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三年级书的夜话读后感汇合100句-读后感

三年级课外书读后感1

这本书讲的都是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他们都值得我们学习。就像孔丘,从小就学而不倦。

孔丘学习一点都不烦躁,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还在勤奋学习。这种学而不倦的精神使他成了伟大的教育家。还有范仲淹,他发奋苦读,我们该向他学习。范仲淹没钱上学,白天帮人干活,夜里读书,有时甚至不吃饭都要读书。为了节省柴火和粮食,范仲淹想了一个办法,早上煮一锅粥,把稀饭盛到盘子里冻成块,一天吃两次,就着咸菜吃。范仲淹还给它起了个美名,叫“白云糕”。他经常读一夜书,等人们起床了他才稍稍休息一会儿。最后他成了一个博学家。

我们还要跟张居正学习。张居正从小学习很刻苦,可是到十三岁的时候考试还没成功,但张居正不放弃,继续努力,在他十六岁的时候考试终于成功了,后来成了ZZ家。张居正虽然受到挫折,但还一直坚持下去,这表明张居正有永不放弃的精神,这样做很对。因为不能受到挫折或困难就放弃了,只要坚持到底,胜利会向你招手!张居正好像在对我们说:只要不放弃,一定能成功!还要学习詹天佑,因为他从小立志,长大报国。他看见人家国外有火车和轮船,当时他才十几岁,就立志修铁路。詹天佑发奋读书,长大后为我们国家修了第一条铁路。

《和好孩子交朋友》这本书里的人物告诉我们,从小不但要努力学习,还要有志向,长大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年级课外书读后感2

我是一年级学生了,最近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我当然积极参与了。爸爸妈妈也给我买了不少的课外书呢!《好同学小米》是我读到的第一本课外书,这本书让我好感动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当河马老师告诉大家“有个新同学要来喽”的时候,小狐狸同学、小象同学、长颈鹿班长和胖小猪同学都根据自己的需要(长处)对新同学充满了期待。但当新同学只是一只毛色黯淡、戴上铁罩的尖嘴小鸟(小米)时,小动物个个都很失望,纷纷挑剔地说起小米的毛病。但是,小米每次都礼貌地夸奖“你真是一个好同学”。正是这种包容的心、真诚的赞美,让小米收获了友谊、信任和自信,并最终在开放日的表演中展示了才华(叼着彩带飞舞),并与大家互相合作,把表演的大帐篷搭建起来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向故事中的小米同学学习,记住身边同学的名字,真心的赞美你的同学,互相礼让,我们必将一起收获友谊、信任、团结和进步。

三年级课外书读后感3

我在假期中读了一本《狐狸的钱袋》的课外书,我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住了。

书中讲述的是小狐狸阿南的成长经历。小狐狸阿南经常往忘事,他不能像其他狐狸一样记住咒语,当不了一个魔法师,帮助不了人类他感到非常苦恼。有一天,他碰到了在森林里迷路的阿旺爷爷,从此以后,阿南就和阿旺爷爷一起卖乌冬面,阿旺爷爷做面,阿南端面,阿旺爷爷为了帮助阿南还给面起了一个新的名字“阿南乌冬面”,“阿南乌冬面”卖的非常好,但是,阿南还是和以前一样经常忘事,虽然他的钱袋的钱不多,但是看到人们这么喜欢吃乌冬面,他仍然很开心。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阿旺爷爷变的经常忘事了,为了照顾爷爷,阿南锻炼自己学习做乌冬面,努力让自己记住爷爷交给自己的东西,克服忘事的习惯,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做成了自己的“阿南乌冬面”,阿南的钱袋鼓鼓的了,但他仍喜欢挂他的旧钱袋,没事的时候就拿出那朵干枯的波斯菊,回忆他和爷爷在一起相依为命快乐的日子。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勇敢自信,有毅力,遇到困难不能退缩,坚定自己的目标,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人与人相处要有爱心,要懂得关心他人,有两件东西比金钱更珍贵,那就是回忆和爱。爱,让我们变得更美好。

三年级课外书读后感4

今天我和妈妈到书店买了一本专为一年级男生量身创作的幼年小说《一年级的小蜜瓜》。

这本书内体现了,背着书包上学的第一天,碰到的第一个老师,交到的第一个朋友,遇到的第一次麻烦,经历的第一场考验……对于这个一年级的男生是如何面对的。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看的是一篇题目叫《最贴心的礼物》的故事,讲述的是小蜜瓜的奶奶生病了,奶奶躺在床上不愿意吃一丁点东西。

为了让奶奶吃东西,小蜜瓜变着法儿给奶奶送许多好吃的,可是奶奶一口也吃不下。

一天小蜜瓜想起小布跟他说过,人要是高兴了,做什么事情都痛快,为了让奶奶高兴,小蜜瓜把他的卡通片光盘都搬到了奶奶家,他要陪奶奶看,让奶奶高兴。,可是奶奶对这些一点都不感兴趣。

小蜜瓜又想了一个办法,给奶奶换一个新饭碗吃饭。小蜜瓜用橡皮泥做了一个彩色的饭碗给奶奶。

奶奶看到后特别的高兴,奶奶的病很快就好了。

这个故事让我学到了,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我们的爱心去帮助每一个人。

小朋友们,献出我们的爱心去帮助每一个人哦!

三年级课外书读后感5

假期的时候我看了许多课外书,其中让我最喜欢的要数“狐狸姐姐”着的《小朵朵》和《小豆豆》系列丛书了,现在我已经看完了《一年级的小朵朵》、《一年级的'小豆豆》还有《二年级的小朵朵》、《二年级的小豆豆》。这套书特别有意思。怎么个有意思法呢?因为书中写的故事和我们的生活很相似。小朵朵和小豆豆是一对和我们一样大的小学生,小朵朵是个天真可爱的女生,而小豆豆则是一个调皮的聪明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那些有意思的事,也是我们身边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非常好玩。

《一年级的小朵朵》这本书里讲的是小朵朵刚上学的故事,发生了很多的笑话。书里的人物有:张朵朵、毛毛虫老师、李小娇、江明明。其中我最喜欢小朵朵,因为她聪明可爱,由其是她当小老师的故事很有趣:小朵朵非常羡慕当老师。她请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当她的学生,她当英语老师。她教“妈妈”读“mother”,她的“学生们”念成了“妈—的”。这让我我想起我教奶奶学英语“狗”是“dog”而奶奶往本子上记得是“到克”……我很喜欢小朵朵和小豆豆这两个小朋友,现在我正盼望着书里的主人公上三年级呢!到那时我就可以看三年级的小朵朵和小豆豆又会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了

年老的店主吹熄了灯,一步一步走上楼梯,预备去睡了。但是店堂里并不就此黑暗,青色的月光射进来,把这里照成个神奇的境界,仿佛立刻会有仙人跑出来似的。

店堂里三面靠墙壁都是书架子,上面站满了各色各样的书。有的纸色洁白,象女孩子的脸;有的转成暗黄,有如老人的皮肤。有的又狭又长,好比我们在哈哈镜里看见的可笑的长人;有的又阔又矮,使你想起那些肠肥脑满的商人。有的封面画着花枝,淡雅得很;有的是乱七八糟的一幅,好象是打仗的场面,又好象是一堆乱纷纷的虫

这时候静极了,街上没有一点儿声音。月光的脚步向来是没有声响的,它默默地进来,进来,架上的书终于都沐浴在月光中了。这当儿,要是这些书谈一阵话,说说彼此的心情和经历,你想该多好呢?

听,一个温和的声音打破了窒内的静寂。

“对面几位新来的朋友,你们才生下来不久吧?看你们颜色这样娇嫩,好象刚从收生婆的浴盆里出来似的。”

开口的是一本中年的蓝面书,说话的声调象一位喜欢问东问西的和善的太太。

“不,我们出生也有二十多年了,”新来的朋友中有一个这样回答。那是一本红面子的精致的书,里面的纸整齐而洁白。“我们一伙儿一共二十四本,自从生了下来,就一同住在一家人家,没有分离过。最近才来到这个新地方。”

“那家人家很爱你们吧?”蓝面书又问,它只怕谈话就此截止。

“当然很爱我们,”红面书高兴他说,“那家人家的主人很有趣,凡是咱们的同伴他都爱,都要收罗到他家里。他家里的藏书室比这里大多了,可是咱们的同伴挤得满满的,没有一点儿空地方。书橱全是贵重的木料做的,有

蓝面书不觉跟着伤感起来,叹息道:“世间的事情,往往就这样料想不到。”

“不过,二十多年的优越生活也享受得够了。”红面书到底年纪轻,能自己把伤感的心情排遣开,又回忆起从前的快乐来。“那主人得到我们的时候,心头充满着喜悦。他脸上露出十二分得意的神色,告诉他的每一个朋友说,‘我又得到了一种很好的书!’他的声调既郑重,又充满着惊喜,可见我们的价值比珍宝还要贵重。每得到一种咱们的同伴,他总是这样。这是他的好处,他懂得待人接物应该平等。他把我们摆在贵重木料做的书橱里,从此再也不来碰我们──我们最安适的就是这一点。他每天在书橱外面看我们一回,从这边看到那边,脸上当然带着微笑,有时候还点点头,好象说:‘你们好!’客人来了,他总不会忘记了说:‘看看我的藏书吧。’朋友们于是跟他走进藏书室,象走进了宝库一样赞叹道:‘好多的藏书啊!’他就谦逊道:‘没有什么,不过一点点。可都是很好的书呢!’在许多的客人面前受这样的赞扬,我们觉得异常光荣。这二十多年的生活呀,舒服,光荣,我们真享受得够了!”

“那么你们为什么离开了他呢?”这个问题在蓝面书的喉咙口等候多时了。

“他破产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只见他忽然变了样子,眉头皱紧,没有一点笑意,时而搔头皮,时而唉声叹气。收买旧货的人有十几个,历乱地在他家里各处

“这才有趣呢。你们来到这里,因为主人破了产,而我们来到这里,却因为主人发了财。”

说话的是一本紫面金绘的书。这本书虽然不破,但是沾了好些墨迹和尘土。可见它以前的处境未必怎么好,也不过是又破又脏的书架子罢了。它的语调带着滑稽的意味,好象游戏场里涂白了鼻子引人发笑的角色。

“为什么呢?”蓝面书动了好奇心,禁不住问。

“发了财还会把你丢了!”红面书也有点不相信。“象我们从前的主人,假如不破产,他是永远不肯放弃我们的。”

“哈哈,你们不知道。我的旧主人为了穷,才需要我和我的同伴。等到发了财,他的愿望已经达到,我们对他还有什么用呢?他的经历很好玩,你们喜欢听,我就说给你们听听。反正睡不着,今晚的`月光太好了。”

“我感谢你。”蓝面书激动他说,“近来我每晚失眠,谁跟我说个话儿,解解我的寂寞,我都感谢。何况你说的一定是很有趣的。”

“那么我就说。他是个要看书而没有书的人,又是个要看书而不看书的人。怎么说呢?他本来很穷,见到书铺子里满屋子的书,书里有各种的学问,他想:如果能从这些学问中间吸取一部分,只消最小最小的一部分,至少可以把自己的处境改善一点儿吧。但是他买不起书。那时候,他是要看书而没有书。后来,他好容易攒了一点钱,抱着很大的热心跑到书铺子里,买了几种他最想望的书。他看得真用心,把书里最微细的错误笔画都──校出来了。靠他的聪明,他有了新的发现。他以为把整本书从头看到尾是很愚蠢的,简捷的办法只消看前头的序文。序文往往把全书的大要都讲明白了,知道了大要,不就是抓住了全书的灵魂吗?以后他买了书就按照他的新发现办,一直到他完全抛弃我们。因此,他的书只有封面沾污了,只有开头几页印上了他的指痕,此外全是干干净净的,只看我就是个榜样。你要是问他做什么,他当然是看书。但是单看一篇序文能算看书吗?所以我说,他要看书而不看书。”

“啊,可笑得很。他的发现哪里说得上聪明!”红面书象爽直的青年一样笑了。

“没有完呢!”紫面书故意用冷冰冰的口气说,“我还没有说到他的发财。你们知道他怎样发了财?他看了好几本书的序文,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某某几本书的比较研究和批评》,投给了报馆。过了几天,报上把这篇文章登出来了,背后有主笔的按语,说这篇文章如何如何有意思,非博通各种学问的人是写不出来的。他得到了一笔稿费,这一快活真没法比拟。他想:‘这才来了!改善处境的道路已经打开,大步朝前走吧!’于是他继续写文章,材料当然不用愁,有许许多多的书的序文在那里。稿费一笔一笔送到,名誉拍着翅膀跟了来,他渐渐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学校请他指定学生必读的书,图书馆请他鉴定古版书的真伪。报馆的编辑和演讲会的发起人等候在他的会客室里,一个说:‘给我们写一篇文章吧!’一个说:‘给我们作一回演讲吧!’他的回答常常是:‘没有工夫想’。请求的人于是说:‘关于书,你是无所不知的,还用得着想吗?你的脑子犹如大海,你只要舀出一勺来,我们就象得到了最滋补的饮料了。’他迟疑再三,算是勉强答应下来。请求的人就飞一般回去,在报上刊登预告,把他的名字写得饭碗一样大,还加上‘读书大家’‘博览群书’一类的字眼。有一天,他忽然想到计算他的财产。‘啊,成了富翁了吗!’他半信半疑地喊了出来。他拧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感觉到痛,知道并非在梦中。他就想自己已经成了富翁,何必再去看那些序文呢?可做的事情不是多着吗?他招了个旧货商来,把所有的书都卖了,从此他完全丢开我们了。现在,他已经开了个什么公司在那里。”

“原来是这样!”蓝面书自言自语,它听得出了神。

“在运走的时候,我从车上摔了下来。我躺在街头,招呼同伴们快来扶我。他们一个也没听见,好象前途有什么好境遇等着他们,心早已不在身上了。后来一个苦孩子把我捡起来,送到了这里。”紫面书停顿一下,冷笑说,“我心里很平静,不巴望有什么好境遇,只要能碰到一个真要看我的主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真要看书的主人,算我遇到得最多了。然而也没有什么意思。”说这话的是一本破书,没有封面,前后都脱落了好些页,纸色转成灰黑,字迹若有若无。它的声音枯涩,又夹杂着咳嗽,很不容易听清楚。

红面书顺着破书的意思说:“老让主人看确乎没有意思,时时刻刻被

“不是这个意思。”破书摇摇头,又咳嗽起来。

“那倒要听听,老公公是什么意思。”紫面书追问一句。它心里当然不大佩服,以为书总是让人看的,有人看还说没意思,那么书的种族也无妨毁掉了。

“你们知道我多大年纪?”破书倚老卖老地问。

“在这里没有一个及得上你,这是可以肯定的。你是我们的老前辈。”蓝面书抢出来献殷勤。

“除掉零头不算,我已经三千岁了。”

“啊,三千岁!古老的前辈!咱们的光荣!”许多静静听着没开过口的书也情不自禁地喊出来。

“这并不希奇,我不过出生在前罢了,除了这一点,还不是同你们一个样?”破书等大家安静下来,才继续往下说,“在这三千多年里头,我遇到的主人不下一百三十个。可是你们要知道,我流落到旧书铺里,现在还是第一次呢。以前是由第一个主人传给第二个,第二个又传给第三个,一直传了一百几十回。他们的关系是师生:老师传授,学生承受。老师干的就是依据着我教,学生干的就是依据着我学。传到第一二十代,学起来渐渐难了,等到明白个大

“老公公,你不用烦恼,”蓝面书怕老人家伤心,赶紧安慰他,“凡是古老的东西总是破碎不全的。破碎不全,才显得古色古香呢。”

“破碎不全倒也没有什么,”破书的回答出于蓝面书的意料,“我只为我的许多主人伤心。他们依据着我耗尽心力学,学成了,就去教学生。学生又依据着我耗尽心力学,学成了,又去教学生。我被他们吃进去,吐出来,是一代;再吃进去,再吐出来,又是一代。除了吃和吐,他们没干别的事。我想,一个人总得对世间做一点事。世间固然象大海,可是每一个人应该给大海添上自己的一勺水。我的许多主人都过去了,不能回来了,他们的一勺水在哪里呢!如果没有我,不把吃下去吐出来耗尽了他们的一生,他们也许能干点事吧。我为他们伤心,同时恨我自己。现在流落到旧书铺里,我一点不悲哀。假若明天落到了垃圾桶里,我觉得也是分所应得。”

“老公公说得不错。要看书的也不可一

月光不知在什么时候默默地溜走了。黑暗中,破书又发出一声伤悼它许多主人的叹息。

篇一:《书的夜话》

《书的夜话》是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他通过三本书的不同经历讽刺了不同的藏书人或读书人。

紫皮书的主人是一个要看书而没有书、要看书而不看书的人。他很穷,想从这些书中吸取哪怕最小的一部分用以改善自己的处境。后来,他攒了点钱,买了几本书。最初,他看得很用心,把书里最细微的错误都校对出来了。后来,他认为把书从头看到尾是很愚蠢的,他发现了一个最简捷的办法,就是只看序文。他看了几本书的序文之后,写了一篇文章,投给报馆。这篇文章被刊登出来了,他得到了一笔稿费。于是,他继续写文章,材料不用愁,从许许多多的书的序文中找。钱财来了,名誉也来了。他成了读书大家、成了博览群书的人。对他而言,读书只是他的生财之道,只是他欺世盗名的工具而已。 红皮书的主人只买书,从来不去读书,而是凭借藏书来附庸风雅,把自己鼓吹成一个博学多才的文人。对他而言,藏书只是伪文人的一种外包装而已。

破书的主人们读破书耗尽心力,学成了,就去教学生。学生据此学成了,再去教学生的学生。书被他们吃进去,吐出来;再吃进去,再吐出来。除了吃和吐,他们没干别的。没对世界做出一点新的贡献。

叶老用童话故事的方式讽喻了形形色色的.伪知识分子,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不得不为之慨叹,也会不由自主地以此和现实生活的某些人对号入座。慨叹之余,我们应当以此警醒自己:书只是我们的学习工具,而不是包装某种身份或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道具,同时,我们要讲究读书方法,切忌死读书、读死书,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读书,灵活掌握书本知识,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创造更多更有意义的价值。六年级:孙海琳曼

篇二:《书读完了》读后感

《书读完了》中,金克木先生先讲了一段掌故,说陈寅恪先生在遇到夏曾佑先生,聊天的时候夏先生说自己中国书已经读完了。这时候,故事戛然而止,没有下文了,金克木先生就着这个思路继续讲下去,为什么夏先生会说中国书已经读完了。这一解释,就成了一本书,古今中外,文史哲政,天南海北,全在此编之中。不过说回来,我主要看的还是关于中国书如何读的问题。

金先生先列举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然后是论语孟荀老庄,这几部书读完背熟了,朱熹王yang明的书才好看得懂。这个道理,想来人人都懂,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却未必有几个。说来道理也很简单,过去考试用的教科书,今天已经不再用了而已。今天小学生中学生背诵的abc一二三,也未必比过去的这几本书更有道理,但是为了考试,再差劲的烂书也要死记硬背啊!

当然,我是说现在的我们未必需要死记硬背,毕竟我们上一代人已经没有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我们突然有这样的功夫也不现实。但是,

我们不妨读读金老提示的这些书目,至少这已经比张之洞给当时的举子开列的《书目答问》要少了很多了,就更不必提什么《四库总目提要》了。当然,可以将功夫用在两头,首先可以将金先生说的这十本书读熟,想来并不困难;然后,经常翻阅《四库总目提要》,虽然不一定读到全书,但是读到一些内容提要也是好的。前者是精读书目,后者是泛读浏览,两者结合起来,估计能够找到一条理解传统文化的道路来。

除了列书目外,金先生还现身说法,亲自示范古书的读法,讲解了《尚书》中尧舜禅让的故事,重读了《左传》中崤之战的典故,分析了《论语》中夫子的对话,近读《大学》,远析《中庸》。这比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梁启超两人只开书目,不谈读书法强多了。虽然,书目列的不多,但是书却是精华,至少比胡适将白话文小说硬撑为经典要强得多,搞得年轻人只知道四大名著,不知道四书五经。

不要看金老先生读中国书有一套,其实人家的专业是读外国书,据说当年傅斯年丢给金先生一本拉丁文的《高卢战记》,结果金先生凭着一本拉丁文字典愣是啃完了,拉丁文也学会了。这是一种什么功夫?就更不要提当年跟印度僧人一同校勘佛经的故事了,人家愣是从中文佛经用梵文翻译回去,今天想来只是一个神话了。金先生还曾经回忆过,自己在北京学习世界语的经历,直到晚年还能用世界语跟国际友人通讯。有人说陈寅恪先生是语言天才,我想金先生估计也是这种天才的一员吧!最后提一句,金先生没有正式的大学文凭,却能在北京大学任教东语系!

所以,罗永浩那种中学文凭,去教新东方这类事,就不用再提了。

最后,这本书读完了,我不禁要问自己的中国书读完了没?其实,金先生提示的书,大体都读过,或者都翻过一遍,但是要说熟读精读,却没有几本,除了《论语》稍微熟悉,就是《尚书》《左传》读了两三遍,

《史记》《通鉴》都还读过一些,其他的都不过是翻阅而已。至于说,乱七八糟的书,那就读的多了,却没有什么收获。有些时候,自己也在想如何读书,能够读得更细致入微一些。金先生这番开导,我自己像是似乎面前开了一扇大门,看看自己是否能够迈进门去,登堂入室了。

篇三:读《围炉夜话》有感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难得沉下心去读书。借着办公厅读书会的机会,我通读了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围炉夜话,冬日的夜晚与家人朋友围在火炉旁分享所得、所感、所悟,这本书像位老朋友,娓娓道来。全书共由221小则组成,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教子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字字珠玑,广为传颂,与《菜根谭》、《小窗幽记》齐名。通读全文,收益匪浅,现将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关于教育。本书开篇和中间多处都提到子女教育方面的心得。“严师出高徒”、“严成才、松有害”,孩提时期,人的性格尚未定型,是塑造和培养子女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受教育对人的前途和发展非常重要。现代社会,很多家庭都是“4+2+1”的结构,各种疼爱难免化为溺爱,很容易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骄奢的坏习惯。“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对子女从小就应该严格要求,犯了错误就要不惜批评,让孩子从小就辨黑白、知对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身体力行,润物无声,让子女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好习惯、好品德。从这些方面看,书中的道理现在依然很有价值。

关于理想。书中也作出不少引人深思的论述。大丈夫不仅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理想是彼岸美丽的风景,但没有不断滑动的现实船桨就难以到达。没有志向,就容易人云亦云,在凡尘俗世中随波逐流,浑浑噩噩,虚度一生。三国时期曹植曾说“丈夫四海志,万里尤比邻”,我们要有这样的胸怀才能成就一番大事。然而只有目标,不面对现实,不付出努力,再好的梦想也只能是黄粱美梦。虽然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之说,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无怨为悔也就不枉人生此行。

关于交友。交益友,立品行。“交友增体面,不如交友益身心”。书中劝诫世人要谨慎交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与光明正大、品德高尚之人结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朋友有许多种,诤友、挚友、生死之交,书中提倡多交诤友,这种朋友会帮你指出过失,让你明是非、辩对错,使你不断进步。最忌讳的是结交贪图权势利益的酒肉之友,这种人很容易在你境地落魄时离你远去,更有甚者,还落井下石,见利忘义。不仅要结交良友,也要见贤思齐。“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他人的好品德、好做法,不断提升自己。

关于贫富。孟子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样的警示名言,本书中有“读《论语》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为法;读《论语》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自兴。舍不得钱,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这样的谆谆教导。无论贫与富,人贵在能不改志。孔子赞赏公子荆对待财富的态度。如果能将家庭经营井然有序,使家庭成员人各尽所能,过上安定和谐、其乐融融的生活就能算得上是富裕。书中提出要辩证的看待财富。一个人出身富有,但不行善举,奢侈奢靡,即使财富再多也难得世人尊重。钱财乃身外之物,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我们要学习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虽身居陋室而不减其乐,我们要学习齐景公贫穷时发奋进取的精神,虽贫但不自暴自弃,通过付出努力去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

关于读书。“天地无穷期,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生有涯而学无涯。读书要有活到老读到老的心态。当今社会,有不少人抱着功利之心读书,其实应将眼界放宽,读书从大的方面可以使人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从小的方面,能开拓视野,修身养性。书中指出读书应身体力行。是的,我们从小到大虽然读过不少书,而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的还远不够。如果能将书中精神内化于心,并加以灵活运用,读书的价值就更能体现了。当然也不能尽信书,“学贵有疑”。读书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取其精华,去其槽粕。 书中还有许多关于修身、处事等方面的至理名言,都是先人用心良苦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朋友当你疲倦抑或迷茫时,不妨读读《围炉夜话》这本书,相信它可以让你抛开世俗,远离浮躁,解开心结,走出迷茫。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83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