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亡羊补牢读后感600字精练80条-经典语录

亡羊补牢读后感600字1

最近我看了《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它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他去放羊时,发现羊少了一只,一检查,发现原来羊圈破了一个洞,邻居劝他修一修羊圈,他没有听。第二天,他又丢了一只羊,这才后悔没有听邻居的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羊再没有丢过”。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见过“亡羊补牢,犹为晚已”的故事。过年时,我的爸爸经常在家里吞云吐雾,我们全家都很不高兴,所以我就想劝爸爸戒烟。一天,爸爸又吸烟了,我故意假装咳嗽起来。爸爸问:“女儿,你怎么了?”我说:“我能怎么了,闻到烟味受不了?”爸爸不解地说:“我吸烟怎么碍你的事了?”“问题可大了,你一吸烟,我闻见烟味就咳嗽,而且肺疼,可难受了。因为烟里有很多有毒物质。人家科学家说了,吸烟等于吸毒。光您吸毒罢了,还捎上我,我还是小孩子。”爸爸不解地说:“我没想到还会伤害你,既然这样,那我以后再也不吸烟了。”听了这句话,我心里太高兴了。一个周后,我发现爸爸又在吸烟了,可真让我伤心呀!我又在不停地咳嗽,而且还发烧了,经医生诊断,我得了急性肺炎,这下可急坏了爸爸,他不断地自责:“我再也不吸烟了!我再也不吸烟了!”从此,爸爸这个坏习惯改了不少。

许多人干什么事情都是“亡羊补牢,犹为晚已”他们一开始不听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只有通过惨痛的教训,才会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以后不要做“亡羊补牢,犹为晚已”的事情,要多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一拖再拖。

亡羊补牢读后感600字2

暑假里,爸爸给我买了本叫《短小文言文》的书。我在里面读到了一篇叫做《亡羊补牢》的故事,故事很简单,说是羊圈因为破了,里面的羊也给狼叼走了,牧羊人发现后把破了的羊圈补了。

故事告诉人们,发生了问题,要及时作出补救。初读这个故事,觉得很有道理,可是仔细一想,便感到还有问题。在故事里,虽然牧羊人及时把羊圈补好了,但同时建好的羊圈,既然这个地方破了,也就无法保证别的地方一定固若金汤。破一处,补一处,再多的羊,也会死得光光的。所以我想,如果我是那个牧羊人,要对羊圈来一个全面的加固才好,或者干脆拆了,重新建一个更加好的、更加牢固的羊圈。想起我家对出去的那条马路,今天一个坑,明天就有工人给补上;但后天却又出现了一个更大的坑。

及时补修,应该说是件好事。但如果满足于缝缝补补,我认为是永远弄不好的。经常从电视新闻里看到这个地区发生了矿难,那个地区又发生了矿难,悲剧发生后,总会听到有些人说要去补救,这就和人们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样,你头痛了,有可能是你身体的别的部位引起的,要去做全面检查,对症下药,这样才可把病完全医好。话又得说回来,能够做到亡羊补牢,还是很不错的,这也是这个成语一直从遥远的过去传到今天的原因。但是比起这个成语来,我还是更喜欢未雨绸缪,它的意思是,尽管还没有下雨,但不妨先爬上屋顶把茅草盖厚实了,把门窗加固好了。

只有事事预先想个周全了,准备工作到位了,才能避免问题出来后手忙脚乱、跌煞拌倒。

亡羊补牢读后感600字3

今天,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是说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有一天,他去放羊时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狼在夜里把羊叼走了。邻居劝他修补羊圈,可他没有听。第二天,他放羊时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钻进窟窿,把羊叼走了。他后悔了,立刻修补羊圈。从此,他再没丢过羊。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不过最好不要犯错误噢!

我也是这样的一个“放羊人”。有一次,妈妈让我学煮汤,可我只顾着玩,没认真学。结果,饭煮糊了。这时,妈妈走过来,说:“下次看好时间,时间太长的话,水越来越少,饭就会糊。”“知道了,知道了”,我应付着点点头。过了几天,我回家发现妈妈没在家。我赶紧给妈妈打电话,问我今天吃什么饭。谁知,妈妈说:“对不起,我今天有事不能按时回家,你不是学过煮汤吗,你自己煮点汤喝吧。”唉,没办法,我只好自己去煮汤。可我上次只顾着玩,早就忘了怎么煮了。我把水和小米放进锅里,把火开开,就去客厅玩了。过了一会儿,我闻到一股糊味,我赶快跑过去,发现饭又糊了,还弄得煤气灶上都是。没办法,只好喝糊汤了。又一个星期天,妈妈重新给我讲了一遍,我听得非常认真。从此,我学会了煮汤。我煮的糊汤就是“丢失的羊”,认真的学就是“补牢”.所以我是一个“亡羊补牢”的“放羊人”。

这是一个讲道理的寓言,是古人编的,里面也有问题:第一,群居生活的狼怎么会只叼走一只羊呢?第二,就算只有一只狼,狼是凶残、贪心的动物,也不会只叼走一只羊;第三,羊看到狼怎么会不惊慌地从狼钻进去的窟窿跑出去,而是在那里等死?看来,好多寓言故事只不过是讲道理,其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亡羊补牢读后感600字4

这篇寓言虽然很短,但是我觉得意义很大,它教导了我们做了错事要及时改正,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少犯错误。同时,我想到了我自己平时的一些问题,就说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平时做语文作业时,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要细致,但我却有点不在意。这次语文单元考试,因为看题不仔细,我还漏做了一道题,还有一道题是我自己平时的拼音练习不够,把题做错了。回家以后,爸爸问我考卷,我都不好意思给爸爸看。爸爸鼓励我说,有错误不可怕,怕的是看到错误不去改正它。我自己也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改正这个缺点,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改掉这个缺点,防止以后再次“丢羊”。

还有就是我在和同学们相处的时候,我的脾气比较急躁。有一次我们班上排练节目,老师叫我把同学们的秩序维护好,我们在站队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在那里乱跑,老是把队形站不好,我提醒了几次都没人理我,我当时很气愤,就跑过去动手打了不守纪律的同学,要求他们遵守秩序。后来我和爸爸说了这个事情,爸爸批评了我,说我的这种处理方法是不对的,更不能动手打人,这样是对同学的不尊重,我也觉得对不起挨打的同学。第二天,爸爸带着我给同学道了歉,同学非常热情的招待我,请我吃东西,把我当成小客人,还当面说了我的优点和我的缺点,而我却没有说出同学的优点和缺点,我自己觉得挺不好意思的。通过这个事情,我觉得我要改变和同学的相处方式,学会互相尊重,相互帮助。

通过《亡羊补牢》的故事,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相信只要自己及时改正,一定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同学。

亡羊补牢读后感600字5

今天读书时,《成语故事》中的《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又一次吸引住了我。再次读起,我忽然间发现自己真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羊丢了及时修补羊圈,剩下的羊不就不会再丢了么?这样做真的不算晚呀!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犯过的错误。记得那是二年级寒假的时候,老师布置完作业,假期生活就开始了。开始几天我还能认真地完成作业,可是慢慢的,我只顾着享受愉快的假期,热闹的节日,没写完的作业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一转眼开学的日子就要到了,“天呀,我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呢。”补吧?已经晚了,落下的太多了!明天就是登校日,也是老师检查作业的日子。得,做多少算多少,蒙混过关吧!

第二天,我交了暑假作业。作业是交上去了,可是我的.心一天都没有平静过。吃不香,睡不踏实。没过几天,我就被老师发现了。这真是“纸里包不住火”呀!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还撤掉了我的班长职务,并通知了妈妈。回家后,妈妈严厉地批评了我,还动手打了我,长这么大,这是我第一次挨打。我知道这时妈妈和老师对我该是多么地失望。我一直哭着,泪水就像是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地往下流。眼泪里有疼痛,有悔恨,更有责备。“学习是学生的事儿。自己的事就该自己做好。作为班长,我更应该认真地完成好各项作业,给同学们做个榜样。可是我却让老师失望了……”这是我的第一次,更是最后一次。

说到做到,我的各科成绩名列前茅。亡羊而补牢,真的不算晚。只要我们能认清和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一定会成为最棒的。

亡羊补牢读后感600字6

从前,有一位牧羊人,他从小就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整天靠放羊维持生活,因为他没有亲人,就把自已的羊当成亲人,也对待羊就像对待亲人那样,羊吃的是最鲜嫩的青草,喝的是最清澈的山泉水,有时还抽出时间来帮羊梳理羊毛。为防止羊儿丢失,他用篱笆为羊儿围个羊圈。他有个爱好:喜欢数羊,没事时就去数羊,心里盘算着:如果到秋天,我把羊毛剃,把羊奶卖,再把羊肉卖,一定能换到很多钱,有钱,就盖房子,有房子,我再娶个漂亮的媳妇儿,为我生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儿想着想着,仿佛自已手里已经抱着一个男孩儿。

有一天,他来到羊圈边,开始数羊; 【第1句】: 【第2句】: 【第3句】: 【第4句】:五咦,怎么少一只?他揉揉眼睛,又数一遍: 【第1句】: 【第2句】: 【第3句】: 【第4句】:五咦,见鬼!他倒吸一口冷气,真是岂有此理!是哪个缺德的人干的!?突然,他发现,羊圈有一个小洞,旁边还有点羊血:哦,一定是一群饿狼把我心爱的羊给吃的。这时,邻居走过来:你看,你的羊圈破一个洞,快把它补起来吧。不是多此一举吗?羊都丢,再补羊圈也没用。牧羊人哭着说。

没想到,到第二天,羊圈那小洞竟变成大洞!里面的羊少一大半!这时候,那个牧羊人走过来一看,仿佛自已面前的大房子倒,自已的媳妇和孩子也没,一切美好的幻想消失。看来,那老人说的话是对的,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哪!牧羊人想。于是,他拿起工具叮叮当当忙一上午,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再也没有丢失过一只羊皮,他的羊还像之前那样白白胖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做错事情及时改正,就不会吃大亏。

【篇一:《亡羊补牢》

今天,我读了《亡羊补牢》这篇寓言。

这篇寓言讲的是:从前,有个人丢了一只羊,街坊让他补羊圈,他没有修补,结果又丢了一只羊,他才赶快修理羊圈的故事。

这篇寓言虽然很短,但是教育意义很大。教育我们做了错事要赶紧改正,要从错误里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

读了这篇寓言,我想到自己存在的一些缺点,爸爸经常提醒我,我却总是改不了。现在自己已经认识到了这些缺点的严重性,以后我要尽量少做错事、少犯错误;即使做了错事,也要及时改正,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不能亡羊补牢。

【篇二:《亡羊补牢》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亡羊补牢》这个故事。

文中有一个人的羊圈烂了,丢失了一只羊。邻居劝他修羊圈,但他没修。结果丢了第二只羊,这回他下定决心把羊圈修好。从此他再也没有丢过一只羊。

看到这里,我的脑子里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人连续丢了两只羊呢?因为他开始没有听别人的劝告,所以连续丢了两只羊,幸亏他后来补好了羊圈,不然他还会丢更多的羊。

我好像也犯过类似的错误,比如我抓笔不正确,我不听爸爸的劝告。看了《亡羊补牢》的故事,我想,如果我听了爸爸的`劝告,那我就可以养成抓好笔的好习惯了。

以后,我一定要听别人的忠告,要不然就会一错再错下去。

【篇三:《亡羊补牢》读后感

最近我学了《亡羊补牢》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他去放羊,发现羊丢了一只,一检查,发现原来羊圈破了一个洞,邻居劝他修一修羊圈,他没有听,第二天,他又丢了一只羊,这才后悔没有听邻居的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羊再没有丢过”。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见过“亡羊补牢,犹为晚已”的故事。爸爸爱说脏话,妈妈和我多次劝过他,可他把我们的劝告当作耳旁风,听而不做,一天,我想出让爸爸“亡羊补牢,犹为晚已”的惩罚方法,如果我们家谁说脏话就掌谁的嘴,每天爸爸被掌嘴的次数最多,在这种严厉的惩罚措施下,爸爸这个坏习惯改了不少。

许多人干什么事情都是“亡羊补牢,犹为晚已”他们一开始不听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只有通过惨痛的教训,才会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以后不要做“亡羊补牢,犹为晚已”的事情,要多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一拖再拖。

【篇四:《亡羊补牢》读后感】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几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那只羊叨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原来夜狼又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叨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丢过。

这就是寓言《亡羊补牢》。学后我想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这句话说对了。这个寓言故事的道理是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改正,就不算晚。我觉得那个丢了羊的人第一次有点儿傻傻的,可第二次听了街坊的劝告,变得聪明起来,补好了羊圈。不然,他的羊就一只一只被叨走,一只一只被吃掉,到最后一只也不剩,那他还靠什么来吃饭呢?

【篇五:亡羊补牢读后感】

我读了一篇叫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有道理感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养羊人丢失了一只羊,邻居发现了羊圈破了个洞,于是劝告他补好羊圈,没有补上羊圈,第二天,发现狼又偷走一只羊一只羊,邻居再次劝告他,可养羊人还是没有听他的劝告。

最后他的羊都快被狼偷光了,他才补好羊圈,幸亏还来得及。养羊人之所以丢失了羊,没有及时补上羊圈,不过最后还是趁狼没偷完羊时,听从邻居的劝告抓紧补好羊圈,改正错误,才没有被狼偷走所有的羊。其实,我们在生活或学习中也会出现许多错误,只要我们及时改正错误就不晚。比如说: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题时,由于这道数学题太难了,我怎么也想不出来,直到数学老师给我叫了来一名同学,让同学给我讲题,可是,我光顾这图省时间,光催促同学抓紧告诉我答案,其实根本就没有把同学的讲解给记在心里,这时,老师过来考验考验我有没有在专心听,我心里有些紧张。老师问了问我这到题该怎么做,我顿时哑口无言,老师这才知道我根本没有认真听。

老师责备了我几句,说:“你应该认真听讲,不然光会做这道题,而不明白道理,遇到同类型的题肯定又不会做了。”我说:“我做错了,我从现在开始认真听讲,再也不会那么做了。”老师说:“你真棒,这样做就对了。”于是我认真听讲,终于把那道题弄明白了。

【篇六:《亡羊补牢》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故事讲的是,一天早晨,一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他没有听别人的劝告,把羊圈修好,结果第二天又被狼调走了一只羊。这个牧民很后悔没有听别人劝告。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这个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篇七:《亡羊补牢》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亡羊补牢》,书中是这样叙述的:

古时候,有一个人养了一圈的羊,他每天都放羊出去,可是有一天他放羊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只羊,他不敢相信,又数了一遍,确实是少了一只羊,他检查了羊圈,发现羊圈有一个洞,他想羊一定是在深夜被狼叼走了。邻居知道了这件事,劝他把羊圈补好,还提醒他如果不立即补好,他的羊还会丢。他说:羊已经被叼走了,还修它干嘛呢。他就没修羊圈。

第二天,他放羊的时候发现又少了一只羊,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他想:我得赶紧把羊圈修好,不然我的羊就全没了。说干就干,很快他把羊圈修好了。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

这个养羊人开始发现错误没有立即改正,导致又发生了同样的错误,但他后来能够立即改正错误,避免了错误的再次发生。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发现错误,只要总结教训,及时改正,就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篇八:读了亡羊补牢有感】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篇好文章,文章的题目是《亡羊补牢》。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人,他的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叼走了一只羊。第二天,有人劝他补好羊圈,可是他一再强调:“我的羊已经被吃了一只,不会再有事了。”第三天,他发现又死了一只羊。于是,他把窟窿修好了,从此,他没再丢过羊。

我也“亡羊补牢”过。在期中考试前,我写完作业就玩,从不做课外卷子,上课还不认真听讲。结果,期中考试没考好。妈妈告诫我要认真地学习,我说:“期中考试结束了,我再努力也考不回高分。”妈妈听了十分生气,说:“期中考完了还有期末呀,还有小升初啊!人生还有许多考试啊!”妈妈的话给我敲了警钟,是啊,失败了应该想怎样去补救,怎么能继续犯错误呢?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开始积极主动学习,期末考试取得了全学年第三的好成绩。

这篇文章再次告诉我了这个道理,做错了事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暑假里,爸爸给我买了本叫《短小文言文》的书。我在里面读到了一篇叫做《亡羊补牢》的故事,故事很简单,说是羊圈因为破了,里面的羊也给狼叼走了,牧羊人发现后把破了的羊圈补了。故事告诉人们,发生了问题,要及时作出补救。

初读这个故事,觉得很有道理,可是仔细一想,便感到还有问题。在故事里,虽然牧羊人及时把羊圈补好了,但同时建好的羊圈,既然这个地方破了,也就无法保证别的地方一定固若金汤。破一处,补一处,再多的羊,也会死得光光的。所以我想,如果我是那个牧羊人,要对羊圈来一个全面的加固才好,或者干脆拆了,重新建一个更加好的'、更加牢固的羊圈。

想起我家对出去的那条马路,今天一个坑,明天就有工人给补上;但后天却又出现了一个更大的坑。及时补修,应该说是件好事。但如果满足于缝缝补补,我认为是永远弄不好的。

经常从电视新闻里看到这个地区发生了矿难,那个地区又发生了矿难,悲剧发生后,总会听到有些人说要去补救,这就和人们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样,你头痛了,有可能是你身体的别的部位引起的,要去做全面检查,对症下药,这样才可把病完全医好。

话又得说回来,能够做到亡羊补牢,还是很不错的,这也是这个成语一直从遥远的过去传到今天的原因。但是比起这个成语来,我还是更喜欢未雨绸缪,它的意思是,尽管还没有下雨,但不妨先爬上屋顶把茅草盖厚实了,把门窗加固好了。只有事事预先想个周全了,准备工作到位了,才能避免问题出来后手忙脚乱、跌煞拌倒。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7063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