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合集60条-经典语录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

《生活十讲》读书笔记1

第一讲、新价值

在这一章,作者提到了一些案件,与最近的中科院研究生刺杀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样悲剧的重演在于:一方面,教育制度打造出的是

第二讲、新官学

这里的官学类似于“固化的思想”,我们太过于习惯的东西,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在这一章里,作者提到了柏拉图对于性交的分类。一种是生殖的性交,一种是精神的性交,动物的性交才是需要分别磁性,而精神性的性交上只需要一个精神上依恋的对象,可以是男生也可以是女生。便是对于这样的一种思想的包容,才让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恋合法的地区吧。

第三讲、新伦理

真正好的、有文化的规范,是内省的,不是向外指责的。作者提到了内省的教育,也提到了意识形态的问题。现在的我们很容易获得一件东西,不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于是便很难珍惜。时代快速地进步,伦理不断改变你,人要在这么不稳定的状况下自处,应该要找回自己的信仰,在对人、对事的期待与渴望中,重新去体验追求本书代表的那种高贵性,才是永恒不变的。

第四讲、新信仰

信仰最有价值的力量就是实践,在佛教经典中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深”便是在强调实践。作者信仰过天主教,也研究过佛教。在他看来,信仰里面最可贵的就是自我反省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自己的贪痴嗔。在这一章中,作者强调了在教育中建立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当人们看到生命本质的真相时,就不会被假象所迷惑。

第五讲、谈物化

经济文明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平衡的力量。人文与物质的两难自古皆然。因此在物质和精神中保持平衡,便是在避免资本主义的单一化,维持社会的多元性。在这里,作者提到了《小王子》里的房子,很有共鸣了。

第六讲、创造力

“神话有一个无限领域,可以同时满足幻想的创造力与科学的创造力,所以小孩读神话,他可能将来变成科学家,也可能变成文艺家。”神话其实是虚构的故事,但是这种集体潜意识正是文明的起源。

第七讲、文学力

“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文学是一种疏离,“假作真时真亦假”。我喜欢文学,是因为文学里的美和震撼是跨越时代与国家的,与历史和政治无关。

第八讲、爱与情

爱的本质在于:人是为了幸福而活。人永远需要爱,需要付出爱,也需要得到爱。但是,如果带着占有之心去爱,那么对于彼此而言都是负担。与此相比,用一种保管的心情,彼此都会更好,也更宽容。

第九讲、情与欲

“情欲在我们的文化中,会变成一种恐惧,而使人不敢去正面凝视。”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情与欲本身就是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刻意回避,甚至去压制,那么只会将至妖魔化。电影也好,书籍也好,都有这方面的描写。当我们一味地想避开对于人类动物性的讨论,就会分裂。

第十讲、新食代

《饮食男女》这部电影里,渗透出了中国的饮食文化。那个时代的人,每一道菜都是细工出慢活,等待是他们的态度。如今的我们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也习惯了快餐。可能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慢下来,去用心生活。

《生活十讲》读书笔记2

上个世纪90年代,蒋勋在台湾的一家电台主持一个名叫“文化广场”的广播节目,节目每周一次,每次大约一个小时,谈论一些与文化有关的现象。

这个节目做了十年,是当时台湾颇有影响的收听节目。2008年,有人根据当年的电台录音,将节目内容整理为“生活十讲”。今年5月,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生活十讲》,按照蒋勋自己的话说,“希望当年谈的事件现象”,“在一个崭新的世纪,能够沉淀出一种清明”。《生活十讲》以娓娓道来的故事展开“生活教育”,内容从新价值的建立,到认识自我,再到心灵生活的滋养要件,比如伦理、信仰、爱情、价值观、创造力等等。

台湾与大陆的文化同根同源,同样的生活问题,在大陆似乎存在得更广泛、更深刻。笔者看来,这样的书对促进人们在这样一个商业化巨速运转的社会,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学会生活,具有积极的警醒意义。“有自信的人,充满富足的感觉,总是很安分地——做自己。”这是《生活十讲》封面上的文字,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作者认为,文化不是呈现在上层的礼教中,而是点点滴滴渗透在生活不知不觉的行为中,他从价值、伦理、信仰、文学、情爱、饮食等十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怎样才能更好地做自己。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核心,《生活十讲》通篇都在关注人,关注人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的、多元的人性;关注社会,关注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多元的社会环境,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目标。认为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个人自省与文化规范应该相互作用;物质和精神的快乐同样重要,不可或缺;完满的心灵生活不能缺少神话和文学;爱是一生的功课,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才可以重拾生命的信仰。

虽然,作者一直在谈“如何学会生活”,但谈话类的节目,都有“说教”的意味。作为教授,作者对目前教育体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校绝对不是训练一批考试机器的场域”,若教育体制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以考试为导向,升学为目标,谁还会谈人性、谈艺术、谈文化?其实,孩子们更应该接受最好的音乐、文学、电影的熏陶,而这些又不能考试。作者说,学校如果像养鸡场、养猪场,将是巨大的悲剧。但反观当下大陆的教育,不要说中小学教育只是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挂在嘴上、写在墙上的口号进行敷衍,大学教育也只是将就业作为培养的终极目标,年年加强的辅导员队伍也只是希望学生别去跳楼、别出乱子。

作者认为,教育不是教书,而是一份救人的工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两只手机轮流响地忙着赚钱,学生也只能想着在毕业前赶快将腰包赚满,毕业后即可用“第一桶金”继续赚钱。“每个人都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这样困在消费形态里的教育,最后只能垮掉。同样,作为家长,当自己在努力创造经济奇迹时,往往忽视对孩子的关怀;作为“回报”,孩子们会对这样的冷漠与疏离进行反叛。对此,家长们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作为美学家,作者认为“美是一种救赎”,这个“美”,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是一张画。“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因为文学了解天地之心,呈现人生的各个面向,有助于阅读者建立宽容、理解的生命态度。

面对困扰青年人的爱与情,作者说,“爱是人类最大的课题”,所有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绝大多数的主题都在谈论爱的问题,千百年来,没有结论,因此,我们要探讨这个主题时,要怀抱谦卑的心情。作者试探着总结到:“爱的本质是:人是为了幸福而活的。”“一纸婚约不能保障爱情,只有爱情才能保障爱情。”在《情与欲》中,作者认为,中国当下孩子的启蒙教育中,“性”教育仍是一片空白。家长在诸如此类的敏感问题面前,总是含糊其辞;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却不教情教爱,因而引发了各种严重问题。为此,作者主张让孩子们接触一些严肃的情欲描写的书,比如《金瓶梅》、《西厢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红楼梦》等,使他们因此开始反省、思考,从而对人性的认识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作者说,“这是一个富裕的时代,商业的富裕提供了物质上的满足,我们很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一双鞋子、一件衣服,甚至一个人,拿钱就可以买到了。可是中间有一个东西,在容易购买、容易贩卖的过程中,遗失掉了,这个遗失的部分恐怕就是台湾目前最大的难题。”十年过去了,这个遗失的部分恐怕也是我们今天的难题之一。

《生活十讲》打开一扇扇观察、思考社会的门窗,让我们能反省来自内心深处的不解、苦耐、无奈与失望,从而使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慢慢清澈起来,开始有意识地认认真真地做自己。

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读后感1

今天,我们在课堂读了一个故事:《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我觉得这个故事中小泰莱莎非常勇敢,给我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小泰莱莎的父亲因为战争离她而去,奶奶告诉她,等她长大了,就知道为什么父亲不能回来。于是,她拒绝长大。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妈妈得了重病,奶奶年迈的身体几乎扛不起家里的重担,泰莱莎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自己不想长大的决定,一点点地长大了。一直到她通过长大为村子里的人们带来了帮助,她真正地变成了一个内心成熟的“巨人”。她对旁人的嘲笑毫不在乎,但是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她只能一次次地希望自己“再长大一点儿就好了”,这是她的心愿,她也意识到自己每次长大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所以这是问心无愧的事情。小泰莱莎既勇敢又善良,我不仅羡慕她,还敬佩她。

我喜欢《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这篇文章,小泰莱莎是我生活中学习的榜样!在阳光喔的作文学习中,字数一直不太多,以后我会向小泰莱莎学习,面对困难,迎接困难,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读后感2

我读过很多很多的书,有《西游记》、有《假话国历险记》、有《木偶奇遇记》,还有《洋葱头历险记》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从前有一个姑娘叫泰莱莎,大家都叫她小泰莱莎。有一天,她的爸爸被抽去当兵,结果再也没有回来。小泰莱莎要给国王写信,让他把爸爸还给她。奶奶说:“国王是不会把你爸爸还回来的,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了。”从此,小泰莱莎就不想长大了。当妈妈生了重病时,家里的活都压在了奶奶的身上。

文章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一名普通的人,只要他敢于同恶人作斗争,就能成为一名巨人。”这让我明白了只要有勇气,就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这样的事:有一天晚上,一个妈妈和一个小男孩回家。他妈妈刚要开门,一名强盗拿着把小刀跳出来,对准小男孩的妈妈,小男孩不顾一切地冲上去,把强盗打倒在地上,后来却晕了。原来,一开始他很害怕,但是为了妈妈,他才鼓起勇气冲上去,等到妈妈安全了,他才吓晕了过去。

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读后感3

从《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的故事,我认识了一个善良、勤劳、坚强、勇敢的姑娘。

读到小泰莱莎死了父亲,不敢长大,我觉得小泰莱莎好可怜,有些为她惋惜、为她发愁。当读到小泰莱莎母亲生病,她能主动帮年老的奶奶分担家务时,我欣然一喜,小泰莱莎有一颗善良的心,正促使她渐渐成长了。

读到小泰莱莎能料理家务,同时还能照顾母亲时,我知道小泰莱莎已经长大,而且很能干。不会被生活的重担压倒,她是坚强的、勤劳而又美丽的姑娘,我为她高兴。

读到小泰莱莎敢和强盗对阵,我不由得为她捏了一把汗,她好勇敢!她比周围的很多人都伟大,我开始崇拜她了。

我们要向小泰莱莎学习,学习她的勤劳和善良、 坚强与勇敢。

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变术,我们都希望我们的生活是快乐而幸福的,不过我们的生活中难免还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玉不琢不成器",我们要好好锻炼自己,带着勤劳和善良、坚强与勇敢,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人生一定不会有太多遗憾!

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读后感4

《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讲的是主人公不肯接受父亲战死沙场的事实拒绝长大,后来因为一系列突发的事情被迫一次又一次长大最终成为一名深受大家喜欢的漂亮姑娘。

这篇文章看上去像一篇童话其实是一篇寓言,是为了让我们学习小泰莱莎的勇敢,懂事和有孝心。虽然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上面的品质和精神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且读者的用心良苦只要我们细心品味就可以慢慢感受。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但是能够帮家里分担的却很少。我也是家里的唯一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是爸爸妈妈安排好的,也不需要做什么。真佩服主人公的勇敢,我想我也可以试着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虽然我口头上说不想长大,但是心里却明白自己是必须长大的。长大后就没那么多自由,而且还要承受工作的压力。长大后要经历一些东西,也可能会遭遇困难和险境,这些未知的恐惧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小泰莱莎也是这样经历和成长,她变得不那么任性懂得替别人着想最终在困难面前完善自己!

接受长大,经历风雨的洗礼。相信未来的自己一定是最棒的!

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姑娘叫泰莱莎,她和爸爸、妈妈、奶奶生活在一起。但是,战争爆发,爸爸被抓走当了兵并死在了战场上,她非常伤心,觉得大人的世界太残酷,就不想长大,结果她的话变成了现实,她的身体不再长大,她成了村里个子最小的女孩。有一天妈妈得重病住进医院,家里的活全部压在了奶奶身上,看到奶奶这么辛苦,泰莱莎告诉自己”如果长大点能够帮助奶奶干活就行!”,奇迹发生了,泰莱莎的身体开始长大了,长成和村里女孩一样的身高,可以帮助奶奶干很多家务活;后来,奶奶去世,妈妈还住在医院,家里的活全部落在泰莱莎的身上,没办法,她告诉自己在长大点,奇迹再次发生,泰莱莎的身体不断长大,成为村子里最高大的女孩,她利用自己的身高和力气,帮助村里的人做了很多的事;有一天山上下来了一个强盗,他到村子里抢夺人们的财物,泰莱莎告诉人们一起来反抗,可是人们害怕强盗手里的枪,都不敢站出来。泰莱莎决定自己来跟强盗对抗,她告诉自己:“我要和巨人一样高!”奇迹又发生了,她的身体长成烟囱一样高,几下子就抓住了强盗,村子恢复了安静和祥和。泰莱莎准备回家,奇妙的事发生了,她的身体缩小了变成普通姑娘一样高,而且是村里最漂亮的姑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勤奋工作,才能有能力帮助自己、他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读后感6

如果把读本比作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每一篇文章就是一朵朵灿烂的浪花;如果把读本比作金色的沙漠,那么每一篇文章就是一粒粒沙子;如果把读本比作郁郁葱葱的森林,那么每一篇文章就是一棵棵绿油油的'大树。我曾经读过无数的书籍,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它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小泰莱莎小的时候,爸爸被抽去当兵,结果再也回不来了,小泰莱莎不想接受事实,不愿意长大,她果真没有长大。但是后来,他为了帮助年迈的奶奶分担家务活,只好再长大一些。再后来,山上来了一个强盗,他全副武装,小泰莱莎为了打败他,变成一个巨人,马上把强盗吓跑了。最后,小泰莱莎变成全村最漂亮的姑娘。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泰莱莎的品质: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放弃。

记得有一次,在我九岁学骑车的时候,但我看到别人骑得那么好,我便试骑一下,没骑几米,就摔了个四脚朝天,眉头紧锁,中间形成一个“川”字,眼睛暗淡无光,嘴抿成一条线,脸绷得紧紧的,生气地说:“疼死了,不练了!”但我突然想到:要是别人知道我不会骑自行车,那笑死人了。后来,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读后感7

我读过的文章有很多,就如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今天就让我摘下一颗与你分享——《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这是在阳光喔看到的一篇文章。

《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的内容是:因为战争爆发,小泰莱莎的父亲被选去当兵,永远回不来而不愿长大,果真就不再长大。但是后来,她为了年迈的奶奶分担家务活,她又希望自己长大一些。再后来,从山上下来一个全副武装的强盗。当时,没有一个敢反抗。小泰莱莎为了打败那个强盗,她又希望变成一个巨人,后来她真的变成了巨人,打败了强盗。最后,小泰莱莎变成了全村最美的姑娘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泰莱莎的品质: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放弃。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星期天,我和弟弟还有妈妈、爸爸、姐姐去白云山爬山。过了4个小时,我累得坐在石椅上,两手摊开,我眉头的中心形成了一个“川”字,眼睛半张半合,显得暗淡无光,嘴巴抿成了一条弯线,我的脸绷得非常非常紧,不想走啦。后来得到妈妈的鼓励,我便又精神饱满,走下了白云山。

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坚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废。

我记得小时候,父亲爱看中国古典小说《三侠五义》、《西游记》、《老残游记》、《蜃楼志》……也看《希腊神话》。哥哥喜欢看武侠小说,如:《绝代双骄》、《绝招与毒手》、《神雕侠侣》、也看西方小说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日戈瓦医生》……我喜欢看小人书《杨家将》、《西游记》、《霍元甲》、《陈真》。《希腊神话》里坦胸露臂驾战车飞驰的战神,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有一次,邻居借《西游记》给我看,我看到一半,他要求我到山地里帮他拔胡芋藤,否则把书收回,我只得乖乖就范。虽然为看一本小人书为他干半下午的活,但书中“孙悟空面见如来”的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大开眼界,用现在的话说是“脑洞大开”,影响深远。

小时候我家里穷,受邻居们鄙视,心里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如待在家里看书。有时候,伙伴们拉我出去玩,我恢复爱玩的天性,高兴跟他们出门,没走多远,祖母就出现在我身后,一把拽着我的手说道:“你的大腿没有人家胳臂粗,你还好意思跟他们玩”。我心生怨怼,闷闷不乐地在屋里发呆,祖母走到我身边,又叨唠她的故事:“我娘家村里,有户姓杨的人家特别穷,他家儿子喜欢读书,每天在家苦读书籍。有年元宵节,他家对面的家族祠堂里,出灯、舞狮子,几乎全村人都去看热闹,他依旧坐在家里看书。后来,考中进士,做了大官,风风光光地回家,回馈桑梓,做了不少好事,受人爱戴。”

在祖母的熏陶下,我不再外出和同龄人做游戏打闹,而是沉浸在文字中。久而久之,伙伴们也不再来自找没趣。他们享受他们游戏的欢乐。我独自享受读书的乐趣。记得在《金瓶梅》续书《金屋梦》读到里“金谷园中春草生”,我像着了魔似的喜欢,在颓败的金谷园中春草复生,是何种美丽的画面,这句具有颓废之美的诗,像一个魔咒,套住了我心,从此不忘。也许是中了书的毒,我竟然神经质地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同龄人都爱动,爱热闹;而我爱静,爱胡思乱想。别人什么玩的都会,我什么玩的都不行。

四五年级时,我被梁羽生小说里的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迷昏了,爱上武侠小说。我和非常聪慧的同学龙,各取名号,发誓一起写武侠小说。 但是真动笔,自己写不出一个字,写小说的计划不了了之。

初中时,有一次写

梦想像一杯美酒,每一个拥有梦想的人,都在迷醉的`快乐状态。

我的少年时代悲惨的事接连发生,痛苦接替而来,但另一方面,因为读书和幻想,我又是快乐而充满希望的。

至今,想起那段满怀憧憬的青涩时光、那些怀着美好心情观察世界、站在高处瞭望远方的情景,觉得它们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依然在熠熠生辉。

离开学校,走上社会,投入世俗的洪流之中,我在无聊的时候,曾经一度还看书打发时间。可是,当我学徒期满,开始做工创业时,由于我的周围人都讨厌书呆子,他们每天都是泡在麻将里,在一起吃吃喝喝,为了融入他们,取得成就,我不得不放弃看书的爱好,混入他们当中去,打牌,吃喝,按摩。

虽然,我在婚后一段无所事事的时间里,埋头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市里的晚报上。但还是跟书拉开了距离。生活越来越忙碌,无暇看书,也无心情看书。

这么一晃就是十五年,浑浑噩噩,无奈地看着时光流逝,生命逐渐老去,身边的亲友一个一个地远去,心里堆积了太多的故事;淤积着太多情感;每次的生离死别,都震颤着我心,引起无限的感慨。这些东西在我心里闹腾着,始终在心里冲撞着,要飞出来,要宣泄出来。但是怎么让它出来呢?

唯有写作。

我的心头,常常闪过莫名的情绪、莫名的光亮、莫名的芬芳,我想抓住它,捕捉它,却怎么也抓不住、捕不到。当我试图提笔描述这种心理时,觉得意枯词穷。于是,我只得求助于书籍。

如今,我又开始读书。沉醉在文字之中。

一开始,我认为书如山似海,充其量我这一生连世界最经典的书籍都读不完,我只能读优秀文章的汇集本,读精华文章,所以我买的书都是《最美的散文》、《最美的短篇小说》、《最美的诗歌》之类的。而现在我觉得我必须认真读大师的书,而且尽量全读重复读,比方说读诗,最好读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读小说就读劳伦斯的,如《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恋爱中的女人》,还有他的短篇小说集;陀斯绥耶夫斯基的所有小说也值得潜心读;哲学著作中国的,读周国平的,外国的,读叔本华和尼采,他们的文字好读好懂,而且他们激情四射,写的文采飞扬,不但能获得感悟,愉悦,有时甚至有种力量在身体里激活的快感。

最近几天,我开始像初中时代语文老师教导我的那样,在文字下面写下自己的领悟或者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来源于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当中摆动的核心思想,得不到,痛苦;得到,瞬间就会无聊。但是,人在做自己爱好的事时,是愉悦的,它既不在无聊中也不在痛苦中。而且梦想是离死亡的恐惧最远的地方。所以读书是一件最值得做的事,也是可以保持幸福到老的一件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922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