久。抚摸着略带皱纹的书皮,上面写着:“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

窗外,从远处传来雷声夹杂着雨声。迷迷糊糊中,感觉一阵阵的咆哮、尖叫、哭泣、呻吟,然后一片寂静,只剩下冷风。

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想起了刻有30万多名无辜遇难者名字的石碑,想起了参观者阴郁的脸庞、泪眼汪汪的、沉默的嘴巴和颤抖的心。这些难以磨灭的记忆,揭开了八旬老人内心的血淋淋的伤痕,浑浊的眸子里充满了恐惧、悲伤和愤怒的痕迹。图书馆里的有价值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可能看起来很熟悉,或者他们可能非常熟悉。其中一个人,几十年前的某一天,可能就躲在床底下,亲眼目睹了母亲睁大的眼睛和日军的鬼脸。行为;也许是躲在干草堆里,听到那令人心碎的哭声,以及随后的漫长的沉默;也许是躲在粮仓里,感受着刀光的凶猛,以及刺透身边的寒意;也许是被困在尸体堆里,闻着亲人浓郁的血迹,抚摸着血淋淋的脸庞,却痛得哭不出来。回想起书中的每一个字句,望着那双毫无生气的眼睛,我不禁流下泪水,想起那些心怀不公的孤独灵魂。

历史本来是一个让人好奇、充满想象力的词,但在被战争硝烟蒙蔽的泪眼里,在万千像张纯如这样寻求真相的作家的笔下,它逐渐变得阴森恐怖。恐怖。南京大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沉重、最黑暗的一页。无知的人想把它翻过来,但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清楚。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南京夏日节和吴阿坪事件之后,有些人似乎认为试图记住暴行比暴行本身更可耻。然而,真正存在的历史和尚未愈合的伤口,真的可以无忧无虑地消失和遗忘吗?

我无法忘记幸存的老妇人讲述的噩梦时光的颤抖,总是在话还没说完就淹没在过去;我忘不了,浓妆艳抹的金陵十三钗,在南京沦陷后,再也没有机会拥抱琵琶音乐。跳起《秦淮景》,剪掉长发,洗掉胭脂,无奈扔掉心爱的旗袍和珠宝;我忘不了,这位抗战老兵临死前紧紧握着记者的手,泪水从眼角溢出,用薄如游丝的力量支撑着,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 ,当年我们没能守住南京。”我忘不了新时代青年在纪念仪式上庄严宣誓:“不忘国耻,努力建设祖国,让同胞安息”。

南京,原本是一座和谐祥和的古城,在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浩劫后,变得不再完整。耻辱的历史已经远去,但不公的游魂却没有被遗忘。温暖的阳光一寸寸地穿过老城的砖墙。八十五年的时间,抹去了墙壁上的灰尘和血迹,到处都是愤怒的面孔,尖锐恐怖的惨叫声,还有一个又一个的敌人。刀枪反射的白光总是在我无数个颤抖的梦境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心中日夜敲响的警钟,让我时刻意识到罪恶是无法抹去的。我们多么幸运,生活在一个盛世,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空城等待三十万死者的灵魂;点灯祭光明宇宙;有一颗祈求世界和平的心;哀悼一个国家,记住我们永恒的中国人民。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4670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