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小蓝和小黄绘本读后感聚集86句-经典语录

第一次看到这本绘本,是在上海书城。

豆豆特别喜欢在上海书城玩,跑来跑去,抓本书翻两页,然后丢地上,继续跑来跑去。穿梭在一排排书架之间,像只忙碌的小蜜蜂。我的感觉,她应该是把这里当成迷宫了。当妈妈之后,脸皮厚了很多,孩子会把很多公共场所当游乐园玩,有时候就会选择忽视别人投来的批判的目光,觉得只要娃开心就好。

豆豆跑来跑去,我的眼睛一直盯着她,不过也很无聊,这本《小蓝和小黄》映入了我的眼帘。封面很简单,一个蓝圈圈,一个黄圈圈,有一部分交集,自然是绿色了。觉得有趣,就看了起来。一口气读完,就决定买了。

很可爱的绘本,画面非常简单,情节也很简单,整本绘本就是蓝圈圈呀,黄圈圈呀,居然也可以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大意是,小蓝和小黄是好朋友,某一天玩的太HIGH就不分彼此变成小绿了。然后他们的爸妈就都不认这个小绿是自己的孩子,然后小绿很伤心,哭呀哭呀,哭出了很多蓝色的泪水和黄色的泪水,然后这些眼泪重新排列组合了下,又变回了小蓝和小黄,高高兴兴地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

这样一个简单可爱的故事,不仅让宝宝体会到有好朋友的`美好,更是自然的让宝宝认识了颜色以及简单的调色知识。等宝宝大些,也一定很愿意试试看其他颜色抱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吧?还有比这更好的认识颜色的法子吗?我觉得这实在是最棒的美术启蒙书了。

我经常让豆豆坐在我的膝头,翻开这本书,给她讲,每次讲到,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哦,变成谁了呀?哎呀,变成小绿了。豆豆就会咯咯笑,她可能还没有办法很好的理解这个故事,不过,她很开心呀,而且,也很容易认识这几个颜色。

忽然想起,闺蜜当年给我打电话,问我女儿叫啥名字,我说叫“黄清岚”。她哈哈大笑,说,你干嘛不干脆叫“黄绿蓝”算了。竟跟这个故事不谋而合。也许,那天,在书城看到这本书,实在是上天注定。

她爸爸也经常很自豪地说,看我取的名字多好,清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境啊意境。深深的无语,根本不是那两个字好吧。更何况这“青”,究竟指的是什么颜色,还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青山绿水,指的自然是绿色;头上有青天,便是蓝色了;丹青,则说的是黑色。当年取名,本想用“青岚”的,出自白居易的《新裁竹》,“未夜青岚入,先秋白露团。”不过豆豆命格属木,名字宜带水,便加了三点水,“岚”本是“清清净净”的,也说的通。

然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说法也很棒,名字有这样的谐音,倒是当时没有注意到的。算是意外之获吧。“雏凤清于老凤声”,每个做家长的,盼的无非是这个。这本书,就当是我们豆豆的名字注解书吧!

《小蓝和小黄》是一本不错的绘本,在闲暇之余我会拿出来细细翻阅回味。今天我将这本书带到了班级里,放进了图书角,没想到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发现这本书的是顾嘉徐,他翻着书笑了起来,边看边说:“好好玩,他们抱在一起变色了…… ”,周围的孩子发现了马上也凑上去研究。看来老师之前的预测是正确的,中班的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已经能够独立发现颜色变化的秘密了,不需要老师在这方面过分的引导了。那么原计划进行,让幼儿来感受绘本中的撕纸艺术风格吧。

我首先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他们是画出来的吗?很多幼儿第一眼看出来不是画出来的,但是对撕纸的艺术形式还是接触不多,绕来绕去绕不到重点上,这个时候我告诉幼儿是撕出来的,引出了撕纸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做了简单的`介绍。接着老师做了一些撕纸的示范,并亲自带着幼儿操作。在操作中孩子们有很多的问题,因为是一个小组的孩子,人数不多方便老师一一去发现问题,进行指导。老师先让幼儿想一想自己要撕的形象,让幼儿在纸上画出轮廓然后进行撕纸,幼儿只要细心些,难度不是很大。最后我们将撕出来的形象拼贴出来,在下一次阅读活动时让另一部分幼儿进行故事的想象创编。

中班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不断提高,在《小蓝和小黄》这个教学案例中,其实单纯的玩色、发现颜色的秘密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愿望了。他们需要更加新的一种感受,撕纸正好带来了这种全新的动脑动手感受。虽然在操作中幼儿会有一些困惑和挑战,但是这正是一个丰富知识技能的过程。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也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需求,从多种教学材料中去挖掘适宜的有价值的教学点去进行实施,二者切合那么这样的教学一定是成功的。《小蓝和小黄》这本绘本可以进行深挖,其他的优秀绘本亦是,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

试教了两次绘本阅读《小蓝和小黄》,我的活动反思如下:

【第1句】:教具大绘本摆放位置太低,后面一排的小朋友看不到,活动过程中不断有小朋友说看不到。活动进行到一半,后排的小朋友已经有点坐不住了。可以把大绘本固定在高一点的位置,比如画架上固定起来。

【第2句】:孩子的座位安排也不恰当。其实孩子们坐成一排,教具放在低一点的位置孩子们也都能看到。本次活动需要孩子多次上来操作,坐成两排的话,后面一排的孩子要出来就得花费一点时间,这就是时间的隐形浪费。所以最好做成一排,可以有个弧度。

【第3句】:导入部分,介绍两个好朋友。我先出示小蓝,让孩子们猜猜他叫什么名字,孩子们说“圆圈”、“蓝色”等等,我又说他叫小蓝,否定了孩子们的答案。这样的猜测完全没有必要,我可以直接说“先来认识一下第一位好朋友,他叫小蓝,跟小蓝打个招呼吧”,这样更简单、利索。

【第4句】:跟小蓝、小黄以及后面的颜色朋友打招呼时,有些小朋友积极性不高,声音不响亮。我可以模仿颜色朋友的.口吻,热情地跟孩子们打招呼,作为一个示范,也能让孩子们被我的热情感染,情绪高涨起来。

【第5句】:在看到“捉迷藏”、“拉圆圈”游戏时,需要孩子们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玩什么游戏。当有孩子回答他们在做什么时,我的提问是“为什么”,这很难回答。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会更好,更直观、易懂。

【第6句】:回应孩子们的回答时,我更多的采用重复孩子的回答的方法,还用了很多“是不是”、“对不对”的无意义问句,显得很啰嗦。我的回应应该更简练,从孩子的回答中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比如我提问最喜欢和好朋友玩什么游戏,有小朋友回答说“灭火”,我当时的回应是“哦,灭火游戏”。现在想来,我可以这样回应“哦,扮演消防员去灭火的游戏,你可真勇敢”,这样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经验,也肯定了这位孩子。

【第7句】:让个别幼儿上来找躲好的颜色朋友时,下面的小朋友注意力开始分散了,我可以说“他找到一位好朋友了,但这位好朋友不肯出来,我们一起帮他喊喊吧,深红深红快出来”。这样下面的孩子也参与进来了,上面的孩子更有成就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613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