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坐在最后一排读后感精练80条-经典语录

坐在最后一排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坐在最后一排〉的文章,让我有感,所以我就写出了这篇读后感.

这个故事大概描述了一个小女孩叫乔小叶,她很自卑,后来她主动向老师说她要调到最后一排坐,因为坐在最后一排的人都是坏小孩,老师问她为什么 她说因为别人视力差,我视力好,但她没有告诉给老师听她是班中视力最差的同学,她和最后一排的同学无话可说,她想听课又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就这样滥竽充数了半个学期,后来她们换了一个老师,叫白明,倒着来读叫明白,也就是说她对每一个同学都明明白白.不久后,老师注意到了乔小叶,老师在有空时经常和乔小叶说一说

世界上有人总落后,但你肯学就会成功的,但如果你不肯学习的话,你永远都是最差的人.

坐在最后一排读后感2

上个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书上读到了《坐在最后一排》这篇文章。当时感触颇多,虽没有系统思考,但仍记下了

《坐在最后一排》用白描的手法,讲述了作者从最后一排的座位调整到第一排中间的经历,实际也就是从差生转化为第一名的过程。该文叙事舒缓安静,描写细腻生动,用词简洁明快,故事并不曲折,辞藻并不华丽,但蕴涵的哲理却能深深打动人心。

其实,仔细想想,从这篇文章中能受到教育的不应该是孩子,而更应该是我们这些为人父、为人母的成年人。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一个自己觉得“丑、笨、脾气倔强性格孤僻、不会乖言巧语察颜观色”而自卑的孩子发生那么大的转变?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一个“自甘堕落”、固定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通宵未眠,把没做的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继而各科成绩很快进步,最终获得班上的第一名?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作者永远不能忘怀那个“把我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与高度享受的人”?

我认为这种力量就是赏识教育。第一次白老师不但没追究“我”假装做练习册、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空白的责任,反而赞赏了“我”造句所体现出的想象力和灵性,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上学的快乐和幸福。然后,白老师才开始“注意查阅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这样,才让“我”慢慢自我反省,“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无知而愚蠢”,自己“从来就没有累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可以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这样,“我”才心悦诚服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成绩取得飞速提升。

联想到自己对儿子的教育,与白老师相比,那是远远不如。我对儿子期望很高,要求很严,教育手段和方法却相对匮乏。儿子通过了电子琴十级考试,我没有表扬,反而为等级考试中错弹了一两个音符而埋怨。儿子参加了羽毛球训练,我没有鼓励,反而因害怕耽搁学业而焦躁不安。儿子当上了幼儿园结业典礼的主持人,我没有高兴,反而指责他主持过程中的一些失误,并抹去了主持时的原始录像,留下了终生遗憾。小学期间,儿子遇到不懂问题,遇到做不出的作业,总喜欢问我,我总是缺乏耐心,两三遍解释还不能领会后,就嘲讽他“笨脑壳”、“不专心”,甚至恶言相向、不欢而散。儿子上中学了,七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排班上第25名,期末考试略有进步,排第20名,而这次月考不进反退,回落到第25名之后了。我忍不住又生起气来,“都是一样的老师,都是一样的教学条件,你为什么就不能考班上的前几名呢”。

重温《坐在最后一排》这篇文章,我真的明白我错了,我在儿子的教育中是个失败者。电子琴通过十级考试、参加羽毛球训练、幼儿园结业典礼主持人,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我为什么要为那一丁点瑕疵而痛苦纠结呢。儿子主动请教学业问题,体现了虚心好学的良好品质,我为什么就不能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呢。儿子月考没考好,但对于他的起点来说,已经是一种进步,为什么就不能鼓励加油呢。联想到儿子进入金东方后,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不会放弃每一个孩子”;班主任候老师总是激励他,“有潜力”,“一定会成功”,我更是相形见拙,无地自容。同样是教育下一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象尊敬上帝一样尊重孩子”。激励、表扬、欣赏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就一定会换来孩子优异的回报。儿子,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向你保证,从现在起,让我们共同携手,学会赏识,学会赞美,沟通心灵,启迪智慧,一起迎来明天的辉煌。

①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自卑的女孩,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和同学们合不来每次调座位,老师都把我安排到最后两排,只因为班上有好学生才有资格坐前排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到后来,虽然我个子很矮且是全班视力最差的一个,但我索性赌气似地主动要求老师把我固定到最后一排去。

②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男生,我和他们无话可说,要想听课却又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所以每次上课,只是呆滞地盯住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

③后来,班主任调走了,年轻漂亮的白老师接任。她说她对每个同学的情况都能知道得明明白白。我不屑地瞧着她:她真有那么大神通?她会知道我近视吗?她知道我是赌气坐最后一排吗?她会知道

④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

⑤那天

⑥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性的.雷霆暴怒,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非常好,很有想象力。花骨朵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可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脚步呢?

⑦有时候春天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第一次受到了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⑧她没有说话,轻轻拍拍我的头,走上讲台用我的练习本讲起了造句。那半个小时使我第一次感到快乐、幸福、晕眩和陶醉。直到下课后同学们纷纷向我借练习本时,我才如梦初醒,惊慌失措地把练习本塞进书包里,要是让同学们看见那大片大片的空白,我该多丢人哪!于是我连夜把没做的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⑨以后的日子里,白老师特别注意查阅我的作业,关切地询问我其他学科的情况,还抽空给我讲一些浅显的文学知识。A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在我身后停下时,每当她弯下腰接近我低低地说话时,每当她带着微微的笑容慢慢离去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快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自弃是多么无知而愚蠢,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有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可以引以为荣的资本!我只配坐最后一排。

⑩在我笨拙勤恳的努力下,我的各科成绩很快进步起来。可是由于近视看不清板书,仍给我的学习造成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障碍,但我没有告诉老师,B我有什么资格向老师提要求?

⑾一天,白老师在我旁边听数学课,她因没课本而和我一起合看。她看到我把黑板上的8写成3才知道我的近视。

⑿过了一段时间,白老师宣布进行语文测试并声明:前五名有奖。一向对考试毫不在意的我也禁不住跃跃欲试地忙碌起来就是不获奖也要有进步啊!

⒀第一名,乔小叶!白老师大声念道。

⒁天哪!我是第一名!我愣住了。

⒂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不错。特别是乔小叶,坐在最后一排,眼睛还近视,可她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终于取得好成绩。我不但要给她应获的获品,还要给她一份特别奖励坐在第一排中间座位上!希望同学们向乔小叶学习,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第17句】:请根据上下文,揣摩理解以下加点词语。(4分)

(1)第⑥段中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里,最漫长和最短暂在这儿是否矛盾?理由是什么?

(2)在下面加点的词语中任选两个,结合上下文说说各自含义。(先写明词语再简述)

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快乐。

【第18句】:请从第⑨⑩加曲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从修辞运用方面来说说表达作用。(2分)

【第19句】:选文中的我为什么能从最后一排坐到第一排?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2分)

【第20句】:请根据作者的思路来说说这篇文章为什么用坐在最后一排为题目。(2分)

【第21句】:第③段开头说年轻漂亮的好老师,可没有具体描写,请你根据加横线词语在下面为白老师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不超过50字)(2分)

【第22句】:结合文章,大胆说说你的看法。 (4分)

(1)选文有意略去了原文的结尾,请根据你的理解,大胆推测原文结尾的主要内容的要点。

(2分)

(2)对选文所写的好学生坐前排的做法,你赞同吗?大胆说说你的看法。 (2分)

参考答案:

(二). 【第17句】:(1)不矛盾,第一次受到老师的如此重视,从感觉上说最漫长;从客观上看,几分钟自然最短暂(只答不矛盾无理由不得分)。(2分) (2)紧张,担心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而紧张;激动,因受到老师的关心而感激;惭愧,对以前的过错而惭愧;快乐,因在老师的关心帮助下进步而高兴(2分,1个词1分)。

【第18句】:A.运用排比,具体地写出老师经常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充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增强语言的气势等。 B.反问,增强语气,即我没有资格向老师提要求,表达出我强烈的自责和后悔。(修辞和表达各1分)

【第19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老师的关心、帮助、指导、鼓励等;二是我勤恳用功,努力而不断进步。后为开放题,宜从前一问的两个方面谈感受,最好结合实际谈:一个人的进步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更在于自身的努力。(每个答案要点为1分)

【第20句】:从内容说是由我坐在最后一排而进步,且有双关之意,从文章结构看,这个标题在文章中前后三次出现,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结构上起前后连接的作用。(每个题1分)

【第21句】:开放题,如原文红衬衣白裙子,齐耳短发,模样甜甜的等,能用具体语句描绘出年轻漂亮即可。(一个词1分)。

【第22句】:(1)我的激动和感受,记忆中其他事淡忘,而白老师的笑容关心铭记于心;白老师关爱鼓励着我继续进步等。(2分) (2)开放题,可赞同也可反对。因从激励教育说这是可以的,从事实上说,文中我正是因这种激励才进步;从人文关怀说,这对学生不公平,且从心理上刺激了学生等(未说明理由不得分)。

最近一则“班主任把家长踢出家长群”的新闻突然上了微博热搜,闹得沸沸扬扬。事情的经过是某家长质疑老师收礼,长期不公正的将自己身材矮小的孩子安排在班里最后一排,结果班主任怒怼家长后将其踢出了家长群……

看到这条新闻后我首先给我母亲打了个电话,作为过来人,我觉得母亲肯定能给我对这件事最中肯的看法与评价。当我把打电话的原因说明后,母亲回我:“我也刚刚从微信上看到这个新闻,估计那个班主任此时被大家骂惨了。”

我像是抓住重点:“妈,你为什么觉得大家都会骂班主任呢?”

母亲:“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参与这次事件讨论的有100个成年人,即便有20个人是老师,却也挡不住100个人全是父母亲。”

我并不纠结于母亲大打得比方是否科学有依据,但我却明白母亲的意思。很多事情,你只要掌握了人心,掌握了数量,你就相当于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真相。

我接着发问:“妈,那你是觉得班主任受了委屈?把家长踢出学生群也情有可原?”

“不是。”母亲突然加大了声音:“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可能会比那位家长做的还要过激。找主任、找校长、找所有能用的上的人脉与关系,也要把你调到前几排。”

我的心忽的一热,我知道母亲没有自说自话,她一向言出必行。母亲之所以没有找老师、找主任找校长,是因为她的儿子,上学期间从没有被安排坐过教室的最后几排。

我不死心,硬要问出个答案:“那你觉得到底谁对谁错嘛。”

母亲那边停顿了好久:“没有对错,对错在每个人心里。因为家长和老师并不是可以摆在一张审判桌上评判谁是谁非、谁强谁弱的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中国教育就太悲哀了。”

我突然愣住了。本想让母亲给一个看法,却没想到她的回答如此中庸。但我又突然顿悟,谁也不能站在谁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我们不能道德绑架,不能人云亦云。我的母亲,在我看到三种立场后,又给了我第四种答案。

支持家长的`占了大部分,都说老师心虚才把家长踢出了微信群。支持老师的声音也越来越高,大家指责家长做法欠妥,不应该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就在群里发文含沙射影,这样无疑是挫伤老师的形象与威严。第三方立场将目光放在了家长群上,大家觉得这种微信群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关心,大可以给老师打电话或者见面咨询,如今的家长群俨然成了一个小社会,家长们一味趋颜附和老师,大部分人不敢发出不一样的声音,这样对老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都不利。

我很能理解为什么家长如此在乎自己孩子在班级里的座次。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坐在前排,一个最轻松看见的、最清晰听见的、走神贪玩最容易被老师发现的位置。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绩名列前茅,遮挡住班里其他学生的锋芒。

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班级里总要有坐在最后一排的啊。但是,每个班有第一名就会有最后一名啊。但是,你们有和孩子交换过想法、交流过意见吗?

我一直觉得教师是这个世界上最高尚的职业,如今,这个词汇却越来越被扭曲,被妖魔化。我相信也请大家相信,这句流传已久的话:坏的是人,不是职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大家依旧要给予足够的理解与宽容、足够的敬重与礼遇。

我一直觉得“爸爸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最暖心的称呼。即便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它也具备最最长久的保质期。所以,你总要理解为了子女他们敢说敢做无畏无惧的心情。试想,如果你的孩子坐在最后一排,你又是何感想?你有如何处理这颗像是被放在油锅里煎熬的心?

“别让我的孩子坐在最后一排”,因为作为父母,这是你为子女能做的最大的争取。

我希望“我相信你,并且一如既往的相信你。”能够成为家长与教师皆大欢喜的相处模式。因为如果可以这样,那么你的孩子即使是个废柴,也照样可以迸射出最璀璨耀眼的光芒。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644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